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链
搜索文档
财达证券|一周市场观(10.27-10.31)
新浪财经· 2025-11-03 05:04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50%,收于3954.79点 [3] - 深证成指上涨0.67%,收于13378.21点 [3] - 创业板指上涨0.11%,收于3187.53点 [3] - 科创50指数下跌3.19%,收于1415.53点 [3] - 沪深300指数大幅上涨7.52%,收于1582.71点 [3] - 中证500指数上涨0.95%,收于7506.67点 [3] - 中证1000指数上涨1.00%,收于7331.00点 [3] - 中证2000指数上涨1.18%,收于3103.74点 [3] - 北证50指数下跌0.43%,收于4640.67点 [3] 行业板块表现 - 週电电解液指数近五日涨幅达17.12% [3] - 精细化工指数近五日上涨14.93% [4] - 海运指数近五日上涨13.27% [4] - 量子材料指数近五日上涨10.75% [4] - 六氟磷酸锂指数近五日上涨10.30% [3][4] - 两岸融合指数近五日上涨10.71% [4] - 连板指数近五日上涨4.46% [4] - 互联网指数近五日上涨3.44% [4] - 化工原料指数近五日上涨3.49% [4] - 林木指数近五日上涨5.22% [3][4] 前瞻性行业会议 - 2025第五届xEV电池技术论坛暨第三届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大会将于11月3日至4日在上海召开 [7] - 金蝶2025全球创见者大会将于11月4日举办 [7]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 [7] - 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将于11月5日至7日举办 [8]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于11月6日至9日举行 [8] - 2025年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稀土金属及合金分会年会将于11月6日至8日召开 [8] - 2025国际新能源产业链合作大会将于11月7日至8日举办 [8] - 2025全球计算大会(CGC2025)将于11月7日至8日在深圳举办 [8]
2025年三季度主动基金重仓股追踪
中泰证券· 2025-10-30 18: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三季度主动基金持仓结构凸显"科技主线主导、高端制造扩散、防御与消费回调"新格局 资金流向体现机构对AI扩散周期、新能源产业链和高端制造升级看多态度 行业配置重心再平衡强化公募资金结构性牛市核心逻辑 展望四季度 市场有望在宏观预期修复与政策预期带动下开启新一轮上攻 科技成长与高端制造成机构配置核心方向 资金结构性偏好将继续强化 [3][8][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Q3主动基金重仓股持仓结构总览 - 三季度主动基金重仓股集中度上升 重仓股数量从二季度2946只降至2902只 A股持仓总市值从1.39万亿元升至1.78万亿元 环比增27.58% 港股持仓从3413亿元升至4185亿元 环比升22.62% [3][5] - A股持仓呈现集中趋势 前三季度行业市值占比前五为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通信和有色金属 重仓市值CR3达46% CR5达62% 环比显著上升 [3][6] - 行业配置重心向"科技制造+能源资源"集中 呈现"轻防御、重成长"特征 通信、电子、传媒增仓榜首 剔除涨跌幅持仓量分别升47%、38%、18% 防御与传统消费板块减仓显著 公用事业、银行、社会服务持仓量分别降58%、43%、39% [3][6][7] - 与二季度比 三季度主动基金前二十重仓股名单调整大 7家企业新进 7只退出 新进多来自电子、通信和新能源赛道 受益于算力基建和新能源产业景气提升 退出多为传统行业 基本面稳健但盈利增速有限 [3][15][16] - 港股腾讯控股与阿里巴巴 - W仍是配置集中、基本面优的标的 阿里巴巴持仓市值激增至529亿元 泡泡玛特、小米集团等被减持 整体延续二季度趋势 凸显科技成长崛起与传统消费、金融边缘化 [3][17][20] 三季度主动基金头部重股持仓追踪 - 三季度前二十重仓股名单调整大 7家企业新进 7家退出 新增多来自电子、通信和新能源赛道 持仓市值135 - 372亿元 退出多为传统行业 二季度持仓市值94 - 165亿元 [15][16] - 港股腾讯控股与阿里巴巴 - W仍是核心配置 阿里巴巴持仓市值激增至529亿元 泡泡玛特、小米集团等被减持 基金更青睐高景气新消费与医药龙头 [17] 三季度行业龙头重仓股追踪 - 三季度对通信、电子、传媒、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大幅加仓 通信加仓光模块和通信设备龙头 电子转向半导体与电子组件上游 传媒偏好游戏与营销龙头 有色金属受益价格回暖与海外需求 电力设备新能源投资热度高 [21][22] - 交通运输等防御性行业被减持 家电龙头如美的、格力被减仓 银行、保险和公用事业板块因赔率低资金流出涌向科技 [3][23] 投资建议 - 聚焦AI扩散主线 从算力向应用延伸 关注机器人、端侧AI等方向 港股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有修复空间 [25] - "反内卷"主线关注多晶硅、光伏组件等创业板新能源细分领域 [26] - 金融修复主线 券商或迎估值重估窗口 关注头部综合券商与资本中介业务占比高的龙头机构 [27]
263.2万亿元!前三季度物流需求总量稳步增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30 08:31
物流总额整体增长 - 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63.2万亿元,同比增长5.4% [1] - 物流运行呈现稳中加快、质效双升的发展态势 [1] 工业品物流需求 - 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6%,对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81% [1] -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物流量增长超过30% [1] 进口物流运行 - 进口物流运行呈现回升势头 [1] - 机床与集成电路等机电产品进口物流量增速维持13%和8.9%的较高水平 [1] 消费相关物流需求 - 前三季度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6% [1] - 三季度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8.0%,较二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 [1] - 线上新型消费物流需求加快增长 [1] 新能源产业链物流需求 - 新能源汽车生产物流量增长29.7% [2] - 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物流量增长46.9% [2] - 太阳能电池生产物流量增长14.0% [2]
前三季度物流需求总量稳步增长
央视网· 2025-10-29 09:51
物流行业总体运行态势 - 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63.2万亿元,同比增长5.4%,呈现“稳中加快、质效双升”的发展态势 [1] - 国内生产相关物流需求稳步扩张,消费物流需求潜力有序释放,行业发展韧性持续增强 [1] 工业领域物流需求 - 前三季度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6%,对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81%,核心支柱地位持续巩固 [1] - 工业升级领域驱动作用明显,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物流量增长超过30% [1] - 进口物流运行回升,高端制造元器件需求旺盛,机床与集成电路等机电产品进口物流量增速维持13%和8.9%的较高水平 [1] 消费相关物流需求 - 前三季度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6%,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8.0%,较二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延续较快增长势头 [1] - 线上新型消费物流需求加快增长,对单位与居民物流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1] 新能源产业链物流需求 -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生产物流量分别增长29.7%、46.9%、14.0% [2]
263.2万亿元!全国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额增长5.4%
央视新闻· 2025-10-29 09:31
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推动下,单位与居民相关物流需求潜力有序释放。前三季度单位与居民物品 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6%。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8.0%,较二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延续较快增长势 头。线上新型消费物流需求加快增长,对单位与居民物流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另外,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推动下,与新能源产业链相关的物流需求增长迅猛。前三季度,新能源 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生产物流量分别增长29.7%、46.9%、14.0%。 (总台央视记者 王善涛)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29日)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物流运行数据。随着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持续发 力,国内生产相关物流需求稳步扩张,消费物流需求潜力有序释放。前三季度,我国物流运行呈现"稳 中加快、质效双升"的发展态势。物流总额保持稳定增长,发展韧性持续增强。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63.2万亿元,同比增长5.4%。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6%,对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81%,工业领域物 流需求的核心支柱地位持续巩固,升级领域驱动作用尤为明显。从实物量看 ...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63.2万亿元,同比增长5.4%
央视新闻· 2025-10-29 09:21
物流总额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63.2万亿元,同比增长5.4% [1] - 物流运行呈现稳中加快、质效双升的发展态势 [1] 工业品物流需求 - 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6%,对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81% [1] -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物流量增长超过30% [1] 进口物流需求 - 进口物流运行呈现回升势头,高端制造元器件进口物流需求旺盛 [2] - 机床与集成电路等机电产品进口物流量增速维持13%和8.9%的较高水平 [2] 消费相关物流需求 - 前三季度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6% [2] - 三季度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8.0%,较二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 [2] - 线上新型消费物流需求加快增长,对单位与居民物流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2] 新能源产业链物流需求 - 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生产物流量分别增长29.7%、46.9%、14.0% [2] -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推动下,相关物流需求增长迅猛 [2]
帮主郑重:四筛德福科技!净利暴增132%却不涨,是黄金坑还是陷阱?
搜狐财经· 2025-10-27 14:08
老铁们,帮主郑重来了!最近新能源产业链里有个"怪事儿"——德福科技刚放的三季报,净利同比猛涨132.63%,单季度增速也飙到128.27%,可股价愣是 没咋动。不少朋友拿着手机犯懵:这高增长是真回暖,还是去年基数太低凑出来的?这铜箔龙头到底是要憋大招,还是昙花一现?今儿咱就用二十年穿越牛 熊的"四筛铁律",给它扒得明明白白。 先过第一筛——估值筛。现在德福科技股价在16-17块晃,PE才20倍左右,比不少新能源公司都便宜。但咱得拎清,铜箔是强周期行业,市场给这低估值, 心里其实打俩问号:一是这高增长能不能稳住,二是前三季经营现金流-4.13亿(同比跌167.7%),漂亮利润能不能变成真金白银。要是后续需求跟不上、 现金流没改善,这便宜可能就是"价值陷阱"。 再唠基本面,这公司就是"技术顶尖但手头紧"的学霸——技术硬得没话说,国内没几家能批量产3微米超薄铜箔的,这厚度还不到头发丝十分之一,是高端 芯片、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关键料,早就进了宁德时代、LG化学这些大厂的供应链,连固态电池用的新铜箔都开始出货了。更狠的是,它正收购欧洲卢森堡 公司,搞定后产能直接全球第一,还能切入AI服务器、光模块的顶尖客户。但隐忧也明摆 ...
新能源产业链周度策略:New Energy Industry Chain Weekly Report-20251027
方正中期期货· 2025-10-27 11:00
| 作者: | 魏朝明 | | --- | --- | | 从业资格证号: | F3077171 | | 投资咨询证号: | Z0015738 | | 联系方式: | 010-68578971 | | 作者: | 胡彬 | | --- | --- | | 从业资格证号: | F0289497 | | 投资咨询证号: | Z0011019 | | 联系方式: | 010-68576697 | 期货研究院 新能源产业链周度策略 New Energy Industry Chain Weekly Report 能源化工团队|有色贵金属与新能源团队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京证监许可【2012】75号 成文时间:2025年10月25日星期六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方正中期官方微信 摘要 碳酸锂: 【市场逻辑】 现货方面,周五SMM电池级碳酸锂指数价格75402元/吨,环比上 一工作日上涨581元/吨;电池级碳酸锂7.45-7.63万元/吨,均价7. 54万元/吨,环比上一工作日上涨60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7.255- 7.375万元/吨,均价7.315万元/吨,环比上一工作日上涨600元/吨 据SMM,供应方面,本周碳酸锂产量 ...
科技股分歧渐显基金经理详解AI产业链纵深机会
上海证券报· 2025-10-26 23:37
市场调整与科技股表现 - 10月A股市场震荡调整,科技股出现波动,表面由外部因素触发,实质是市场对前期大幅上涨的科技板块自发的获利回吐 [1] - 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是A股最热门赛道,多只相关被动指数基金近一年净值增长超50%,部分主动基金近一年净值增长超100% [1] - 科技板块调整背后因素包括:AI等板块经历三季度显著上涨后估值修复已较充分,以及外部因素对情绪面造成冲击 [1] AI产业的长期趋势与机遇 - AI等科技产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并未改变,当前调整或为后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 -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是重大机遇,海外AI投资和建设持续迭代,模型能力越来越强 [2] - “模型—算力—应用”的投资范式转移在国内企业层面有望形成闭环,并在相关投资标的上兑现 [2] 后市关注的投资主线与细分领域 - AI产业链覆盖面极广,产业演进呈现清晰传导路径:大模型、GPU芯片、光模块、PCB等前端环节率先实现业绩与股价兑现 [3] - 随着AI加速发展,需求外溢效应显现,存储、半导体设备、新材料等估值更合理的中游环节开始受益 [3] - 在应用层面,智能驾驶初级应用已开始规模化落地,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相对较远 [3] - 美国AI产业发展遭遇电力能源瓶颈,为国内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产业链带来重要机遇 [3] - 产业趋势与景气优势共振,市场对科技成长景气主线的共识有望再次凝聚 [3] - 10月以来涨幅偏低的行业集中在科技板块的游戏、半导体、消费电子等,新能源板块的电池、光伏设备等,医药板块的医疗服务,以及机械设备的自动化设备等领域 [3] 资产定价与行业前景 - 从资产定价的空间、景气、估值分位和风险偏好维度分析,中国资产有望继续修复 [2] - 决定资产价格的基本面因素主要来自行业中长期空间和行业景气边际变化,目前不少行业陆续进入盈利能力改善的新周期 [2] - 随着AI产业和传统行业有机结合,医药、先进制造等领域出现越来越多创新突破 [2] - 以新能源、新科技、新消费、创新药为代表的“四新资产”有望打开中长期增长空间 [2]
数说“十四五”:中国能源转型的“绿”与“新”
搜狐财经· 2025-10-22 10:21
中国能源转型总体成就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总发电量三分之一 [1] - 2024年能源生产总量折合50亿吨标准煤,占全球超五分之一 [1] - 全社会每消费3度电中有1度源自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1] - “十四五”以来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电力基础设施体系和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1] 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 “十四五”时期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 [2] - 截至2024年7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21.7亿千瓦,稳居全球首位,其中风电装机5.7亿千瓦、光伏装机超11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翻倍增长 [2] - 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历史性突破60%,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于2024年首次超过煤电 [2] - 2024年全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8%,较2020年提升近4个百分点 [8] 区域清洁能源发展模式 - 云南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全国装机排名前10位的水电站中有6座在云南 [3] - 四川依托水电优势发展绿氢产业,形成“水风光氢”多能互补范式 [3] - 西藏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装机占比超50%,形成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清洁能源体系 [3] - 青海塔拉滩探索“牧光互补”新模式,实现生态与发电协同发展 [5] 跨区域绿电输送与电网升级 - 首笔沪藏跨区域绿电外送交易电量为785万千瓦时,可帮助上海减少2.41万吨标准煤消耗,减排二氧化碳6.01万吨 [5] - 电力系统关键环节围绕新能源发展升级,“西电东送”电量正从煤电主导转向绿色电力主导 [6] 能源科技创新与成本下降 - “十四五”期间中国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总量四成以上 [8]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5年增长近30倍 [9] - 中国创造、中国制造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在过去10年间分别下降约60%和80% [11] - 国家电网公司“十四五”期间研发投入近1700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21% [11] 能效提升与未来目标 - “十四五”以来单位GDP能源消耗4年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欧盟2024年碳排放总量50% [12] - 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