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明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智慧农贸与全民共建,东营城市更新的双轨并进
齐鲁晚报网· 2025-10-13 20:07
与农贸市场的"硬件升级"相呼应,从政府"独奏"到全民"合唱",东营城市文明建设也在经历一场"主体 变迁"。据东营市文明办统计,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超过30万人,平均每天有200余场文明实践活动在 城乡开展。 "这两场变革看似独立,实则血脉相通。"山东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教授分析,"农贸市场的智慧化改造 为市民提供了更舒适的环境,激发了人们维护文明成果的内在动力;而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又为城市 设施的长期良性运行提供了保障。" 东营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永民表示:"我们计划年内完成14处农贸市场的改造任务。这不是简单的旧貌 换新颜,而是通过硬件提升带动软件升级,形成良性循环。" 明亮的大厅、整洁的地面、智慧化的显示大屏,取代了以往昏暗嘈杂、湿漉漉的菜场过道——东营开发 区明月市场的智慧化改造,不仅刷新了传统农贸市场的"颜值",更重构了市民日常生活的体验。 这场蜕变,首先体现在"硬件"的革新上。市场内配备了智能溯源秤、大数据展示屏、智慧查询系统等现 代化设备,市民扫描购物小票上的二维码,即可追溯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透明、安全、可追 溯, 这不仅是技术赋能的结果,更是现代城市公共服务理念的生动体现。 改造的"新" ...
乐山拓宽民主参与渠道,汇聚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治理更贴民心 幸福渐行渐近
四川日报· 2025-09-30 10:13
"我们要让群众更好参与其中,城市治理才能更接地气、更贴民心。"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 长杨晓敏介绍,当地"四公一农"(公园、公厕、公交站、公共停车场及农贸市场)建设提升行动中,不 少项目方案都经过多轮群众讨论修改,吸纳了居民实际使用需求。 "好声音"里寻找"金点子" "现在好了,新建的公厕又干净又方便!"市民朱先生日前在乐山"12345"心连心服务热线平台上留 言感谢。此前,他通过该热线反映峨眉山市第一中学校门口"如厕难"问题;没过多久,一座新公厕就在 附近建成并投用。 越来越多市民像朱先生一样,主动通过"12345"平台等渠道为城市治理建言献策,乐山也积极办理 群众诉求,让群众的"好声音"成为城市治理的"金点子"。 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乐山在全域激起文明回响,"人人争做文明人"成为乐山新风尚。如今 在乐山街头,礼让斑马线等文明交通行为已成常态;过去治理占道经营、乱停乱放靠执法队员跑断腿, 现在群众主动劝阻、拍照上报,让治理效率大幅提升。 "我们是老旧小区,停车难、绿化少,能不能统一规划改造?"近日,在乐山市市中区的一场"群众 坝坝会"上,市民刘素芬提出建议。很快,这条建议就被列入相关街道的年度微 ...
一首文明协奏曲 净美苏州入画来
苏州日报· 2025-09-06 08:07
文章核心观点 - 苏州自今年6月起设立每月固定的“洁净家园日”,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民主体的新治理范式,将文明建设从口号变为行动,旨在培养全民文明习惯,实现共建共享 [1][2] 全民参与机制 - 活动参与者包括党员干部、志愿者、沿街商户、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共同开展家园清洁大行动 [1] - 具体行动涵盖吴江区桃源镇志愿者捡拾路面垃圾、姑苏区彩香农贸市场商户整理摊位、吴中区甪直镇居民通过“积分兑换”清理楼道杂物等多样化形式 [1] - 固定时间与形式的设置使文明行为从偶然变为必然、被动化为主动,形成全民参与的常态化机制 [1] 文明习惯培养 - 选择每月固定一天作为“洁净家园日”是基于习惯养成的必然规律,通过反复实践将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 - 该机制让净美行动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最终成为居民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1] 城市治理新范式 - 净美行动覆盖楼道杂物清理、农贸市场整治、主干道保洁、背街小巷美化等领域,形成全覆盖、常态化工作机制 [2] - 探索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民主体”的治理路径,通过激发市民主人翁意识提升治理效能与文明素养 [2] - 文明建设从口号变为行动,使家园如新、城市如画成为顺理成章的结果,强调人人都是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2]
茂名市委书记庄悦群:树文明新风,“好心文化”浸润“好心之城”
南方农村报· 2025-07-11 19:00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 茂名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16个村镇成为全国文明村镇[3][4][20] - 全市5个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被中央文明办全国推广,包括"红包撕角返还""有喜事来种树"等创新做法[17][18] - 建成38家"好心书吧"、118个"好心广场",通过《谯国夫人》等影视作品传播"好心文化"[21][22][23] 民生工程实施 - 完成582个小区系统性改造、978个小区"微改造",保留老工业城市记忆[25][26] - 投入6亿元国债资金改造25公里排水管网,排涝能力从3年一遇提升至30年一遇[26][27] - 改造130条城市道路、打通40条断头路,升级16家农贸市场解决"脏乱差"问题[28][29] 社会治理创新 - 推行"五老+自治"机制,实现1149个无物业小区有效管理[27] - 注册志愿者达135万人(占常住人口20%),志愿服务组织超8000个,年均活动16万场次[32][33] - 社区孵化13类群体志愿队伍,包括退休干部、个体工商户等[31][32] 乡村振兴实践 - "荔枝妈妈"林常珍等致富带头人激发群众参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19][20] - 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创设"柏桥讲堂"品牌,推动理论宣讲下沉基层[9][16] - 出台20项未成年人保护硬措施,覆盖校园安全、家庭教育等领域[29][30]
倾听尼山2025|郑长忠:现代家庭传承文化并非对传统简单复刻
经济观察报· 2025-07-03 14:25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1][2] - 论坛设置六大分议题,涵盖文明起源、儒家文化、齐鲁文化、全球现代化、家庭意义与人工智能发展等方向 [2] - 论坛自2010年创立以来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和文明交流互鉴平台 [1] 家庭形态与现代化 - 现代化进程中家庭形态经历两步递进式小型化:从超大型家族演变为核心家庭,再缩小为"夫妻+1-2孩"结构 [8] - 生产功能外移是家庭小型化核心动因,传统家庭同时承担生产与生活双重功能,现代社会物质生产由经济单位承担,家庭仅保留"人的自我生产"功能 [5] - 代际离散化源于人口跨地域流动,婚姻延迟化与教育成本攀升、学业周期延长及婚恋观念变化相关 [8] 家庭的文化传承功能 - 家庭通过"人的自我生产与养育"成为文明建设中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建设观念传承的核心载体 [6][7] - 现代家庭文化传承需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如"孝悌"观念以亲情关怀、亲子陪伴等柔性方式延续,而非复刻传统权力结构 [3][9] - 横向亲戚关系因代际离散弱化,但新型情感共同体(如朋友群)和外部资源(社区、学校)形成补充 [9] 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 - 结婚率下降可能导致独身群体规模扩大,但家庭作为国家治理微观载体的功能仍存续于多数组建家庭的人群中 [10][11] - 城市探索"家、校、社、企"四方协同机制,需各方基于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界定责任边界,以共同体思维支持家庭建设 [12] -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程"需针对不同群体精准引导,激发年轻人主动参与意识而非说教式灌输 [13] 婚恋观念与家庭时间保障 - 婚恋匹配方式(如MBTI测试)与家长偏好(体制内优先)的碰撞反映代际认知差异,属社会发展常态现象 [14] - "996"工作模式侵蚀家庭时间,湖北省推行"妈妈岗"等创新探索显示需政策、企业、社会多方联动保障家庭时间 [15] - 国家已出台反内卷政策,企业自主尝试如"家庭时间储蓄账户"需与制度性支撑结合 [15]
萧山靖江:从个体善行到群体共建 汇聚“微光”成“星河”
杭州日报· 2025-06-23 10:57
文明建设行动 - 萧山靖江街道启动"善美靖江"全域文明提升行动暨2025年度"立青计划"系列活动,通过"聚人气、有生气、接地气"三大举措推动文明建设 [1] - "微光守护"计划表彰首批"星火捕光人"和"微光践行者",包括护灯侠潘奕辰、拾金不昧的张女士等凡人善举案例 [1] - 活动现场亮相10支志愿服务队伍,包括立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善美速递志愿服务队等 [1] 青年人才计划 - "立青计划"吸引青年人才扎根靖江,案例包括获评高层次人才的快递小哥李庆恒、退伍军人金晶、博士后张焓昕等 [1] - 青年创业者如烧烤摊主游显杰、"95后"新农人冯枫正以多元方式为城市注入活力 [1] 文化品牌建设 - 靖江街道各村社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包括光明村二十四节气文艺汇演、东桥村农耕文化节等 [1] - 绍剧非遗通过校园传承和街头快闪焕发新生,"文化特派员"带领学生演绎韵律操 [1] - 计划实施全年"村晚"、村运会全覆盖以激活基层文化生命力 [1] 联盟与合作伙伴 - "靖善靖美"全域文明提升十大行动发布,"星河联盟"成立 [2] - 首批"善行合伙人"正式签约并同步发布招募计划 [2]
江西新余市市场监管局助力打造“美丽新余”名片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12 14:49
低碳新余建设 - 鼓励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企业主导或参与锂盐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制定,促进锂盐行业低碳发展 [1] - 对全市用能单位开展能源计量现场审查,覆盖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数据管理、主要能源消耗、人员配备和培训等方面,提升企业节能意识和计量管理水平 [1] - 开展商品过度包装专项整治,加大对月饼、粽子、茶叶等重点商品的监督抽查力度,有效遏制过度包装行为 [1] 绿色生态新余建设 - 在全省率先制定旅游服务类绿色生态标准《江西绿色生态 度假区》,并获首张"江西绿色生态"认证证书 [2] - 仙女湖区通过全省首批"江西绿色生态"品牌建设试点验收,赣锋锂业制定的《锂盐加工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被工信部评为2024年百项团体标准推广典型案例 [2] - "十四五"以来,全市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发布绿色标准20余项,涵盖绿色制造、厂房规范、产品评价、锂离子电池回收等领域 [2] 文明新余建设 - 加强餐饮油烟治理,今年新办证的864家餐饮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淘汰2t/h及以下燃生物质锅炉20余个 [3] - 完成城区28个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实现称重、支付、农残检测、食品追溯、电子证照等数字化管理 [3] - 推进"光盘行动",免费张贴制止餐饮浪费宣传画5万余张,推广半份菜和按需点餐,并在学校推行"积分卡"活动引导学生节约粮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