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电子化
icon
搜索文档
路畅科技“卖子”背后:公司净利连亏,标的业绩承诺“食言”
北京商报· 2025-06-16 21:17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路畅科技2020-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下滑,分别为4.93亿元、4.1亿元、3.41亿元、2.84亿元、3.61亿元,归属净利润从2020年7919.12万元转为2024年亏损5541.03万元 [1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531.13万元(同比+25.47%),但归属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996.2万元(同比-26.47%)[12] - 子公司南阳畅丰2022-2024年归属净利润逐年下降,分别为2500.21万元、2213.61万元、1795.65万元,未达每年2500万元的业绩承诺 [7] 资产与交易数据 - 南阳畅丰2024年末总资产9511.57万元,负债3483.49万元,净资产6028.08万元 [3] - 2025年一季度南阳畅丰营业收入1512.06万元,净利润亏损80.31万元 [8] - 路畅科技拟以6028.08万元(等于净资产值)出售南阳畅丰100%股权给关联方龙成资本 [5][8] 关联交易与战略调整 - 2022-2024年路畅科技与龙成集团关联交易金额逐年下降,分别为1.25亿元、7873.86万元、5444.68万元 [11] - 2025年补充预计关联交易新增采购原材料1500万元、销售矿渣微粉20万元,全年关联交易总额上限达4758.72万元 [10] - 出售子公司旨在回笼资金聚焦汽车电子主业,2024年该业务研发费用同比激增102.22%(增加3158.78万元)[12][13] 行业背景 - 汽车电子行业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张及智能化需求提升,未来增长潜力显著 [13] - 矿渣微粉业务(南阳畅丰主业)因下游低迷导致2024年收入下降26.38%(减少3390.94万元)[12]
沃特股份:全资子公司取得液晶高分子及聚芳醚酮项目安全生产许可证
快讯· 2025-05-22 19:20
公司动态 - 沃特股份全资子公司重庆沃特智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标志着年产20,000吨液晶高分子LCP树脂材料项目的一期、二期及年产1,000吨聚芳醚酮树脂材料项目一期进入正式生产期 [1] - 新产能将提升公司LCP、PEEK产品产能,满足下游5G/6G、AI、机器人、半导体、汽车电子化、新能源、无人机及航天航空等行业客户需求 [1] - 该进展有助于加强公司产品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特种材料平台化能力 [1] 产能扩张 - 液晶高分子LCP树脂材料项目总产能达20,000吨,分两期建设 [1] - 聚芳醚酮树脂材料项目一期产能为1,000吨 [1]
沃特股份:全资子公司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快讯· 2025-05-22 19:15
公司动态 - 全资子公司重庆沃特智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获得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核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从2025年5月19日至2028年5月18日 [1] - 许可证的取得标志着公司年产20000吨液晶高分子LCP树脂材料项目的一期、二期及年产1000吨聚芳醚酮树脂材料项目一期进入正式生产期 [1] 产能提升 - 新项目将有助于提升公司LCP、PEEK产品产能 [1] - 具体产能包括年产20000吨液晶高分子LCP树脂材料和年产1000吨聚芳醚酮树脂材料 [1] 市场需求 - 新增产能将满足下游5G/6G、AI、机器人、半导体、汽车电子化、新能源、无人机及航天航空等行业客户需求 [1] - 产品应用领域涵盖多个高科技和新兴行业 [1] 公司竞争力 - 新产能将加强公司产品综合竞争力 [1] - 有助于提升公司特种材料平台化能力 [1]
航天科技转让旗下年入30亿元汽车电子公司 华为、小米供应商光弘科技接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4 17:17
公司资产转让 - 航天科技转让AC公司100%股权和TIS工厂0.003%股权,已收到剩余交易价款合计6.59亿元人民币 [2] - AC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电子制造商,业务覆盖欧洲、美洲、非洲等地,客户包括法雷奥、施耐德电气、雷诺等 [2] - 转让目的是聚焦主责主业,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 [2][3][5] 航天科技业务结构 - 公司主营业务为航天应用、汽车电子和物联网,2024年汽车电子营收占比83.07%,航天应用占比11.37%,其他业务不足6% [3] - AC公司2024年营收31.79亿元,占航天科技总营收46%,但净利润亏损5434.84万元,同比降幅超200% [3] - 公司2023年和2024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连续为负,2025年计划重点发展航天应用体系化、汽车电子境内外协同及物联网深耕 [3][5] 受让方光弘科技布局 - 光弘科技是国内电子制造服务商,市值207.21亿元,近年重点拓展汽车电子业务 [2][5] - 收购AC公司将强化其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业务覆盖,完善欧洲、美洲、非洲的全球化布局 [5][6] - 光弘科技主要客户包括华为、荣耀、小米,但面临欧洲汽车市场需求疲软及价格战风险 [5][6] 业务调整影响 - 航天科技称AC业务独立,转让后其他业务板块(航天应用、物联网)将稳定经营 [4] - 公司强调本次转让优化资本结构,提升资源利用率和核心竞争力 [5] - 光弘科技未回应关于汽车电子行业竞争前景的采访 [6]
中消协点名新能源车三大纠纷投诉
北京商报· 2025-05-09 00:36
消费者投诉概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超46万件,同比增长33.33% [1] - 商品大类投诉中前五位为家用电子电器类、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食品类、交通工具类 [1] - 具体商品投诉中,日用杂品、鞋、服装、汽车及零部件投诉量均同比增长 [1] 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诉热点 - 定金退款争议频发:因交付延迟或配置与宣传不符申请退款遭拒 [3] - 车型更新引发老车主不满:刚购车即推出配置更高、价格更优的新款车型 [3] - 补贴兑现落空引发纠纷:宣传承诺的政府补贴或置换补贴未实际兑现 [3] - 典型案例显示销售人员隐瞒车型重大升级信息,加速交易导致消费者损失 [3]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与迭代影响 - 车企加速产品迭代并"加量不加价"以提升竞争力,导致老车主心理落差 [4] - 造车新势力强化电子化概念,通过快速迭代实现规模化交付和市场份额抢夺 [4] - 行业营销和售后服务不规范现象增多,加剧消费者纠纷 [4] 中消协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建议 - 企业应避免"重营销、轻履约"行为,强化合规销售和售后保障 [5] - 销售协议需明确标注车辆配置、交付时间、退款条件等关键信息 [5] - 需加大价格变动和车型更新的信息披露,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5] 小米汽车争议事件 - SU7 Ultra更新后最大马力从1548匹限制至约900匹,引发车主不满 [6] - 小米汽车道歉并暂停更新推送,承诺4-8周内推出解决方案 [6] - 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被质疑导流功能不足,公司承认信息表达不清晰 [7] - 对已购车用户赠送2万积分,未交付订单提供限时改配铝制前舱盖选项 [8] - 原厂碳纤维部件需12小时工艺制作,单套模具日产量仅1件 [8]
汽车芯片巨头一季度成绩单:订单现复苏信号,短期仍面临压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21:01
全球半导体行业格局变化 - 2024年功率芯片大厂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掉出全球前十半导体厂商阵营,被美光科技和联发科替代 [1] - 英伟达首次超越三星电子和英特尔,跃居全球半导体收入首位 [1] - 汽车和工业终端市场持续低迷是功率芯片厂商排名下滑的主因 [1] 汽车芯片市场现状 - 恩智浦2025年Q1汽车业务收入16.74亿美元(环比-6%,同比-7%),拖累公司总收入28.35亿美元(环比-9%,同比-9%) [2] - 意法半导体Q1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滑39%、环比下滑34%,总裁指出汽车和工业业务营收低于预期 [3] - 德州仪器汽车业务环比增长低个位数百分比,成为少数逆势增长案例 [3] - Counterpoint将汽车半导体需求复苏预测从2026Q1推迟至2026Q2,近期行业大规模裁员印证调整 [1] 行业复苏迹象与策略 - 意法半导体订单出货比高于1,订单量环比显著增长,碳化硅、车载充电器及牵引逆变器设计取得进展 [4] - 汽车微控制器(MCU)成为中期增长驱动力,中国/欧洲/美洲OEM厂商产品导入强劲 [4] - 德州仪器观察到汽车需求环比增长,预计周期性波动幅度较小,增长率维持中高个位数百分比 [5] - 工业领域连续七个季度下滑后,德州仪器实现高个位数环比增长,通信设备环比增长约10% [6] 工业与通信市场动态 - 意法半导体工业领域Q1订单环比增长,亚洲库存改善但欧美尚未显著恢复,订单出货比高于1 [7] - 工业MCU仍存在库存过剩问题,调整速度慢于预期,智能电力领域库存下降幅度较小 [7][8] - 中国工业智能化部署在2024年下半年出现复苏迹象,华东华南企业加速转型 [8] - TrendForce指出2025年汽车芯片需求仅温和复苏,晶圆代工除AI外主要依赖库存回补 [8] 外部环境挑战 - 贸易关税政策导致整车产量预测不确定性,意法半导体下调全年业绩展望 [3] - 联电指出汽车电子市场因MCU、显示驱动芯片及电源管理芯片需求疲软下滑,Q2预计持平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