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监管
icon
搜索文档
智能监管筑牢信息化项目建设廉洁防线
行业核心观点 - 行业正经历数字化转型加速,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维投入逐年加大 [1] - 行业信息化项目具有技术复杂度高、专业壁垒强、资金密集度大、流程透明度低等特点 [1] - 住建行业信息化工作兼具政策性驱动强、公共服务属性强、业务链条长、容错空间小、需求变化频繁、进度难以量化、成果不易评估等特点 [1] 项目管理平台功能 - 将信息化项目工作流程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以数字化促进项目管理规范化 [2] - 实现造价管理数字化,通过平台上传预算标准、造价报告,实现前置性预算合理评估 [2] - 实现项目审批数字化,关键环节须经业务部门、项目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三方联合审批,缺失环节自动预警 [2] - 实现招标代理数字化,在平台设立招标代理机构库,采取线上随机抽取方式确定候选机构 [2] - 实现合同签订数字化,通过平台实行网签,全程留痕,每年签订信息化合同200余份 [2] - 实现进度评估数字化,建立项目进度填报、延期审批和变更登记等功能,与建设周期、成果交付数据联动 [2] 风险预警与监督机制 - 项目成本预警监测,自动抽取延续项目合同数据,比对原合同预算,对虚增预算行为进行预警 [3] - 采购方式预警监测,对多次出现同一乙方的项目自动标注预警,识别拆分项目行为 [3] - 招标代理预警监测,对频繁或长期选用特定招标代理机构行为进行实时分析和预警 [3] - 合同变更预警监测,对验收前临时增加预算10%以上、无书面变更依据、频繁补充协议等行为自动监控和预警 [3][4] - 进度质量预警监测,实时监控项目进度与质量指标,发现滞后或不达标时触发预警 [4] - 拖欠工程款风险管控监督,自动识别提前支付、重复付款、虚假验收等异常行为并进行预警 [4] 数据穿透分析与多维度监督 - 建立项目库、预警风险库、供应商库、专家库,通过设置监督模型提高对资金流、人员流、项目流监督的穿透力 [5] - 强化对资金流的监督,对比合同约定用途与实际支付描述,生成资金流向图谱,标注异常交易点 [5] - 强化对人员流的监督,对频繁互为甲乙方关系的情形进行高风险标记,并设置合作频率、金额等阈值触发预警 [5] - 强化对项目流的监督,设置项目进度滞后、验收不达标、预算超支等问题识别模块,自动生成整改清单 [5]
严惩医保骗保犯罪
经济日报· 2025-08-07 06:23
医保骗保犯罪态势 - 犯罪手段呈现迭代升级态势 主要包括伪造医疗票据 医患合谋虚开诊疗项目 参保人倒卖药品等方式 [1] - 骗保行为已从显性违规转向隐蔽数据造假 [1] 监管应对措施 - 亟需强化智能监管与跨部门协同打击 [1] - 应构建智能监控+部门协同+社会共治体系 推进大数据反欺诈模型应用 [1] - 强化飞行检查与行刑衔接 建立医务人员信用计分制度 [1] - 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形成常态化威慑 [1] 政策目标 - 充分展示依法打击治理医保骗保犯罪的决心 [1] - 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维护人民群众医疗保障合法权益 [1] -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和救命钱 [1]
“四海一家”联手护渔
辽宁日报· 2025-07-21 09:13
海洋伏季休渔期执法行动 - 全省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 21万人次 检查渔港13266座次 渔船48391艘次 查获违法违规渔船824艘 查获渔获物70余吨 [1] - 全面推行渔政 海警 海事 公安"四海一家"执法协作机制 组织十余次全链条集中整治行动 形成监管闭环 [1] - 建立省级伏休执法信息互通机制 每周互通执法情况 形成"互动治理"执法新模式 [1] -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 异地渔船 交叉互检 "穿透式"渔港检查等专项执法行动7个 [1] 源头治理与技术升级 - 全面启动沿海地区(除大连市外)所有海洋渔船及界江船舶北斗设备升级改造 大幅提升渔船智能监管水平 [1] - 开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专项行动 排查出涉渔"三无"船舶451艘 已完成拆解256艘 [1] - 成立6个省级督查组进驻沿海六市 进行"一对一"驻在式督导检查 常态化开展明察暗访467次 督导完成问题隐患整改1353个 [1] 执法监管与普法宣传 - 利用省级北斗值班平台 每日通报疑似违规出海渔船 每日三次核查海上渔船情况 累计排查渔船3 8万余艘次 [2] -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各级渔政执法人员走村入户开展伏休政策宣讲 以案释法 召开"面对面"座谈会30余次 [2] - 推出法律流动服务站模式 开展"咨询+调解"普法活动20余场次 参与渔民2000余人次 [2] 异地休渔渔船管理 - 充分发挥辽宁驻山东石岛服务站执法 服务 宣教 保障"一站多能"助力伏休监管 [2] - 向山东 江苏两省分别派出省级工作专班 实地核查渔船180艘次 召回渔船27艘 [2] - 成立专项督导组 派出3艘执法船 常驻营口等重点地区强化省级监管 [2]
1700多家咸阳企业今年有了“环境码”
陕西日报· 2025-07-06 14:40
环境码智能监管平台 - 咸阳市1700多家企业已拥有"环境码",通过颜色区分环境信用等级,绿码企业占比未明确,红码企业占3.7%,黄码企业占1.7%,灰码企业占55% [1] - 环境码根据企业环境信用评分生成:90分及以上为绿码,80-90分为黄码,80分以下为红码,灰码表示半年内未受检查 [3] - 绿码企业纳入正面清单以非现场监管为主,黄码企业适当增加检查频次,红码企业为重点监管对象 [3] 平台功能与效益 - 平台实现"一企一档",执法人员扫码可实时查询企业基本信息、能源消耗、排污及处罚信息 [3] - 联通多执法系统提升效率,替代传统口头汇报核实方式,支持移动终端完成检查全流程留痕 [3] - 企业可通过平台学习政策法规、参考案例自查自改,并在线申请执法帮扶指导 [5] 政策背景与实施进展 - 咸阳市2024年9月出台措施规范涉企检查,同年12月完成平台搭建,2025年3月投入使用 [2][3] - 原人工检查模式下,部分企业年受检超20次,100多名执法人员需覆盖5000多家排污许可企业 [2] - 平台入选陕西省2025年首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计划年底前覆盖全市5000多家排污许可企业 [5] 监管模式创新 - 线上优先原则:投诉举报需逐级审批后才启动现场查验,减少非必要干扰 [4] - 大数据分析优化执法安排,避免重复检查,灰码设计督促执法人员按规定频次覆盖 [3] - 执法频次减少但精准度提升,企业明确知晓监管重点与标准 [1][3]
倒查两年半,剑指医院、药店违规乱象!又一省启动医保飞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5 15:27
医保基金飞行检查部署 - 湖南省医保局将于2025年7月至9月开展医保基金专项检查,全面核查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期间医保基金使用情况 [2] - 国家医保局于2025年1月启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首次将自查主体拓展至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类 [5] - 2025年4月起,国家医保局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国定点医药机构开展飞行检查 [5] - 辽宁、河南、河北、福建、上海等多地已启动省级飞检,检查对象覆盖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参保人及医保经办机构 [7] 飞行检查核心特征 - 采用"以上查下、交叉互查"机制 [10] - 整合医保、卫生健康、药监等领域力量,实现医保、医疗、医药、财务、信息等全条线协同监督 [10] - 通过集中化、规模化作业,组建政策、医疗、财务、信息等专项工作小组,提升检查效能 [10] 检查重点领域 - 精准锁定高风险领域,包括医保基金赤字风险统筹区、住院率畸高或业务量异常增长的统筹区与定点医药机构、药品追溯码应用滞后单位,以及存在重点问题线索的区域与机构 [10] - 针对定点医疗机构重点核查拉拢诱导虚假住院、空刷套刷医保、无资质人员违规诊疗、伪造医学文书等行为 [10] - 严查定点零售药店空刷套刷凭证、伪造处方、参与倒卖"回流药"、串换药品等违规行为 [11] - 辽宁省将参保人、医保经办机构纳入检查范围,重点核查参保人参与欺诈骗保、倒卖药品等行为 [13] 医保诈骗案例 -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书显示,药房经营者通过虚增特病病人购买特病药品数量方式骗取医保报销资金211万余元 [15] - 上海市公安局捣毁7个医保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30余名,涉案金额1400余万元 [15] - 上海市医保部门对1657家定点医药机构开展全面排查,累计追回医保基金3.07亿元 [15] 智能监管措施 - 国家医保局推动全国医保系统智能监管子系统应用成效提升,实现监管关口前移 [16] - 自2025年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销售药品时必须扫描药品追溯码方可进行医保结算 [16] - 截至2025年3月20日,已有超过350家药耗生产、流通企业对接平台,上传及下载产品追溯信息 [16] - 云南省、常熟市、吉安市等多地医保局通过第三方机构和大数据对医疗机构基金使用行为展开全程监管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