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柔性生产
icon
搜索文档
“工程+化工”同步发展 三维化学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2.54%
证券日报网· 2025-08-20 21:45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49亿元 同比增长21.8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亿元 同比增长42.54% [1] - 中期分红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 [1] 业务板块表现 - 工程总承包业务营业收入4.09亿元 同比增长483.46% [1] - 公司为国内设计、总承包硫磺回收装置最多的企业 [1] - 稳步推进北方华锦、天津石化等重点在手项目 [1] 战略发展举措 - 工程与化工业务同步发展 加速高附加值产品成果转化 [1] - 推进醋酸丁酸纤维素产品优化提升技改项目 [2] - 完善"醛醇酸酯"产业链 提升产业链一体化水平 [2] - 异辛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2] 行业机遇 - 炼化升级改造及新型煤化工发展带来业务机会 [1] - 油转化升级改造、老旧设备更新、高端产能投放推动石化产业结构优化 [1] - 风光电氢与传统能源一体化发展提供新增长点 [1] 运营策略 - 积极拓展新兴区域及行业市场 [1] - 发挥柔性生产优势科学灵活组织生产 [2] - 推进产品向精细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2] - 顺应市场供需变化和价格趋势统筹原料装置结构 [2]
2025年《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
财富FORTUNE· 2025-08-12 21:22
行业趋势与创新方向 - 当前处于"数字原生"与"智能原生"的夹层时代,互联网完成物理世界数字化,人工智能正利用30年积累数据进行智能化改造[2] - 创新多发生在边界地带,中国年轻创新者善于在不确定中寻找机会,推动人机交互、生物医药和柔性生产等领域的突破[4][6] - 人工智能、大健康、绿色科技、新消费和智能制造成为创业者重点投入领域[7] 人工智能领域代表企业 - DeepSeek推出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性能比肩OpenAI但成本仅二十分之一,吸引全球200家企业参与生态建设[31] - 智元机器人实现全产品系列布局,量产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并推出行业首个具身基座模型[64] - 联汇科技发布全球首个强化学习VLM-R1开源框架,推动多模态大模型落地应用[184]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 - 宇树科技推出售价3.99万元的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完成C轮融资后估值超120亿元[36] - 越疆机器人全球协作机器人出货量超8万台,服务8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84][85] - 因时机器人突破微型伺服电缸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应用于精密制造领域[164] 生物医药与健康科技 - 华芢生物研发中国一类新药PDGF,获鼎晖投资并拥有50项专利[99] - 精智未来开发芯片化气相色谱仪,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并推动无创诊断[197] - 阶梯医疗完成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为全球第二家进入临床阶段的企业[113] 新能源与绿色科技 - RENOGY太阳能离网技术覆盖50多国,估值超70亿元[105] - 逸动科技电动船外机出货量全球第一,产品销往60多国[119] - 光本位科技实现光计算芯片存算一体商业化,与互联网巨头开展合作[205] 消费与互联网创新 - 泡泡玛特海外营收达50.7亿元,在30多国开设130家门店[39] - 像素绽放推出AiPPT.com获2000万用户,完成B3轮融资拓展人工智能办公全家桶[135] - 不停科技开发智能烹饪机器人系统,通过精准控制减少食材浪费[181] 金融与投资领域 - 和暄资本管理规模超15亿美元,投资组合包含10家上市公司[80] - 义柏完成FA交易规模超350亿元,2024年交易量国内第一[156] - 三塔资本管理12亿美元资产,开发人工智能平台TriataAlpha辅助投资决策[202]
外贸产品拓内销提速增量
人民日报· 2025-08-08 16:02
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成果 - 活动累计达成采购意向逾167亿元 吸引2400多家外贸企业和6500多家采购商参加[1] 内外贸一体化政策支持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支持外贸产品拓内销[1] - 2024年我国有出口实绩企业中接近85%同时开展内销业务 内销金额占销售总额近75%[1] 商超渠道拓展成效 - 杭州联华超市3天内帮助浙江兴业集团销售近200万美元积压海产品[2] - 永辉超市已收到逾500封合作邮件 与300余家优质供应链企业洽谈 选品会频率调整为每天一次[3] - 青创城国际网批中心4月以来帮助300多家外贸企业销售30多万件服装 年交易额逾200亿元[5] 电商平台扶持措施 - 淘宝天猫启动"外贸精选"专项 计划面向至少1万家外贸商家和10万款货源提供支持[4] - 京东集团设立专项采购资金 未来一年将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8] - 腾讯推出"外贸新征程助跑计划" 对2600多个类目实行0保证金试运营[9] - 美团出台5项举措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已有300余家企业进入对接流程[4] 金融支持政策 - 福州市通过"政府+银行+担保"风险共担模式提供跨境贸易专项补偿资金 单户授信最高1000万元[11] - 中国银行福建自贸区分行为福州名成食品公司一周内审批500万元纯信用授信额度[10] 技术赋能与产业升级 - 宁波金山双鹿电池公司拥有350余项专利 年生产能力超过50亿节 生产成本下降21% 生产效率提高25%[13] - 东莞市推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融合发展 AI赋能玩具产业转型升级[15] - 泉州鹏泰服饰实现"小单快反"柔性生产 支持单件衣服订单的智能化生产模式[19] 企业转型案例 - 祥兴箱包集团电商直播2天涨粉40万 营业额突破300万元 拥有135条生产线年产超1亿只箱包[17] - 广东十如仕纺织科技实现从"制造"到"品牌"的转变[16] - 玩乐童话公司开发AI毛绒玩具新产品 与京东超市签订5000万元采购订单[8][15]
广州服装产业,为什么那么“快”?
虎嗅· 2025-08-04 08:44
产业集聚效应 - 康鹭片区依托全国最大最全的中大纺织商圈形成全链条产业集群,实现从原料到设计到加工的一站式生产[2] - 产业集聚催生多样化工艺覆盖(花边、刺绣、印花、洗水等),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小众工艺因单量充足得以生存[2] - 生产与工艺深度绑定,柔性生产模式下反应速度成为核心竞争力[3] 生产单元小型化 - 3平方公里区域内每100-200米即可获取全部生产要素,形成N个微型生态圈[4][6] - 单栋工厂楼可自成完整生产链,辅料/工艺档口就近分布实现即时响应[5][6] - 供应商基于规模需求提供近地服务,电话调度即可快速满足生产需求[4] 信息流通机制 - 类熟人社会结构促进信息高效流通,小卖部/修理行等成为关键信息节点[7] - 针车行等中介机构串联资源网络,快速匹配辅料(包装袋、吊牌等)采购需求[7] 社会信任体系 - 高订单密度增强产业黏性,上下游工厂形成稳定合作与长久预期[8] - 熟人信任降低交易成本,送货时效可达"电话下单即达工厂门口"[9]
“应季生产”到“按需创新” “一衣四季”成消费新趋势
央视新闻· 2025-07-20 20:04
消费趋势变化 - 服装消费从传统季节性转向"一衣四季"模式,防晒、叠穿、多场景适配服饰成为主流 [1] - 商场陈列从按季节分类改为"城市通勤""户外探索""商务社交"等场景化分区 [1] - 消费者需求变化驱动产品设计转向轻薄、可叠穿、跨季节穿着特性,部分地区可全年穿着 [1] 产品创新与生产模式 - 企业研发多功能面料(抗静电、抗菌、防污),单款面料销量突破50万米 [2] - 生产模式从"应季生产"转向"按需创新",采用小批量多品种柔性生产 [2][3] - 建立"前店后厂"模式实时捕捉需求,动态调整产品线 [2] 供应链与订单管理 - 面料采购模式从"一次性下单"变为"分批试产、动态补单" [3] - 企业设立创新研发室,基于大数据开发上百款未上市样衣满足细分需求 [3] - 生产线实现四季服装混产,可同时处理棉服、T恤、滑雪服等差异化产品 [3][4] 数字化转型进展 - 纺织机械自主化率达75%,高端装备国产化率超50% [4] - 数字化设备联网率约50%,AI质检和定制化服务普及 [4] - 智慧生产系统实现订单全流程追踪,工位待加工品控制在10件以内 [4]
销售额狂增800%!空调在东北“一机难求”,安装得等半个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21:10
高温天气对东北空调市场的影响 - 东北地区今夏迎来罕见持续高温,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连续出现30℃以上天气,部分地区打破历史同期纪录 [1] - 黑龙江省线下空调市场销售额在6月23日-29日同比增长817.68%,6月30日-7月6日同比增长438% [1] - 吉林省线下空调销售额同期分别增长128.76%和788.4% [1] 空调销售数据表现 - 海尔空调在东三省零售额同比增长:黑龙江333%、吉林355%、辽宁518% [4] - 6-7月海尔空调东北市场总安装量41万套,增幅238% [4] - 美的空调在黑龙江和吉林增长率达356%,旺季期间(5月1日-7月6日)安装量同比上升37.09% [5] - 美的单日最高安装量达24.5万套,打破公司25年历史记录 [5] 供需失衡问题 - 东北地区空调销量仅占全国3.72%(389万台) [8] - 东三省中仅有辽宁保有每年百万台左右空调产量 [1] - 广东省1-5月空调产量4634.37万台,辽宁仅52.77万台,黑龙江、吉林基本无产能 [11][12] - 社交媒体反映东北地区出现断货、安装排队等问题,有用户表示"线下商场说要排到半个月后才能安装" [6] 行业应对措施 - 海尔已调配超1000名安装工进入东北抢服务时效 [18] - 美的从沈阳、济南等地调派超150组跨区域服务工程师支援黑龙江、吉林 [18] - 部分厂商研发家用、商用光伏空调产品,将空调功能作为新能源设备附属功能 [18] - 建议开发适配北方气候的节能机型,增加防尘、防风沙功能模块,推出冷暖双效产品 [18] 市场长期趋势 - 黑龙江、吉林、辽宁空调保有量增速显著高于北京、广东、江苏等省市 [16] - 低保有量地区(如云南、甘肃等)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地区实现翻倍增长 [17] - 传统高保有量地区(北京、上海、广东)出现同比数据降低 [17] - 市场重心向三四线城市及空白区域转移,对厂商提出平衡低成本与品质的挑战 [17]
东北高温空调一机难求,海尔、美的紧急“调兵”支援安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20:22
高温天气驱动空调销售激增 - 东北地区出现罕见持续高温 沈阳 长春 哈尔滨连续出现30℃以上天气并打破历史同期纪录[1] - 黑龙江省线下空调市场销售额在6月23日-29日同比增长817.68% 6月30日-7月6日同比增长438%[1] - 吉林省同期销售额分别增长128.76%和788.4%[1] 品牌商销售表现 - 海尔智家在东三省零售额同比增长333%(黑) 355%(吉) 518%(辽) 6-7月总安装量41万套 增幅238%[3] - 美的集团在黑龙江和吉林增长率达356% 旺季期间(5月1日-7月6日)安装量同比上升37.09% 单日最高安装量24.5万套[3] - 格力电器表示传统高温地区增长可观但部分消费者因国补暂停持观望态度[5] 供需结构失衡 - 东北地区2024年空调销量389万台 仅占全国总销量的3.72%[6] - 东三省中仅辽宁保有52.77万台年产量 黑龙江和吉林无空调产能[9] - 出现断货 物流滞后 安装排队等问题 有用户反映需等待半个月安装[5] 区域产能分布格局 - 广东省1-5月空调产量4634.37万台 2024年总产量9359.26万台[9] - 安徽与浙江产量分别为2974.34万台和2833.53万台[9] - 华东 华南地区依托完备产业链形成集群效应 辐射全国运营模式[10] 行业长期发展挑战 - 低保有量地区(云南 甘肃 西藏 青海)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 - 市场重心向三四线城市及空白区域转移 需平衡低成本与品质要求[17] - 高保有量地区需求升级 要求产品创新与品牌溢价能力[17] 企业应对措施 - 海尔调配超1000名安装工支援东北 美的派遣150组跨区域服务工程师[18] - 头部品牌针对东北开发适配产品 包括防尘 防风沙功能及冷暖双效设计[18] - 通过柔性生产线实现区域订单快速响应 或与本地企业合作代工[18] 机构采购需求 - 哈尔滨工程大学采购9955台一级能效空调 预算金额1849.85万元[4] - 全国各地大学包括华中农业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等均发布空调采购公告[3]
破局大负载协作!行业最快30kg大负载协作机器人,来了!
机器人圈· 2025-06-27 18:05
行业动态 - 2024年协作机器人销量首次突破3万台,同比增长28%以上,20kg及以上大负载机型密集发布,行业发展势头迅猛 [5] - 工业机器人领域长期存在大负载与高速度难以兼得的技术瓶颈,30kg级机器人关节速度大多在200°/s以下,300°/s以上速度的机型负载能力不足15kg [3] - 工业4.0时代柔性生产成为制造业发展趋势,传统大负载设备因体积庞大、结构笨重在柔性生产线中适应性差 [8] 产品创新 - 越疆CR 30H实现30kg负载与300°/s关节速度的突破,成为30kg负载级别中最快的协作机器人 [3][4][5] - CR 30H搭载HyperMove运动控制算法,单机效率较同类提升20%,搬运/码垛节拍达10箱/分钟,双吸模式可提升产能50% [5] - 产品采用96V中压伺服驱动技术,动力提升50%,发热降低20%,零部件数量减少30%,IP67高防护等级 [6] - CR 30HT是行业首款30kg负载级别内置扭矩传感器的机型,支持单手拖拽示教,编程效率提升90% [9] 技术优势 - CR 30H满载抖动幅值<0.3mm,配备先进振动抑制算法,有效降低全速满载振动 [5] - 关节刹车采用电磁抱闸,断电瞬间末端下落位移<1mm [6] - 本体自重较同类工业产品降低50%,更易于集成到不同产线布局 [9] - 关键部件通过10万次循环认证,历经160+道装配工序和200+项性能测试 [14] 应用场景 - 适用于食品整箱码垛、汽车轮毂、电池模组、重型金属工件转运等中大型工件处理 [11] - CR 30H-Food洁净版通过国际NSF认证,满足食品、医药等行业安全生产规范 [12] - CR 30HT触控版实现柔顺拖拽示教和灵敏碰撞检测,提升装配、检测等环节协作效率 [12] 市场表现 - 越疆全球部署超8万台机器人,服务覆盖20万+用户,包括比亚迪、奔驰、保时捷等世界500强企业 [13] - 产品获得全球40个经济体的50+项权威认证,市场准入覆盖180个国家和地区 [14] - 中国大陆市场首推全系列三年质保政策,关键零部件90%自研,国产化率达100% [14]
轻高定时代突围:煜隆制造携手三维家,重构柔性革命与行业生态
搜狐网· 2025-06-23 12:33
家居行业转型趋势 - 家居消费从"功能消费"向"审美消费"跃迁 消费者追求个性化、高品质定制 门墙柜一体化、嵌入式灯光、异形曲面等高端工艺成为中产家庭标配需求 [1] - 轻高定成为行业增长新引擎 为家居市场注入新活力 中小型工厂转型轻高定是顺应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 轻高定市场面临的挑战 - 消费者既要"高定质感" 又要"快交付"、还要"高性价比" 形成"不可能三角" 暴露传统生产模式致命困局 [3] - 行业收缩期 工厂被迫卷入更惨烈竞争 头部企业通过自动化产线将交付周期压到12天 依赖"手搓模式"的中小工厂难以获取入场券 [4] - 传统定制思维与轻高定逻辑存在体系冲突 设计生产脱节导致沟通成本增加、错误率上升 行业标准化缺失阻碍跨界协作 [5][6] 煜隆制造的转型实践 - 用标准化思维重构非标定制 通过设计规范与工艺标准化 实现设计参数化和全局建模 确保工艺一次通过率 降低容错成本 [7][9] - 将老师傅工艺经验转化为数据模型 实现90%-99%工序自动化生产 仅保留1%-10%核心调试环节 通过蓝光扫描视觉校正技术实现标准件与非标件混流生产 [9] - 柔性自动化产线实现7天交付周期 相比行业平均10-12天效率大幅提升 4000平方米厂房月产3万㎡投影面积 人效和平效达行业前沿水平 [9] 三维家的技术赋能 - 三维家与煜隆合作构建完整"技术生态" 实现从传统生产到柔性自动化的跨越 将29种高定工艺转化为数据模型 实现非标工业化生产 [12] - 三维家前后端一体化系统实现设计、审拆单、制造、安装全流程闭环 确保数据同源 大幅减少沟通成本和错误率 [13] - 三维家CAM系统与南兴设备协议级互联 实现开料机智能切割、六面钻实时调整钻孔路径 三个月完成从数据打通到信息化跑通 [15]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轻高定战役胜负手在于打通设计、生产、交付的数据闭环 三维家与南兴的"软硬件联盟"推动行业从单机智能化向全链路协同进化 [17] - 煜隆7天交付、混流生产等硬指标证明中小工厂可通过精准改造在成本可控前提下跻身高品质定制赛道 用数据与算法取代人海战术是未来生存法则 [17]
斯菱股份(301550) - 浙江斯菱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6月18日-6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9 16:10
主业优势 - 产品制造差异化是核心优势,打造适合商业模式的供应链和供应商体系及柔性生产线,可灵活匹配生产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保证产品质量、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1][2] - 积累多年研发和生产经验,产品体系完善,型号多达 6,000 余种,可覆盖全球主流车型 [2] - 拥有海外全产业链工厂,斯菱泰国工厂获 IATF16949 体系证书和美国海关认可的原产地证,提升海外业务竞争力 [2][5] 谐波减速器产能规划 - 2024 年成立机器人零部件事业部,聚焦谐波减速器研发和量产,适用于多种机器人应用场景 [3] - 核心设备 2024 年底陆续到位,已达小批量生产阶段 [3] - 计划今年投资第二条产线,预计年底达产,储备产能应对未来市场需求增长 [3] 应对美国关税政策 - 斯菱泰国工厂取得美国海关颁发的原产地认证函,能满足北美市场大部分订单需求 [4] - 北美业务主要采用 FOB 模式,关税由客户承担 [4] - 产品在海外市场具不可替代性,属售后市场刚性需求,关税政策影响相对有限,将关注政策并制定应对策略 [4] 海外工厂进展 - 2024 年斯菱泰国工厂获 IATF16949 体系证书和美国海关认可的原产地证 [5] - 正在进行第三期投资,购置土地和厂房,后期计划增加设备、扩大产能,为新增市场需求做准备 [5] - 建立北美市场本地服务能力,加快主业全球化产业布局节奏 [6] 新业务柔性生产能力迁移 - 主业积累丰富柔性制造经验,具备成熟定制化生产能力 [6] - 新业务市场尚不成熟,未来将根据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调整生产,将主业定制化优势应用到新业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