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

搜索文档
致敬许倬云:向生命的倒影致敬
混沌学园· 2025-08-04 18:54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的生平、学术贡献和人生哲学展开,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以下是文章的核心主题和结构概述: 核心主题 - 纪念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的生平与学术遗产 [2][5][6][7][8] - 展现其"为常民写史"的学术理念与人文关怀 [6][7][8][10] - 梳理其跨越东西方的学术成长历程 [17][18][28][29][34][37] - 阐释其融合儒家思想与历史研究的人生哲学 [41][42][43][49] 人生经历梳理 早期教育 - 4岁识字500余个,5岁阅读儿童故事和武侠小说 [18][19][21] - 农村生活观察成为后来写作《汉代农业》的实践基础 [22][23] - 战争经历使地理知识成为生存技能 [25][26] 学术训练 - 辅仁中学采用创新英文教学法 [28] - 台大时期接受跨学科训练:商周史/年历学/民族学/希腊史 [29][30][31] - 史语所期间精读《周礼正义》和前四史 [32] 学术体系构建 - 芝加哥大学时期形成文明比较研究方法论 [34][35][37][38] - 通过两河/埃及/中国文明对比建立历史分析框架 [34][35] - 批判性继承韦伯理论,发展多元文明比较视角 [37][38] 思想体系 东林传统 - 传承无锡东林书院"事事关心"的士人精神 [39][40][43] - 强调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与道德操守 [39][40] 儒家实践 - 以"忠恕"为核心的人际伦理 [41][42] - "仁爱"作为人与人之间的基本联结 [42][43] - 提倡"走正道"的处世原则 [41][43] 生命智慧 - "心旷神怡"的处世态度 [44][45][46] - 从自然中获取精神慰藉的东坡式智慧 [47][48] - "不糟蹋自己"的人生底线哲学 [49][51]
中共党史研究|应星:究竟何为重要的中共党史研究?
澎湃新闻· 2025-03-26 12:34
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性与方向 - 中共党史研究需以第一手史料为基础,尤其重视具有总体性、规范性意义的"经学"文献,如共产国际决议、中共代表大会文献、党章等 [3] - 地方党史研究需避免"家乡党史"倾向,应借鉴华南学派方法,在区域研究中贯穿总体史关怀 [4] - 政治史在党史中具有核心地位,需从整体理解中国政治对历史方向和生活世界的支配作用 [6] 研究方法与理论借鉴 - 比较研究是克服碎片化的关键,需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确定研究主题的重要性,如川陕苏区战斗荣誉制度的案例 [7][8] - 理论借鉴应侧重马克思、韦伯等经典理论而非"中层理论",注重概念的"发现"而非生硬套用 [9] - "观风察势"是史学研究的高阶方法,需结合实证分析与对氛围、时潮的把握,如王汎森对"五四"青年心态的研究 [10][12] 史学品质与学术追求 - 上品史学需兼具"实"与"虚",既考证事实又捕捉历史风向,如陈寅恪对东晋士族心态的解读 [12] - 研究者应避免以史料方便性为导向,需考量选题分量,超越"填补空白"式研究 [13] - 重要研究需成为"吹风者"而非"受吹者",主动塑造学术范式而非追随潮流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