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车

搜索文档
智己LS6以“顶级科技全系标配”破局20万级市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1 18:10
产品发布与定价 - 新一代智己LS6正式上市 定位超级大五座智能SUV 官方指导价区间为19 79万至26 99万元[1] - Pro版击穿20万元价格门槛 Max版定价控制在20 99万元纯电Max和21 49万元增程Max 超级增程66 Max版本售价22 99万元[10] - 上市权益包括首任车主电池终身质保 IM AD全功能包5年免费使用预售用户终身免费[10] 技术配置与性能 - 首次搭载恒星超级增程系统 实现450km纯电续航与1500km综合续航 支持800V超快充 百公里综合燃料消耗量仅0 06L[4] - 配备灵蜥数字底盘 整合多项控制功能 提供灵蜥爆胎稳定控制和主动防侧翻2 0系统 最小转弯半径仅4 49米[6] - 全系标配英伟达Orin X芯片 高通8295P 800V高压平台 数字底盘等超百项行业顶尖技术[7] 智能化与安全 - IM AIOS系统首次引入AI Agent随车助手 深度融合微信生态 辅助驾驶系统IM AD 3 0基于无图城市NOA技术[9] - 采用十纵十横高强度车身结构 配备多场景AEB及AES避让系统 全系电池满足2026年最严国标 保持零自燃安全纪录[7] - 用户可选装NVIDIA Thor芯片和520线激光雷达 持续提升智能驾驶能力[9] 市场定位与行业影响 - 新车展现出将高端科技普及化的决心 体现出智能电动车行业从堆料竞争向价值竞争的转变[1][12] - 通过全系标配顶级硬件 首发多项行业技术 制定极具冲击力的价格 推动20万级SUV市场的技术普及与体验升级[12] - 智己LS6有望成为2024年智能SUV市场中的现象级产品 为整个行业设立新的价值基准[12]
九号公司日赚680万,北航学霸撕开红海市场
钛媒体APP· 2025-08-27 13:0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电动两轮车销量达239万台,营收117.4亿元,同比增长76% [1] - 上半年净利润12.4亿元,相当于日赚680万元,同比增长108.45% [1][7] - 公司市值突破490亿元,超越行业头部企业雅迪和爱玛 [1] 业务发展历程 - 2005年创始团队从警用排爆机器人起步,年销售额达800万元 [1][2] - 2012年成立公司前身,2014年获小米、红杉等8000万美元A轮融资 [2] - 2015年完成对平衡车鼻祖Segway的全资收购,获得数百项核心专利 [2][4] - 2019年进军电动两轮车市场,通过智能化实现差异化竞争 [5][6] 产品战略与竞争优势 - 采用智能汽车思维开发电动两轮车,支持无钥匙启动、座椅感应、家庭账号共享等功能 [6] - 产品均价2819元,毛利率达22%,显著高于爱玛的17.6% [6] - 通过易烊千玺代言、电竞俱乐部合作等营销策略吸引年轻用户 [6] - 2024年上半年电动两轮车业务收入68.2亿元,同比增长超100% [7] 技术布局与未来方向 - 公司英文名"Ninebot"直译为机器人,核心团队多来自北航机器人研究所 [8] - 业务分为"移动人"(电动车/平衡车)和"移动物"(服务机器人)两大板块 [8] - 割草机器人2024年收入8.61亿元,为上年四倍,在海外市场表现突出 [8] - 公司拥有五大业务线:电动滑板车、智能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服务机器人和E-bike [9] 行业定位与创新策略 - 避开与传统厂商的价格竞争,以机器人思维开创智能电动车新赛道 [10] - 通过新技术定义新市场,将低成本制造优势升级为技术驱动创新 [9][10] - 累计电动两轮车出货量突破800万台,确立高端智能科技品牌定位 [7][10]
奥迪“新物种”杀入新势力腹地
华尔街见闻· 2025-08-21 15:40
奥迪E5-Sportback定价与市场定位 - 奥迪E5-Sportback预售价格为23.59万-31.99万元 并提供终身免费辅助驾驶、座舱升级和免费选装电子后视镜等权益 [2] - 该车型以二十万出头价格直接进入中国新势力腹地 对标蔚来ET5T和极氪001等车型 [2] - 奥迪内部期望E5正式上市后达到月销1万台的目标 并视其为及格线 [4] 产品设计与技术特点 - 车型采用淡紫金属外观和未来感车身设计 内部座舱与新势力接轨 融入奥迪RS6、RSQ概念车和初代TT的设计精髓 [3] - 采用零束科技的电子电气架构、中央计算平台和智能云平台 智能驾驶采用与智己同源的Momenta方案 [3] - 颠覆传统开发模式 直接针对中国市场从零开发 接入上汽供应链体系以实现高竞争力定价 [2][3] 奥迪在华战略调整 - 上半年奥迪在华销量28.76万辆 同比下滑10.2% 纯电动销量7897辆 同比下滑23.5% [5] - AUDI品牌被定位为长期战略项目 计划2025-2027年每年推出一款纯电车型 覆盖中到大型细分市场 [6] - 新品牌跳出BBA传统竞争圈 直接对标新势力 目标重新获取中国市场主动权 [4][6] 合作模式与供应链整合 - 奥迪与上汽合作开发AUDI品牌 采用本土供应链包括零束和Momenta 缩短研发周期 [3][6] - 新合作模式摆脱德国总部主导开发 完全基于中国市场需求进行车型开发 [4] - 项目旨在提升上汽大众盈利能力 并带动智己品牌发展 巩固上汽集团品牌向上攻势 [6]
中银国际:升吉利汽车(00175)目标价至32港元 料有望挑战龙头地位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14:33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收入环比增长7.3% 但销量保持持平 [1] - 核心净利润从第一季度35亿元人民币微降至32亿元人民币 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1] 业务前景 - 公司有望持续缩小与当前电动车龙头的差距 [1] - 国内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海外扩张计划即将启动 [1] - 在智能电动车技术领域保持领导地位 [1] 盈利预测 - 维持2025年净利润预测150亿元人民币不变 [1] - 将2026年净收入预测上调13%至200亿元人民币 [1] - 银河系列产品销量预测获上调 海外销量预期提升 [1] - "一个吉利"战略深化和规模扩张推动利润率前景改善 [1] 估值与评级 - 当前估值存在明显折让 未充分反映挑战比亚迪主导地位的潜力 [1] - 重申买入评级 目标价从29港元上调至32港元 [1]
尚界,生于黄金时代
36氪· 2025-07-25 20:46
品牌定位与市场机会 - 尚界H5定位20万级中大型新能源SUV市场,填补智能化精品车空缺[3][11][14] - 20万级SUV市场年销达20万辆级别,但现有产品智能化与空间表现不足[17][18][19] - 华为鸿蒙智行已布局高端市场(问界/尊界),尚界瞄准大众化价格带实现产品矩阵全覆盖[3][46][49] 产品竞争力 - 车身尺寸达4780mm*1910mm*2840mm(轴距),空间优于同级竞品[14][43] - 提供纯电(续航655km)和增程(综合续航1300km+纯电181km)双动力方案[4][43] - 首发搭载华为ADS 4辅助驾驶系统,智能科技下放至20万级市场[7][8][20] - 华为全家桶技术赋能(智舱+智驾+鸿蒙生态),对比竞品形成"田忌赛马"优势[20][43][31] 产业链与资源支撑 - 上汽提供成熟制造体系:零束SOA架构、宁德时代电池合作(成本降至0.3元/Wh)、5000人专项团队[24][25][26] - 华为投入超10EFLOPS算力+年数十亿研发资金,ADS技术已迭代至第四代[27][30][38] - 双方联合打造"爆品公式":上汽产业资源+华为品牌势能,经销商招募超千家[39][45][46] 行业趋势与战略意义 - 中国新能源市场完成全价格带布局,智能化技术平权加速普及[13][50] - 传统燃油SUV(途观/CR-V等)面临智能电动化产品替代窗口期[12][18][19] - 尚界推动华为鸿蒙智行实现规模化分摊研发成本,补全商业化闭环[46][48][49]
除了刷爆全网的小米YU7,近期车圈还有啥新鲜事儿?
36氪· 2025-06-30 19:26
热门新车 - 小米YU7上市,共3款配置,售价区间25.35-32.99万元,全系标配800V碳化硅平台及激光雷达,入门版续航破800km,顶配Max版续航760km [2][4] - 小米YU7成为现象级产品,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大定突破28.9万台,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 [6][22] - 岚图FREE+预售价格为22.99万元起,搭载华为乾崑ADS4驾驶辅助系统和鸿蒙座舱5.0,预售1小时小订突破5000台 [7][9] - 奇瑞风云A9L预售价区间15.99-22.99万元,配备43.2kWh磷酸铁锂电池组,两驱版纯电续航235/225公里,四驱版196/190公里 [10][11] - 新款欧拉好猫售价区间8.38-10.38万元,限时换新价7.98-9.98万元,尾部标识改为"GWM",配置有增有减 [13][15] - 新款沃尔沃XC60插混版售价52.39-60.39万元,限时参考价35.49-43.49万元,燃油版售价39.69-47.49万元,限时参考价25.49-32.49万元,插混版CLTC纯电续航90公里 [18][20] 行业事件 - 小米集团-W股价突破60港元关口,达61.45港元,创历史新高,花旗认为YU7订单量超出预期,有利于实现40万辆电动汽车出货量目标 [22][24] - 理想汽车建成全国首座穿梭超充旗舰站,配备4根单枪5C超充桩和3个双枪4C超充桩,充电10分钟可增加续航500公里,计划年底实现4000座超充站 [28][30][32]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更名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2024年海外销量达53.6万辆,同比增长近50%,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为100万辆,计划投放20款海外新品 [33][37] - 雷克萨斯中国工厂开工建设,计划2027年投产,年产能10万台,注册资本1071亿日元,占地总面积约113万平方米 [38][40] - 国内油价将迎大幅上调,95号汽油或破8元,加满一箱50L的92号汽油将多花24.5-25.5元 [39] 结语 - 近期车圈价格战与技术升级仍是主旋律,小米汽车展现强大市场号召力,但面临产能与交付考验,华为赋能岚图FREE+、沃尔沃XC60智能化升级、理想创新超充站推动用户体验提升 [41] - 雷克萨斯中国工厂开工、长安汽车海外目标翻倍彰显布局未来决心,油价上调牵动燃油车用户神经,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迭代、格局重塑 [41]
新能源汽车加速跑!小米首款SUV汽车发布
新华网· 2025-06-27 06:00
公司动态 - 小米正式发布首款SUV汽车小米YU7,共推出标准版、Pro版和Max版3个配置版本和9款配色,其中标准版CLTC续航里程达835公里 [1][3] - 小米同时发布折叠屏手机、AI眼镜、科技家电等十余款新产品 [1] - 小米首款AI眼镜可实现拍照、录像、问答和翻译等功能,支持10种语言同声传译、多模态百科问答和视觉扫码支付 [5] -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表示未来5年将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投入2000亿元 [1] 行业趋势 -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迈上千万辆级台阶,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3] - 今年前5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10%,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 [5] -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向高端迈进,呈现分秒必争的速度与革新、以数据驱动的智能体验 [5] 公司战略 - 小米进入汽车行业从核心技术做起,在电机、电池、底盘各项核心技术上加大投入 [5] - 雷军表示我国智能电动车要成为世界级水平需抓住战略机遇,坚持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安全品质,投入未来科技 [5]
何小鹏、雷军各为对方新车预热,小米YU7、小鹏G7该选谁?
搜狐财经· 2025-06-24 16:17
产品定位与差异化 - 小米YU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主打驾驶激情,车身尺寸4999mm/1996mm/1600mm,轴距3000mm,采用运动设计如蚌式机盖和溜背车顶 [6][14] - 小鹏G7专注家庭实用需求,车身尺寸4892mm/1925mm/1655mm,轴距2890mm,设计风格稳妥,注重乘坐舒适性 [9][16] - 两款产品本质差异明显,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10] 性能与动力系统 - 小米YU7提供3种动力方案:单电机235kW/365kW,双电机四驱综合功率508kW,零百加速最快3.23s,最高车速253km/h,CLTC续航835km/770km/760km [6] - 小鹏G7未公布具体动力参数,但预售价23.58万起,预计正式售价可能下探至20万出头 [16] 智能化配置 - 小米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700 TOPS算力英伟达Drive AGX Thor芯片,首搭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 [7] - 小鹏G7搭载3颗自研图灵AI芯片,算力2200TOPS,采用纯视觉方案,首搭与华为联合研发的AR-HUD"追光全景"抬头显示系统 [11][12] 市场竞争策略 - 两款产品共同目标为特斯拉Model Y,2024年Model Y在中国销量超45万辆 [17] - 小米YU7选择正面对决Model Y,从车身尺寸到智能、性能配置全面对标 [17] - 小鹏G7实施侧翼包抄,纯视觉方案算力规模达特斯拉HW4.0三倍以上,强化本土化功能体验 [17] 价格策略 - 小鹏G7预售价23.58万起,预计正式售价可能下探至20万出头 [16] - 小米YU7标准版预计价格25-27万元区间,雷军否认"19.9万起售"传言 [16]
李想:理想汽车国内充电站数量超特斯拉,网友:理想不语,只是默默搞基建
齐鲁晚报· 2025-06-19 17:11
超充站建设进展 - 理想汽车5C超充站数量已达2500座,超过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充电站数量[1] - 公司成为近两年充电站建设速度最快的车企,目标是为纯电车型用户消除里程焦虑[1] - 截至2025年5月20日,理想超充站累计上线数已突破2300座,6月19日达到2500座里程碑[1][6] 技术及产品规划 - 即将上市的纯电车型i8(7月)和i6(9月)将全面适配5C超充技术[1] - 全系5C电池配合5C充电桩可实现10分钟充电500公里的效率,定位为核心竞争优势[1] - 首款5C高压纯电车型MEGA已于2024年3月上市[6] 基础设施战略 - 公司计划持续在高速和城市区域扩建超充站,目标覆盖15000根超充桩[4] - 自建充电网络被视为纯电车型发布的前提条件,区别于部分竞品策略[6] - 用户反馈显示超充站操作便捷(枪体轻、线材软),充电速度获得认可[5] 市场竞争对比 - 蔚来已建成8000座充换电站,数量仍显著领先[5] - 比亚迪未自建充电桩但保持行业销量第一,引发关于基建必要性的讨论[6] -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充电站数量被理想超越,反映本土化基建提速[1][5] 用户及市场反馈 - 超充站可见度显著提升,多地用户报告使用频率增加[5][6] - 部分用户指出当前超充桩数量偏少(部分站点仅2桩),且L系列车型暂不兼容[5] - 网友评价公司为"基建狂魔",认可其建设速度但期待纯电车型加速推出[5][6] 公司发展历程 - 2020年7月登陆纳斯达克,2021年8月完成港股上市[6] - 截至2023年底拥有467家零售中心(覆盖140城)和360家售后网点(覆盖209城)[6] - 历史累计交付量达1301531辆(截至2025年5月)[6]
不再高歌猛进,理想汽车“慢”下来了|钛度车库
钛媒体APP· 2025-05-31 09:17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5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1.1%,环比下降41.4% [2][3] - 净利润6.5亿元人民币,维持双增长但增速显著放缓 [2] - 汽车销售贡献247亿元,占比超95%,但平均单车售价从30.2万元降至26.6万元,降幅12% [3] - 汽车毛利率19.8%,同比微升0.5个百分点,整体毛利率20.5%基本持平 [4] - 总运营费用50亿元,同比减少9亿元,研发和销售费用各降5亿元 [5] - 现金储备1107亿元,连续十个季度盈利 [8] 交付与市场表现 - 一季度交付量同比增15.5%,但单价下滑导致34亿元潜在收入损失 [3] - 二季度交付指引12.3万-12.8万辆,低于市场预期的12.9万辆,营收预测325亿-338亿元 [6] - 前4个月累计交付12.68万辆,同比增19.41%,全年目标64万辆需下半年完成51万辆 [6] - 4月交付3.39万辆,同比增31.6% [6] 产品与竞争 - 产品结构向中低端倾斜,L7、L6等低价车型占比提升 [3] - 7月将发布纯电SUV i8,9月上市i6,面临20-30万元价格带激烈竞争(比亚迪汉、特斯拉Model Y、小米SU7) [7] - 2024款车型切换至2025款,5月完成换代并启动焕新版交付 [9] 行业与战略挑战 - 新能源汽车行业从蓝海转向红海,高增长红利消退 [3] - 面临市场规模与盈利能力的战略取舍:高端化遇容量天花板,大众化需应对价格战 [9] - 增程与纯电路线博弈,高端定位与中端市场重构 [10] - 爆款单品模式难以支撑长期增长,需转向体系力竞争 [10] 资本市场反应 - 财报发布后美股盘前一度跌超5%,最终收窄至2.4% [2] - 投资者对增长质量与未来潜力存在分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