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烟蒂股
icon
搜索文档
中概的烟蒂股,为什么总是社交?
36氪· 2025-06-16 17:34
社交公司的烟蒂股现象 - 中概互联网企业中存在大量烟蒂股,其中社交公司占比接近一半,如微博、陌陌、YY等,尽管它们在各自赛道仍是行业老大,但市值已跌穿现金值(PB<1)[4][5] - 烟蒂股定义源于巴菲特,指市值低于净现金的公司,像"仅剩一口的烟蒂",社交公司普遍符合这一特征[5] - 典型案例包括挚文集团(陌陌+探探)、欢聚集团(前YY母公司)、微博、知乎等,这些公司业务仍具竞争力但股价低迷[4][5][12][17] 挚文集团财务与市场表现 - 市值仅11.34亿美元,低于账上14亿美元净现金,TTM市盈率7倍,2024年调整后净利润12.33亿元,净利润率超10%,毛利率超30%[6][7] - 股东回报力度大:2024年回购13%股本(远超腾讯3%),每股分红0.54美元,股息率约10%[8][9] - 历史分红稳定,2020-2025年每股ADR分红介于0.3-0.76美元[10] 欢聚集团与微博的极端低估 - 欢聚集团市值25亿美元,净资产达市值两倍以上(PB仅0.38),出售YY后账上现金充裕,2024年回购15.1%股本并支付季度股息[11][12] - 微博市值23.6亿美元低于24亿美元净现金,每股净资产14.02美元,2025年Q1净收入28.83亿元(同比持平),调整后运营利润9.43亿元,月活5.91亿[12][13][14] - 微博2023年起每年分红超0.8美元/股,当前股息率超8%[15] 社交行业的商业模式缺陷 - 高毛利(微博80%、知乎60%)、轻资产、强网络效应的社交公司却普遍沦为烟蒂股,主因"反向网络效应":用户流失加速平台价值衰减[27][28][30] - 变现效率低下:陌陌420万付费用户仅占月活(4000万)10%,Soul单用户年收入55元,知乎单用户年收入45元,Reddit单用户年收入仅10美元[33][34] - 对比抖音等高效率平台,社交产品基础功能(如聊天)难以直接变现,需依赖低效增值服务或广告[36][37] 头部社交平台的商业化探索 - 微信虽为超级APP但变现效率受限,2023年营销服务收入仅占腾讯总营收17.6%,商业化依赖视频号、小程序等衍生功能[38] - 小红书2023年首次盈利,2024年Q1营收超10亿美元(同比增4倍),但用户规模是唯品会8倍情况下净利润仍低于后者[40] - 社交平台普遍面临增长瓶颈,投资者更关注剩余现金流而非业务前景[41]
药师帮启动至多1亿元回购,多重利好驱动估值修复
格隆汇· 2025-05-07 17:23
公司动态 - 公司首次回购300,000股股份,总代价约为210.4万港元,平均每股7.0147港元,并计划在2025年10月31日前动用最多1亿元港币回购股份 [1] - 执行董事陈飞于4月连续增持50万股(约316.7万港元),持股比例升至1.14% [1] - 公司2024年全年营收179.04亿元,同比增长5.5%,经调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20.1%,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1] 财务表现 - 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仅31天,现金循环周期为-28.9天,实现高效的库存与现金管理 [1] - 公司现金流健康度良好,堪称"现金牛" [1] 市场估值 - 公司目前市值被严重低估,具备明显的"烟蒂股"特征 [2] - 对比其他港股医疗科技公司,公司的估值倍数明显偏低,当前市值远低于企业内在价值 [2] 行业前景 - 国内政策持续推动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优化,公司等具备数字化先发优势的企业将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 [2] - "基本面向上+估值洼地"的稀缺属性愈加明显,中长线布局的机会点或已出现 [2]
突然暴涨47%!QDII资金回流,港股“烟蒂股”行情大热
券商中国· 2025-04-23 07:21
港股医药医疗赛道投资趋势 - 资金正搜寻港股"烟蒂股","母凭子贵"的投资逻辑可能引发更多基金经理关注 [1] - 绿叶制药子公司博安生物单日暴涨66%,乐普医疗子公司心泰医疗单日暴涨47%,显示增量资金回流港股市场的新趋势 [2] - 港股医药医疗赛道"烟蒂股"持续被挖掘,公募一季度报告显示医疗QDII基金大幅减持美股医疗器械股,转向A股和港股医药资产 [2] 基金持仓策略变化 - 基金经理多采取直接持有母公司的策略,如买入微创医疗而非其子公司微创机器人,持仓绿叶制药而非博安生物 [3] - 截至3月末,多只A股基金将乐普医疗纳入前十大重仓股,但未持有其港股子公司心泰医疗 [3] - 子公司估值重构的飞升行情促使基金经理重新思考"母凭子贵"的投资逻辑 [3] 公司业绩表现 - 心泰医疗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44.4%;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62.22% [4] QDII基金持仓调整 - 多只重仓波士顿科学的QDII基金已将该股减持出前十大重仓股,大幅减持美股医疗器械股 [5] - 某医疗主题QDII基金美股仓位从第一大仓位降至不足30%,A股仓位升至第一大仓位,新增多只A股和港股医疗股 [6] - QDII基金凶猛减持美股、拥抱A股及港股医疗股的现象解析了港股"烟蒂股"频频跃升的原因 [6] 行业前景与投资机会 - 港股医疗板块悲观预期已充分消化,新兴技术进步如创新药、AI等推动板块修复,创金合信基金看好AI医疗、脑机接口等新兴方向 [7] - 2025年医药医疗有望表现相对收益,估值和资金配置达历史低分位,存在反转机会 [8] - 医药行业新产业趋势如减肥药、双抗药物、ADC药物、细胞治疗等带来新投资机会,中国在生物药领域具竞争优势 [8] - 医保局支持创新,集采边际向好,医药行业IP出海受关税影响不明显 [8] -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支持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加速审批上市,2025年商保政策元年和创新药企业收入爆发式增长将利好行业 [9] - 创新药出海势头强劲,一季度对外授权数量、金额及全球占比继续走高,中国企业贡献全球最亮眼数据的70% [9] - 一季度披露的2024年业绩显示,超预期和提前实现盈利的创新药企业较多,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9]
信号!公募基金挖掘“烟蒂股”,选股不看胜率看赔率?
券商中国· 2025-04-21 13:03
核心观点 - 在不确定性增多的市场中,拥有现金流优势的"烟蒂股"正成为基金经理的心头好 [1] - "烟蒂股"并非劣质资产,当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显著降低,对安全边际的追求成为主导,存在预期差或拥有较高现金储备的"烟蒂资产"便迎来受青睐的时机 [3] - "烟蒂股"的特征往往是赔率(潜在收益空间)高于胜率(确定性),基金经理对股价回撤的防范心态逐步上升 [7] - "烟蒂股"的流行趋势显示出基金经理对安全边际的挖掘正主导投资需求,也暗含了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市场中挖掘预期差的策略,并重视选股对象的现金流优势 [11] 基金经理选股策略 - 挖掘具有赔率特点的"烟蒂股",或成为今年公募操作的一大流行趋势 [5] - 上海一家新锐公募在港股市场的策略频频出击那些跌幅巨大、几乎没有其他基金持仓的"烟蒂股" [5] - 华泰柏瑞基金公司在股票市场的选股策略,也倾向于独门性地挖掘跌幅巨大、公募出清的"烟蒂股" [6] - 摩根士丹利基金一位基金经理指出,持仓结构上关注"以我为主"的内需和需求拓展的品种,核心策略上以赔率和估值保护为主 [7] "烟蒂股"案例 - 博安生物股价跌幅累计超过85%、市值只剩下不足45亿港元,当日成交额跃升为4.48亿港元,盘中飙升超过200%,收盘涨幅仍超过66% [5] - 明源云四年累计跌幅高达94%,华泰柏瑞港股通时代机遇混合基金、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基金是仅有持仓这只"烟蒂股"的公募产品 [6] - 九毛九市值已不足40亿港元,泉峰控股市盈率已跌至不足7倍 [6] - 医脉通市值最低约49亿港元,而该股手中所拥有的总现金却高达48亿港元 [8] - 药师帮公司股价跌幅达到87%,市值已只剩下不足42亿港元,而在手总现金储备却达到35.9亿港元 [9] - 方舟健客市值跌至只有约22亿港元,三个月内最高涨幅达到罕见的3.7倍 [9] - 三生制药在今年前四个月迅速实现股价翻倍 [10] "烟蒂股"特征 - 稳定经营能力:拥有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能够持续产生稳定的现金流 [13] - 现金流充裕:通常现金流健康,甚至能够持续产生自由现金流 [13] - 市值低估:市值显著低于企业的内在价值 [13] - 从市值角度看,这类股票通常市值较小,所处行业并非市场热门赛道 [14] - 尽管企业成长性欠佳,但能够产生一定的现金流以维持日常运营 [14] "烟蒂股"投资逻辑 - 依赖于市场对公司的低估,通过寻找市场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利用预期差获取收益 [12] - 预期差越大,"烟蒂资产"的赔率(潜在收益空间)也就越高 [12] - 胜率则取决于投资者对行业和公司的深入研究能力,能否准确识别出被低估的价值,并在合适的时机介入 [12] - 预期收益并非源于短期内的业绩快速增长,而是依赖市场对其价值的重新审视与发现,进而推动股价向内在价值回归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