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动性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ST天茂信披违规遭立案调查,拟启动主动退市程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22:28
深交所受理终止上市申请 - 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25年9月10日正式受理公司主动终止上市申请 公司部函〔2025〕第281号 [2] - 公司已于2025年9月4日向深交所提交终止上市申请 依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 [2] 年报延期披露及市场反应 - 2025年4月29日公司公告无法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 原定披露日为4月29日 [3] - 延期原因为"涉及的部分信息需进一步补充完善" 且提示可能无法在4月30日法定披露期限前完成 [3] - 公告后股价出现连续多个一字跌停 反映投资者对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的深切担忧 [3] 经营业绩与流动性风险 - 2024年全年预计亏损5亿元至7.5亿元 主因子公司国华人寿增加计提准备 [4] - 国华人寿2023年退保金达206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赔付支出大幅攀升至218.22亿元 [4] - 公司99%营业收入依赖国华人寿 高额退保金与赔付支出叠加导致流动性压力显著 [4] 主动退市决策及安排 - 2025年8月14日公司公告计划主动申请终止上市 原因为业务结构调整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5] - 退市决策经董事会审议通过 旨在维护中小股东利益 [5] - 终止上市后计划申请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退市板块进行股份转让 [5]
涉诉超亿元! 天宜新材及两子公司成被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7 20:01
诉讼概况 - 天宜新材及全资子公司绵阳天宜和天力新陶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被江油农商行起诉 涉诉金额10002.27万元 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但尚未开庭审理 [1] - 诉讼案由为天力新陶未偿还江油农商行借款本金9995.43万元及利息罚息6.84万元(截至2025年8月26日) [2][3] - 江油农商行要求对绵阳天宜抵押的18处不动产进行拍卖变现 并要求天宜新材作为担保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3] 借款合同细节 - 天力新陶于2023年8月与江油农商行签订流动资金借款合同 借款金额1亿元 期限两年(2023年8月至2025年8月) 年利率3.08% 逾期利率上浮50% [2] - 绵阳天宜于2025年2月以18处不动产提供最高额抵押担保 天宜新材于2023年8月提供1亿元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2] - 江油农商行已按约发放贷款 但借款期限届满后天力新陶尚欠本金9995.43万元未偿还 [2]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26% 但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减亏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 主要因库存消化、应收款管理加强及政府补贴增加 [6] - 光伏行业周期性下行导致资金短缺成为主要矛盾 公司面临多家金融机构及供应商提起的法律诉讼 部分账户被查封冻结 存在资产被强制执行风险 [6] - 本次诉讼可能对公司资产负债表和盈利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具体影响需待法院最终判决 [4][6]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已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诉 致力于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 [4] - 公司明确表示目前无法预估本案对本期及期后损益的具体影响 [1][4]
中国太保: 中国太保:太平洋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节录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1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太平洋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为36亿元人民币 开业时间为2014年12月 经营区域包括上海市 北京市 广东省和四川省 [1]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股权结构为100%内资法人持股 报告期内无股权转让情况 [2] - 公司联营企业为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 持股金额1亿元 持股比例20% 投资完成于2016年1月 [12] 董事会及管理层 - 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 包括董事长马欣 董事马波勇 尹艳玲 张远瀚 张卫东 周燕芳和陶蕾 所有董事对本报告投赞同票 [1] - 高级管理团队包括总经理尚教研 副总经理李洁卿 宋全华 郭超和尹艳玲 以及首席风险官李洁卿 总精算师尹艳玲 审计责任人孙敏等 [7][8][9][10] - 管理层成员多数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和专业资格 如精算师 经济师 审计师等 并具有丰富的保险行业从业经验 [3][4][5][6][7][8][9][10] 偿付能力指标 -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9%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8% 均远高于监管要求 [12] - 实际资本为446,794.41万元 较上季度增长3.8% 最低资本为204,529.29万元 较上季度增长10.7% [12][18] - 核心一级资本为336,406.04万元 核心二级资本为29,387.21万元 附属一级资本为77,131.16万元 附属二级资本为3,870.00万元 [12] 流动性风险指标 - 报告期实际净现金流为19,627.84万元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35,959.83万元 [12] - 基本情景下未来3个月流动性覆盖率为147% 未来12个月流动性覆盖率为113% 必测压力下未来3个月流动性覆盖率为515% 未来12个月流动性覆盖率为156% [12] - 现金及流动性管理工具占比为4.96% 综合退保率为0.44% 季均融资杠杆比例为1.75% [12] 经营业绩表现 - 本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为215,023.39万元 本年累计保险业务收入为452,478.17万元 [13] - 本季度净利润为2,062.00万元 本年累计净利润为3,866.60万元 [13] - 投资收益率为本季度1.19% 本年累计2.07% 综合投资收益率为本季度1.43% 本年累计2.30% [13] - 近三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33% 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58% [14] 风险管理能力 - 公司2022年度SARMRA监管评估得分为80.15分 其中风险管理基础与环境16.29分 保险风险管理7.98分 市场风险管理8.14分 信用风险管理8.13分 [15] - 2024年4季度和2025年1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均为AA类 表明公司偿付能力达标且各类风险水平较小 [15] - 公司建立了全面的风险限额体系 覆盖各类风险及业务全流程 2025年2季度未发生重大风险事件 [14][16][17][18] 资本与风险结构 - 认可资产为1,331,381.54万元 认可负债为884,587.13万元 认可资产较上季度增长5.1% [12] - 最低资本构成中 寿险业务保险风险最低资本170,897.09万元 非寿险业务保险风险最低资本81,383.18万元 市场风险最低资本36,535.08万元 信用风险最低资本30,678.39万元 [19] - 可资本化风险分散效应为93,958.90万元 控制风险最低资本为1,547.93万元 [12][19]
广发聚源LOF: 广发聚源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LOF)2025年中期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7:57
基金基本信息 - 广发聚源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LOF)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托管,报告期为2025年1月1日至6月30日 [1] - 基金运作方式为上市契约型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于2013年5月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日期为2013年7月10日 [2] - 报告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为12,822,007,459.38份,其中A类份额3,746,478,561.93份,C类份额389,111,796.39份,B类份额8,686,417,101.06份 [2] 投资策略与目标 - 投资目标是在严格控制风险基础上,通过主动投资管理获取高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主要投资固定收益类品种,不直接买入股票、权证和可转债等权益类资产 [2] - 投资策略通过对宏观经济、利率走势、收益率曲线和信用风险等因素综合分析,决定组合久期、期限结构和类属配置,实施积极债券投资组合管理 [2] - 业绩比较基准为中债总全价指数收益率,风险收益特征显示其长期平均风险和预期收益率低于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高于货币市场基金 [3][4] 财务表现 - 本期已实现收益A类63,388,704.71元,C类8,174,702.29元,B类168,333,682.59元;本期利润A类20,800,429.93元,C类530,390.56元,B类51,968,608.72元 [4] - 报告期末基金资产净值A类4,503,643,502.30元,C类455,766,105.57元,B类10,447,663,002.99元;份额净值A类1.2021元,C类1.1713元,B类1.2028元 [4] - 份额净值增长率过去六个月A类0.59%,C类0.39%,B类0.5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65% [6] 投资组合与资产配置 - 报告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9,157,604,614.17元,全部为债券投资,无股票、基金等其他资产 [15] - 货币资金为386,308.85元,应收申购款8,928,931.90元,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3,741,172,021.56元 [15] - 债券投资成本18,912,183,022.05元,应计利息202,651,614.17元,公允价值变动42,769,977.95元,公允价值19,157,604,614.17元 [24] 基金经理与运作 - 基金经理吴迪自2021年4月8日任职,古渥自2024年9月12日任职,吴迪还管理多只其他债券型基金 [8][9] - 基金管理人拥有公募基金管理、社保基金投资管理、QDII等多项业务资格,产品覆盖主动权益、固定收益、海外投资等多类别 [7] - 投资运作中注重公平交易制度执行,报告期内无损害持有人利益行为,无不公平交易和利益输送的异常交易 [10][11] 市场回顾与展望 - 上半年债券市场波动加大,利率曲线平坦化,信用债ETF成份券表现较好,组合通过调整持仓结构、杠杆和久期管理,加强流动性管理和信用风险控制 [11][12] - 展望下半年,中美关税不确定性仍存,稳增长政策预期下债市或延续震荡格局,组合将跟踪基本面、政策信号和机构需求,优化持仓结构并严控风险 [12] 费用结构 - 本期管理费22,437,673.33元,托管费7,479,224.44元,销售服务费416,991.44元(全部为C类份额) [27] - 管理费按前一日资产净值0.30%年费率计提,托管费按0.10%计提,C类份额销售服务费按0.40%计提 [27]
ST华闻持续亏损三年半,资产负债率达82%
贝壳财经· 2025-08-26 15:3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35亿元,同比下滑22.5% [2]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640.88万元,同比下滑26.09% [2] - 三年半累计亏损超过25亿元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6367.99万元,同比下滑418.79% [2] - 分产品业务中信息传播服务业、印刷、视频信息服务、网络游戏、销售硬件和软件及提供服务、综合体管理服务、休闲观光旅游活动、大宗贸易、其他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全面下滑 [3] 债务状况 - 负债合计超过20亿元,资产负债率82%,比去年年底增长3.03% [2] - 2017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2018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逾期,累计未偿付金额约5.69亿元 [2] - 银行借款逾期未偿付本金约1.29亿元 [2] - 公司需支付相关债务孳生的利息及违约金 [3] 资产受限情况 - 资产受限总额超过18亿元 [2] - 受限货币资金期末账面价值合计898.94万元,主要为子公司涉及诉讼而被冻结银行账户 [3] - 受限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账面价值合计8377.56万元,主要为质押东海证券股份且被司法冻结 [3] - 受限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账面价值合计3000.50万元,主要为湖北资管股权及爱玩网络股份被司法冻结 [3] - 受限固定资产期末账面价值合计14351.60万元,主要为自用房产抵押贷款 [4] - 受限无形资产期末账面价值合计13598.04万元,主要为土地抵押贷款 [4] - 受限投资性房地产期末账面价值合计54879.54万元,主要为待售或出租房产抵押贷款 [4] - 受限长期股权投资期末账面价值合计91927.29万元,主要为股权质押贷款 [4] 历史违规与处罚 - 公司采用总额法确认互联网广告代充值业务收入,造成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8] - 2021年年度报告、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金额分别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18.15%、15.86%、23.62% [8] - 公司被处以250万元罚款,相关人员被警告并处以不同金额罚款 [8] 经营风险与重整进展 - 公司面临流动性紧缺、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新增融资受限、融资渠道受阻等风险 [2][6] - 2024年10月海口中院决定对公司进行预重整,并指定临时管理人 [6] - 海口中院是否受理公司重整及公司是否能进入重整程序尚存在不确定性 [6] - 公司还面临业务经营风险、新项目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业务整合风险等 [7]
我国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分析——基于多级交易网络的视角
搜狐财经· 2025-08-22 23:58
债券市场对金融稳定的重要性 - 债券市场已发展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余额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比重近三成[2] - 债券市场一级市场发行总量达79.6万亿元,余额177万亿元,分别为10年前的7.3倍和5倍;二级市场现券和回购交易总金额2058.5万亿元,是10年前的7.8倍[3] - 债券市场期限错配现象加剧,现券买卖加权期限约7年,而回购交易期限集中在1天,金融机构普遍采用"借短钱买长债"策略[4]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将进一步拉长可交易债券期限,加剧期限错配,使债券市场成为金融稳定核心领域[5] 流动性在债券市场中的定位 - 流动性定义从传统货币功能拓展至批发市场范畴,涵盖回购协议、大额存单等非传统融资工具[7] - 流动性具有"价"(利率、汇率)和"量"(规模、分配均衡性)双重特性,现代金融体系中"量"的维度与金融稳定直接相关[8] - 历史金融危机表明流动性风险是金融不稳定重要来源,包括拉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硅谷银行事件均体现融资来源受限的破坏性[9][11] - 债券市场稳定性评估需重点关注各参与主体短期资金来源稳定性,尤其是回购交易等融资渠道[11] 债券市场交易网络结构特征 - 银行间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资管产品现券买卖和质押式回购结算量合计占比达92.8%[12] - 大型、中型、小型商业银行现券买卖和质押式回购成交金额比例为1:0.52:1.1,显示交易活跃度分层[12] - 商业银行负债端嵌套资管产品资产端,非银同业存款余额达31.2万亿元,形成跨市场流动性传导链条[13] - 回购市场存在明确流动性传导路径:中资大型和中型银行为主要资金融出方,小型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及资管产品为融入方[14] 多级网络结构的风险传导机制 - 三横三纵网络结构横向涵盖大银行、小银行、非银机构三类主体,纵向覆盖债券现券、同业存款、回购三大市场[16][17] - 金融机构存在显著顺周期行为:债券价格上涨时通过回购和同业存款扩表,价格下跌时主动去杠杆加剧下跌[19] - 质押率自2024年起持续走高,单只债券融入资金量增加,回购市场杠杆率呈现顺周期上升特征[19][20] - 外部冲击通过层级网络传导:货币政策调整通过"大银行→小银行→非银机构"路径影响流动性供给,财政政策发债需央行逆回购配合缓解资金紧张[23][24] - 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调整案例显示短期利率与长期债券利率出现倒挂:DR007由1.6%升至1.8%,R007由1.7%升至2.0%,同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破2%下行至1.7%[25] 市场脆弱性与政策建议 - 非银机构成为流动性传导薄弱环节,资管产品债券配置占比高(公募基金38.62%,私募资管65.29%),银行理财43.5%资产配置为债券[30] - 需完善分机构、分市场实时监测体系,设计动态预警指标捕捉流动性风险信号[27] - 应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金融规则协同,优化宏观审慎工具设计弱化顺周期风险累积[27] - 鼓励市场参与主体培育成熟债券投资管理模式,提升整体风险管理能力[27]
流动性风险显现?美财政部加大发行短期国债 资金撤离美联储逆回购工具
智通财经· 2025-08-16 07:14
市场流动性变化 - 美国财政部加大短期国债发行力度以满足融资需求,导致资金从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工具(RRP)流向国库券市场 [1] - RRP使用规模大幅下降,从2022年12月的2.6万亿美元降至本周四的288.2亿美元,创2021年4月以来新低 [1] - 7月美国财政部发行2120亿美元净新增国库券,其中约三分之二被货币市场基金承接 [1] 国库券市场动态 - 本月初财政部创纪录发行1000亿美元4周期债和850亿美元6周期债,后者收益率比隔夜逆回购高出5个基点 [1] - 花旗策略师预计RRP余额将在本月底逼近零 [1] - 第三季度已有61.4亿美元资金流入国库券相关ETF,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3] 潜在风险因素 - 若RRP资金枯竭,下一个潜在资金来源将是银行存在美联储的3.32万亿美元准备金 [2] - 花旗预计今年底银行准备金将降至2.8万亿美元,美联储理事沃勒认为可能进一步降至2.7万亿美元 [2] - 未来六周美元回购市场面临关键考验,9月中旬企业缴税期间可能出现超2600亿美元净新增国库券供给 [2] 市场反应与观点 - 摩根大通认为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规模仍可继续扩大,能够消化更多短期国债 [3] - 德意志银行警告若融资市场持续受压,可能波及美股与企业债市场 [3] - 花旗利率研究员指出1年期国库券招标需求疲弱是流动性减弱的早期迹象 [2] 政策应对 - 财政部表示将密切监控市场状况并适时调整发行计划 [2] - 财政部计划在10月进一步加大国库券拍卖规模 [2]
*ST天茂信披违规引连锁反应:立案调查、股价震荡及终止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21:29
公司事件概述 - *ST天茂因年报延期披露遭证监会立案 股价单日跌停至3 04元/股 创近三个月最大跌幅 [1][2] - 公司拟主动终止上市 股票自2025年8月14日起停牌 计划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4]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全年预计亏损5亿至7 5亿元 主要因子公司国华人寿增加计提准备 [3] - 国华人寿2023年退保金达206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赔付支出激增至218 22亿元 流动性风险显著 [3] 市场反应与投资者影响 - 年报延期公告后股价一字跌停 表现显著弱于同期保险板块指数 [2] - 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4月28日期间买入且未及时卖出的投资者可能符合索赔条件 [1][4] 公司治理与决策 - 主动终止上市议案将于2025年8月25日临时股东会审议 股权登记日为8月13日 [4] - 公司解释业务结构调整导致重大不确定性 称终止上市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4]
外汇交易有哪些常见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8-12 14:02
外汇市场风险类型 - 汇率波动风险受各国经济状况、货币政策及地缘政治局势影响 经济强劲时本币升值 经济衰退时本币贬值 央行加息吸引资本流入推动本币升值 地缘政治不稳定引发汇率剧烈变动[1] - 政治和政策风险包括政权更迭、政治丑闻及贸易政策变化 新政府经济政策直接影响货币汇率 提高关税和贸易壁垒扰乱货币供求关系[1] 市场操作与信用风险 - 市场操纵风险通过散布虚假信息或利用资金优势影响短期供求 干扰正常定价机制 普通投资者易受虚假信号误导[2] - 信用风险涉及交易对手违约 尤其在衍生品交易中 交易对手财务危机或破产导致无法履行合约义务 复杂金融结构加剧风险隐蔽性[2] 流动性与杠杆风险 - 流动性风险因货币对差异显著 主要货币对如美元/欧元流动性强价差小 新兴货币对交易不活跃 市场波动时缺乏交易对手导致成交困难[3] - 杠杆风险放大资金同时倍增亏损 市场反向波动时亏损额按杠杆倍数扩大 小幅波动可能导致爆仓[3]
正品控股港股IPO:对最大客户牛奶公司存在重大依赖风险 债台高筑仍持续向实控人“清仓式”分红
新浪证券· 2025-08-11 13:32
上市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首次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浤博资本 [1] - 募集资金拟用于拓展台湾市场、香港市场推广、开设自营门市、扩展产品线及一般营运资金 [1] 经营业绩 - 2023-2025财年营收分别为4319.3万港元、1.1亿港元及1.3亿港元,净利润分别为1131.3万港元、3548.3万港元及3625.7万港元 [4] - 2025财年净利润同比仅微增2.18%,显示业绩增长后劲不足 [4] 客户依赖风险 - 对单一客户牛奶公司销售占比分别为89.1%、76.7%及74.5%,存在重大依赖风险 [4] - 公司几乎所有产品均在牛奶公司旗下万宁零售门市销售,商业模式与万宁深度绑定 [5][6] 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仅剩81万港元,计息借款高达3148.9万港元 [11] - 截至2025年5月底,现金储备进一步降至12.1万港元,计息借款增至3164.4万港元,约为现金储备的261.52倍 [13] 分红政策 - 2023-2025财年累计向实控人派发股息6170万港元,占期间净利润总和的74.29% [1] - 各财年向实控人宣派股息分别占当期净利润的127.29%、28.75%及102.33% [14] 渠道与毛利率 - 毛利率呈逐年下滑趋势,分别为81.6%、78.6%及75%,或源于渠道成本转嫁 [7] - 公司坦言在万宁门市销售产品上无议价能力,控制定价及业务策略权力有限 [7] 应收款项与回款 - 贸易应收款项连年增长,分别为1440万港元、3160万港元及4250万港元 [8] - 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分别为87天、77天及104天,显示回款周期延长 [8] 营销与合规 - 销售及分销开支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4.52%、27.94%及27.98% [9] - 广告及促销开支呈逐年增长趋势,分别为676万港元、1120.9万港元及1348.1万港元 [9] - 报告期内收到4封香港卫生署警告函,涉及产品广告可能违反不良广告条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