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影投融资
icon
搜索文档
电影行业调整期:资本更趋理性早期项目受青睐
中国经营报· 2025-04-28 18:47
文章核心观点 电影产业变革使投融资面临挑战,市场虽在恢复但速度慢、产能收缩,融资难仍是行业问题,不同电影人情况有别,应建立评估标准,金融企业扶持年轻导演,电影企业拓展产业链提升投资价值 [1][2][3][4] 电影投融资现状 - 电影市场整体积极恢复但速度缓慢,行业产能收缩,2024年融资数量小幅提升但投资数额乏力,市场处于调整期 [1] - 私募融资回升,2024年影视企业私募融资数量回升至34起,资本投资更谨慎且偏向早期项目,特效技术研发和线上观影平台建设企业有吸引力 [1] - 融资难仍是行业大问题,不少电影人不了解投资方需求致投融资中断 [1] 解决融资难建议 - 电影人应将投资方视为合作伙伴,在各环节考虑其利益诉求实现互利共赢 [2] - 项目融资关键要素为属地性、强类型、连续性,利用当地资源政策、针对特定行业融资、与投资方保持长期合作 [2] - 创作者兼顾艺术表达与市场票房、投资方利益,在两者间找平衡 [2] - 建立科学项目评估标准体系,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3] 不同电影人融资情况 - 有才华的年轻人比成熟大导演更需资金支持 [2] - 年轻电影人因名气和资源不够,融资艰难,作品难收益,投资方多礼貌接触后无下文 [3] 未来趋势 - 中国文化产业收入占GDP比例与美国差距大,电影衍生产业潜力大,企业应拓展产业链增加收入吸引投资 [4]
影视平台、专家齐聚北京国际电影节 寻找耐心资本 助力百花齐放
证券日报网· 2025-04-25 19:42
行业动态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投融资论坛探讨重新点燃投资者热忱及挖掘电影投融资领域新价值 [1] - 北京国际电影节积极搭建影视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桥梁 培育互利共赢的创新生态 [1] - 电影行业面临观众内容质量要求提升 观影消费习惯转移 市场产能收缩等多重压力 [1] 金融机构支持 - 北京银行将深耕文化兼容 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强化数字赋能推进金融创新 [1] - 北京银行在北京市电影局指导下助力多部电影实现口碑市场双赢 以金融活水赋能电影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1] 市场观点 -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强调电影市场需"百花齐放"而非"一花之春" 应关注多元类型影片 [1] - 呼吁更多耐心资本进入电影行业 依据市场变化灵活完善投融资机制以抵御资本风险 [1] 平台策略 - 爱奇艺将电影作为长期投资领域 坚持长期主义精神 洞察市场转变 [2] - 爱奇艺认为优秀创作是行业第一性原理 观众数量而非票房天花板才是真正限制 [2]
行业人士探讨电影投融资新生态 北京市电影局与北京银行签署合作协议
搜狐财经· 2025-04-25 18:41
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投融资论坛 - 第十五届北影节组委会强调"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理念 积极搭建影视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桥梁 培育创新生态 [1][3] - 北京市电影局与北京银行签署《电影产业战略合作协议》 扩大合作范围 覆盖电影消费 科技发展 放映升级及海外推广 [1][5] - 北京银行推出"新影擎计划"金融服务方案 首批合作企业包括坏猴子文化 百纳千成 五元文化 [1][5] 行业观点与趋势 -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呼吁引入耐心资本 依据市场变化优化投融资效率 实现多赢局面 [3] - 爱奇艺提出电影行业天花板在于观众 优秀创作是核心法则 [3] - 华强方特强调IP系列开发需工业化运作模式与长期资本支持 [3] - 博纳影业认为电影融资需综合属地 心理 行业特性等因素 借鉴跨行业经验 [3] 2024年电影投融资发展报告 - 行业面临挑战但保持稳定发展 为未来复苏奠定基础 [5] - 私募融资小幅提升 资本重新审视市场 [5] - 新质生产力赛道细分 投资偏向早期阶段 [5] - 银企融资趋于稳定 担保条件持续优化 [5]
“内容不只讲故事,还要养IP” 中国电影生意经正在被改写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5 17:52
电影市场表现与资本动态 - 《哪吒之魔童闹海》2025年票房超150亿元,占内地电影市场近六成份额,并带动旅游、文创周边等衍生价值外溢 [1] - 影视企业私募融资数量从2022年33起降至2023年18起,2024年回升至34起,显示资本重新关注电影领域 [4] - 2018年电影投融资金额近120亿元,当前不足20亿元,行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 [8] 投融资机制创新 -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推动建立"中国(成都)电影投融资行动计划",搭建服务平台,通过"基金池+项目池"模式提供全周期服务 [5] - 平台旨在解决无形资产评估难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整合金融资本与影视资源 [8] - 行业呼吁建立长期透明融资机制,支持全类型作品,并探索完片担保等创新方式 [3][8] 行业结构变化与挑战 - 《哪吒2》现象反映"赢家通吃"趋势,头部效应显著,行业需思考多类型内容生存空间 [8] - 电影类型单一问题突出,需发展多样化IP和稳定商业模式,类似环球影城多项目模式 [9] - 电影制作周期长与观众需求快速变化存在矛盾,传统"十年磨一剑"模式面临挑战 [13] 商业模式重构与衍生开发 - 电影商业价值向IP全产业链延伸,衍生品开发、主题乐园、广告植入等成为重要回收方式 [12] - 华强方特《熊出没》衍生品达20大类、2万多个SKU,全球主题乐园入园人数仅次于迪士尼 [12] - 制作方需从策划阶段考虑"一鱼多吃",如VR内容开发、长剧套拍短剧等多元化衍生 [13] 创作与资本协同发展 - 电影产业需平衡艺术初心与多渠道融资策略,通过"多条腿支撑"实现平稳发展 [13] - 资本对新质生产赛道偏向早期投资,但评估标准不清晰仍是主要障碍 [4][5] - 行业需提升产业化程度以降低投资不确定性,建立更科学的项目评估体系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