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跨境ETF规模屡创新高 广发基金旗下特色品种获认可
中国基金报· 2025-10-31 14:34
行业趋势 - 以港股市场为代表的境外资产备受资金追捧,投资者对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需求显著提升 [1] - 资金持续借道跨境ETF布局,助推相关品类ETF规模屡创新高,截至10月30日全市场跨境ETF总规模突破9000亿元 [1] - 跨境ETF以其透明度高、交易灵活、成本较低等优势,日益成为投资者分散风险、捕捉境外市场机遇的重要载体 [3] 公司市场地位 - 广发基金旗下跨境ETF的产品数量及管理规模均位居市场第一梯队,截至10月30日共布局10只跨境ETF,规模合计达1007.7亿元 [1] - 在全市场184只跨境ETF中,规模超过100亿元的产品有24只,广发基金独占4席,是全市场百亿级跨境ETF数量最多的基金管理人之一 [1] 核心产品表现 - 广发基金旗下四只百亿级跨境ETF精准聚焦热门赛道,包括规模达307.7亿元的同类最大纳指ETF(159941) [2]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规模228亿元,覆盖生物科技、创新药研发等创新领域 [2] -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规模219亿元,重点配置港股市场中保险、券商等非银金融机构 [2] - 恒生科技ETF龙头(513380)规模也超百亿元,聚焦港股科技龙头 [2] 特色产品增长 - 港股通科技ETF(159262)上市3个月内规模迅速从10亿元增长至接近60亿元,跟踪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 [2]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专注港股通科技标的,科技成分更纯粹,聚焦AI、半导体等核心科技领域,近一年涨超57% [3] - 广发基金构建了覆盖科技、医药、非银金融等特色跨境ETF的产品矩阵,为投资者提供丰富、便捷的配置工具 [3]
投科技,需要先去伪存真
虎嗅APP· 2025-10-30 18:01
题图|AI生成 近期发布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会议公报中,"科技"出现频次飙升,据统计全文"科技"共出现了10 次,公报还提到"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事实上,在之前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的背景下,科技领域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支持,二级市场科技领域也 迎来了大涨行情。年初以来,AI引领了整个科技板块的上涨,将科技板块走向一个又一个高潮。目 前,中国AI与科技投资已从"主题炒作"步入"基本面验证"阶段,行业内部"去伪存真"加速,蹭概念公 司开始掉队,资金进一步向有订单、有收入的龙头集中。 但随着市场波动放大,市场也产生了分歧。一方面,乐观派认为AI革命才刚进入"基础设施铺设 期",从算力、大模型到应用端的商业化落地,仍有十倍级空间未释放。但另一方面,谨慎派开始警 惕"伪AI"泡沫。市场分歧的底层逻辑其实是"预期差"与"估值锚"的拉锯。市场分歧之下,科技还有机 会吗? 科技方兴未艾 此外,市场情绪也无需过度担忧。根据最新消息,中美贸易谈判也进展顺利,"双方就妥善解决彼此 关注的多项重要经贸议题形成初步共识"。从全球风险资产的表现来看,股市正在迎来新一轮"Risk on"行情,最 ...
把握科技时代机遇 机构人士共探长期投资之道
中国证券报· 2025-10-30 05:09
● 本报记者 葛瑶 吴玉华 10月29日,由中国银河证券与中国证券报联合主办的"中国银河证券·中国证券报私募行业星耀领航计 划"半年度颁奖典礼在江苏省南通市隆重举行。 在以"新格局·新动能:全球资产配置下科技浪潮与未来图景"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环节,香港中文大学 (深圳)金牛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吴海峰、中意资产组合管理部总经理聂小军、英大信托权益投资部 总经理周俊、信达证券金融产品部总经理任杰、银河期货财富管理部总经理王慧颖,围绕科技投资、资 产配置、产业趋势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在此背景下,资产配置的重要 性日益凸显,将科技投资融入资产配置框架,实现长期稳健收益,已成为金融机构的共同选择。 创新药、AI引领科技行情 今年的资本市场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便是"科技",作为科技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医药表现尤为亮 眼。周俊认为,当前中国创新药行业正处在被全球重新定价的阶段,这一变化并非完全由国内资金推 动,而是源自国际药企的并购与授权交易(BD)热潮。 "过去一年里,我们看到多起BD交易的金额超过百亿美元,首付款甚至达到十几亿美元。"周俊表示, 这种重新 ...
英华周播报|4000点得而复失,后市怎么看?创新药近期为何回调?
中国基金报· 2025-10-29 17:38
# " 当期热文 NO.1 华夏基金 暴涨暴跌间——黄金"惊魂一夜"后的投资随笔 NO.2 泉果基金 2025世界投资者周|科技赋能需筑"防火墙",投资长远当有"指南针" NO.3 华安基金 世界投资者周|AI时代下投资守护"指南" (点击文章标题跳转原文,下同) # " 热转好文 # " 趣投教 NO.1:中银证券投教基地 【个人养老金投教】养老金融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你我的"人生必修课" NO.1 国泰基金 4000点得而复失,后市怎么看? NO.2 华夏基金 创新药怎么了?近期为何回调? NO.3 德邦基金 量力而行,拒绝过度杠杆 创新药高波动?基金经理最新解读 NO.2:长城基金 长城基金陈子扬:当前时点有色金属主要细分品种仍具备较好支撑 NO.3: 粤开证券投教基地 北交所投教 | 《投之有理》系列视频第三期 # " 热门直播 NO.1: 中银基金 | # | 媒体号名称 | | --- | --- | | 1 | 花童童等 | | 2 | 广发基金 | | 3 | 国泰基金 | | イ | 泉果基金 | | 5 | 中银证券投教基地 | NO.2: 国泰基金 一克千金!黄金还能涨吗? NO. ...
“专业买手”,持仓曝光!
中国基金报· 2025-10-29 11:03
(原标题:"专业买手",持仓曝光!) 随着基金2025年三季报披露完毕,有着"专业买手"之称的公募FOF最新重仓基金情况浮出水面。 从三季报披露情况来看,债券型基金仍是FOF重仓"主力军",占比过半。此外,三季度,不少ETF产品 也成为公募FOF增持和配置重点。具体来看,三季度FOF最爱的前5只基金分别是海富通中证短融ETF、 华安黄金ETF、平安中债-中高等级公司债利差因子ETF、博时中债0-3年国开行ETF、博时上证30年期国 债ETF。 ETF、债基成FOF"团宠" Wind数据显示,公募FOF三季度末重仓的前50大基金中,债券型基金仍是FOF重仓"主力军",数量达31 只,占比过半。同时,伴随指数投资时代加速到来,被动指数型产品也成为FOF重仓基金。 截至三季度末,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被FOF合计持有市值超32.90亿元,被67只FOF持有,成为FOF持有 市值最高的基金产品。紧随其后的是华安黄金ETF,三季度FOF对其持有市值超17亿元。 此外,平安中债-中高等级公司债利差因子ETF、博时中债0-3年国开行ETF、博时上证30年期国债ETF 等,截至三季度末,FOF对这些基金的持有市值均超10亿元。 ...
权益类基金业绩强势反弹 三季度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07:33
对基金公司而言,行业竞争已趋白热化。在本轮科技投资与被动趋势的浪潮中,谁精准布局、乘风而 起,谁又反应迟缓、遗憾掉队?各家最新的规模数据,正悄然揭示着此消彼长的行业新局。 人民财讯10月29日电,随着今年公募基金三季报陆续披露完毕,基金公司最新规模排名出炉。三季度A 股市场显著回暖,权益类基金业绩迎来强势反弹,成为全年表现最突出的产品。科技主题基金尤为抢 眼,不仅业绩比拼激烈,规模也实现同步增长,呈现"业绩与规模齐飞"的局面。相比之下,债券市场震 荡调整,债基收益表现相对乏力,引发部分投资者赎回,规模有所收缩。 整体来看,截至三季度末,天相投顾数据显示,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总规模达到36.45万亿元(含 部分基金的估算规模),相比二季度末34.05万亿元,增长约2.41万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大幅增长, 主要得益于权益市场回暖以及ETF规模持续攀升。具体来看,指数基金以及指数增强基金第三季度规模 增长1.1万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增长近6000亿元,海外投资基金规模增长2253亿元,债券基金规模则 缩水1428亿元。 ...
三季度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 公募规模排位赛格局悄然生变
证券时报· 2025-10-29 06:36
行业整体规模与表现 - 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三季度末达36.45万亿元,较二季度末34.05万亿元增长2.41万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大幅增长 [1] - 非货管理规模三季度末超过22.05万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实现超万亿元规模增长 [2] - 指数及指数增强基金三季度规模增长1.1万亿元,混合型基金增长近6000亿元,海外投资基金增长2253亿元,债券基金规模则缩水1428亿元 [1] 基金公司规模排名与变动 - 易方达基金和华夏基金是非货管理规模唯二超万亿元的公司,均超过1.5万亿元 [2] - 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非货管理规模处于8000亿元至1万亿元的第二梯队 [2] - 易方达基金三季度非货管理规模单季度增长超2500亿元,位列全市场第一 华夏基金和富国基金规模增长超1500亿元,南方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增长超1000亿元 [2] - 南方基金、华泰柏瑞基金非货管理规模排名上升一位,景顺长城基金排名上升两位 [2] - 超70家公募三季度非货管理规模出现下滑,其中7家公司单季度缩水均超百亿元 [5] 产品类别表现与资金流向 - 权益市场表现显著优于债市,资金从纯债基金流向含权资产,股票ETF与"固收+"产品成为主要资金流入类别 [4] - 主动权益基金(含QDII)三季度末规模约4.3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增长超7000亿元,为近几个季度以来最大增长 [7]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三季度规模增长508.77亿元,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规模均增长超300亿元 [4] - 永赢稳健增强、景顺长城景颐丰利、中欧丰利三只"固收+"产品三季度规模分别增加273.31亿元、222.25亿元和186.47亿元 [5] - 规模缩水超百亿元的5只非货基金产品均为债券基金 [6] 驱动规模增长的关键因素 - 部分基金公司抓住被动投资机遇,ETF管理规模持续攀升对其规模排名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3] - 南方基金旗下南方中证500ETF三季度规模增长266.6亿元,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规模增加153.75亿元 [3] - 景顺长城基金在"固收+"领域加大布局,旗下景顺长城景颐丰利产品三季度规模增长超200亿元 [3] - 科技主题主动权益基金业绩突出,中航机遇领航、中欧数字经济、永赢科技智选三只产品三季度规模增长均超百亿元,年内涨幅分别高达143.06%、147%和223.81% [7] - 永赢基金主动权益基金(含QDII)今年以来规模增长765.13亿元,增量位列全市场第一 [7] 规模缩水的主要原因 - 债市三季度持续震荡,导致一些固收大厂旗下债券基金遭遇较多赎回,拖累其非货管理规模排名 [3] - 业绩表现不佳以及基金经理出走是大多数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缩水的重要原因,三季度共有16只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缩水超10亿元 [8] - 多数中小公募因旗下债券基金遭遇较多赎回,同时权益基金规模未能大幅增长且缺失ETF产品布局,导致规模明显缩水 [5]
三季度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公募规模排位赛格局悄然生变
证券时报· 2025-10-29 02:33
行业整体规模与趋势 - 公募基金行业总管理规模在三季度末达到36.45万亿元,较二季度末的34.05万亿元增长约2.41万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大幅增长 [2] - 权益市场回暖及ETF规模持续攀升是推动行业总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债券基金规模则缩水1428亿元 [2] - 指数基金及指数增强基金三季度规模增长1.1万亿元,混合型基金增长近6000亿元,海外投资基金增长2253亿元 [2] - 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2.05万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实现超万亿元增长 [3] 头部基金公司竞争格局 - 易方达基金三季度非货币管理规模增长超2500亿元,增幅位列市场第一,华夏基金和富国基金规模增长均超1500亿元 [3] - 南方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单季度规模增长超1000亿元,汇添富、景顺长城、广发和国泰基金规模增长均超900亿元 [3] - 易方达基金和华夏基金是非货币管理规模唯二超万亿元的公司,且均超过1.5万亿元 [3] - 非货币管理规模排名前十的公司中,南方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排名上升一位,景顺长城基金排名上升两位 [3]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ETF与固收+) - 被动投资发展机遇是部分公司规模提升的关键,例如南方基金旗下南方中证500ETF规模增长266.6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增加508.77亿元 [4] - 固收+产品领域布局成效显著,景顺长城景颐丰利产品规模增长超200亿元,多只同类产品规模增加超100亿元 [4] - 第三季度规模增长居前的产品主要为ETF,如多只沪深300ETF规模增长超300亿元,基金净值上涨对规模贡献显著 [6] - 固收+产品受青睐,永赢稳健增强、景顺长城景颐丰利、中欧丰利三只产品规模分别增加273.31亿元、222.25亿元和186.47亿元,年内净值增长分别达15.35%和24% [6]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 - 伴随权益市场反弹和科技主题基金业绩突出,主动权益基金(含QDII)规模在三季度末约4.3万亿元,较二季度增长超7000亿元,为近几个季度最大增幅 [9] - 易方达基金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超3100亿元位列第一,中欧、广发和富国基金规模超2000亿元 [9] - 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和永赢基金三季度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增长靠前,均超500亿元,永赢基金今年以来规模增长765.13亿元,增量市场第一 [9] - 部分科技主题主动权益产品表现亮眼,中航机遇领航、中欧数字经济、永赢科技智选三只产品三季度规模增长均超百亿元,年内涨幅分别高达143.06%、147%和223.81% [9] 行业分化与挑战 -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多数中小公募非货币管理规模在三季度出现缩水,超70家公募规模下滑,其中7家单季度缩水超百亿元 [7] - 规模下滑的公司普遍因债券基金遭遇较多赎回,同时权益基金增长乏力且缺乏ETF产品布局 [7] - 规模缩水超百亿元的非货币基金产品均为债券基金 [8] - 业绩表现不佳及基金经理出走是导致部分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缩水的重要原因,三季度有16只产品规模缩水超10亿元 [10]
年内“日光基”频现 科技主题基金业绩丰收
证券日报· 2025-10-29 01:17
本报记者 彭衍菘 今年以来,权益类基金发行持续火热。众多新发基金在发行首日便迅速售罄,尤其是多只绩优基金经理掌舵的新产品以及 科技主题基金更易跻身"日光基"行列。 透过陆续披露的基金三季报,基金经理普遍表达了对科技投资前景的信心。他们认为,尽管市场近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 动,但科技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依然向好。半导体、算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新能源等领域,将继续保持高景气度,为投资 者提供丰富的投资机会。 同时,部分基金经理也强调了顺周期品种的投资价值。他们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叠加消费和科技方向的投资机会备 受关注。这些品种不仅具有科技行业的成长性,还受益于消费市场的稳定增长,因此具有较高的投资潜力。 中欧信息科技混合发起基金经理杜厚良在三季报中表示,后续短期会重点关注将集中在大模型应用、AI端侧、海外算力需 求溢出的存储等方向。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主题基金在年内权益类基金中的领先地位已 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投资者在配置资产时,可关注科技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和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 近日,中欧基金公告称,决定提前结束旗下中欧价值领航混合的募集。该基金首次募集 ...
做科技投资 “进攻者”以产品思维锻造长期价值——访恒越基金吴海宁
上海证券报· 2025-10-26 23:37
基金经理吴海宁的投资理念 - 投资方法围绕产业阶段与公司质地两大核心,以“产品思维”为主线,寻找“有产品力的企业”[3] - 最青睐产业“1—10”的成长阶段,认为这是逻辑已验证的业绩兑现期,而非“0—1”的概念期[3][8] - 选股标准包括赛道质地需兼具大空间与高景气、公司需有竞争壁垒、管理层需与公司利益绑定并能落地战略[3][8] 投资框架与风格演变 - 将私募的“个股穿透力”与公募的“组合管理能力”融合,拓展能力圈至计算机、传媒、新能源等领域,避免单一赛道依赖[5][6] - 操作上坚持“左侧跟踪,右侧布局”,待出现业绩超预期等信号后重仓,卖出基于估值透支或基本面恶化[6] - 投资风格具进攻性,例如电子、通信等硬科技板块仓位一度超过50%,但同时通过行业分散和动态调仓控制回撤[7] 当前市场观点与看好的科技主线 - 短期市场是风险释放后的震荡期,但中长期科技成长股上行趋势可能才走一半,需警惕缺乏业绩支撑和估值过高的公司[10] - 看好AI产业链,国内硬件企业如光模块、PCB具全球竞争力,应用端有望依托人口基数找到爆款机会[10] - 看好半导体国产化,芯片、设备材料等领域突破加速,确定性持续提升[10] - 看好储能领域,海外缺电和国内经济性凸显推动需求放量,龙头公司业绩增长明确[10] 投资业绩与组合管理 - 恒越优势精选混合基金近一年收益达124%(截至10月19日)[7] - 通过行业分散和动态调仓实现攻守平衡,例如今年9月减仓AI算力高估值标的,转向存储、储能赛道[6][7] - 强调不追逐短期热点,聚焦业绩能持续验证的标的,例如从2019年持续跟踪并配置半导体设备龙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