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AI

搜索文档
徐直军,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9-18 21:23
【导读】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未来3年,昇腾芯片将以"几乎一年一代算力翻倍"的速度演 进 中国基金报记者 王建蔷 9月18日,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在上海召开,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分享了昇腾芯片未来三 年的发展规划路线,并推出全球最强超节点和集群。 他透露,未来3年, 华为开发和 规划了三个系列,分别是Ascend(昇腾)950系列以及 Ascend 960、Ascend 970系列,更多具体芯片还在规划中。此外,以昇腾芯片为基础,华 为推出多款超节点和集群产品,到2027年昇腾超节点集群规模将达到百万卡级。 未来3年 昇腾芯片将以"几乎一年一代算力翻倍"的速度演进 徐直军认为,尽管DeepSeek模式减少了算力需求,但走向AGI和物理AI,算力仍是关键,尤 其是对中国人工智能而言。 他明确表示,未来3年至2028年,华为规划了Ascend 950、960、970三个系列昇腾芯片, 将以"几乎一年一代算力翻倍"的速度演进,同时,围绕易用性、数据格式、带宽等方向优 化,满足AI算力增长需求。 徐直军介绍,Ascend 950系列(含Ascend 950PR和Ascend 950DT两颗芯片)共用 Ascend ...
英伟达做Robotaxi,马斯克你怎么看?
搜狐财经· 2025-09-18 17:46
英伟达预计为此项目投入30亿美元,未来将在美国落地开城。作为对比,行业领导者Waymo为达成当前运营规模累计投入约120亿美元。 英伟达发力Robotaxi的逻辑并非简单业务扩张,而是推出Robotaxi技术样本,验证其从GPU芯片到物理AI大模型的全链路工程能力,进而定义下一代"物理 AI"的基础设施与生态标准。 2025年美国Robotaxi市场正加速发展。Waymo已在美国7座城市运营,每周提供超过25万次付费出行。特斯拉于今年9月在奥斯汀和湾区开放Robotaxi服务, 首日下载量超过Uber 40%,比Waymo历史最高下载量高出6倍。 英伟达做 Robotaxi, 马斯克 你怎么看? it T 赤 示 不 止 大 字母榜 据36氪报导,英伟达内部正在孵化全新的Robotaxi项目,由资深高级总监Ruchi Bhargava负责。英伟达采用了一段式端到端技术路线,核心在于通过仿真技 术构建的世界模型对神经网络进行强化训练。这与特斯拉FSD采用的路线高度相似,但英伟达拥有更强大的技术基础。 该技术路线的关键支撑是英伟达今年1月发布的Cosmos世界基础模型。这一平台整合文本、图像、视频及传感器数据,生 ...
韩科技政策向AI领域大幅倾斜
科技日报· 2025-09-16 07:37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长官裴庆勋日前在就任50天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阐释了韩国未来五年科技发 展重点方向,包括到2030年跻身世界AI强国前三名,建立人人都能使用AI的社会等。 裴庆勋表示,韩国计划成立新的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部长级理事会。他说,韩国2026年AI领域预算将 超过10万亿韩元,因此需要消除各部委之间的预算重叠提高效率。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部长级理事会将 作为政府层面的机构,负责监督人工智能政策。已升任副总理的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部长将担任该理事 会主席,预计理事会将于10月在国会全体会议和内阁会议后正式成立。 裴庆勋透露,韩国还将发展物理AI。他说,凭借在制造业和软件开发方面的优势,韩国可在医疗保 健、造船、国防和内容领域实现AI转型,从而在物理AI领域获得全球竞争力。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韩国还将建设AI包容型社会。裴庆勋表示,尽管韩国目前在ChatGPT使用率方面位居世界第一,但必须 把最佳替代方案开发成韩国自己的AI基础模型,并将其开源,以便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包容型 AI"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使用和接触它,无论年龄、性别或经济状况如何。到2030年,韩国将确保20万台 用于AI学习和数 ...
每周股票复盘:索辰科技(688507)拟收购力控科技进展顺利
搜狐财经· 2025-09-14 03:42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9月12日收盘价为96.89元,较上周94.73元上涨2.28% [1] - 本周最高价99.99元(9月9日),最低价94.0元(9月8日) [1] - 当前总市值86.74亿元,在软件开发板块市值排名58/133,两市A股排名2140/5153 [1] 物理AI产品布局 - 物理AI开发及应用平台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包含生成式建模仿真一体化、实时环境渲染、物理模拟引擎等核心功能 [2] - 自动设计训练一体化系统可实现成千上万设计样本的智能衍生与验证,并支持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场景的高精度3D仿真训练 [2] - 产品分为平台型工具(针对开发者)和垂类应用(基于行业经验开发)两种类型 [2] 低空经济应用潜力 - 物理AI平台可解决低空经济中气象风险、电磁干扰及空域管理三大安全隐患 [3] - 通过实时重构气象和电磁环境支持无人机交通管理(UTM)系统开发,优化飞行路径 [3] - 目前公司尚未获得低空经济领域订单 [3] 力控科技收购进展 - 拟收购的力控科技是国产SCD软件领军企业,专注数据采集监控、实时数据库、工控信息安全等领域 [3] - 产品已应用于油气、石化、矿山、冶金等行业,服务中石油、中石化、国家能源等头部企业 [3] - 交易正按计划有序推进,最终实施进度仍存在不确定性 [4][5]
物理AI何时能迎来“ChatGPT时刻”?业内人士:或需5—10年深耕 数据与建模成关键瓶颈
证券时报网· 2025-09-13 18:30
例如,在演示机器人叠衣服的操作场景时,由于现实世界中衣服的纹理、颜色、款式种类繁多且不断更 新,相关数据根本无法完全采集。 朱政认为,世界模型有望解决这一困境——通过生成式数据填补真实数据的不足,从而让物理世界的数 据在体量与泛化性上,达到与数字世界互联网数据相媲美的效果。 王业全则认为物理AI发展的最大难点在于建模方法,包括数据、训练流程等,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方 向。他建议第一步可利用大规模自监督数据、高质量数据得到一个基础模型,这需要耗费大量资源,第 二步通过对齐、强化等工作,将模型能力释放到具身智能等相关物理世界相关场景中,"这条路线或许 是可行的,但客观来讲难度依然很大,因为我们目前还未找到合适的建模方法与合理的数据组织形 式"。 智源研究院FLM团队负责人、"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负责人王业全则通过对比ChatGPT的 发展历程,给出了更长期的预估。他指出,从GPT-1到GPT-2,再到GPT-3乃至ChatGPT,期间经历了多 年的技术积累与迭代。目前,具身智能AGI发展水平大致处于潜在的GPT-1.6、1.7阶段,按照线性时间 估计,在一两年内达到ChatGPT级别难度还是很大。王业全认 ...
瑞声科技亮相德国车展展示车载技术
环球网· 2025-09-12 17:04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于2025年9月9日在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展示车载声学、触觉反馈、光学影像、传感交互与电机系统等技术成果 [1] - 公司自2018年进入车载声学领域后通过多次战略收购实现关键技术整合 构建从感知-处理-输出的声学生态链 [3] - 公司成为可提供硬件、软件、算法与调音全链路服务的车载声学解决方案供应商 [3] - 公司位列全球乘用车音响系统市场前十 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3] - 公司每年投入营收7%至10%于研发 在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研发与生产中心 累计专利申请量超18,000件 [3] - 公司车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3%达17.4亿元 已成为集团业务重要组成部分 [5] 技术合作与产品创新 - 公司与极氪及英国音响品牌Naim Audio合作开发极氪9X车型 定制9.2.4.8多维沉浸声学系统 [5] - 合作车型配备32枚扬声器及8个座椅振子 采用40独立通道功放方案 峰值功率达3868W [5] - 系统可实现从2D高保真到3D环绕及4D沉浸的听觉体验 通过3D虚拟环绕算法转换立体声音源为三维空间场景 [5] - 公司展示以物理AI为基础的全栈式车载声学解决方案 通过极氪9X等案例体现技术应用成果 [5] 行业合作与市场拓展 - 展会吸引奥迪、宝马、保时捷、长安汽车、大众、极氪、玛鲁蒂铃木、梅赛德斯-奔驰、斯柯达等全球知名车企代表参观交流 [3] - 博士、帝瓦雷、哈曼、英国之宝、索尼等音响合作企业代表亦到展台进行技术交流 [3] - 多家品牌方体验车载解决方案后表示期待终端产品搭载、Techday活动及Demo共创等合作形式 [3] - 公司未来将凭借全球资源助力初光汽车、先锋高科等合作伙伴拓展海外市场 提供定制化全栈解决方案 [6]
物理AI不只是“机器换人”:亚马逊新增30%高技能岗位
36氪· 2025-09-12 15:29
自动化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且在当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持续演进。尽管自动化已成为早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工智能、视觉系统与机 器人硬件的最新进展,正催生新一代"更智能、更具适应性"的机器。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新白皮书《物理AI:赋能工业运营新时代》探讨了这些技术发展正拓展机器人的作用边界,不仅是提升效率,更能为工厂车间带来 更高的灵活性与抗风险能力。 此前,多数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初衷是在受控环境中执行固定、重复性任务,但这种局面正开始改变。借助物理AI,机器人逐渐具备感知、学习并响应更 复杂环境的能力,同时可支持更广泛的任务类型。 这一变革恰逢关键节点。当前制造商正面临成本上涨、劳动力短缺、客户需求多变等多重挑战,经营环境日趋复杂。 但这一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了解工业机器人的进化历程,可为把握未来趋势提供重要背景。 01.工业机器人的演进 物理AI的应用是工业机器人长期进化的下一步。我们或许会将机器人视为未来的产物,但最早的工业机器人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机器人 (robot)"一词源自捷克语"robota",意为强制劳动。 早期工业机器人基于规则,即通过明确编程执行高精度、高速度的重复性任务,但 ...
下一个10万亿级市场呼啸而来,3800点之上,机器人正蓄势待发
证券时报· 2025-09-08 08:10
国际巨头机器人产业布局 - 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 强调AI和机器人内容占比提高 目标建立机器驱动的生产体系实现生产力指数级增长[4] - 特斯拉预计到2029年Optimus机器人年产量达100万台 Optimus 3已基本定型预计2024年底落地[4] - 英伟达发布Jetson AGX Thor开发者套件 被称作推动物理AI和通用机器人时代的终极超级计算机[1][4]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 - 中国在全球机器人市场份额达约40% 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470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1080亿美元 增幅超一倍[8] - 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连续10年位居世界首位 预计2030年人形机器人达25.2万台 2050年增至3.02亿台[9] - 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国际供应链 三花智控 拓普集团 兆威机电等进入特斯拉一级供应商名单[7] 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英伟达构建基础模型+专用硬件+仿真平台的完整机器人生态体系 技术布局覆盖全链条[4] - 华为盘古大模型指挥双足机器人完成500公斤负载行走 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发深海柔性机器人[1] - 宇树科技 优必选等中国企业已率先使用英伟达Jetson Thor验证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8] 机器人ETF产品特征 - 机器人ETF(562500)最新规模170.32亿元 年内增长128.95亿元 新增规模居可比基金首位[13] - 跟踪指数包含37只人形机器人概念股 人形机器人含量达63.67% 覆盖智元产业链 宇树产业链和特斯拉产业链[13] - 指数前十大成份股占比48.86% 包含25只科创板股票 科创板权重占比29.49%[14]
东芯股份分析师会议-20250904
洞见研报· 2025-09-04 20: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东芯股份及参股企业砺算科技展开交流,东芯股份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存储芯片设计企业,向“存、算、联”一体化布局;砺算科技专注GPU芯片设计,首款“7G100”正推进送样、测试等工作,公司将依规披露重大事项信息[27][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东芯股份,所属行业是半导体,接待时间为2025年9月4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蒋学明等[16]。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是通过线上方式参与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接待对象类型为其它[19]。 主要内容资料 - **砺算科技产品情况**:砺算科技GPU产品主要用于个人电脑等场景,非大模型算力集群场景,首款图形渲染GPU芯片“7G100”正推进客户送样、测试优化及后续生产与市场推广工作,新产品规划及研发设计已开展[23][25][26]。 - **公司战略布局**:东芯股份围绕“存、算、联”一体化领域进行技术布局,持续关注前沿技术发展方向并结合实际进行战略布局,以应对物理AI背景下的挑战[27][29]。 - **投资相关情况**:上半年对砺算科技投资亏损5231.11万元,9月宣布2亿元新一轮投资,短期内或加大盈利压力,但长期有助于推进“存、算、联”战略,公司资产负债率低,财务稳健性较好[33][34]。 - **信息披露原则**:公司将依据相关规定,对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具体信息以官方信息为准[26][29][34]。
索辰科技(688507):“天工+开物”驱动成长,物理AI贡献收入
华创证券· 2025-09-04 16:43
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目标价111.65元 当前价95.15元 [2][4] 核心观点 - "天工+开物"双产品线驱动成长 物理AI贡献新收入 [2] - CAE和物理AI业务协同发展 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推动盈利水平提高 [8] - 坚持高研发投入 战略性并购完善产业生态 [8] - 物理AI前瞻布局 在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新能源电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应用取得初步进展 [8] - 国产化替代趋势下持续受益 [8] 财务表现 - 2025年H1实现营业收入0.57亿元 同比增长10.82% [2] - 2025年H1归母净利润-0.46亿元 亏损同比收窄 [2] - 2025年H1扣非归母净利润-0.48亿元 亏损同比收窄 [2] - 2025Q2实现营业收入0.19亿元 同比减少6.65% [8] - 2025Q2归母净利润为-0.30亿元 亏损同比收窄 [8]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5.23/7.39/10.71亿元 对应增速分别为38.0%/41.4%/44.8% [4][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86/1.25/1.69亿元 对应增速分别为107.8%/45.1%/35.4% [4][8] - 2025年H1毛利率增至41.89% [8] - 研发投入5,062.09万元 研发投入营收占比高达88.27% [8] 业务发展 - 天工系列2025H1实现收入4948万元 [8] - 工程仿真软件收入达1682万元 同比增长近一倍 [8] - 开物系列2025H1实现收入375万元 [8] - 物理AI业务2025年收入目标为3000万元 [8] - 流体、结构、电磁、光学等仿真软件发布R2025a、R2025b等新版本 [8] - 推进对力控科技的并购重组事宜 [8] - 与科大讯飞、中国信通院等建立战略合作 [8] - 与绍兴市越城区交通运输局、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 估值指标 - 当前市盈率98倍(2025E) 预计2026-2027年降至68倍和50倍 [4] - 当前市净率2.9倍(2025E) 预计2026-2027年降至2.8倍和2.7倍 [4] - 总市值84.79亿元 [5] - 流通市值46.85亿元 [5] - 每股净资产31.36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