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如何打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
中国环境报· 2025-09-29 08:10
文章核心观点 -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从组织动员、供给结构、阵地平台、制度保障与文化培育五个维度进行推动,以激发公众参与意识并支撑美丽中国建设 [1] 强化组织动员 - 队伍建设核心在于完善组织架构与参与机制,通过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及企业资源支持实现协同,搭建覆盖广泛、精准高效的服务平台 [2] - 需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任务分配与激励机制,推动服务流程标准化和透明化,以提升整体质量与公信力 [2] - 强有力的组织动员使志愿服务成长为制度化的社会治理力量,具备广泛参与基础和持续发展动能 [2] 优化供给结构 - 服务供给应从“扩量”转向“提质”,建立“清单制+场景化”项目库,聚焦河湖管护、垃圾分类、低碳社区等具体治理问题 [3] - 需明确管理标准,实施分层培训与持证上岗,配套责任保险和安全预案,形成闭环管理流程 [3] - 依托国家级平台打通服务方向与地方项目库,按能力画像智能匹配岗位,联动服务时长、信用记录与激励措施,实现精准化、标准化、常态化供给 [3] 健全服务阵地 - 服务阵地需由“点状分散”向“网络协同”转型,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载体在城市、乡村与生态功能区布局多功能线下支点 [4] - 线下阵地需统一项目发布、志愿者招募与培训等基础模块,推动垃圾分类示范、低碳行动等品牌项目规范运行,提升透明度 [4] - 以全国志愿服务平台为枢纽贯通各级平台,实现在线发布、智能匹配、过程留痕与结果反馈的闭环,通过数字化提升运行效率与透明度 [4] 完善服务保障 - 需以财政性支持兜底供给,完善财政拨款、政府购买、专项基金和税收优惠,探索“配比资助+结果付费”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 [6] - 法治上需完善相关制度与技术规范,推行岗位准入、风险评估、责任保险等,确保全程合规可追溯 [6] - 激励上构建星级评定、积分与时间银行等体系,将服务表现与学业、职称等评价关联,纳入生态文明教育常态课程 [6] 培育服务文化 - 关键是以价值规范凝聚共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构建“学习—实践—评估”生态育人闭环 [7] - 打造“主流媒体+分众新媒体”矩阵,常态化发布生态荣誉榜与典型志愿故事,形成可感知的行为标尺 [7] - 将入队宣誓、年度纪念周等服务仪式嵌入社区公约与校规,使规范要求融入日常生活,推动公众参与从“被动响应”走向“自觉行动” [7]
如何打造一支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
中国环境报· 2025-08-21 10:09
组织体系建设 - 明确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四大核心职能:生态环境质量观察员、环保政策宣传宣讲员、生态修复实践施工员、环境问题监督信息员[2] - 结合区域特征打造差异化服务项目 例如长江经济带侧重水生态保护 西北地区聚焦荒漠化防治[2] - 建立招募-培训-服务-评估-激励闭环管理模式 运用数字化工具实现注册、活动发布及服务记录一体化管理[3] 人员选拔与培训 - 采用线上线下多渠道招募志愿者 遵循有持续服务时间、有基本环保知识、有责任担当意识的"三有"准入标准[3] - 构建阶梯式培训体系 涵盖基础培训(资源环境、生物多样性课程)、专业技能提升(水质检测、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和应急处理能力培养(野外救援、污染事件应对)[4] - 采用线上学习加社区实践模式 开展环保宣讲和新媒体传播等宣传技巧培训[4] 活动策划与创新 - 策划科普类(环保讲座、自然观察)、实践类(自然保护区踏查、湿地保护)和创新类(环保创意大赛、绿色科技展览)多样化活动形式[4] - 结合社会热点策划专题活动 推动志愿服务与遥感技术、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4][5] - 鼓励与科研机构及高校合作 研发新型环保材料和清洁能源技术[5] 激励机制设计 - 建立短期激励(活动证书、小礼品)与长期激励(荣誉证书、服务积分兑换、实习推荐)相结合机制[7] - 为优秀志愿者提供参与高层级环保项目机会 使其接触前沿生态环保理念和技术[7] 团队文化培育 - 通过专题讲座、趣味活动、知识竞赛和户外拓展促进志愿者交流合作[8] - 采用故事分享、宣传册和纪录片形式传播志愿精神 建立荣誉墙展示志愿者成就[8] - 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环境宣传、垃圾分类和绿化种养指导活动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8]
为“美丽武汉”建设汇聚广泛志愿力量
中国环境报· 2025-08-19 09:33
政策与规划 - 武汉市出台《"美丽武汉,志愿有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实施方案(2025—2027年)》并开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十大行动" [1] - 政策目标为织好党建引领一张"网"、下好团结共赢一盘"棋"、聚好快速发展一条"心"、走好全民参与一条"道"、唱好文化引领一台"戏" [1] 组织与活动 - 在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召集下,每年年初组织全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交流活动 [1] - 在国际志愿者日集中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分享、倡议、宣讲、演出等形式总结全年工作并评选最美志愿者和十佳案例 [1] - 开展"关爱自然,保护山川河流"等品牌志愿活动 [2][3] 支持与平台 - 通过政策支持、购买服务、专题培训等形式为环保社会组织及志愿者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2] - 打造"武汉生态环境志愿者之家"和"武小环志愿服务"微信小程序,为志愿者队伍搭建专门服务平台 [2] 宣传与影响 - 推聘全国人大代表王琼、全国道德模范董明、亚洲足球小姐王霜等知名公众人物加入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 [2] -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在武汉成为一种公益和时尚,"以我为荣"绿色行动影响越来越多人自觉参与 [2]
用志愿红守护生态绿——湖北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8-18 09:43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发展 - 湖北省环保志愿服务实现从“小众行动”到“大众参与”的历史性跨越,例如“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在5年内发展出110多支活跃团队和2.4万余名志愿者[4] - 全省创新构建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的志愿服务机制,目前环境保护类志愿服务组织达两万余个,占志愿队伍总数的46%[4] - 在丹江口库区,16.2万“小水滴”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巡库护水、环境宣传、水质监测等活动,成为保水护水的中坚力量[4] 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 - 湖北省2024年经济总量跨越6万亿元大关,实现了用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6%的经济增长,达成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目标[3] -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丹江口水库水质连续10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3] 志愿服务品牌与公众参与 - 涌现出多个国家级优秀环保志愿案例,包括“小豚大爱”项目跻身全国“十佳公众参与案例”,丹江口库区志愿者蒋德新入选全国“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等[6] - 通过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品牌凝聚社会共识,“与绿同行”平台吸引1800个团队和两万多名高校青年志愿者注册,“水科技湖北赛区”活动辐射数万名中小学生[6]
人民网:以志愿服务绘就江城生态画卷
人民网· 2025-08-15 10:37
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发展 - "武汉生态环境志愿者之家"在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道环保社区正式挂牌,为志愿者提供交流、宣传、推介的阵地和舞台 [1] - 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于2020年12月5日,由20多家环保团队发起 [2] - 经过5年发展,总队活跃志愿团队达110多家,经常性参与志愿者超2.5万人 [2] 志愿服务专业化与品牌建设 - 2021年5月21日发布总队LOGO,融合W、江河、绿叶等元素,应用于生态文化产品开发 [2] - 成立7支专业化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包括博士志愿服务团 [4] - 2023年8月15日博士团团长徐栋获"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总决赛二等奖 [4] 志愿服务推广与全国影响力 - 2024年11月12日总队召集人柯志强向长江经济带11省市分享"武汉经验" [4] - 2025年4月18日启动各区分队召集人活动,16位召集人推动组建区级队伍 [5] - 连续八届指导高校参与"与绿同行"大赛,2025年申报项目超400个 [7] 社区与多部门协同服务 - 推进生态文明课程进社区,公布志愿科普宣讲员名单,强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7] - 联合社会工作、生态环境、交通等多部门开展志愿服务 [7] - "武汉生态环保高校行"成为动员高校学子参与的重要品牌 [5]
撬动志愿服务力量建设美丽云南
中国环境报· 2025-07-24 10:09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 云南省成功组建115支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累计注册志愿者4052人 [1] - 共开展431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 [1] - 与10个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动开展10余场系列宣传活动 [1] 志愿服务活动内容与形式 - 活动形式包括知识讲座、户外展览、社区互动、政策宣讲等 [1] - 开展"绿美云南 你我共创"系列活动,包含环保手工DIY、农耕文化课堂等5种特色活动 [1] - 在九湖流域5个州(市)开展"九湖环保卫士"活动,2000余名志愿者参与 [2] - 九湖活动形式包括专题讲座、净滩行动、低碳骑行、生态宣讲等4种方式 [2] 活动覆盖范围与成效 - 活动覆盖学校师生、社区居民、游客等不同社会群体 [1] - 环保知识从课本延伸到实践,绿色理念从活动带回家庭 [2] - 通过净滩行动、骑行宣讲等方式将护湖意识转化为全民行动 [2] 能力建设与未来发展 - 举办全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专题培训班,提升项目策划与品牌建设能力 [4] - 计划建立"省级总队+州(市)级中队+若干分队"的三级组织体系 [4] - 未来将策划更多特色活动,凝聚社会共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
生态环境部:39个试点城市积极探索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仪器信息网· 2025-06-26 14:01
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 - 生态环境部联合8部门启动为期3年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非法倾倒填埋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等行为,聚焦城乡结合部、生态敏感区域等[6] - 行动将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严查产废单位、运输单位或个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计划2025年底完成问题排查,2026年底完成整改,2027年底开展"回头看"[7] - 生态环境部开设线索征集专栏,公开举报渠道,鼓励社会提供问题线索[7]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和适应气候变化进展 - 2024年我国发布70余项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和100余项团体标准,推出电力碳足迹因子解决行业核算需求[8] - 2024年全球遭遇最热年份,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已印发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39个城市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9] - 我国启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早期预警项目,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适应能力[9] 生态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 四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提出十项具体举措包括生态文化理论研究、传播推广、产业发展等,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普及[10] - 将开展生态文化建设试点和成效评估,征集推广典型案例,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11]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清单 - 公布首批22项志愿服务项目,涵盖清河净滩、减塑降噪等领域,全国现有3500万生态环境志愿者,实施151万个项目[12] - 清单旨在促进志愿服务供需对接,为地方提供示范模板,扩大志愿服务队伍规模[12]
以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助力美丽广东建设
中国环境报· 2025-06-23 09:12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品牌与团队建设 - 广东省清远市发布首个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品牌"美丽清远行动者"和首个IP"环宝",号召市民参与志愿服务[2] - 佛山市成立"佛小环"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由生态环境局、法院和社会人士组成,传播绿色理念[2] - 志愿服务成为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广东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2] 政策与方案推进 - 广东响应国家《"美丽中国,志愿有我"实施方案》,3月印发《2025年全省志愿服务工作要求》,5月发布《"美丽广东,志愿有我"三年行动方案》[3] - 《方案》确定5个领域、13项任务,包括队伍建设、供需对接等,并提出3项工作要求[3] - 政策打通省、市、县三级行政层级,形成联动升级,量化分解任务并提供资金支持[4] 三年规划与动态调整 - 《方案》按三年规划分解,每年明确工作重点并动态调整,确保连贯性和高效性[5] - 广东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如"环保有你"公益项目培育行动,累计投入350万元资助126个项目[5] 试点城市经验与模式 - 东莞首创"志愿服务+道歉承诺"从轻处罚模式,3年减少处罚金额7076万元,93%违法行为及时改正[6] - 广州依托全运会开展赛事志愿服务,中山、肇庆、惠州分别围绕美丽乡村、河湖、海滩开展试点[6] - 试点城市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机制,助力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6]
凝聚公众力量 共建美丽湖南
中国环境报· 2025-06-04 10:18
"绿色卫士下三湘"活动自2019年发起至今已走进全省近40个县(市、区),举办47场主题实践活动。巡 河护林、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科普宣讲……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湖南公众志愿 服务的一大选择。 "美丽美丽中国走起来,不要迟疑,别再等待,一起摇摆,美丽美丽中国走起来,只要你寻找,就能找 到你的最爱……" 近日,长沙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长 沙站)暨绿色卫士下湘主题实践活动在这里举行,百余名学生和志愿者在艺术表演中感受生态环境保护 成果,并走进森林开展研学活动。 近年来,湖南积极推动美丽湖南建设全民行动,不断凝聚公众力量,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 生动力。 拓宽参与渠道 推动设施开放 "生命不息,巡河不止,只要湘江需要,我就一直坚守。" 张纪湘是湖南省绿色卫士株洲大队团队负责人。今年65岁的她在过去十年里每天坚持一件事——在湘江 边巡河。测试河水水质、观察排污站和排水口情况、清理河滩上的垃圾……这些是她和团队的日常。今 年,张纪湘入选全国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 如何联系设施开放单位?"湖南省生态环境公众参与平台"能快速提供帮助。这是全 ...
我省启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三年行动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02 09:24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行动 - 广东将启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三年行动 围绕美丽全运、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等主题开展试点 [1] - 世界环境日广东主场活动将于6月3日在汕头举行 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 [1][2] - 生态环境部与中共中央社会工作组联合印发《"美丽中国,志愿有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实施方案(2025—2027年)》 广东于3月印发《2025年全省志愿服务工作要求》将生态环境志愿工作纳入重要领域 [1] 政策与方案 -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委社会工作部印发《"美丽广东,志愿有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为广东首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专项行动方案 [1] - 方案提出以256家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和131家环保设施开放单位为重点 联合党群服务中心等打造志愿服务阵地 [1] - 明确各地市2025年重点建设至少2个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实践基地 [1] 活动与发布内容 - 世界环境日广东主场活动将发布2025年广东省"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案例 [2] - 发布2025年"广东省生态环境创新案例"、首批美丽广东优秀传播案例及16条生态旅游线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