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

搜索文档
以歌会友 山歌传唱新时代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09:11
8月5日,2025全国客家山歌(江西·铜鼓)邀请赛发布仪式在南昌举行。发布仪式上获悉,即日起 至9月,赛事系列活动在宜春铜鼓和南昌两地举行。 值得一提的是,赛程中还特别增设了"红色客家山歌"实景演出环节,沉浸式展现客家山歌的人文魅 力与深厚的红色底蕴。此外,在整个赛程中,设有景区拉歌、嘉宾采风、自驾游等特色文旅活动。 以"非遗+文旅"创新文化交融形式,让歌手、网友畅游江西铜鼓,赏美景、吃美食、品文化,打造沉浸 式文化体验场景。(夏雨欣) 据了解,本次邀请赛以"唱支山歌给党听"为主题,融入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红色文化、绿色发展 等时代元素。赛程分为初赛、复赛、决赛、晚会展演四个阶段,通过竞技形式激发歌手与观众的参与热 情,推动传统唱腔、方言歌词、即兴对唱等核心技艺的代际传承,让观众领略各地丰富多彩的客家非物 质文化遗产,感受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原标题:以歌会友 山歌传唱新时代 赛事吸引了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地区的歌手(团队)参赛,选手涵盖老、中、青、少 全年龄段。通过赛事让观众领略各地丰富多彩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 魅力。 ...
三地青少年心手相连!广州援疆工作队助力“石榴籽一家亲”交流营圆满落幕
南方农村报· 2025-08-05 11:33
在前期广州援疆 工作队推动的穗 疏青少年交流营 活动中,穗疏两 地100名青少年 结对同行,参加 了"科普一 夏""非遗一 夏""志愿一 夏""运动一 夏"等主题实践 活动,共同感受 前沿科学发展、 领略岭南风情、 三地青少年心手 相连!广州援疆 工作队助力"石 榴籽一家亲"交 流营圆满落幕_ 南方+_南方plus 近日,"活力广 州、精彩一夏, 石榴籽一家 亲"广州—疏附 —波密三地青少 年手拉手交流营 活动在广州市越 秀区朝天小学成 功举办,同时, 为期6天的"石榴 籽一家亲"穗疏 青少年手拉手交 流营活动正式拉 上帷幕。本次活 动是广州援疆工 作队深入实施文 化润疆、促进民 族交往交流交融 的重要举措之 一。 探寻传统文化、 感受全民全运的 浓郁氛围。 本次活动由共青 团广州市委员 会、广州市民族 宗教事务局、少 先队广州市工作 委员会、广州援 疆工作队、广东 省第十一批援藏 工作队波密县工 作组、疏附县委 统战部等单位主 办,广州市少年 宫、广州市青少 年发展基金会、 共青团疏附县委 员会、波密县群 团工作部、波密 县教育局、广州 市穗港澳青少年 交流中心、广州 市越秀区朝天小 学、广州市海珠 区教育 ...
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行走在高原之上:触摸新时代幸福西藏的脉搏
央视网· 2025-08-02 22:11
生态建设 -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贡嘎段11号片区通过种植樟子松幼苗实现荒山秃岭到成片绿意的转变,建设者在高海拔恶劣环境下采用原始方法进行生态修复[3][5][7] - 拉萨两岛内河生态廊道形成水光潋滟的绿色丝带,缝合城市生态肌理并促进人自然和谐共生[6][10] - 高原生态修复体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绿色成为西藏最蓬勃的底色[8] 文化传承 - 夏扎大院通过唐卡艺术装饰等保留历史痕迹,新生代续写文化传承新篇章[9][12] - 措美县哲古镇扎扎服饰将文成公主传说转化为"穿在身上的文化基因",实现传统技艺活态传承[11][14] - 文化传承不仅保护建筑技艺,更承载民族记忆与心灵归属[15] 产业发展 - 三峡措美哲古风电场作为全球海拔最高运行风电场,体现"缺氧不缺精神"的技术突破与绿色发展理念[16][18] - 曲水县才纳镇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温室大棚、雪域花谷等项目实现科技与生态共生,推动乡村振兴[18][22] - 错那市觉拉乡航天育种基地培育蛋白草等新品种牧草,为高原畜牧业提供新动能[21][23][25] - 琼结县蔬菜基地产出小番茄等作物,丰富高原"菜篮子"工程[21][27] 民族团结 - 拉萨八廓古城曲苏大院多民族居民共居,通过日常互助体现"石榴籽"式团结[26][31] - 鲁固社区党群服务V站及通嘎E站提供便民设施与高效政务,构建温馨社区服务体系[30][33][34]
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行走在高原之上:触摸新时代幸福西藏的脉搏——“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 幸福美丽西藏”网络主题活动手记
央视网· 2025-08-02 22:09
生态建设 -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贡嘎段11号片区通过种植樟子松幼苗实现荒山秃岭到绿意覆盖的转变 [3][7] - 拉萨两岛内河生态廊道形成水光潋滟、草木葱茏的生态景观,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6][10] - 高原生态修复采用原始方法如人工浇灌,在缺氧陡峭环境下坚持植被种植 [3][8] 文化传承 - 夏扎大院通过唐卡艺术装饰和新生代参与实现历史与现代文化的交融 [9][12] - 措美县哲古镇扎杂村的扎扎服饰结合文成公主传说,成为活态文化传承载体 [11][14] 新能源与现代农业 - 三峡措美哲古风电场作为全球海拔最高在运风电场,体现高原绿色能源发展 [16][18] - 曲水县才纳镇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温室大棚和科技种植推动高原农业升级 [18][22] - 错那市觉拉乡航天育种基地培育蛋白草等新品种,助力高原畜牧业发展 [21][24] 社区与民生 - 八廓古城曲苏大院多民族共居,日常互助体现民族团结 [25][30] - 鲁固社区党群服务V站和羊达乡"通嘎E站"提供便民设施与高效政务处理 [29][32][33]
辉煌60年 我们的家园│行走在高原之上:触摸新时代幸福西藏的脉搏——“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 幸福美丽西藏”网络主题活动手记
央视网· 2025-08-02 21:12
生态建设 -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贡嘎段11号片区通过种植樟子松幼苗实现荒山秃岭到绿意覆盖的转变 [3][7] - 拉萨两岛内河生态廊道建设形成水光潋滟、草木葱茏的市民休闲空间 [6][10] - 高原生态修复采用原始方法结合现代理念 绿色成为西藏发展的核心底色 [8] 文化传承 - 夏扎大院通过唐卡艺术装饰与新生代参与实现历史与现代的文化交融 [9][12] - 措美县哲古镇扎杂村的扎扎服饰将文成公主传说转化为"穿在身上的文化基因" [11][14] - 文化保护聚焦活态传承 将技艺融入日常生活与民族记忆 [15] 新能源与现代农业 - 三峡措美哲古风电场作为全球海拔最高运行风电场 体现"缺氧不缺精神"的技术突破 [16][18] - 曲水县才纳镇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温室大棚实现雪域花谷与高原种业科技化发展 [18][22] - 错那市觉拉乡航天育种基地培育蛋白草等新品种 推动高原畜牧业升级 [21][25] 社区服务与民族团结 - 八廓古城曲苏大院多民族共居形成"石榴籽"式互助生活模式 [26][31] - 鲁固社区党群服务V站配备血压仪、手工坊等设施打造便民生活圈 [30][33] - 羊达乡"通嘎E站"实现村民事务立等可办与邻里矛盾调解 [30][35]
以民族团结为钥 筑牢保电坚实根基
中国能源网· 2025-07-31 10:56
民族团结与电力保障 - 公司围绕"民族团结在保电中的实践意义"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活动,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等形式阐释民族团结与电力保障的紧密联系 [1] - 电力网络被比喻为"血脉",各族群众是"用电共同体",修试人员是"守护者",保电工作需要不同民族员工紧密协作 [1] - 民族团结在保电工作中发挥"润滑剂"和"加速器"作用,案例显示不同民族员工配合仅用3小时完成线路故障抢修 [1] 后续工作计划 - 公司将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通过技能结对帮扶、民族节日共庆等活动强化民族团结理念 [2] - 目标是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融入保电工作全过程,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
石榴花开北疆红·籽籽同心家国情 | 在非遗里触摸“文化脉动”
央广网· 2025-07-29 19:21
非遗文化展示与传承 - 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展示丰富文创产品和非遗技艺 包括马头琴演奏 民族服饰秀和蒙药香包制作 [1][3] - 中心还原兴安盟六个旗县市特色建筑场景 集中展示销售全盟非遗 文创和手工艺品 [3][7] 蒙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2008年 专注马头琴制作与非遗技艺传承 员工从2人增至20人 其中80%为当地农牧民 [2] - 通过马头琴制作带动20人就业 每人月增收3000至5000元 并向村民捐赠乐器并提供免费演奏培训 [2] 非遗技艺产业化案例 - 非遗古法制香传承人闫海杰将蒙药与首饰制作结合 开发兼具疗效和美观的蒙药首饰产品 [3] - 内蒙古首个非遗主题体验馆自2022年10月开放 成为北疆文化宣教和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 [7]
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 | 八廓社区的温情日常:我们这儿各族居民,都是一家人
中国新闻网· 2025-07-26 20:19
民族团结与社会发展 - 曲苏大院是多民族和谐共居的典范 居住着汉族 藏族等多民族居民 多种文化在此交融 [2] - 社区邻里关系紧密 居民互帮互助 包括接送孩子 照料老人 分享美食等日常活动 [2] - 节日期间民族融合氛围浓厚 汉族春节送饺子 藏历新年共饮青稞酒 民族团结日分享各地美食 [2][3] 社区基础设施与生活改善 - 八廓社区经历多次改造 包括优化基础设施 硬化路面 安装路灯和自来水 修建学校等 [3] - 旅游业发展为社区注入活力 居民经营茶馆 餐厅等生意 政府提供补贴 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3] - 居民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从过去仅有少数家庭有电视到现在家家户户拥有 吃喝不愁 [3] 文化包容与相互尊重 - 不同民族之间互相尊重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 如尊重回族居民的宗教信仰 [3] - 社区干部次成强调 各民族如石榴籽般紧密团结 形成一个大家庭 [2][3] - 从小在社区长大的次成见证了八廓街从基础设施落后到现代化生活的转变 [3]
铸牢共同体·基层社区行丨从异乡人到一家人
广西日报· 2025-07-16 10:31
浦寨社区发展概况 - 浦寨社区从中越边民自发形成的山间互市茅草街发展为兴旺的中越边贸大商埠,户籍人口仅421人,常住人口达3000多人,共有1600多户经营主体,涵盖越南特产、红木工艺品、餐饮住宿等,每天国内外客商流动人口高峰期达1万多人 [1] - 社区紧扣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打造边境互嵌式社区治理模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边民和客商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归属感 [1] 党群共建与基层治理 - 浦寨社区党总支部作为战斗堡垒,构建"党组织+客商+边民"三级联动格局,吸纳客商代表与边民代表参与社区建设 [5] - 开展"共产党员经营户"亮牌行动,激励诚信经营,营造边贸发展良好环境 [6] - 社区党总支部统筹规划,开发金钱山爱国主义炮台,打造社区旅游公共打卡点和民族团结百姓大舞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6] 多元共治与纠纷调解 - 设立浦寨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老周工作室",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和矛盾排查,成功调解纠纷119件,涉外纠纷79件,涉及金额2000多万元 [8][9] - 调解一起跨国股权转让纠纷,涉及金额1500多万元人民币,最终达成协议,双方握手言和 [9] - 调解队伍由"周梅初+N个客商+外籍调解员"组成,建立中越双语网上受理服务网站,开通老周服务热线,提供便捷服务 [9] 社区文化与经济发展 - 每年举办歌舞展演、美食比赛、边民客商互助座谈会、百家宴等活动,增进文化认同,营造多元文化融合的社区氛围 [11] - 社区集体经济采用"党组织+边民"运营模式,从2019年的0元增长到2024年超20万元,有效带动边民增收致富 [12] - 广东客商韩松梅无偿提供200平方米场地作为民族团结百姓大舞台,反哺社区发展 [11]
一起运动 共同拼搏 共享快乐 豫哈少年共赴体育梦
河南日报· 2025-07-15 07:21
体育援疆项目 - 河南省体育局与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举办体育健疆·豫哈青少年体育夏令营,落实《河南省体育援疆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促进民族团结[2] - 夏令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30多名河南青少年前往哈密,第二阶段30多名哈密青少年奔赴郑州、洛阳、开封等地,实现双向互动[3][5] - 活动内容包括足球友谊赛、武术交流、文化研学等,旨在通过体育和文化增进两地青少年友谊[2][3][5] 体育交流成果 - 哈密市U12足球队通过与河南足球少年的交流赛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协作性[5] - 武术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民族学生互动,如哈密市豫哈第三实验学校的艾孜海尔与汉族同学蔡明恩通过共同习武成为好朋友[6] - 河南省体育局武术体操冰雪运动中心通过武术进校园活动,帮助新疆青少年感受中华文化[7] 文化研学活动 - 夏令营设计"体育+文化"研学路线,包括参观洛阳龙门石窟、洛阳博物馆、少林寺等,增强文化认同感[8] - 哈密青少年在研学中了解到中原文化与西域艺术的融合,如卢舍那大佛和唐三彩黑釉马的历史背景[8] - 文化研学活动激发哈密青少年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兴趣,部分学生购买纪念品带给家人[8] 体育援疆工作成效 - 河南省体育局围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人才四个方面开展援疆工作[10] - 全民健身方面,支持哈密市体育馆、体育公园等设施建设,配送体育器材31套和各类体育用品55套[10] - 竞技体育方面,哈密市后备人才在河南省接受拳击、摔跤、武术等专业训练,并建立技术分析档案[11] - 青少年体育交流包括冬令营、夏令营、"三大球"比赛互访等,哈密市足球队三次参加河南省"省长杯"足球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