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汇率市场化
icon
搜索文档
管涛丨“8·11”汇改十周年:市场化始终是最亮底色
第一财经· 2025-08-10 19:22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历程 - 2015年"8·11"汇改宣布完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需参考上日收盘汇率、外汇供求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提供报价 [1] - 汇改初期遭遇资本外流冲击,2016年底人民币汇率跌至7附近,外汇储备逼近3万亿美元关口,2017年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后实现汇率企稳 [1] - 2018年央行退出外汇常态干预,2019年人民币破7后汇率形成市场化程度显著提升 [1] 汇率市场化历史脉络 - 1994年初汇率并轨建立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时人民币实际贬值幅度为6.7%而非普遍认为的33.3% [3] - 1994年改革配套出口退税制度(11%/13%/17%三档)和强制结汇政策,推动出口增长 [3] - 1994-2025年3月外汇储备增加32407亿美元,其中交易贡献32195亿美元,估值效应减少1866亿美元 [4] 人民币汇率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人民币中间价较1994年初升值21.5%,较2005年"7·21"汇改前升值15.6% [4] - BIS口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和实际有效汇率(REER)较1994年初分别升值64.2%和63.3%,在57种货币中排名第六和第十位 [4] - 2025年6月人民币REER为86.22,较上年同期贬值5.4%,2022年3月以来累计下跌19% [7][8] 均衡汇率争议 - IMF《2025年对外部门评估报告》指出人民币是强于基本面隐含均衡水平的11种货币之一,采用FEER框架测算 [9] - 贸易顺差扩大与国内通缩压力并存,2022-2024年出口年均增2.5%而进口降1.2%,2025年前7月顺差同比增31.2% [7][8] 汇率超调风险 - 2014年人民币曾现超调现象,上半年结售汇顺差1883亿美元,下半年急转逆差625亿美元 [10] - "8·11"汇改后抗冲击能力增强,2018-2020年人民币贬值期间结售汇仍保持986亿美元顺差 [11] - 2023年7月-2024年7月再现单边压力,银行结售汇累计逆差达4092亿美元 [13] 汇率政策演进 - 有管理浮动框架下政策灵活性提升,2020年中美经贸协议肯定汇率灵活性的价值 [12] - 2020-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强调汇率维稳,央行多次表态防范超调风险 [13] - 当前需克服"浮动恐惧",市场机制完善为深化市场化创造条件 [14]
特稿|管涛:全球关税风暴下的人民币国际化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28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人民币已完成从"非国际化"向"国际化"的政策转变,成为IMF特别提款权(SDR)第三大权重货币[1] - 在贸易融资中占比6.0%(第四),国际支付占比3.8%(第四),外汇储备占比2.2%(2024年底)[2] - 正在实现从外围货币到次中心货币的跃升,但份额仍远低于美元(国际支付50.2%)和欧元(22.0%)[2]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 - 美元信用危机加速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美国经济下行风险上升、滥用关税措施、资本管制传闻、美联储独立性受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4] - 2025年特朗普政策导致股债汇"三杀",美元避险资产地位削弱[5][6] - 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网络效应和路径依赖,新兴货币赶超需要先发国家衰败[3]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 - 全球金融动荡为人民币扩张提供空间[6] - 可借鉴美元"出海"经验,探索数字金融技术应用[12]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被列为金融强国核心要素[13][14] 人民币国际化挑战 - 黄金可能更多受益于国际储备多元化,2024年金价涨20%,2025年又涨30%[7][8] - 中国经济转型面临内外压力:外部遏制(极限关税)、产业链重塑、金融科技脱钩[8] - 人民币未完全可兑换,汇率未完全市场化,跨境证券投资开放不足[9]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 加强经济逆周期调节,推动名义增速高于实际增速,改善投资者体验[10] - 推动金融制度"边境后开放",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11] - 加快金融市场建设,健全人民币国债市场,增加安全资产供给[12] - 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