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发展
搜索文档
圆通速递第三季度净利超10亿 同比增10.97%
证券时报· 2025-10-29 06:28
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72亿元,同比增长8.73%,归母净利润10.46亿元,同比增长10.97% [1] - 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41.56亿元,归母净利润28.77亿元 [1] - 第三季度利润总额显著增长,主要系快递业务量增长及快递产品单票收入逐步回升所致 [1] 业务运营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快递业务量225.84亿件,同比增长19.40%,超出行业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 [1] - 第三季度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15.1%达77.21亿件,增速持续领跑行业 [1] - 9月单票收入实现今年以来首次单月同比回正,环比增长6分至2.21元,8月单票收入为2.15元,比7月提升7分 [1] - 行业呈现量价齐升良好态势,快递单价逐步回升驱动行业竞争回归理性 [1] 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应用 - 公司通过开展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化发展,全面落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全链路业务运营及经营管理 [2] - 智能路由系统深度融合大数据与AI技术,构建智能算法模型,将路由分析效率从5天缩短至1天,预计每年可节约运能成本超亿元 [2] - 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全国集运中心全覆盖,通过实时监控与智能算法预警分拣拥堵、设备异常等风险,显著提升分拣效率 [2] - 快递员AI助手结合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可帮助业务员每日节省30至60分钟工作时间,提升揽派效率和履约能力 [3]
圆通速递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0.46亿元,同比增长10.97%
证券时报网· 2025-10-28 19:45
近年来,圆通速递通过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化发展,并持续强化ESG建设等一系列前瞻性部 署,为长期的高质量发展铺路。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圆通速递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在软实力 上"苦练内功",全面落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全链路业务运营及经营管理。 在一系列优秀智能化成果中,圆通速递的"智能路由"系统尤其值得关注,其通过深度融合大数据与AI技 术,构建了一套高效、精准的智能算法模型,通过整合海量历史物流数据与实时交通信息,结合运输时 效、成本与客户体验等,为司机提供不同路线的价格、时效等多维度对比信息,有效实现对物流运输路 径的精准计算与动态优化。据悉,目前"智能路由"系统已应用于圆通全国范围的路由规划中,可将路由 分析效率从5天缩短至1天,预计每年可节约运能成本超亿元。 在中转环节,圆通速递的"数字孪生"系统已实现全国集运中心全覆盖应用,该系统通过对中心包裹流转 操作的实时监控与状态管理,精准掌控包裹运转情况,同时依托智能算法分析,智能预警分拣拥堵、设 备异常等潜在风险,显著提升分拣效率,夯实全网运营的稳定性。 同时,末端揽派也是智能化应用的重点场景之一。公司推出的"快递员AI助手",可高效协同快递 ...
第138届广交会在广州开幕 凸显“向新”“向智”“向绿”三大亮点
中国经营报· 2025-10-16 01:24
广交会规模与外贸韧性 - 第138届广交会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1] - 中国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3.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同比增长7.1%,连续8个季度保持增长[1] - 外贸韧性源于出口目的地多元化,对东盟、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广交会全球合作伙伴增至227家,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1] 企业创新与产品竞争力 - 本届广交会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突破1万家,创历史新高[2] - 展会设置175个产品专区,其中智慧类专区18个,现场展示智能产品超过35万件,并首设智慧医疗专区,吸引47家企业参展[2] - 在绿色低碳方面,新能源参展企业达305家,较上一届增长3%,继续强化氢能新题材和储能产品专区[2] 国际参与与合作生态 - 境外采购商预登记人数达20.7万名,来自217个出口市场,环比增长14.1%,其中欧盟、美国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采购商增长明显[2] - 广交会被国际采购商视为采购战略的核心支柱和了解中国制造业动态的重要窗口[3] - 中国市场的活力、供应链的规模与水平,以及与供应商的合作生态共同支撑了成熟的采购愿景[3]
第138届广交会亮点前瞻: 参展规模创纪录 首设智慧医疗专区
中国证券报· 2025-10-11 04:58
展会规模与参展企业 - 第138届广交会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 [1] - 约3600家企业首次亮相本届广交会 [1] - 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占出口展企业总数的34% [1] 展品创新与智能化 - 预计现场展示新产品(近一年研发)超100万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近110万件、广交会首展产品近80万件 [2] - 现场将展出智能类产品35.3万件,共设置175个产品专区,其中智慧类专区18个 [1][2] - 首设智慧医疗专区,吸引手术机器人、智能监测及可穿戴设备等47家企业参加 [1] - 继续设服务机器人专区,引入46家行业领先企业 [1] 绿色低碳发展 - 本届参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的占38.4% [2] - 现场展示绿色低碳产品108.3万件 [2] 市场拓展与活动 - 广交会全球合作伙伴增至227家,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 [2] - 首次举办外贸优品拓内销对接活动,设置约3000平方米对接专区,积极助力内外贸一体化 [2]
参展规模创纪录 首设智慧医疗专区
中国证券报· 2025-10-11 04:57
展会规模与参展企业 - 第138届广交会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 [1] - 约3600家企业首次亮相本届广交会 [1] - 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占出口展企业总数的34% [1] 展品创新与知识产权 - 预计现场展示新产品(近一年研发)超100万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近110万件、广交会首展产品近80万件 [2] - 现场将展出智能类产品35.3万件 [1] - 现场展示绿色低碳产品108.3万件 [2] 展区设置与专业化发展 - 本届广交会首设智慧医疗专区,吸引47家企业参加,展示手术机器人、智能监测及可穿戴设备等先进产品 [1] - 继续设服务机器人专区,引入46家行业领先企业 [1] - 共设置175个产品专区,其中智慧类专区18个 [2] 招商与市场拓展 - 广交会全球合作伙伴增至227家,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 [2] - 本届广交会首次举办外贸优品拓内销对接活动,设置约3000平方米对接专区,积极助力内外贸一体化 [2] 绿色与智能化发展 - 本届参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的占38.4% [2] - 展会助力外贸向新、向智、向绿发展,展现行业智能化与绿色低碳转型趋势 [1][2]
中国石油持续完善绿色低碳业务布局
新华社· 2025-09-26 08:47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加快从传统油气企业向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变 [1] - 公司明确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战略 将新能源业务纳入主营业务发展 [1] - 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占公司国内能源供应比例已达7% [1] 新能源业务布局 - 积极培育CCUS产业链 完善地热、氢能、风电和CCUS为核心的绿色产业布局 [1] - 具体项目包括松辽盆地风光发电、环渤海湾地热、玉门油田绿氢示范基地及全国综合能源服务站 [1] - 前瞻布局可控核聚变等未来能源技术 着力打造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1] 油气供应格局 - 形成并巩固国内原油、国内天然气、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三个1亿吨新格局 [2] - 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保供能力不断攀升 [1] - 建成覆盖全球五大油气合作区、四大跨国油气运输通道和三大国际油气运营中心 [2] 炼化与创新突破 - 乙烯产能历史性突破1000万吨/年 一批标志性炼化项目建成投产 [2] - 在页岩油气革命、超深钻探、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 - 自主研发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赋能全产业链 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 [2]
加速绿色转型,中国石油持续完善新能源业务布局
新华社· 2025-09-25 20:16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从传统油气企业向"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变 [1] - 新能源业务已被纳入主营业务发展 明确"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战略 [1] - 积极培育CCUS产业链 完善以地热、氢能、风光电和CCUS为核心的绿色产业布局 [1] - 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占公司国内能源供应比例已达7% [1] - 前瞻布局可控核聚变等未来能源技术 着力打造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1] 新能源项目布局 - 在松辽盆地开发风光发电项目 [1] - 在环渤海湾推进地热项目 [1] - 在玉门油田建设"绿氢"示范基地 [1] - 逐步建设遍布全国的综合能源服务站 [1] 油气供应格局 - 形成并巩固国内原油、国内天然气、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三个1亿吨"供应新格局 [3] - 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保供能力不断攀升 [3] - 建成覆盖全球的五大油气合作区、四大跨国油气运输通道和三大国际油气运营中心 [3] 炼化业务发展 - 一批标志性炼化项目建成投产 [3] - 乙烯产能历史性突破1000万吨/年 [3] 技术创新突破 - 在页岩油气革命、超深钻探、高端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3] - 成功完钻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 [3] - 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 [3] - 自主研发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赋能全产业链 [3]
中国石油:着力打造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7:45
公司发展历程与成就 - 公司成立75周年 为国内最大油气生产供应企业[1] - 1959年大庆油田发现 1978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1] - 国内原油产量占全国约50% 天然气产量占全国约67%[1] - 乙烯产能突破1000万吨/年 炼油能力保持全球第二[1] - 海外油气权益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亿吨以上[2] 业务布局与转型战略 - 巩固国内原油/天然气/海外权益产量"三个1亿吨"格局[1] - 加快向"油气热电氢"和"炼化生精材"综合性国际能源与化工公司转型[1] - 建成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2] - 运营西北/东北/西南/海上四大跨国油气运输通道[2] - 建成三大国际油气运营中心 成为最大跨国经营企业[1] 新能源与技术创新 - 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占国内能源供应比例7%[4] - 绿氢/CCUS/地热技术处行业前沿 开始瞄准可控核聚变技术[4] - 着力打造传统油气之后的第二、第三增长曲线[4] - 页岩油气革命/超深钻探/高端化工新材料取得突破性进展[4] - 自主研发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赋能全产业链[4] 重大项目建设 - 广东石化/塔里木/长庆乙烷制乙烯等标志性炼化项目建成投产[1] - 深地塔科1井钻井项目持续推进[4] - 信息化补强核心工程国内全面上线[4]
75年,石油人正年轻
中国青年报· 2025-09-25 17:16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75周年 从新中国初期原油年产量仅12万吨发展到1978年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2] - 公司1998年揭牌成立集团公司 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深地塔科1井钻破万米深度[1] - 公司形成国内原油 国内天然气 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三个1亿吨"的稳固供应格局[2] 业务运营成就 - 国内油气产量当量持续增长 乍得区块年产量从100万吨跨越至超500万吨[2] - 长庆油田工作室通过油井诊断技术累计创效1.8亿元[2] - 数字化转型项目在145家单位上线运行 自主研发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赋能全产业链[5] 技术创新突破 - 页岩油气勘探技术实现岩石表征分辨率从厘米级推进至亚纳米级[5] - 辽阳石化团队打破共聚酯领域国外技术垄断[5] - 深地塔科1井钻井工程代表万米深井钻探技术突破[1][5] 人才与精神传承 -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持续传承[2] - 新一代科技工作者如金旭将纳米技术应用于页岩油气勘探[5] - 杨义兴27年技术坚守与耿捷14年海外运营保障[2]
大庆石化:数字驱动 智慧运行
中国发展网· 2025-09-12 15:47
数字化转型战略 - 公司积极响应"数智中国石油"战略 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引擎 通过数字平台建设 智能终端覆盖和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 - 公司以构建"数字大庆石化"为目标 系统推进信息系统集成与统一数字平台建设 构建集约高效的生产指挥体系[3] 生产指挥体系升级 - 公司2012年启动化工区中心控制室建设 2018年和2023年完成从分散控制站向中心控制室的全面迁移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平台聚合能力提升[3] - 中心控制室汇聚6个运行部 35套生产装置的实时数据 集成6大类187套国际领先控制系统 构建集感知 调整 预警 执行于一体的指挥体系[3] - 公司建成涵盖100余套信息系统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实现内部数据全部自采计算 外部数据自动获取 以及全业务全要素自动化监控与分析[3] 智能装备应用成效 - 2024年初智能巡检系统在炼油一部 乙烯一部试运行 通过智能巡检仪和点检仪完成数据采集上传 系统自动生成追溯报表[5] - 上半年14套装置的26项指标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数字化管理成效显著[5] - 化工运行二部引入防爆机器人执行高危高压环境巡检 通过AI识别 红外热成像 气体检测等技术实现自主导航和设备监测[5] - 无人机配备红外及可见光双摄像头 对装置及管输系统开展深度检查 提升巡查效率[5] 安全管理系统建设 - 公司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安全管理 打造智能化高效化安全防护体系 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7] - 2024年5月建成投用消防保卫联合指挥中心 占地240平方米 集成8大功能模块 覆盖从接警到处置的信息化流程[7] - 指令传达时间从1分钟压缩至10秒 消防首车出警时间缩短至45秒[7] - 中心支持事故模拟推演和协同标绘 提升态势感知与决策能力 今年完成现场监护621次 处理火警救援68起 开展实战演练170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