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生产

搜索文档
“应季生产”到“按需创新” “一衣四季”成消费新趋势
央视新闻· 2025-07-20 20:04
消费趋势变化 - 服装消费从传统季节性转向"一衣四季"模式,防晒、叠穿、多场景适配服饰成为主流 [1] - 商场陈列从按季节分类改为"城市通勤""户外探索""商务社交"等场景化分区 [1] - 消费者需求变化驱动产品设计转向轻薄、可叠穿、跨季节穿着特性,部分地区可全年穿着 [1] 产品创新与生产模式 - 企业研发多功能面料(抗静电、抗菌、防污),单款面料销量突破50万米 [2] - 生产模式从"应季生产"转向"按需创新",采用小批量多品种柔性生产 [2][3] - 建立"前店后厂"模式实时捕捉需求,动态调整产品线 [2] 供应链与订单管理 - 面料采购模式从"一次性下单"变为"分批试产、动态补单" [3] - 企业设立创新研发室,基于大数据开发上百款未上市样衣满足细分需求 [3] - 生产线实现四季服装混产,可同时处理棉服、T恤、滑雪服等差异化产品 [3][4] 数字化转型进展 - 纺织机械自主化率达75%,高端装备国产化率超50% [4] - 数字化设备联网率约50%,AI质检和定制化服务普及 [4] - 智慧生产系统实现订单全流程追踪,工位待加工品控制在10件以内 [4]
销售额狂增800%!空调在东北“一机难求”,安装得等半个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21:10
高温天气对东北空调市场的影响 - 东北地区今夏迎来罕见持续高温,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连续出现30℃以上天气,部分地区打破历史同期纪录 [1] - 黑龙江省线下空调市场销售额在6月23日-29日同比增长817.68%,6月30日-7月6日同比增长438% [1] - 吉林省线下空调销售额同期分别增长128.76%和788.4% [1] 空调销售数据表现 - 海尔空调在东三省零售额同比增长:黑龙江333%、吉林355%、辽宁518% [4] - 6-7月海尔空调东北市场总安装量41万套,增幅238% [4] - 美的空调在黑龙江和吉林增长率达356%,旺季期间(5月1日-7月6日)安装量同比上升37.09% [5] - 美的单日最高安装量达24.5万套,打破公司25年历史记录 [5] 供需失衡问题 - 东北地区空调销量仅占全国3.72%(389万台) [8] - 东三省中仅有辽宁保有每年百万台左右空调产量 [1] - 广东省1-5月空调产量4634.37万台,辽宁仅52.77万台,黑龙江、吉林基本无产能 [11][12] - 社交媒体反映东北地区出现断货、安装排队等问题,有用户表示"线下商场说要排到半个月后才能安装" [6] 行业应对措施 - 海尔已调配超1000名安装工进入东北抢服务时效 [18] - 美的从沈阳、济南等地调派超150组跨区域服务工程师支援黑龙江、吉林 [18] - 部分厂商研发家用、商用光伏空调产品,将空调功能作为新能源设备附属功能 [18] - 建议开发适配北方气候的节能机型,增加防尘、防风沙功能模块,推出冷暖双效产品 [18] 市场长期趋势 - 黑龙江、吉林、辽宁空调保有量增速显著高于北京、广东、江苏等省市 [16] - 低保有量地区(如云南、甘肃等)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地区实现翻倍增长 [17] - 传统高保有量地区(北京、上海、广东)出现同比数据降低 [17] - 市场重心向三四线城市及空白区域转移,对厂商提出平衡低成本与品质的挑战 [17]
破局大负载协作!行业最快30kg大负载协作机器人,来了!
机器人圈· 2025-06-27 18:05
行业动态 - 2024年协作机器人销量首次突破3万台,同比增长28%以上,20kg及以上大负载机型密集发布,行业发展势头迅猛 [5] - 工业机器人领域长期存在大负载与高速度难以兼得的技术瓶颈,30kg级机器人关节速度大多在200°/s以下,300°/s以上速度的机型负载能力不足15kg [3] - 工业4.0时代柔性生产成为制造业发展趋势,传统大负载设备因体积庞大、结构笨重在柔性生产线中适应性差 [8] 产品创新 - 越疆CR 30H实现30kg负载与300°/s关节速度的突破,成为30kg负载级别中最快的协作机器人 [3][4][5] - CR 30H搭载HyperMove运动控制算法,单机效率较同类提升20%,搬运/码垛节拍达10箱/分钟,双吸模式可提升产能50% [5] - 产品采用96V中压伺服驱动技术,动力提升50%,发热降低20%,零部件数量减少30%,IP67高防护等级 [6] - CR 30HT是行业首款30kg负载级别内置扭矩传感器的机型,支持单手拖拽示教,编程效率提升90% [9] 技术优势 - CR 30H满载抖动幅值<0.3mm,配备先进振动抑制算法,有效降低全速满载振动 [5] - 关节刹车采用电磁抱闸,断电瞬间末端下落位移<1mm [6] - 本体自重较同类工业产品降低50%,更易于集成到不同产线布局 [9] - 关键部件通过10万次循环认证,历经160+道装配工序和200+项性能测试 [14] 应用场景 - 适用于食品整箱码垛、汽车轮毂、电池模组、重型金属工件转运等中大型工件处理 [11] - CR 30H-Food洁净版通过国际NSF认证,满足食品、医药等行业安全生产规范 [12] - CR 30HT触控版实现柔顺拖拽示教和灵敏碰撞检测,提升装配、检测等环节协作效率 [12] 市场表现 - 越疆全球部署超8万台机器人,服务覆盖20万+用户,包括比亚迪、奔驰、保时捷等世界500强企业 [13] - 产品获得全球40个经济体的50+项权威认证,市场准入覆盖180个国家和地区 [14] - 中国大陆市场首推全系列三年质保政策,关键零部件90%自研,国产化率达100% [14]
轻高定时代突围:煜隆制造携手三维家,重构柔性革命与行业生态
搜狐网· 2025-06-23 12:33
家居行业转型趋势 - 家居消费从"功能消费"向"审美消费"跃迁 消费者追求个性化、高品质定制 门墙柜一体化、嵌入式灯光、异形曲面等高端工艺成为中产家庭标配需求 [1] - 轻高定成为行业增长新引擎 为家居市场注入新活力 中小型工厂转型轻高定是顺应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 轻高定市场面临的挑战 - 消费者既要"高定质感" 又要"快交付"、还要"高性价比" 形成"不可能三角" 暴露传统生产模式致命困局 [3] - 行业收缩期 工厂被迫卷入更惨烈竞争 头部企业通过自动化产线将交付周期压到12天 依赖"手搓模式"的中小工厂难以获取入场券 [4] - 传统定制思维与轻高定逻辑存在体系冲突 设计生产脱节导致沟通成本增加、错误率上升 行业标准化缺失阻碍跨界协作 [5][6] 煜隆制造的转型实践 - 用标准化思维重构非标定制 通过设计规范与工艺标准化 实现设计参数化和全局建模 确保工艺一次通过率 降低容错成本 [7][9] - 将老师傅工艺经验转化为数据模型 实现90%-99%工序自动化生产 仅保留1%-10%核心调试环节 通过蓝光扫描视觉校正技术实现标准件与非标件混流生产 [9] - 柔性自动化产线实现7天交付周期 相比行业平均10-12天效率大幅提升 4000平方米厂房月产3万㎡投影面积 人效和平效达行业前沿水平 [9] 三维家的技术赋能 - 三维家与煜隆合作构建完整"技术生态" 实现从传统生产到柔性自动化的跨越 将29种高定工艺转化为数据模型 实现非标工业化生产 [12] - 三维家前后端一体化系统实现设计、审拆单、制造、安装全流程闭环 确保数据同源 大幅减少沟通成本和错误率 [13] - 三维家CAM系统与南兴设备协议级互联 实现开料机智能切割、六面钻实时调整钻孔路径 三个月完成从数据打通到信息化跑通 [15]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轻高定战役胜负手在于打通设计、生产、交付的数据闭环 三维家与南兴的"软硬件联盟"推动行业从单机智能化向全链路协同进化 [17] - 煜隆7天交付、混流生产等硬指标证明中小工厂可通过精准改造在成本可控前提下跻身高品质定制赛道 用数据与算法取代人海战术是未来生存法则 [17]
斯菱股份(301550) - 浙江斯菱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6月18日-6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9 16:10
主业优势 - 产品制造差异化是核心优势,打造适合商业模式的供应链和供应商体系及柔性生产线,可灵活匹配生产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保证产品质量、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1][2] - 积累多年研发和生产经验,产品体系完善,型号多达 6,000 余种,可覆盖全球主流车型 [2] - 拥有海外全产业链工厂,斯菱泰国工厂获 IATF16949 体系证书和美国海关认可的原产地证,提升海外业务竞争力 [2][5] 谐波减速器产能规划 - 2024 年成立机器人零部件事业部,聚焦谐波减速器研发和量产,适用于多种机器人应用场景 [3] - 核心设备 2024 年底陆续到位,已达小批量生产阶段 [3] - 计划今年投资第二条产线,预计年底达产,储备产能应对未来市场需求增长 [3] 应对美国关税政策 - 斯菱泰国工厂取得美国海关颁发的原产地认证函,能满足北美市场大部分订单需求 [4] - 北美业务主要采用 FOB 模式,关税由客户承担 [4] - 产品在海外市场具不可替代性,属售后市场刚性需求,关税政策影响相对有限,将关注政策并制定应对策略 [4] 海外工厂进展 - 2024 年斯菱泰国工厂获 IATF16949 体系证书和美国海关认可的原产地证 [5] - 正在进行第三期投资,购置土地和厂房,后期计划增加设备、扩大产能,为新增市场需求做准备 [5] - 建立北美市场本地服务能力,加快主业全球化产业布局节奏 [6] 新业务柔性生产能力迁移 - 主业积累丰富柔性制造经验,具备成熟定制化生产能力 [6] - 新业务市场尚不成熟,未来将根据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调整生产,将主业定制化优势应用到新业务 [6]
“智能制造+柔性生产”驱动 九号公司瞄准电动两轮车全球第一梯队
证券日报· 2025-05-29 00:45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几近翻倍 净利润同比增两倍 [2] - 自2020年上市以来连续5个完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双增长 营业收入从60.03亿元增至141.96亿元 净利润从7347.31万元增至10.84亿元 [2][5] - 在中国智能电动两轮车市场中每卖出10台智能电动车就有7台来自公司 [6] 研发与产品创新 - 研发费用从2020年4.62亿元增至2024年8.26亿元 [4] - 全地形车旗舰车型Super Villain混合动力版本预计年底上市 针对休闲和农业场景进行差异化设计 [3] - 基于宝马公司授权开发的下一代两轮交通工具有望2026年上市 [3] - 计划2024年下半年发布技术品牌凌波OS 构建短交通智能生态 [9] 生产能力与效率提升 - 电动两轮车产能规划从每年200万台跃升至500万台 C区厂房投产后将达500万台 华南基地2026年投产后总产能将达700万台 [6] - 生产效率过去一年提升约20% 实现电机 轮毂 轮胎等全自动化装配 引入MES系统实现全流程监控 [6] - SPS全地形车工厂发动机产线每3分钟下线一台发动机 短交通和机器人工厂设置柔性生产线适应产品高速迭代 [7] 市场拓展战略 - 国内电动两轮车门店数量目标1万家 截至2024年2月已超7600家 [8] - 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达40.66%(57.72亿元) 计划重点开拓东南亚市场及E-bike 割草机器人 全地形车等海外产品线 [8][9] - 预计未来欧美市场与国内市场营收占比可能相当 [9] 行业趋势与政策影响 - 电动两轮车行业正经历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跃迁的"iPhone时刻" [2] - 2024年9月新国标实施将加速行业整合 头部品牌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 [7] - 2025年新国标与以旧换新政策将形成供需两端合力 头部企业有望获取主要增量 [8]
【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上海“智”造先锋:AI重构工业新范式下的柔性生产
搜狐财经· 2025-05-27 18:43
制造业AI应用案例 - 黑湖科技展厅展示AI优化效果:某食品企业饺子皮切割模具利用率提升23倍,某新能源车企订单响应时长缩短至原来的1/3 [1] - 上海汽轮机厂通过AR眼镜和数字化系统实现汽轮机转子加工效率提升30%以上,生产等待时间下降43% [2] - 上海汽轮机厂动态优化切削参数使大型转子加工能耗下降18%,年节约电费超300万元 [3] - 光明乳业通过AI系统实现鲜奶全流程追溯至54个关键节点,金山智慧牧场奶牛发情期预测使配种效率提升15% [4] - 光明乳业TMR精准饲喂系统提升饲料利用率12%年节约800万元,AI温控系统降低巴氏杀菌温度10℃实现能耗下降9% [4] - 光明乳业AI算法优化冷链路径使日均配送效率提升35%,获行业首个五星级冷链资质 [4] - 东莞钣金厂使用黑湖科技AI工具使非标订单工艺准备时间缩短60% [5] - 黑湖科技AI生成代码将MES系统定制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1-2天,已形成12个行业工艺知识库 [7] - 黑湖科技AI系统使新能源电池Pack产线调试时间缩短60% [7] 供应链数字化 - 海智在线平台通过AI匹配系统将法国高精密齿轮订单供应商寻找时间从2周缩短至1小时 [8] - 海智在线AI系统在深圳电子厂停产时2小时内找到3家备份工厂,平台订单履约率保持98.7% [8] - 海智在线2024年平台交易额达226亿元,其中AI驱动跨行业订单占比超40% [8] 行业转型趋势 - 上海制造业通过AI实现从"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精准服务"转型 [9] - AI对制造业改造已从工具层面向范式层面跃迁,实现工艺自主优化、工厂动态组网和数据驱动决策 [9] - 上海"未来工厂"范式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中国方案 [9]
“多跑几个国家,多签几笔订单”(经济新方位·外贸一线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5-18 05:52
公司经营现状 - 公司目前订单充足,产品出口10多个国家,订单排到9月份[1] - 生产车间采用智能化设备,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3] - 2023年公司一半以上产品销往除美国以外的新市场[2] - 2025年前两个月对美出口额34万元,占比下降到10%以内[2] 市场战略调整 - 2018年后主动开拓新市场,参加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展会[2] - 使用翻译软件与客户沟通,靠产品质量获得新订单[2] - 计划开拓"一带一路"市场,重点关注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4] - 计划参加2025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拓展国内市场[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创新研发宝宝棉面料产品,具有抗菌、防臭、耐脏特性[3] - 采用纯涤纶材料加工新工艺,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3] - 建立敏捷制造、柔性生产的智能化供应链体系[3] - 实现从订单分解到工序排程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3] 行业专家建议 - 建议企业加强国际市场多元化开拓[3] - 推荐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构建国际营销体系[3] - 强调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价值链高端[3] - 提出建设出口预警平台提升企业应变能力[3]
外贸产品拓内销提速增量(人民眼·提振消费) ——北京、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16 05:43
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成果 - 商务部4月启动活动后累计达成采购意向逾167亿元,吸引2400多家外贸企业和6500多家采购商参与 [1] - 2024年我国有出口实绩企业中85%同时开展内销业务,内销金额占销售总额近75% [1]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支持外贸产品拓内销 [1] 线下商超助力外贸转内销 - 杭州联华超市3天内完成浙江兴业集团200万美元海产品上架,提供包装改进建议 [1][2] - 永辉超市开通绿色通道后收到500封合作邮件,与300余家企业洽谈,选品会频率提升至每日一次 [2] - 永辉700多家门店全面开放外贸商品入驻 [2] 电商平台快速响应措施 - 淘宝天猫启动"外贸精选"专项,计划覆盖1万家商家10万款商品,审核时间从2天缩短至4小时 [3] - 美团推出5项举措帮助300余家企业对接,腾讯"外贸新征程助跑计划"提供新商激励和流量扶持 [3] - 京东设立专项采购资金,未来一年计划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 [6] - 15家电商平台推出8方面举措,截至4月23日已对接超6000家次外贸企业 [4] 地方政府支持政策 - 北京市商务局举办对接会为70多家企业答疑,广东省召开电商平台座谈会并签订战略协议 [5] - 福州市支持金融机构延期还本付息,中国银行一周内为名成食品审批500万元纯信用授信 [8] - 福州跨境贸易专项补偿资金池已放款1.3亿元,单户授信最高1000万元 [8] 企业转型创新案例 - 浙江兴业集团通过联华超市快速消化积压海产品库存 [1][2] - 宁波丛绒服装借助百度AI直播解决方案半天完成电商入驻,处理400万元积压货值 [4] - 东莞玩乐童话婴儿用品获京东5000万元采购订单,AI毛绒玩具成为新增长点 [6][12] - 祥兴箱包凭借柔性生产线2天实现300万元销售额,电商月销超百万元 [13][14] - 鹏泰服饰实现单件服装接单能力,通过智能化系统构建"小单快反"机制 [14][15] 技术赋能生产升级 - 双鹿电池拥有350余项专利,新生产线使成本下降21%、效率提升25% [10] - 企业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1.9%,创新推出医疗设备电池等新产品 [10] - 茶山镇引进AI技术团队搭建共享中心,推动玩具产业智能化升级 [12] - 鹏泰服饰通过5G和AI技术实现全产业链智能化,吊挂系统自动排产派工 [15]
伽师新梅汁产销两旺
搜狐财经· 2025-04-27 00:48
文章核心观点 五一消费旺季临近,新疆汇源新梅发展有限公司特色果饮产销两旺,通过多种举措满足市场需求并提升产能和销售布局 [1][6] 生产情况 - 全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截至4月25日已完成6万箱节日订单灌装任务,日产能较平日大幅提升 [1] - 新梅在UHT超高温瞬时灭菌车间经多道工序后通过管道输送至无菌冷灌装生产线 [2] - 实施“柔性生产”模式,同一条生产线可实现8类果汁灵活转产,设备清洗时间大幅缩短,市场响应速度提升一倍,综合产能利用率较传统模式提高20多个百分点 [4] 产品情况 - 订单包含NFC非浓缩还原系列和100%复原系列两大品类,分包装形式设计了8种规格,精准对接不同渠道需求 [2] 销售布局 - 构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网络,线上通过京东、天猫旗舰店直供全国消费者,线下以喀什等地为重点辐射北疆市场 [6] - 五一期间调配多辆冷链运输车,确保新疆本地消费者24小时内喝到当天生产的新梅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