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液冷超充
icon
搜索文档
永贵电器:液冷超充迎政策红利,连接器持续探索新场景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14:45
财务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5.86亿元,同比增长15.68% [1] - 公司归母净利润7120.67万元,同比下降29.25%,利润下滑主要因发行可转换债券导致财务费用增加605.69万元,较去年同期上涨2298.50万元 [1] - 去除可转债利息影响后公司利润与去年同期变化不大,毛利率为25.28%,显示稳定盈利能力 [1] 充电枪/桩业务 - 公司充电枪技术满足1000V、1200A大功率要求,居行业领先水平,已获得华为、比亚迪、吉利等主流车企认可并进入其供应链 [4] - 新能源车市场高速增长,2025年1-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122.8万辆,同比增长34.9%,直接带动下游充电桩需求扩增 [2] - 政策推动充电设施建设,发改委方案预期到2027年底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中包括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 [3] 行业政策与市场空间 - 截至2025年5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总量1440万台,车桩比2.57:1,距离发改委提出的"车桩比达到1:1"战略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市场空间广阔 [2] - 八部门联合印发工作方案提出加快新能源车市场化拓展和完善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3] - 政策通过"扩市场、增需求、反内卷"三重举措联动,有望缓解行业竞争压力,提高公司议价能力,使毛利率重回30%区间 [3] 技术优势与产业合作 - 公司在液冷超充和兆瓦液冷超充领域有前瞻性布局,建立坚实技术壁垒 [4] - 华为宣布启动"10万+全液冷超充桩"建设目标,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技术,高功率快充将成为市场主流 [4] - 公司作为细分赛道龙头和主要供应商,将深化同华为等头部主机厂合作,拓宽技术护城河 [4] 连接器业务 - 公司连接器业务在新兴产业展现应用价值,针对算力服务器液冷场景设计的快换接头UQD已通过客户测试并开始小批量供货 [5] - 公司针对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领域有相关产品布局,并推出卫星互联网产品系列 [5] - 公司高端连接器将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助力卡位先进产业赛道 [5]
充电桩行业迎来大利好,大功率超充有望加速推广(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10-16 07:43
政策目标与当前市场现状 -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提出,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翻倍增长 [1] - 政策目标包括到2027年底全国城市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中包含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 [1] - 截至2025年8月底,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到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其中公共充电设施431.6万个,私人充电设施1303.2万个 [1] - 2025年1-8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453.0万个,同比上升88.5%,私人充电设施增量达379.3万个,同比大幅上升103.3% [1] 产业链结构与市场前景 - 充电桩产业链上游为零部件制造,包括充电模块、PCB等,主要参与主体有优优绿能、英飞源等;中游为充电设备供应,主体包括国电南瑞、许继电气等;下游为充电运营,主体包括国家电网、特来电等 [2] - 国内充电桩市场车桩比维持在3:1上下,行业从补贴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盈利模式日渐成熟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计2035年达16,000万辆,民生证券测算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2025年或达503亿元,2030年或达2055亿元 [2] 技术发展趋势与行业格局 - 行业技术趋势包括直流充电模块降价、光储充一体化、液冷技术解决超充温升,大功率快充和液冷超充成为未来主要布局方向 [2] - 充电桩市场正从追求速度规模转向高质量发展,大功率化对充电模块的耐压等级、功率密度、转换效率及可靠性提出更高技术要求 [3] - 大功率充电设施加速渗透将优化制造端行业格局,桩和模块龙头有望因价格战接近尾声、出海及产品迭代而享受量利齐升 [4] 相关公司动态与布局 - 蔚来-SW已在全国建成3206座换电站,其中高速公路有972座,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换电网络 [5] - 理想汽车-W在2025年第40周上线105座超充站、568根超充桩,其超充站累计上线数突破3400座 [5] - 泰坦能源技术的充电设施已覆盖80多个城市、超600座充电站,包括大型场馆站、国网示范站及大型公交充电站等 [5]
充电桩行业迎来大利好 大功率超充有望加速推广(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10-16 07:40
政策目标与行业现状 - 国家发改委提出到2027年底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提供超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 满足超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翻倍增长 [1] - 到2027年底 全国城市计划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 其中包括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 [1] - 截至2025年8月底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1734.8万个 同比增长53.5% 其中公共充电设施431.6万个 私人充电设施1303.2万个 [1] - 2025年1-8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453.0万个 同比上升88.5% 私人充电设施增量为379.3万个 同比上升103.3% [1] 产业链结构与市场趋势 - 充电桩产业链上游为零部件制造 包括充电模块 PCB 变压器等 主要参与主体有优优绿能 英飞源 [2] - 产业链中游为充电设备供应 包括直流和交流充电桩 参与主体有国电南瑞 许继电气 盛弘股份 英杰电气 易事特 [2] - 产业链下游为充电设备运营 参与主体包括国家电网 南方电网 特来电 星星充电等 [2] - 国内充电桩市场逐渐迈入稳定运营新阶段 车桩比维持在3:1上下 盈利模式日渐成熟 建设由补贴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2] - 大功率快充 液冷超充成为未来主要布局方向 直流充电模块降价 光储充一体化 液冷技术解决超充温升等趋势出现 [2] 市场规模与技术发展 -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计2035年达16000万辆 充电桩市场空间将快速扩充 [3] - 预计2025年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达503亿元 2030年市场规模达2055亿元 [3] - 充电桩市场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 大功率化对充电模块技术要求显著提高 包括高功率密度 高转换效率 高可靠性 [3] - 政策驱动下大功率超充有望加速推广 高电压要求充电模块耐压等级提高 [3] 投资视角与受益环节 - 大功率充电设施加速渗透将为产业链带来业绩增量 制造端对桩和模块环节提出更高技术要求 加速行业格局优化 [4] - 国内价格战接近尾声 叠加出海与大功率产品迭代 桩和模块龙头或将享受量利齐升 推荐充电桩龙头盛弘股份 [4] - 运营端大功率充电设施渗透率提升将推动运营企业效率提升和盈利能力改善 远期充电运营平台在需求响应 虚拟电厂等盈利模式可期 推荐运营龙头特锐德 [4] 相关公司动态 - 蔚来-SW已在全国建成3206座换电站 高速公路有972座 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换电网络 [5] - 理想汽车-W在2025年第40周上线105座理想超充站 568根超充桩 超充站累计上线数突破3400座 [5] - 泰坦能源技术充电设施覆盖80多个城市 超600座充电站 包括大型场馆站 国网示范站 大型公交充电站等 [5]
港股概念追踪 | 充电桩行业迎来大利好 大功率超充有望加速推广(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10-16 07:40
政策目标 -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翻倍增长 [1] - 到2027年底全国城市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中包括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 [1] 当前市场现状 - 截至2025年8月底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到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 [1]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共充电设施为431.6万个,同比增长37.8%,私人充电设施为1303.2万个,同比增长59.6% [1] - 2025年1-8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453.0万个,同比上升88.5%,其中公共充电设施增量为73.7万个,私人充电设施增量为379.3万个 [1]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为充电桩设备零部件制造,包括充电模块、PCB、变压器等,参与主体包括优优绿能、英飞源等 [2] - 产业链中游为充电设备供应,包括直流和交流充电桩,参与主体包括晨泰科技、国电南瑞、许继电气、盛弘股份等 [2] - 产业链下游为充电设备运营,参与主体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 [2] 市场趋势与前景 - 国内车桩比维持在3:1上下,充电桩建设由补贴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大功率快充、液冷超充成为主要布局方向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计2035年达16,000万辆,民生证券测算2025年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达503亿元,2030年达2,055亿元 [2] - 充电桩市场转向高质量发展,大功率化对充电模块技术提出更高要求,政策驱动大功率超充加速推广 [3] 投资逻辑与受益环节 - 大功率化加速行业格局优化,桩和模块龙头或将享受量利齐升,推荐充电桩制造龙头盛弘股份 [4] - 大功率充电设施提升运营企业效率,远期充电运营平台在需求响应、虚拟电厂等盈利模式可期,推荐运营龙头特锐德 [4] 相关公司动态 - 蔚来-SW已建成3206座换电站,其中高速公路有972座,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换电网络 [5] - 理想汽车-W第40周上线105座超充站、568根超充桩,超充站累计上线数突破3400座 [5] - 泰坦能源技术充电设施覆盖80多个城市超600座充电站,包括大型场馆站、国网示范站、大型公交充电站等 [5]
华自科技:液冷超充技术主要应用于自主运营充电站
证券日报网· 2025-09-24 17:13
液冷超充技术应用 - 公司液冷超充技术主要应用于自主运营充电站 [1] - 该技术同时应用于储能领域 [1]
华自科技:公司液冷超充技术主要应用于自主运营充电站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08:49
液冷超充技术应用 - 公司液冷超充技术主要应用于自主运营充电站 [1] - 该技术同时应用于储能领域 [1]
华体科技(603679.SH)再签两大重量级兆瓦超充站,千亿市场布局加速
新浪财经· 2025-08-27 11:17
项目签约与规模 - 公司与四川元启星光数字能源科技签约江油和兴文两大重卡兆瓦超充站项目 江油站设计电力容量100MW 兴文站设计电力容量63MW [1] - 江油站配置120台720KW液冷主机、60套兆瓦级充电终端、240台液冷超充终端及2.1MW光伏系统 核心设备数量约为北川站2倍 [1] - 兴文站配置62台720KW液冷主机、31套兆瓦级超充电终端、124台液冷超充终端 叠加1.2MW光伏系统与3000KWH储能系统 [1] 订单金额测算 - 参考北川项目100MW电力容量对应9100.17万元(含税)订单 江油站预计订单金额大概率突破1.5亿元 [1] - 兴文站预估订单金额或在6000-7000万元区间 [1] - 6月北川项目订单占公司2024年营收的24.8% [2] 产能与技术优势 - 成都双流全液冷超充智慧工厂已投产 首期产能5000套充电终端 全面达产后年产能将提升至10000套 [2] - 全液冷超充产品充电功率最大达600kW 支持乘用车5分钟实现300公里补能 [2] - 技术与华为数字能源深度合作 可在-35℃到50℃极端环境稳定运行 使用寿命长达15年 [2] 业务发展与行业前景 - 液冷超充业务进入订单加速释放期 规模与竞争力持续提升 [2] - 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快速提升带动补能需求井喷 千亿级超充市场打开 [2] - 液冷超充业务成为增长新引擎 为业绩增长和财务报表改善注入强大动力 [2]
拓邦股份:充电桩业务主要以提供“设备+平台+服务”三位一体解决方案为业务模式
证券日报网· 2025-08-20 20:12
充电桩业务技术布局 - 充电桩业务以液冷超充为核心技术 融合交流桩和直流一体化充电桩形成全场景产品矩阵 [1] - 产品覆盖家庭 商用 公共交通及长途出行需求 [1] - 通过液冷散热和高功率输出技术实现高效充电 [1] 智能化与运营能力 - 采用智能调度及AI数能云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力优化充电策略 [1] - 数据分析能力可提升充电运营效率 [1] 商业模式与市场拓展 - 业务模式为提供设备加平台加服务三位一体解决方案 [1] - 已在国内外多地布局自有充电站运营 [1] - 加盟合作方式需通过公司官方渠道咨询 [1]
华体科技担保背后暗藏“利好” 9100万元液冷超充合同在手
证券时报网· 2025-06-25 18:15
融资租赁担保 - 公司拟向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担保 金额约773 5万元 担保对象为四川元启同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 - 公司向元启同程销售液冷超充设备 合同金额9100 17万元(含税) 元启同程向浙银金租融资9100 17万元用于支付设备价款[1] - 元启同程向浙银金租首付租金1365 17万元 公司提供773 5万元合作风险金作为担保[1] - 元启同程为四川中原宏达集团控股子公司 成立于2024年1月 母公司注册资本5100万元[1] 液冷超充业务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3 67亿元 9100万元液冷超充设备合同有望大幅增厚收入[2] - 液冷超充设备为公司增量业务 去年11月发布全液冷超充产品 获华为数字能源深度支持[2] - 公司展示"光储超充一体化场站方案" 集成液冷超充 光伏车棚 储能系统等[2] - 去年12月首台全液冷超充产品下线 计划建设智慧工厂 年产能达1万套充电终端 2000套光伏车棚[2] - 5月液冷超充设备已投入市场 6月获液冷超充费用分析发明专利[2] 华为合作 - 公司与华为合作进展顺利 已在四川 江苏 浙江等地落地项目[3] - 计划继续加强与华为在技术 市场方面的合作 华为兆瓦超充技术应用尚在沟通中[3] - 今年4月进驻华为数字能源清洁能源大基地联合创新中心[4] 战略规划 - 超充业务已成为公司战略业务 计划建设充电及储能产品研发能力 全国销售网络 生产基地[4] - 目标发展成为光储超充综合服务商[4]
鑫宏业(301310):特种线缆龙头 机器人、核聚变、液冷超充线缆技术领先
新浪财经· 2025-05-01 18:44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4年年报及25Q1业绩有不同表现,新能源车与工业线缆收入增长但毛利率承压,新产品有望带动业绩增长,因竞争加剧下调盈利预测及评级 [1][2][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26.48亿元,同比增长32.33%;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下降29.61%;扣非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降27.78% [1] - 25Q1营业收入7.55亿元,同比增长55.35%,环比下降17.19%;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增长20.43%,环比增长66.29% [1] - 25Q1毛利率为10.41%,环比增长2.37pcts,同比下降1.21pcts;净利率为4.56%,环比增长2.29pcts,同比下降1.32pcts [1] 各业务收入及毛利率情况 - 2024年新能源汽车线缆收入14.86亿元,同比增长37.71%,毛利率13.33%,较上年下降2.38pcts [1] - 2024年光伏线缆收入7.31亿元,同比增长16.88%,毛利率4.4%,较上年下降3.01pcts [1] - 2024年工业线缆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52.88%,毛利率10.39%,较上年下降5.94pcts [1] 新产品业务情况 - 核电线缆材料助力可控核聚变装备国产化替代,参与ITER项目及三代/四代核电机组建设,布局可控核聚技术,研发壁垒较高 [2] - 灵巧手柔性线缆突破头部客户,开发出人形机器人超柔性线缆系列产品,进入头部企业供应链体系,生产依赖全自动化绞线机组 [2] - 聚焦高阶自动驾驶车型与兆瓦级超充,布局超充网络,液冷超充线缆支持600kW以上功率,推出的线缆及充电枪有技术优势并解决痛点 [2] 盈利预测与评级 - 下调25 - 26年并新增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62/2.21/2.89亿元(下调45%/下调37%/新增),当前股价对应25 - 27年PE为29/21/16倍 [3] - 下调至“增持”评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