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

搜索文档
宏发股份(600885):业绩符合预期,全球份额保持领先
华安证券· 2025-08-01 13:4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24.53元,总股本1.46亿股,流通股本1.46亿股 [1]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H1营收83.47亿元(同比+15.43%),归母净利润9.64亿元(同比+14.19%),扣非净利润9.27亿元(同比+17.85%),毛利率34.24%(同比-0.54pct) [2] - 2025Q2单季营收43.64亿元(同比+15.51%),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13.25%),扣非净利润5.46亿元(同比+20.52%),毛利率34.67%(环比+0.90pct) [2]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163.71/188.92/217.70亿元,归母净利润19.61/22.81/24.87亿元,对应PE 18.3/15.7/14.4倍 [5] 产品线发展 - 继电器产品2025H1营收76.14亿元(同比+17.26%),"7"类继电器全球市占率第一,受益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增长 [3] - 高压直流系列产品优势显著,新能源汽车高压控制盒项目同比高速增长 [3] - "5+"新门类产品中:薄膜电容器发货量同比+31%,电流传感器同比+36%,陶瓷方体直流快速熔断器HPE509获UL认证 [4] 财务预测 - 2025E毛利率36.3%(同比+0.1pct),ROE 16.5%(同比-0.7pct),每股收益1.34元 [7][9] - 2025E经营活动现金流27.57亿元,资本支出11.10亿元,现金净增加额28.46亿元 [9] - 2025E资产负债率37.5%(同比-1.8pct),流动比率3.00,速动比率2.27 [9]
J.D. Power研究:先进配置渗透率大幅上升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31 17:17
行业智能化水平 - 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化创新指数达588分,较2024年增长38分,市场深度指数提升80分至275分 [2] - 新能源市场深度指数同比显著增长86分至339分,巩固智能化引领地位 [2] - 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呈现两极分化:前者高频迭代快速响应,后者聚焦技术成熟度与稳定性 [2] 技术发展趋势 - 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行业主要方向,AI辅助驾驶和芯片算力技术迅猛发展 [2] - 消费者感知配置数量达6.9个连续四年上升,ADAS配置感知度整体上扬 [3] - 远程遥控泊车进入"多数派区间",安全防护与离车辅助功能跨越接纳区间 [3] 用户体验痛点 - 行业整体质量抱怨量同比增长34.8个PP100,智能座舱"不易理解/难以使用"问题占比升至36% [4] - 语音识别与内容理解仍是语音助手两大痛点,消费者期待AI提升交互效率 [4] - 故障类问题占比下降,消费者需求从"能用"转向"好用" [4] 市场需求变化 - 安全类配置(离车辅助、驾驶员监测等)使用频率与再购意愿显著上升 [4] - 消费者对便利性配置(数字钥匙、车控APP)需求持续旺盛 [4] - 用户对ADAS配置专注度提升,期待类人化辅助驾驶体验推动主流市场渗透 [3] 品牌创新指数排名 - 主流传统能源汽车品牌创新指数前三:领克(605分)、广汽传祺(605分)、长安汽车(589分) [6] - 行业平均分为557分,一汽丰田(532分)、MG(529分)、东风雪铁龙(523分)排名靠后 [6]
机构:汽车智能化本质是一场出行革命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09:01
汽车智能化趋势 - 汽车智能化本质是一场出行革命 [1] - 2025年或是汽车智能化拐点之年 城市NOA普及将推动智能化成为消费者购车前三考虑因素 [1] - 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海内外汽车龙头厂商持续在智驾方面取得突破 [1] 行业竞争格局 - 汽车智能化是淘汰赛模式 强者恒强 [1] - 整车未来或分为三类公司 B端Robotaxi运营+C端个性化品牌+整车高端制造 [1] 技术发展方向 - 车载大模型需要车端激光雷达等核心硬件环节的信息采集功能 硬件端将成为软件端智能化的具体体现 [1] - 端到端大模型凭借高速迭代及低成本优势将成为主流方案 [1] - 高阶智驾逐步下探至10万—20万车型 智驾平权将逐步实现 [1] 投资机会 - 建议关注模组 激光雷达等硬件端的投资机会 [1] - 持续看好智能驾驶产业链投资机会 [1]
《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公布,蔚来等车企表态 专家:对汽车智能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1:36
自动驾驶政策与规划 - 上海发布《模速智行》行动计划,目标到2027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载客突破600万人次,开放道路超5000公里,L2/L3功能新车占比超90% [1] - 科技部发布《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明确"以人为本、安全优先"原则,规范技术研发和应用 [1][4] - 政策逐步收紧,相关主管部门对自动驾驶技术推广趋严,政策将越来越精细化和考虑落地细节 [4][13] 责任主体划分 - 《指引》明确不同级别自动驾驶责任主体:L2及以下责任主体为人类驾驶员,L3/L4因场景而异,L5以自动驾驶系统为主 [5] - 责任主体划分由模糊变清晰,可为规范行业发展提供可执行判据,促使厂家专注技术提升 [6] - 明确责任主体有助于提醒驾驶员不要过度使用自动驾驶功能,确保安全 [6] 行业规范与宣传 - 部分车企将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存在夸大和过度营销行为 [8] - 《指引》要求发布研究成果时应客观准确,不得编造与系统实际功能不符的虚假信息 [8] - 工信部此前已强调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科技部《指引》是对推进会内容的"继承"和深化 [8][11] 技术分级与定义 - 《指引》对驾驶自动化功能分级进行规范化表述:0级(应急辅助)至5级(完全自动驾驶) [12] - 解决了行业对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边界定义模糊的问题 [12] - 专家强调应慎用"L2 Plus"等模糊表述,L2就是L2,需明确技术边界和驾驶员责任 [12] 车企反应与投入 - 蔚来表示《指引》强化了其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投入的信心,将持续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13] - 吉利强调智能驾驶需以"比人驾更安全"为目标,宁愿牺牲利润也要做好安全 [7] - 极氪表示只有通过对高阶智驾的坚定投入和对技术的求真务实,才能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13] 技术发展现状 - 当前行业仍处于L2级辅助驾驶阶段,距离自动驾驶在模型训练上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14] - 深度学习模型存在边缘场景问题,生成式AI模型存在"幻觉"和误操作风险 [14] - 技术路线选择是企业自由,政府不会干预激光雷达与纯视觉路线的选择 [14]
深度报告:谁在为汽车智能化买单?
2025-07-29 10:10
深度报告:谁在为汽车智能化买单?20250728 摘要 智能驾驶已成购车重要因素,科技爱好者、长途通勤者和新手司机需求 较高,华为、特斯拉、小鹏和理想等品牌推动渗透率提升,预计突破 30%。 比亚迪、特斯拉销量受自驾事故和监管影响,小米因事故监管趋严,小 鹏新款车型销量未达预期,表明市场对自驾安全和监管高度敏感。 智能化汽车发展需简化概念,以"无人车"为最终目标,RoboTaxi 商 业化落地将推动 C 端需求爆发,类似于 2020 年后电动车普及。 投资者应关注具备算力、算法、数据闭环能力的企业(如特斯拉、小鹏、 华为、理想),以及 RoboTaxi 运营商(如曹操出行、如祺出行、滴 滴)和传统车企(如北汽、广汽、上汽)。 调研显示,用户购车首要因素是自动驾驶(23%),其次是颜值和空间。 华为用户对自动驾驶最重视(80%列入前三),小米和比亚迪相对靠后。 用户主要在泊车、高速公路和城区道路使用自动驾驶,城市道路使用频 率较低,因环境复杂和不信任系统能力。车主对技术接受程度分四类, 期待技术提升。 非自动驾驶方面,消费者关注颜值、动力总成、电耗、品控和芯片升级。 小米汽车热销表明颜值重要,充电条件影响动力选 ...
全新BMW X3长轴距版:执掌城市与远方,悦享驾趣无限
齐鲁晚报· 2025-07-29 09:44
产品定位 - 全新BMW X3长轴距版定位中型豪华SAV价值新典范,针对中国都市精英群体设计 [1] - 产品强调提升家庭生活品质和拓展生活半径的功能属性 [1] 美学设计 - 采用现代极简主义设计理念,减少繁冗装饰,契合新一代中国消费者审美 [2] - 外形融合原石切割与流体力学设计,保留经典元素同时塑造结构美学 [2] - 天使眼大灯与环形光耀格栅无缝衔接,四条装配间隙精准汇聚形成视觉冲击 [2] 空间设计 - 加长后尺寸比肩X5标轴版,空间体验全面升级 [4] - 前排座椅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贴合身体曲线并提供驾驶支撑 [4] - 后排座椅坐垫长度增加65毫米,填充物增厚10毫米,靠背角度增至104度 [6] - 配备全景星轨天幕、无线充电板、舒适旅行系统等豪华配置 [6] - 后备箱容积超大且开口宽大,后排座椅可放倒进一步扩展空间 [6] 智能科技 - 搭载最新一代BMW操作系统,算力提升2.4倍,GPU图形处理能力增强6.4倍 [9] - 采用"零层级"界面设计,三屏协同减少视线转移 [9] - 智能个人助理新增免唤醒词、延时聆听及跨域多意图指令功能 [9] - 支持连续语音控制与全车四区语音交互 [9] 安全性能 - 全系标配L2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可选配L2+系统 [11] - 配备360°智能主动安全系统,包括起步监控、开门碰撞预警等功能 [13] - 全系标配二排安全侧气囊 [13] - 车身抗扭刚度大幅提升,关键部位采用每平方厘米可承受10吨力的热成型钢 [13] - 白车身防腐能力最高达15年,远超行业标准 [13] 生产制造 - 沈阳生产基地部署约200个AI应用 [13] - AI智能质检系统仅需0.01秒完成单张影像数据分析 [13] - 检测准确率可逐步接近100% [13]
【汽车智能化8月投资策略】6月城市NOA渗透率环比+0.3pct,继续看好智能化主线!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7-28 20:56
汽车智能化行业趋势 - 汽车智能化本质是一场出行革命,分为L3智能化帮助车企卖车、L4 Robotaxi实现软件收费、自主品牌全球崛起三个阶段[2][10] - 2025年预计成为行业拐点,城市NOA普及将推动智能化成为消费者购车前三大考虑因素[2][7] - 行业呈现淘汰赛模式,未来整车企业将分化为B端Robotaxi运营、C端个性化品牌和整车高端制造三类[2][7] 技术发展现状 - 2025年6月城市NOA级智能化渗透率达22.3%,环比增长0.3pct[3][7] - 新一代底层架构加速迭代,理想i8首发VLA架构,ADS 4.0上车尊界S800,小米推送1000万Clips版本[3][8] - 分品牌渗透率差异显著:问界96.4%、理想61.5%、小鹏64.1%[22][25] 市场表现与预测 - 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城市NOA智驾销量预计394万辆,渗透率27%[19] - 2025-2027年L3智能化渗透率预计从10%提升至80%[2][7] - 6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占率63.2%,新能源零售渗透率53.1%[42][44] 车企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特斯拉/华为/小鹏/理想,技术领先且持续迭代[50][52] - 第二梯队:比亚迪/小米/吉利等加速追赶,2025年重点布局高速&城快NOA[50] - 技术路线分化:特斯拉坚持纯视觉,华为全栈自研,其他车企多采用混合方案[52][54] 供应链投资机会 - 智能化整车推荐港股(小鹏/理想/小米)和A股(比亚迪/赛力斯)[4][7] - 增量零部件关注AI芯片(地平线/黑芝麻)、域控制器(德赛西威/华阳)等[4][12] - 线控底盘(伯特利/耐世特)和汽车电子(保隆/经纬恒润)成为关键赛道[4][12] 产品动态 - 理想2025款全系升级芯片,Pro版标配激光雷达,Max版采用700TOPS Thor-U芯片[62][64] - 小米YU7全系标配700TOPS英伟达Thor芯片,1000万Clips版本交付即推送[66][67] - 小鹏Mona M03 Max将城市NOA下沉至15万元区间,采用纯视觉方案[69][71]
【周观点】7月第3周乘用车环比+7.2%,继续看好汽车板块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7-28 20:56
汽车行业周度复盘 - 七月第三周交强险数据38.8万辆,环比上周增长7.2%,但较上月周度下降29.1% [2][10] - 细分板块表现:商用载货车以6.4%涨幅领跑,摩托车及其他(+1.4%)、乘用车(+1.3%)紧随其后,商用载客车下跌0.5% [2][10] - 覆盖标的涨幅前五:蔚来-SW、江淮汽车、明阳科技、银轮股份、春风动力 [2][10] 行业核心动态 - 特斯拉2025Q2营收224.96亿美元,环比增长16.3%,汽车销售收入162.26亿美元环比增20%,GAAP净利润11.72亿美元环比大增186.6% [4][10] - 问界M8纯电版预售37.8万元起,8小时订单破万台;零跑B01上市售价8.98-11.98万元 [4][10] - 瑞鹄模具2025H1营收16.62亿元同比增48.3%,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增40.33% [4][10] 板块投资主线 - 坚定看好汽车行业三大主线:红利&好格局、AI智能化、AI机器人 [5][6][7] - 红利主线推荐客车(宇通客车)、重卡(中国重汽/潍柴动力)、两轮车(春风动力/隆鑫通用)及零部件龙头 [6] - AI智能化主线优选港股小鹏/理想/小米,A股赛力斯/比亚迪,零部件关注地平线机器人/德赛西威等 [6] - 机器人主线推荐拓普集团、精锻科技、福达股份等零部件企业 [7] 智能化发展预测 - 预计2025年L3智能化渗透率达27%,特斯拉/华为/小鹏引领城市NOA普及 [57] - L2+智能化预计在20万以下车型加速渗透,比亚迪/长城等主导,2025年渗透率或达36% [57] - 英伟达Orin方案预计2025年覆盖208万辆,华为MDC方案覆盖111万辆 [56] 重卡与客车展望 - 2025年重卡批发销量预计105万辆同比增16.9%,内销75万辆同比增24.9%,出口29.5万辆 [59][60] - 客车市场预计国内销量增15%,出口增20%,新能源出口增速更快 [63] - 天然气重卡渗透率22%,电动重卡渗透率快速提升至26.9% [60] 机器人产业进展 - 优必选中标9051万元机器人项目,推出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 [65][66] - 众擎机器人完成近10亿元融资,人形机器人指数年初至今上涨39.22% [66][67] - 特斯拉Optimus Gen3样机发布在即,关注丝杠、灵巧手等核心部件 [67]
一汽奔腾2026款奔腾小马长春上市 售价3.49万元起
环球网· 2025-07-28 17:37
产品发布 - 2026款奔腾小马微型纯电动汽车正式上市,共推出5款车型,官方指导价区间为3.49万元至4.59万元 [1] - 新车全系车型CLTC续航里程为222公里,官方称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升级 [3] 产品升级 - 外观新增"雪樱粉"车身颜色,采用多层喷涂工艺,内饰新增"可可棕"配色,座椅材质强调抗污耐刮与透气性,提供6种外观颜色和4种内饰配色选择 [5] - 功能配置新增无感启动功能、蠕行模式、行车记录仪紧急情况自动锁定视频功能、蓝牙钥匙及手机APP远程控制功能 [7] - 智能化方面支持OTA智能升级,提供AI亲子绘本空间及娱乐应用 [9] 服务政策 - 推出"3终身+2计划+1个家"服务政策,包含整车/三电终身质保、终身道路救援、终身保养计划等 [11] 市场表现 - 奔腾小马自上市以来累计交付量已超过11.9万辆 [12] - 官方表示该车型拥有同级领先的续航里程、智能化配置、质保政策以及舒适性、视野和环保性 [12] 营销活动 - 活动包含用户分享、T台展示等环节,同时开启"周年宠粉大礼包"活动,为车主提供包括服务升级、积分、周边产品等答谢福利 [12] - 中国田径队运动员吴艳妮作为车主代表参与活动并揭晓新车价格与政策信息 [11][12]
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二十六):上海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7月26日发放,Robotaxi商业化落地加速-20250728
国信证券· 2025-07-28 16: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演进,涵盖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和应用环节,涉及传感器、域控制器等多环节 [74][336] - 自主品牌和新势力积极布局电动智能车,Robotaxi 商业化运营落地加速 [3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汽车智能化行业重点新闻速览 - 特斯拉智能辅助驾驶计划年内在中国进一步落地,Robotaxi 业务有新进展 [16] - 上海 7 月 26 日发放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多家企业获批 [17][18][19][21] - 多家企业在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上有新成果,如小马智行 L4 域控制器路测、文远知行推出计算平台等 [22][23] 汽车智能化高频核心数据更新 - 800 万像素摄像头占比持续提升,2025 年 5 月前视摄像头渗透率 66.7%,其中 800 万像素占比 38.6% [2][62] - 英伟达驾驶芯片占比提升,2025 年 5 月乘用车驾驶域控渗透率 29%,英伟达芯片占比 57% [2] - 激光雷达市占率持续提升,2025 年 5 月乘用车激光雷达渗透率 10% [2] 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智能驾驶功能装载率和行驶里程数 - 特斯拉已启动 FSD 功能本土化适配,FSD 行驶里程超 45 亿英里 [36][42] - 蔚来汽车推送世界模型 NWM,交付量增长 [45][46] - 小鹏汽车升级 AI 天玑系统,交付量创新高 [48][49] - 理想汽车 OTA 7.5 将推送,交付量可观 [52] - 鸿蒙智行智能辅助驾驶里程可观,交付量爆发 [53][57] 感知层 - 视觉逐渐成为感知系统重心,摄像头像素水平提升 - 视觉在感知层优势显著,车企摄像头方案升级,800 万像素摄像头搭载增多 [58] - 2025 年 5 月,乘用车前视摄像头渗透率 66.7%,800 万像素占比 38.6% [62] 决策层 - 数据要求提升,域控算力升级 - 数据和算法要求提升,自动驾驶芯片算力持续提升 [67] - 2025 年 5 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 28.7%,英伟达芯片占比 56.6% [68] 从数据流的角度看汽车智能化核心要素 - 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演进,涉及传感器、域控制器等多环节 [74] 智能驾驶:2025 年 5 月乘用车 ADAS 渗透率 - 标配 L2 级以上功能的乘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2025 年 5 月 L2 级以上渗透率 28.1% [83] - 不同价格区间和燃料类型的 L2 级以上功能渗透率有差异 [84][86] 基于功能:2025 年 5 月乘用车 ADAS 各功能渗透率 - 不同自动驾驶等级功能渗透率有提升,如 L0 级 LDW、RCTA 等,L1 级 ACC、LKA 等 [90] 感知层:2025 年 5 月乘用车各传感器渗透率 - 前视摄像头、前向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 5 月渗透率分别为 66.7%、57.5%、10.0% [166] 决策层:2025 年 5 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 - 2025 年 5 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 28.7% [68] 智能座舱:2025 年 5 月乘用车座舱交互单品渗透率 - 10 寸以上中控屏、10 寸以上液晶仪表、HUD 等单品渗透率有变化 [218] 交互之视觉件:2025 年 5 月乘用车智能座舱屏类产品渗透率 - 中控屏、液晶仪表、HUD 等产品渗透率有不同表现 [223][233][251] 交互之听觉件:2025 年 5 月乘用车车载音响产品渗透率 - 2025 年 5 月,乘用车 10 个以上喇叭渗透率 28.3% [277] 交互之触觉件:2025 年 5 月乘用车无线充电产品渗透率 - 2025 年 5 月,乘用车无线充电渗透率 49.6% [296] 智能网联:2025 年 5 月乘用车网联产品渗透率 - 2025 年 5 月,OTA、T - BOX 渗透率分别为 76.4%、68.8% [4] 投资建议 - 整车推荐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吉利汽车等 [4][336] - L4 推荐小马智行 [4][336] - 零部件按数据流环节推荐,如数据获取推荐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等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