文化输出
搜索文档
名创优品叶国富:最新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IP运营平台型公司
智通财经· 2025-10-22 19:1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最新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IP运营平台型公司 [1] - 公司计划从零售公司转变为文化创意公司 [1] - 公司将大胆且大量地收购和签约中国IP [1] IP运营进展与规划 - 公司已独家签约17个艺术家IP [1] - 公司认为中国将有大量文化创作者和新的IP涌现 [1] - 公司计划通过其全球接近8000家门店将IP产品销售至全球 [1] 行业前景与定位 - 公司认为中国的文化和IP未来不会比日本和美国差 [1] - 公司将IP产品销售全球视为一种文化输出形式 [1]
名创优品(09896)叶国富:最新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IP运营平台型公司
智通财经网· 2025-10-22 19:13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过去被视为零售公司,今年计划转变为文化创意公司 [1] - 公司最新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IP运营平台型公司 [1] - 公司将大胆且大量地收购和签约中国的IP [1] IP运营业务进展 - 公司目前已独家签约了17个艺术家IP [1] - 公司计划利用其全球接近8000家门店将IP产品销售至全球 [1] - 公司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输出形式 [1] 行业前景与展望 - 公司预计中国将有大量文化创作者涌现,每年产生新的IP [1] - 公司对未来中国文化和IP的竞争力持乐观态度,认为其不会逊色于日本和美国 [1]
十分钟再谈预制菜出海:从肯德基、麦当劳,到中华美食的世界叙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2 10:50
中国预制菜全球扩张的愿景与战略 - 中国预制菜产业开启全球之旅,目标不仅是出口产品,更是让中式餐桌在不同文化区域落地生根 [1] - 产业已有30多年积累,伴随肯德基、麦当劳的国内布局,本土企业在配套中成长,学习了冷链、分装、标准化等经验 [9] - 近年来因00后、银发族的需求及产业洞察者推动,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 [9] 国际快餐巨头的成功经验借鉴 - 肯德基与麦当劳通过品牌形象(如“叔叔”、“上校”)构建消费信任,提供品质如一、体验一致的餐饮服务,本质是消费者预期管理的胜利 [3][4] - 其成功模式依赖于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中央工厂统一生产牛肉饼等食材,冷冻配送至门店,面包工厂预制,门店加热组装,保证了品质稳定与成本控制 [2][3] - 消费者对快餐店的预期是快捷便利、价格公开、厨房透明、营养可口、出餐有时效,这种确定性建立了稳固的信任关系 [5][6][8] 中国预制菜出海的实践案例 - 广东恒兴集团的水产预制菜进入欧美与中东市场 [9] - 国联食品成为美欧市场稳定的中华美食供应商 [9] - 品珍科技将“御鲜锋”品牌送入澳大利亚、新西兰超市 [9] 中国预制菜全球化的关键成功要素 - 在地化:根据当地口味调整产品,例如让宫保鸡丁在伦敦微辣,清蒸鱼在悉尼加柠檬 [12] - 标准化:确保从东莞到多伦多的同一道菜口感稳定、温度一致 [13] - 供应链:在海外设厂、雇佣本地员工,实现成本节约与文化融合 [14] - 故事化:为产品注入情感元素,如让粤式饺子讲述“团圆”和“家”的故事 [15] 未来展望与行业生态演变 - 供应链层面,“共享工厂”模式将在全球落地,例如广东“五粒星”在新西兰生产粤式饺子,实现轻资本、高效率的出海新模式 [15] - 消费场景将多元化,包括伦敦大学食堂的中式营养午餐、纽约超市的改良版宫保鸡丁、东京便利店的扬州包子等 [16] - 中式预制菜与肯德基、麦当劳未来可能不再是竞争对手,而是共同书写全球饮食语言的生态链伙伴 [16][17] - 中国预制菜用人情味和文化记忆作为国际语法,进行文化输出,传递中国人对生活美好的追求 [17][18]
银发老人跟美国主妇,都躲不过中国微短剧
创业邦· 2025-09-24 12:08
核心观点 - ReelShort通过"中国内核+美式制作+快进快出"模式在美国短剧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但面临增收不增利和版权争议等挑战 [8][9][37] - 海外短剧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中国公司包揽收入前三 但行业整体处于烧钱换增长的扩张阶段 [9][12][21] - 短剧商业模式分化明显 海外以付费订阅为主 国内免费观看+广告变现模式崛起并精准捕获银发群体 [19][23][26] 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美国短剧市场总收入1.02亿美元 环比增长4.48% ReelShort以29.13%市场份额居首 [9] - 2025年上半年海外短剧收入榜单中 ReelShort(2.64亿美元) DramaBox(2.33亿美元) GoodShort(1.04亿美元)包揽前三 [12] - 2024年国内短剧市场规模504.4亿元 同比增长34.9% 预计2025年达677.9亿元 2027年突破千亿 [23] 财务数据 - 枫叶互动2025年上半年营收27.60亿元 同比增长154.14% 但净亏损4651.15万元 较2024年同期净利润2293.34万元由盈转亏 [12][35] - 2024年枫叶互动营收29.10亿元 净利润791.17万元 同比2023年(净利润24.43万元)增长超3138% [14] - 费用控制显著优化 2024年销售费用下降3.38% 研发费用下降28.61% 主要因枫叶互动不再纳入合并范围 [15] 商业模式 - ReelShort单部剧制作成本控制在30万美元内 制作周期3个月 实拍到后期仅需10-15天 [19] - 2025年8月ReelShort通过付费点播和会员订阅获得超5000万美元净收入 市场份额23.34% [20] - 红果短剧采用免费观看+广告变现模式 2024年国内免费短剧市场规模约250亿元 同比增长150% [24][29] 用户特征 - ReelShort核心目标为18-45岁女性用户 特别是全职妈妈群体 通过社交媒体投放实现冲动消费 [20] - 红果短剧45岁以上用户占比超半数 其中45-54岁占28% 55岁以上占25.4% 形成独特银发流量生态 [26] - 红果短剧用户粘性持续提升 日均视听时长从2024年1月97分钟增至2025年8月139分钟 [26] 竞争格局 - 2024年18款中国厂商APP跻身海外短剧投放TOP20榜单 ReelShort上半年投放13.7万组素材 月均2.3万条 [21][22] - 行业获客成本持续攀升 2024年短剧投流规模约330亿元 占收入贡献65% 预计2025年接近400亿元 [29] - 点众科技指控枫叶互动侵权 称ReelShort未经许可传播与其著作权作品基本相同的剧集 [37] 战略转型 - ReelShort开始尝试互动剧、校园题材等新形式 并计划推出首部韩国本土自制剧 [35] - 平台在好莱坞组建数百人规模制作团队 故事背景完全美国化 原创剧《The Quarterback Next Door》获Telly Awards戏剧奖 [31] - 短剧行业正逐渐走向精品化 以应对同质化内容带来的用户审美疲劳挑战 [32]
老外也信风水?第一批靠玄学出海的中国人已经赚翻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9-19 18:30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玄学文化正通过AI算命、水晶饰品等形式在海外市场快速兴起 形成新兴的出海赛道 并催生高溢价商业模式 [2][5][9] - 该现象反映全球经济调整背景下 海外市场对精神消费和情感慰藉的需求增长 其中欧美年轻女性成为核心消费群体 [2][5][8] - TikTok等社交平台推动fengshui话题播放量突破30亿次 成为文化传播和商业转化的重要渠道 [2][15]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全球灵性产品与服务市场规模达1801.8亿美元 预计2032年突破2490亿美元 [8] - AI玄学应用在欧美、日韩、中东地区增长强劲 成为"情绪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8] - TikTok上fengshui话题播放量超30亿次 crystals等话题播放量破百亿次 [2][15] 企业案例与商业模式 **AI算命领域** - FateTell公司通过AI提供八字算命服务 推出"命之书"(39.99美元)和"运之书"(19.99美元)两款产品 [5][6] - 用户复购率达30% 成立一年内实现盈亏平衡并完成种子轮融资 [6] - 目标用户为海外华人和欧美年轻人 女性占比近60% [5] **水晶饰品领域** - 江苏东海县水晶产业带依托供应链优势 成本十几元的水晶制品在海外售价达上千美元 [10] - 品牌Karma and Luck的紫水晶洞风水树售价2000美元 国内同款成本仅几百元人民币 [10] - 另一品牌Buddha Stones年销售额突破800万美元 产品溢价超30倍 [13] **文化传播案例** - 美籍家居设计师Dear modern通过风水改造内容在社交平台获330万粉丝 单次风水咨询收费达4000元 [17][20]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主流玄学体系被日本禅道、印度瑜伽和欧美能量石占据 已形成完整学说体系和商业机制 [14] - 中国玄学产品多处于流量导向电商阶段 盈利模式简单 尚未建立系统化学说体系 [14] - 43%美国成年人拥有灵性信仰物品 其中30%每天使用 [20] 文化适配策略 - 通过概念转换降低文化隔阂:将"风水"包装为"空间能量学"、"八字算命"定义为"个性与命运分析"、"辟邪"解释为"消除负能量" [15] - 哈佛、伯克利等20余所美国高校开设易经与风水课程 亚马逊平台超4万本风水相关书籍售出 [3]
单店月均GMV连降 霸王茶姬探索成长新路径
新浪财经· 2025-09-11 22: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7.25亿元,同比增长21.61% [3] - GAAP准则下净利7.55亿元,同比下降38.32%;Non-GAAP经调整净利13.07亿元,同比增长6.78% [3] - 二季度GAAP净利7723.8万元,同比缩水87.7%,主因上市相关一次性股份薪酬及激励费用 [3] 经营指标分析 - 二季度GMV为81.031亿元,同比增长15.5%,但环比一季度82.3亿元微降 [5] - 单店月均GMV连续六季度下滑,2025年二季度为40.44万元,同比跌超20%,环比下跌6.39% [5] - 用户复购率约73.9%,较2024年88.8%有所下降;净利润率约18.9%,低于此前超20%水平 [6] - 二季度总运营费32.24亿元,同比增长41.5%,增幅远高于营收 [6] 成本结构变化 - 材料、仓储及物流成本下跌1.5%至15.37亿元 [6] - 自营门店运营成本同比增长72.8%至1.84亿元 [6] - 销售和营销费增长54.6%至3.85亿元,其中广告费4360万元 [6] - 营业利润率3.2%,较上年同期24.6%降超20个百分点 [6] 门店扩张策略 - 截至二季度末门店总数7038家,较上季度仅净增357家,增速显著放缓 [6] - 战略重心从"多开店"向"开好店"转型,注重质量提升和内生增长 [6] 现金流状况 - 二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6.06亿元,同比下降39.03% [7] - 筹资活动现金流30.15亿元,同比增长3487.6% [7] 行业竞争环境 - 外卖平台价格战激烈,京东、美团、饿了么接连发起多轮补贴对攻 [8] - 供应链完善的品牌在价格战期间单店利润仅下降5%,中小品牌利润降幅超20% [8] - 除奈雪亏损外,主要新茶饮品牌中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净利润增幅均超20% [8] 产品质量与客户体验 - 累计投诉2827条,主要涉及产品质量、服务、宣传等方面 [11] - 具体投诉包括饮品中出现不明黑褐色物质、毛发等异物,以及商家处理态度问题 [13][15][18][20] 国际化发展进展 - 海外GMV增速77.37%,但绝对值仅2.35亿元,对总体业绩贡献有限 [22] - 海外门店208家,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178家),其他市场尚处起步阶段 [22] - 2025年计划全球增设1000余家门店,重点拓展东南亚和北美市场 [28] 海外市场具体表现 - 马来西亚门店平均营业额达到国内的1.5–2倍 [26] - 印尼首店开业三天销量破1万杯,一周会员注册量超5000人 [26] - 美国首店(洛杉矶)首日销量超5000杯,第二家门店已试营业 [26] 国际化战略举措 - 采用文化输出差异化路径,在海外门店融入中国传统元素 [24] - 与当地企业强强联合:泰国President Foods注资1.42亿泰铢获51%股权,马来西亚与联大集团合作计划三年新开300家门店 [25] - 组建本土化团队,任命具有星巴克、洲际酒店等国际品牌经验的高管负责北美业务 [25] 行业发展趋势 - 2023-2025年中国新茶饮行业增速预计降至13.4%、6.4%和5.7%,市场增量空间见顶 [22] - 头部企业竞争进入2.0阶段,"不出海,就出局"成为行业共识 [22] - 国际化面临文化差异、供应链建设、品牌认知和定价策略四大挑战 [22]
本土及全球黄金珠宝奢牌比较
2025-09-08 00:1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全球黄金珠宝及奢侈品行业 公司以蒂芙尼(Tiffany)为主要案例 同时提及中国和美国市场[1][5][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奢侈品消费依赖社会阶层分化与流动性 经济停滞或阶层跃迁停滞(如日本案例)会抑制需求[2] - 低价品牌可通过营销转型为奢侈品牌 蒂芙尼从杂货铺起步 通过股权激励、营销活动(如六爪镶嵌戒指)和海外扩张实现品牌升级[3][12][22] - 珠宝行业具顺周期属性 与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强相关 美国珠宝品牌崛起于二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期(中产阶级占比达80%)[5] - 中国人均珠宝消费低于美国 但整体景气 黄金类表现优于钻石镶嵌类 消费受经济增速和金价影响(波动幅度远超GDP 中国GDP同比振幅29%-109%)[6] - 中美消费者差异:美国消费者重质量(31%)和设计(23%) 购买动机以纪念日(48%)和自我奖励(12%)为主 中国消费者更注重保值属性[7][11] - 奢侈品无需皇室背景 核心在于社会价值(象征地位)和个人价值(高品质体验) 高定价利用凡勃伦效应满足认同感[8][9] - 文化输出助力品牌出海 新兴国家(如中国)崛起为文化附加商品提供机遇[4] **其他重要内容** - 蒂芙尼历史挑战:大萧条时期政府征收10%额外税收 二战期间关闭伦敦门店 1955年经营利润仅17万美元[16][18] - 霍温时代(1955年)改革:重塑品牌、清仓廉价商品、推广蒂芙尼蓝包装 代理模式扩张日本市场[19] - 财务表现:1914-1919年销售额从700万美元增至1770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8%) 前泥时代(1984-2014)销售额从14.5亿美元增至42.5亿美元 利润从2.557亿美元增至8.89亿美元[15][21] - 2015-2019年波动:特朗普当选影响门店经营 美元走强抑制需求 美国结婚率从1960年70%降至2014年50%[23][24] - 品牌力维护关键:高端品牌需时间积累溢价能力 国内珠宝公司相对欠缺[26] - 财务对比:奢侈品企业毛利率超60%但费用率高 蒂芙尼上市以来股价上涨60倍(标普500仅13倍) 利润复合增速约10%[27][28][29] **中国市场与投资机会** - 中国黄金珠宝具显著保值属性 分析框架更复杂[11] - 国内珠宝公司增速快、估值低(部分低于20倍) 顺周期属性与文化出海带来投资机会[30]
我们为什么要把“鬼节”过得如此隆重?
虎嗅APP· 2025-09-07 21:17
中元节文化内涵与习俗 -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核心意义在于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而非封建迷信 [5] - 节日期间生者与亡者通过祭祀活动实现情感联结 体现"孝"文化延伸和家族情感纽带延续 [5][31] - 融合儒释道文化元素:儒家"尝新"祭祖 佛教盂兰盆节供奉僧人 道教地官大帝圣诞普度众生 [19] 地域特色祭祀形式 - 贵州凯里采用"烧包"仪式 纸钱封装并详细标注受赠者与寄件人信息 类似定向汇款防止冒领 [8] - 台湾基隆举办鸡笼中元祭 持续170年由15个宗亲会轮流主持 包含花车巡游和海上放水灯仪式 水灯漂越远象征福气越旺 [9] - 潮汕地区开展"施孤"活动 在路边摆放祭品供孤魂野鬼取用 特别考虑伤残者与儿童需求 体现悲悯情怀 [9][10][13] - 广西地区七月十四食用鸭子寓意"压厄" 并点燃烛光为抗战牺牲将士引路 该节日重要性甚至超越春节 [19] 殡葬文化国际传播 - 中国纸钱与纸扎品形成文化输出浪潮 河北保定米北庄殡葬产品远销美国 欧洲及非洲 国外售价高昂仍受追捧 [24] - 海外社交媒体出现"Ancestor Money"热潮 外国人发展出原教旨派 中西结合派等烧纸流派 仪式规范程度超越国内 [22] - 纸钱使用效果被广泛传播 包括梦见祖先 考试通过 彩票中奖及车祸避险等灵验体验 [24] 生死哲学与社会价值 - 节日核心是对生死观的深刻思考 死亡非生命终点而被遗忘才是终极消亡 [34] - 抗战胜利后中元节成为告慰英灵的重要场合 体现民族集体记忆与历史传承 [34] - 祭祀活动突破血缘界限 涵盖无主孤魂 展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仁爱思想 [31]
我们为什么要把“鬼节”过得如此隆重?
虎嗅· 2025-09-06 09:22
中元节文化内涵 -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核心意义在于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而非封建迷信 [2] - 节日融合儒释道文化元素 儒家"孝"文化体现为祭奠祖先 佛教盂兰盆节供奉僧人回馈父母 道教地官大帝圣诞设会普度众生 [12] - 仪式核心是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 死亡并非生命终点 真正终结是被遗忘 体现"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 [24][29] 地域习俗差异 - 贵州采用"烧包"仪式 纸钱封包写明收件人信息及寄件人姓名时间 类似定向汇款防止冒领 [6] - 台湾基隆鸡笼中元祭持续170年 由15个姓氏宗亲会轮流主持 放水灯仪式中水灯漂越远象征家族福气越旺 [7][8] - 潮汕地区开展"施孤"活动 路边摆放祭品普度孤魂野鬼 体现对历代战乱灾害死难者的悲悯 [8][11] - 香港举行"烧街衣"告慰先人 云南纳西族进行"桑美波祭"放河灯祈福 北京等都市保留街头烧纸习俗 [3] 纸钱文化输出 - 中国纸钱以"Ancestor Money"为关键词席卷全球 成为国际逝者世界贸易结算货币 [16] - 外国用户形成原教旨主义 中西结合及魔改中式等多流派 仪式包括画圈朝向西方 设置神秘学祭坛 供奉玉皇大帝神龛等 [17] - 河北保定米北庄作为中国殡葬第一村 纸扎品及冥币远销美国 欧洲与非洲 国内廉价商品在国外高价畅销 [18] 社会价值延伸 - 祭奠范围超越血缘界限 涵盖无人认领的孤魂野鬼 体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仁爱精神 [24] - 节日禁忌蕴含科学道理 如七月半后不下水避免抽筋失温风险 实为代代相传的风险规避经验 [28] - 抗战胜利后中元节曾用于告慰死难同胞 当代延续纪念传统 体现对历史与牺牲者的铭记 [29]
跨境电商下半场:加码品牌出海,文化输出成新引擎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17:52
速卖通品牌出海项目筹备 - 阿里巴巴旗下速卖通内部筹备最高规格品牌出海项目 已向多家世界500强及头部品牌发出合作邀请 预计2025年双11前启动[1] - 速卖通与Temu SHEIN TikTok Shop并称中国电商出海四小龙 是阿里巴巴唯一面向全球市场的在线交易平台 被称作国际版淘宝[1] - 平台2024年4月推出Big Save百亿补贴计划 重点支持中国品牌尤其是新兴品牌出海需求[1] 品牌出海成果与目标 - 过去一年参与百亿补贴计划的品牌中95%成功跃升为百万美金俱乐部成员[1] - 2025年百亿补贴将继续加码 目标扶植1000个新品牌冲进百万美金俱乐部[2] - 平台今年计划助力1000个新品牌实现百万美金级别销售突破[1] 跨境电商行业趋势 - 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1.32万亿元 同比增长5.7%[2] - 行业出现结构性变化 中国品牌溢价能力显著提升 文化输出特征日益明显[2] - 品牌国际化不仅是产品输出 更是文化与价值传递 需将文化内涵与产品力深度融合[2] 文化出海创新实践 - 美腕公司通过《巴黎合伙人》综艺节目打造文化输出场景 将国际消费者关注转化为对产品与品牌的兴趣[4] - 李佳琦将文化出海比作搭建对话桥梁 快闪店不仅是销售场所 更是实现中国文化对话和表达的公共空间[5] - 产品出海本质是文化出海的重要途径 文化力量能为产品出海注入更持久深厚的竞争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