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四化
搜索文档
携手重卡“公路之王” 如皋构建千亿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上海证券报· 2025-11-05 03:09
10月15日,斯堪尼亚如皋工业生产基地正式开业。瑞典企业斯堪尼亚是目前全球领先的重型卡车和巴士 制造商之一,拥有134年历史,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汽车业享有"公路之王"的美誉。 2020年,我国取消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后,斯堪尼亚成为首个以独资模式在华生产的欧洲重卡品 牌。 斯堪尼亚重卡 ◎记者 俞立严 世界名车如皋造。日前,斯堪尼亚如皋工业生产基地正式开业。作为外商投资中国的标志性项目,斯堪 尼亚如皋工业生产基地项目从开工到试制车辆下线仅用近2年时间,如皋相关方面始终坚持真情服务、 贴心护航,得到了瑞典合作伙伴们的称赞。 滨江临海的如皋正在张开双臂,主动拥抱经历"新四化"巨变的世界汽车产业。目前,如皋已经以汽车及 零部件产业园、氢能产业园等专业园区为"双翼",构建起整车制造"领航"、关键零部件"护航"的产业矩 阵。如皋市有关负责人介绍,凭借"龙头引领、链条完整、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如皋在"十五五"期间 将全力构建千亿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公路之王"落户如皋 如皋工业生产基地是斯堪尼亚继欧洲、南美之后全球第三个生产基地,总投资20亿欧元,占地500多 亩,包含了动力总成在内的完整整车 ...
蔚来交付第10000辆全新ES8,欧摩威与华为引望达成合作|一周车闻
第一财经· 2025-11-01 13:44
行业整体动态 - 汽车行业进入“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各大车企密集推出新车型以冲刺全年销量目标 [1] 企业战略合作 - 欧摩威集团与华为引望签署合作协议,将在智能车控产品联合研发、数字底座生态共建领域深化合作,旨在推动下一代智能汽车架构创新与商业化落地 [2] - 欧摩威集团于今年9月完成品牌焕新并独立上市,其中国区战略强调以中国速度贴近市场,通过全价值链本土深耕提升成本竞争力和敏捷响应能力 [2] 智能驾驶技术进展 - 赛恩领动发布全新一代基于卫星架构的4D成像雷达5R系统,通过将雷达数据处理集中至智驾域控制器,实现性能提升100%并降低成本30% [3] - 该卫星雷达系统已获车企定点,计划于明年量产,其厦门智能制造基地最大设计年产能为1000万颗4D雷达 [3] - 技术路线从分布式走向集中式,解决了静态障碍物检测等痛点,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智能驾驶传感器领域具备从技术定义到规模化交付的全链路能力 [3] 重点车企产品与销量 - 蔚来于10月31日完成第10000辆全新ES8交付,并计划在11月将产能较10月提升70%,12月力争在15,000辆基础上实现更多交付 [3] - 奇瑞风云T11作为品牌焕新后首款旗舰SUV上市,定位“智享大六座旗舰SUV”,售价17.99万~23.99万元,上市24小时大定锁单达38,169台 [5] - 深蓝L06开启预售,预售价13.99万元起,首发搭载深蓝智能驾驶辅助系统DEEPAL AD Max,并采用与300万级法拉利同款的磁流变悬架 [6] - 凯迪拉克新CT6上市,搭载第四代MRC主动电磁悬挂,官方建议零售价36.99万~42.99万元,全款一口价后为28.99万~32.99万元,相当于官降7万元 [7] - 极氪7X焕新上市,定位家庭豪华SUV,置换权益后限时售价21.98万~25.98万元,全系搭载900V高压平台及激光雷达,其全球交付量已突破10万辆,今年9月国内销量5,524辆,占品牌总销量35.23% [8] - 吉利银河星耀6全球上市,提供60km、125km两种续航版本,馈电油耗2.8L/100km,CLTC综合续航达1700公里,上市限时指导价6.88万~9.98万元 [9] - 传祺向往M8宗师版上市,官方指导价26.99万元起,综合补贴后起售价24.99万元,搭载Momenta辅助驾驶系统及英伟达Orin-X芯片等感知硬件 [10][11] - 腾势N8L正式上市,定位“大六座安全豪华SUV”,官方指导价29.98万~32.98万元,标配比亚迪天神之眼B-辅助驾驶激光版 [12] - 东风奕派推出2026款纳米01和eπ008五座版,纳米01限时售价5.88万~8.88万元,eπ008五座版限时售价15.99万~17.16万元,东风奕派年内累计销量已突破15万辆 [13] 市场竞争格局 - 豪华车市场竞争激烈,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9月豪华车促销力度达27.7%的高位 [7] - 20万~30万级纯电SUV市场有特斯拉Model Y、小米YU7等热门车型,竞争尤为激烈 [8] - 新能源A级家轿市场竞争白热化,形成“一超多强”格局 [9] - 2025年1~6月主流品牌六座SUV销量达36.8万辆,同比增长2.2% [12] - 汽车市场主流价格区间仍在10万元~15万元 [13]
立讯精密Q3营收同比增长31.03%,净利增32.49%,AI与汽车业务成新增长引擎 |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10-30 20:34
立讯精密Q3实现营业收入964.11亿元,同比增长31.03%;归母净利润为48.74亿元,同比增幅达32.49%。公司在公告中表示,生成式AI应用的爆发 正带动AI手机、AI服务器等硬件需求,而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也为公司核心零部件业务开辟空间。 立讯精密前三季度营收为2209.15亿元,同比增长24.69%;净利润为115.18亿元,同比增长26.92%。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到3002.62亿 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4.15%。 资产负债表多个项目的大幅变动印证了业务的快速增长。其中,应收账款较年初增长58.90%,存货增长64.01%,短期借款增长59.69%。公司将这 些变动归因于"业绩增长及合并范围增加"。 30日,立讯精密发布2025Q3财务公告: 第三季度营收为964.11亿元,同比增长31.03%; 净利润为48.74亿元,同比增长32.49%。 | | 本报告期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 | 年初至报告期末 | 年初至报告期末比上 | | --- | --- | --- | --- | --- | | | | 增减 | | 年同期增减 | | 营业收入(元) | 96.411.453.42 ...
这几个“亿”想不到:上海“绿波”扬起科创浪花
新华社· 2025-10-30 10:51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正以能源革命驱动产业革命,打造立足本土、面向未来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1] - 闵行区与嘉定区分别作为先进能源装备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共同勾勒出城市前瞻的产业图景 [1] - 两大产业集群构筑起“创新策源—成果转化—规模生产—绿色供应”的绿色能源闭环,为城市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3] 闵行区先进能源装备产业 - 闵行区2024年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其先进能源装备产业规模约占全市三分之一,是市区协同打造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1] - 上海先进能源装备产业集聚区在闵行揭牌,规划2025年产业营收达到1000亿元,2030年突破1500亿元 [2] - “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与江川路沿线工业基地形成闭环产业链,区内企业如尚斐新能源科技已实现新型光伏建材从实验室样品到工程化产品的跨越 [1][2] 嘉定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 - 嘉定区汽车“新四化”总产出从2020年的943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2672亿元,印证强劲转型成效 [3] - 根据行动方案,到2030年嘉定区汽车产业规模要突破3500亿元,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突破1000家 [3] - 上汽奥迪智造基地规划年产能36万辆,通过AI视觉检测、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率和全流程数据100%可溯源 [2] 上海整体能源装备产业发展 - 2024年上海能源装备产值超1900亿元,占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近三分之一,在核电、重型燃机等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3] - 通过市区协同、链主带动,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两大集群的崛起是上海能源装备产业蓬勃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加速的缩影 [3]
均胜电子(600699):智能汽车Tier1再创业,布局机器人创新前行
长江证券· 2025-10-30 09:08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亿元、19.2亿元、23.6亿元 对应PE分别为30.6倍、24.8倍、20.2倍 [10][14]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多次并购全球优质资产 形成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两大业务板块 奠定全球领先地位 [3][6] - 受益于丰富的客户结构及新订单持续转化 收入规模保持稳健增长 供应链优化与运营效率提升推动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3][10] - 公司将汽车领域积累的研发、产品、技术、高端制造和客户优势系统性延伸至机器人领域 构建"汽车+机器人Tier1"双轨战略 打开未来新增长点 [3][6][9] 业务板块总结 汽车安全业务 - 通过整合美国KSS和日本高田技术 处于全球汽车安全行业领先地位 产品线覆盖传统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 市场地位稳固 位居全球第二 [7] - 2024年全球汽车被动安全市场规模达1602亿元 公司收入367亿元 全球市场份额22.9% 排名第二 中国市场收入90亿元 市场份额26.1% [59] - 2025年上半年汽车安全业务收入189.77亿元 同比增长1.13% 毛利率15.93% 同比提升1.99个百分点 [39] - 新订单增长强劲 2025年上半年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金额约312亿元 其中汽车安全业务约174亿元 [44] 汽车电子业务 - 聚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与车路云协同、新能源管理四大板块 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 [8] - 2025年上半年汽车电子业务收入83.56亿元 同比增长2.73% 毛利率21.54% 同比提升2.17个百分点 [39] - 智能座舱域控系统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市占率约5.3% 排名前列 基于高通SA8255P等芯片平台打造智能座舱域控方案 [81] - 智能驾驶业务着力构建全栈能力 已获头部品牌主机厂汽车智能化项目定点 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50亿元 [93] - 智能网联领域 公司作为全球5G-V2X解决方案领军者 2024年5G T-BOX市场份额15.4% 排名全球第三 [101] 机器人业务布局 - 2025年全面启动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 成立全资子公司宁波均胜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111] - 核心产品包括机器人AI头部总成、全域控制器、能源管理模块等关键零部件 为客户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113][117] - 已与智元机器人、阿里云、瑞士RIVR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推进产品研发和商业化落地 [123] - 机器人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9]
近十年人口导入上海全市最快 这一“嘉速度”有何秘诀?
中国发展网· 2025-10-28 15:28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缪晓琴报道 上汽奥迪智造车间内,多轴机械臂以毫米级精度安装全景天窗,轮胎 安装如行云流水,螺丝拧紧的扭力均匀、转角一致;瑞金医院嘉定院区中,国产首台质子治疗系统能够 以薄如指甲的机械精度全周旋转,不仅治疗精准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上海嘉定区,未来不是 愿景,而是日常。 近十年来,嘉定新城成为全市人口导入最多、最快的新城。持久的"强磁场"效应或许正源自于高质量的 产业发展,得益于高品质的民生保障。 聚焦重点,打造更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作为制造大区、工业重镇,制造业始终是嘉定经济的核心支柱与转型引擎。坚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干 在先、走在前,嘉定闯出了一条立足本地已有优势产业,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产业链各个环节实 现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的道路。 "十四五"期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嘉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嘉定累计培育创建各级智能工厂 103家,持续推动制造大区向制造强区跃升。其中,"汽车嘉定"不断超越自身,立足科技创新打造新动 能新优势,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等新兴产业赛道跑出加速度。 "汽车是嘉定最闪亮的城市名片和最深厚的发展基因。"嘉定区委书记肖文高列出一串数字"7654 ...
深天马A:车载显示领域具有高壁垒和高客户粘性的特点
证券日报网· 2025-10-27 19:45
行业特点与趋势 - 车载显示领域具有高壁垒和高客户粘性的特点,客户对产品质量可靠性、稳定性、供应商长期持续稳定的供货保证及快速响应支持能力要求极高[1] - 汽车新四化趋势演进对车载显示提出更高要求,包括高清化、大屏化、多屏化、个性化、交互升级和一体化整合等能力[1] - 新能源汽车快速兴起对开发周期、零部件管理提出更迫切需求,考验企业的客户覆盖面、客户结构、灵活交付能力、全流程质量管理水平及长期保障持续投入能力[1]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将车载显示作为战略核心业务之一,看好车载显示市场[1] - 公司业务将围绕传统车载显示、汽车电子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三大板块持续做大做强车载业务[1] 核心竞争力要素 - 决定车载显示行业长期竞争力的是车载业务的综合体系能力[1] - 行业对企业前瞻性思维和灵活经营能力提出要求,需顺应市场变革趋势扎实稳健成长[1]
瑞德智能(301135) - 2025年9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9 18:02
战略投资与业务布局 - 参与创东方厚泽基金,布局硬科技领域包括汽车新四化、智能传感器、高性能医疗设备及未来产业,重点覆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和机器人赛道 [1][2] - 基金已决策投资项目包括:RISC-V CPU芯片企业(标的A)、射频前端芯片模组领军企业(标的B)、汽车轻量化零部件企业(标的C)、电力特种机器人企业(标的D) [2] - 基金储备池涵盖机器人、低空经济、智能传感等领域,数十家企业处于尽调或评估阶段 [2] - 与腾讯云联合开发智能床2.0系统,搭载医疗级感知技术,实现非接触式呼吸率、心率及体动监测,获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医疗诊断指南推荐 [2][3] - 宠物科技领域实现智能鱼缸、宠物喂食器、饮水机等控制器量产,持续探索医疗健康、低空飞行、智能家居等增长点 [3] 财务表现与客户拓展 - 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营收9293.40万元,同比增长151.34% [3] - 家电智能控制器营收50428.25万元,同比增长9.57%,重点客户包括海信空调、海尔洗衣机、石头洗衣机、蓝界冰箱 [3][4] - 新赛道业务(含电机电动、数智能源等)营收16106.18万元,同比增长49.18%,客户涵盖九号公司、比亚迪(通过巴斯巴)、追觅、添可、公牛、品胜 [3][4] - 医疗健康、智能家居、宠物科技及机器人等战略创新业务实现多产品量产出货 [4] 产能与国际化布局 - 越南同奈基地产能已达饱和状态,正物色新厂房实施扩张计划 [4] - 积极拓展国际化布局,深化与国际客户合作,构建全球市场影响力 [4] 技术研发与数字化 - 推动AI大模型应用于数据分析与决策优化,强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投入 [5][6] - 以精益制造、自动化升级、数字化运营为核心,优化工艺流程并引入智能产线及工业互联网平台 [5][6] - 供应链管理聚焦合规性、成本管控及本土化供应,推进国内至国际供应转型 [6] 资本运作与投资者关系 - 截至2025年8月31日,累计回购股份22.3万股,占总股本0.22% [6] - 员工持股与战略配售减持严格遵循法规,公司专注提升经营业绩与核心竞争力 [6][7] - 股价波动受宏观经济、行业周期及市场情绪影响,公司通过业绩提升、加强沟通维护投资者权益 [7][8]
福耀玻璃(600660):2025Q2业绩超预期 产能释放进入快车道
新浪财经· 2025-08-26 20:2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14.47亿元,同比增长16.95%,归母净利润48.05亿元,同比增长37.33%,扣非归母净利润47.07亿元,同比增长31.61% [1]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营收115.37亿元,同比增长21.39%,环比增长16.42%,归母净利润27.75亿元,同比增长31.45%,扣非净利润27.20亿元,同比增长32.17% [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37.06%,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净利率22.42%,同比上升3.33个百分点,高于预期 [1] 业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汽车玻璃营收195.38亿元,同比增长16.16%,占主营业务比重92.52% [1] - 2025年上半年浮法玻璃营收30.96亿元,同比增长11.18%,占主营业务比重14.66% [1] - 2025年上半年其他业务营收22.55亿元,占主营业务比重10.68% [1] 行业趋势 - 电动化和智能化是汽车玻璃市场扩容的重要催化剂,打开增量空间 [2] - 汽车玻璃从"车窗"进化为"智能终端",延伸出隔热、隔音、可加热、增水、调光、天线、轻量化、HUD前挡以及全景天幕等功能 [2] - 全景天幕新能源汽车标配装配率近30%,从高端旗舰车型向普惠经济车型扩展 [2] - HUD渗透率提升至2024年的15.58%,公司采用楔形膜和镀膜两种工艺 [2] - 调光玻璃作为全景天幕的升级配置开始规模化应用 [2] - 玻璃天线为汽车智能化提供支持条件,公司成功研发5G天线玻璃 [2] 产能布局 - 公司新建安徽合肥生产基地,投资57.5亿元,规划产能2619万平方米 [2] - 公司新建福建福清生产基地,投资32.5亿元,规划产能2050万平方米 [2] - 公司扩产美国伊利诺伊生产基地,投资4亿美元 [2] - 国内两个项目预计2025年9月前各有100万套产能建成,剩余产能预计2025年底建成,增强区域配套能力和全球化交付能力 [2] 增长驱动因素 - 国内出台和落地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新能源汽车下乡等一系列刺激汽车消费政策,带动汽车玻璃销量向上 [1][3] - 国内外产能加速释放,区域配套能力和全球化交付能力增强 [2][3] - 智能全景天幕玻璃、可调光玻璃、头显示玻璃、超隔绝玻璃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带动ASP增速上行 [3] 业绩展望 - 预计公司2025年营收464亿元,2026年531亿元,2027年608亿元 [3] - 预计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91.27亿元,2026年102.61亿元,2027年113.97亿元 [3] - 预计公司2025年EPS 3.5元/股,2026年3.93元/股,2027年4.37元/股,对应PE 18.5倍、16.46倍、14.81倍 [3]
【2025年中报点评/沪光股份】25Q2量利齐升,业绩超预期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8-25 23:04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36.30亿元,同比增长6.2%,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8.4%,扣非归母净利润2.68亿元,同比增长9.5% [2] - 2025Q2营收20.9亿元,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35%,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19%,环比增长97%,扣非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19%,环比增长98% [2] 收入驱动因素 - 核心客户车型持续放量及重点项目量产爬坡驱动收入高增,包括赛力斯、蔚来乐道等新能源客户需求放量,上汽大众等传统客户订单稳定 [3] - L汽车W02高压线束、奔驰GEN5低压线束等项目量产,新增T公司E80低压、一汽红旗高压等项目定点 [3] 盈利能力优化 - 2025H1毛利率15.7%,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2025Q2毛利率达16.6%,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3个百分点 [4] - 2025H1期间费用率7.3%,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研发费用1.20亿元,同比下降8.03% [5] 现金流与资金状况 - 2025H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85亿元,同比增长67.9%,主要因客户回款周期缩短及政府补助到账增加 [5] - 截至2025H1末,货币资金7.95亿元,同比增长60.1%,为后续业务拓展提供资金保障 [5] 新能源业务拓展 - 新增L汽车W10高压线束、一汽红旗E702/BP62/P701高压线束、奇瑞ICARV23高压线束等项目,覆盖主流新能源车企 [6] - 实现M汽车电池包高低压线束量产,新能源业务占比稳步提升 [6] 产业转型升级 - 无人机线束交付A系列及A50系列,获FF航空吨级项目订单 [6] - 作业类无人车辆线束获无人割草机项目,交付近三百台 [6] - 智能机器人线束为AI头部企业供货,参与相关机器人项目,通过设子公司建"一中心四平台"完善产业链 [6]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100/121/1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21%/19% [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8.7/10.9/1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5%/18%,对应PE分别为17/14/12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