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封存

搜索文档
研究:一些无花果树可吸收并“石封”大气中二氧化碳
新华社· 2025-07-08 16:27
碳封存机制 - 部分无花果树可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以碳酸钙"石块"形式储存在周围土壤中实现碳封存 [1] - 这种机制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同时改善土壤质量并产生经济效益 [1] - 碳酸钙中的无机碳在土壤中寿命通常远长于有机碳成为更有效的二氧化碳封存方式 [1] 树木碳转化过程 -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构成树干、枝条、根和叶子 [1] - 某些树木会利用二氧化碳生成草酸钙晶体在腐烂时转化为碳酸钙 [1] - 该过程提高了土壤pH值并增加某些营养元素的可利用性 [1] 研究案例 - 研究团队分析了肯尼亚桑布鲁县生长的三种无花果树 [1] - 发现碳酸钙不仅在树干表面形成也在木材结构内部生成 [1] - 其中一种无花果树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的效率最高 [2] 后续研究方向 - 研究人员计划量化该树种水分需求和果实产量评估农业林业适用性 [2] - 将确定该树种在不同条件下的碳封存潜力 [2] - 已发现多种树木能形成碳酸钙但相信还有更多类似树种 [2]
新型“活体建筑材料”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新华社· 2025-06-23 18:05
新材料技术突破 - 研究人员开发出可3D打印的"活体凝胶"建筑材料,融合蓝藻实现高效二氧化碳去除 [1] - 该材料通过3D打印塑形,仅需阳光、二氧化碳和含基础养分的人造海水即可生长 [1] - 蓝藻在光合作用中不仅储存碳于生物质,还能以矿物形式封存二氧化碳 [1] 材料性能表现 - 实验室测试显示材料在400天内持续吸收二氧化碳,每克材料可吸收约26毫克二氧化碳 [2] - 大部分吸收的二氧化碳以矿物形式封存,同时材料机械强度随矿物沉积增强 [2] - 水凝胶载体设计允许高效传递光线、二氧化碳、水分和营养,微生物均匀分布 [2] 应用前景 - 新材料可作为低能耗、环保的碳封存方案,补充现有化学碳封存工艺 [2] - 未来可能应用于建筑外墙涂层,在建筑生命周期内持续封存二氧化碳 [2] - 蓝藻作为古老生命形式,光合效率高,微弱光照下仍能转化二氧化碳 [1]
大国院士丨正因为难,所以必须要干——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
新华社· 2025-06-08 14:24
全球变暖与海洋碳吸收 -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是地球最大的活跃碳库[2] - 海洋碳储量约为大气碳库的50倍、陆地碳库的20倍,每年吸收20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8亿辆汽油小客车的年排放量[3] 微型生物碳泵理论 - 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提出"微型生物碳泵"储碳机制,揭开海洋惰性溶解有机碳库的成因之谜[2][5] - 该理论通过微生物作用将颗粒有机碳转化为惰性有机碳,使其长期保存于海底,类似蜡封"肉丸子"的原理[6] 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 - 焦念志发起"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汇聚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的79所高校院所,推动国际合作与多学科交叉研究[8] - 该计划旨在利用海洋微生物增强碳封存能力,为全球碳中和目标提供创新解决方案[5][8] 科学挑战与未来方向 - 海洋碳封存技术面临重大挑战,但科学家认为这是实现负排放的关键路径[7] - 研究团队正在验证海洋碳封存与海底石油形成的相似性,以打通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6]
The Andersons (ANDE)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5-14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农业综合企业、可再生能源(乙醇、可再生柴油)、农产品贸易、化肥行业 - 公司:The Andersons (ANDE) 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发展与战略 - 公司自2019年1月1日以来规模扩大了两倍,现任CEO认为公司拥有优秀管理团队,有能力运营更大规模公司[3] - 将营养业务与贸易集团合并,此前已成功整合乙醇工厂和贸易机会,认为现在是整合营养业务的时机[5] - 对资产模式持灵活态度,过去三年因资产估值倍数高而倾向轻资产,如今资产倍数下降,会根据战略考量资产投资机会[7][8] 全球农业供需平衡 - 小麦市场拖累整个大宗商品综合体,但公司因在小麦市场的产能和可变存储费率触发机制受益,全球小麦供应平衡,美国市场略显沉重,全球稍弱;玉米全球供需结构良好,但美国西部玉米带存在竞争因素,影响玉米需求[9][10][11] - 对美国农业部WASDE报告中全球玉米需求增加感到意外,市场反应比数据本身更令人惊讶[12] 美国农民财务状况与化肥需求 - 美国农民整体财务状况较过去36个月稍弱,受价格和设备成本影响,但公司化肥产品在东西部需求仍很高,未出现施肥量减少情况[14][15] 关税和港口费用影响 - USTR 301最初措辞对农业出口市场有损害,但新措辞10月14日生效后降低了公司风险,大湖区豁免和对中国建造船只规定的调整使公司休斯顿出口业务可正常进行;关税主要影响公司化肥业务和从加拿大进口的小麦,但USMCA使相关贸易免关税[17][18][19] Skylen Grain投资 - 该投资完善了公司农业业务版图,公司在相关地区有20多年贸易经验和良好关系,能增加产能、扩大农场中心规模并进入棉花轧花业务;预计该投资EBITDA贡献为3000万 - 4000万美元,今年因一些因素可能处于较低水平[21][22][25] 乙醇业务 - 公司乙醇资产与同行不同,持续对工厂进行再投资,采用独特乙醇模式,如每年研磨1.4亿蒲式耳玉米、交易约9亿蒲式耳玉米,能利用生产和贸易业务实现协同,东部三家工厂规模大,具备垂直整合优势,可实现及时库存管理[26][27][28] - 预计2025年第二、三季度乙醇利润率上升,第四季度稍有回落,汽油需求预计同比增长1%将拉动乙醇需求,E15全年强制使用可能性高,为乙醇业务带来积极因素[31][32] - 行业库存水平方面,认为竞争对手提出的2200万桶是创造更好利润率环境的关键,公司关注供应天数,预计年末乙醇库存与去年相似,对出口情况比行业部分人士更乐观[34][35][36] 植物油和可再生柴油 - 玉米油价格应是大豆油价格的105% - 108%,RVO(可再生燃料义务)将推动可再生柴油运行率和利润率,若排除加拿大和墨西哥以外的外国原料,RVO可能设定在4.6 - 4.8,这将增加公司原料业务需求、提高乙醇厂DCO价值并促进豆粕生产和出口[38][39][40] - 公司植物油交易部门是轻资产盈利中心,去年交易15 - 16亿磅可再生柴油原料,目标是达到20亿磅,EBITDA贡献约占可再生能源部门的5 - 10%且呈增长趋势[42][43] 内部投资与资本支出 - 内部增长项目管道强劲,今年资本支出预计在2亿美元左右,高于过去几年的1.5 - 1.75亿美元,2026年可能处于相似水平,投资回报一般在低至中双位数[51][52] 并购与融资策略 - 并购环境有所改善,公司并购管道强劲,倾向进行规模较大的“双打”和“三打”交易,投资规模在1 - 2亿美元,但会保持投资纪律;对于合适的交易,会考虑使用股权融资,目前资产负债率约1.8倍,目标是长期低于2.5倍[53][54][57] 股票回购 - 公司有1亿美元股票回购授权,计划以平衡方式使用,但受股票流通性和交易机会影响,操作时需权衡[59][6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在2026年第二季度预计完成休斯顿约7000万美元的大豆粕出口项目投资,该项目将使公司总产能翻倍,为出口业务带来机会[50][51] - 公司接近在印第安纳州Climbers提交碳封存许可证申请,持续探索相关机会[64] - 公司正优化业务组合,将农业业务和可再生能源业务整合为两个板块,提高商业和后台运营效率,同时关注表现不佳的盈利中心并进行调整[66][67]
日本和马来西亚达成碳封存合作协议
日经中文网· 2025-04-28 15:39
日本与马来西亚碳封存合作项目 - 计划将日本火力发电站排放的二氧化碳液化后通过专用船舶运输至马来西亚近海废旧天然气田封存 最早2030年启动 [1] - 该项目为日本首个海外碳封存项目 需两国达成国际条约协议 [1] - 三井物产 关西电力等日企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合作推进 3个项目合计封存能力达1000万吨 [3] 日本国内碳封存进展 - 北海道苫小牧近海项目计划2025年内启动 [4] - 2024年通过国内封存法律 现有11个候选地 总封存规模估计160亿吨 [5] - 政府目标2050年封存1.2亿~2.4亿吨二氧化碳 相当于2023年度排放量的10%-20% [3][5] 能源政策与技术发展 - 日本2040年度电力结构中火力发电占比仍将达30%-40% [5] - 运输环节将使用氢气 氨气等低碳燃料 并开发大型新型船舶实现规模化 [5] - 政府估算未来10年碳封存需投入约4万亿日元 拟利用GX经济过渡债推动投资 [7] 国际碳封存合作动态 - 挪威与荷兰 丹麦已达成协议开展海底封存项目 [7] - 日本除马来西亚外 正寻求与澳大利亚合作 INPEX 中部电力等参与当地计划 [7] - 美英等国通过政府补贴推动CCS技术发展 国际规则仍在完善中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