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泡沫
搜索文档
2026年美股展望,最值得关注的板块以及一些建议
搜狐财经· 2025-11-04 22:36
美股市场表现与结构 - 2023年至2025年10月底,美股连续三年大幅上涨,标普500指数累计涨幅78.2%,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26.7% [1][6] - MAG7(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特斯拉、英伟达)在标普500总市值占比超30%,贡献2023年以来市值扩张的48% [1][6] - 2025年上半年,计算机设备和软件投资虽只占美国GDP不到5%,但拉动整体GDP增长近1个百分点 [1][7] - 2025年二季度美国前10%高收入者净资产占比达63.0%,较2022年提升1.5个百分点,财富扩张25.2% [1][7] 市场估值与泡沫担忧 - 当前美股市场高度集中与2000年科技泡沫期相似,MAG7盈利增长支撑指数但PE估值接近1990年以来高点 [2][8] - 2025年9月美股杠杆交易余额与市值比升至1.7%,超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1.5%的中枢水平 [2][23] - 标普500换手率自2023年以来提升4.4个百分点至51.2%,美股散户成交占比超20% [2][23] - 当前估值隐含的长期EPS增速需超15%,远高于历史6.1%的均值,主要依赖头部公司高投入和AI基础设施扩张 [2][24] 2026年流动性展望 - 美联储宽松交易有望延续到2026年上半年,利率或降至3.00–3.25%但宽松空间趋于有限 [3][30] - 历史经验表明降息周期结束前1-3个月标普500指数通常表现偏弱,降息结束后顺周期板块有望主导反弹 [3][31] - 美联储2025年结束缩表,准备金规模接近充裕临界点,2026年宽松预期大概率集中在年中前后 [3][29] 行业基本面与资本开支 - Bloomberg一致预期2026年MAG7资本开支增速由2025年的48.8%降至18.8%,2027年降至6.0% [4][34] - 当前MAG7资本开支占收入比例达17%的历史高位,远超互联网泡沫时期 [4][34][36] - 2026年美国实际GDP增速预计回升至2.3%,传统经济板块受益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和财政货币政策支持 [4][34] 投资建议与配置策略 - 建议2026年美股投资年中前继续把握科技领涨主线,年中后逐步增配顺周期板块如可选消费、工业、材料、能源、地产等 [5][46] - 降息结束后半年内信息技术、可选消费、能源、房地产年化收益排名前列 [5][46] - 跨资产配置应重视美国以外市场,发达市场中德国、瑞士,新兴市场中沙特、韩国、印度具备较高配置价值 [5][47]
【招银研究|海外宏观】驶入“迷雾区”——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2025年10月)
招商银行研究· 2025-10-30 19:01
作者:招商银行研究院 纽约分行 美东时间10月29日,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下调25bp至3.75-4.00%的目标区间,准备金利率(IORB)降至3.90%。 美联储将于12月1日停止缩表,并将未来到期机构债逐步置换为短期国债。 一、经济:"双向风险"缓和 关于美国基本面,美联储延续"通胀上行与就业下行风险并存"的判断,同时表示"双向风险"均在缓和。 通胀虽有上行风险,但整体趋势依然可控。 基于"三因素"模型分析,通胀整体趋势依然可控:商品通胀受到 关税支撑,但权重偏低且大概率是一次性的;住房服务通胀持续下行,未来大概率进一步下行;其它服务通胀 上行压力集中在非市场分项,偏弱的就业市场并不支持服务通胀广谱上行。鲍威尔同时强调,多数口径下长期 通胀预期依然稳固,暂无脱锚风险。 就业虽有下行风险,但边际变化或已企稳。 尽管政府停摆导致关键数据缺失,但州一级首次申领失业金人数 和Indeed职位空缺等数据仍然可以成为决策参考。从最新数据看,过去1个月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未见恶化迹 象。 经济表现比预期更强劲,但结构上存在"K"型分化问题。 经济的强劲增长来自消费者支出高增,但结构上贫富 分化持续加剧。富人正在增加消费,但 ...
AI热潮下的资本博弈:从美股三季报到科技泡沫的警钟,博弈的历史总在重演!
搜狐财经· 2025-10-29 15:37
上周五深夜,全球资本市场迎来剧烈震荡,美股与加密货币大幅波动,拉开了三季度财报季的序幕。 作为当前市场"AI叙事"的核心驱动力,科技巨头们的业绩表现不仅关乎自身估值,更将深刻影响全球资 本流向,尤其是A股科创板块与深市科技股的走势。与此同时,美联储将于10月28日召开议息会议,而 9月24日鲍威尔"放鸽"——释放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进一步点燃了市场风险偏好。 外部风险未解除。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仍如悬顶之剑,中概股面临审计底稿审查问题,若无法达成 合作,部分公司或面临退市风险。尽管百度、京东、网易等已赴港二次上市,构建"Plan B",但市场不 确定性依然存在。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潜在冲击不容忽视。尽管鲍威尔释放"鸽派"信号,但通胀反复可能迫使美联储提 前加息。一旦流动性收紧,高估值科技股首当其冲。历史数据显示,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正是美联 储连续加息触发的"去泡沫"过程。 对中国投资者而言,更需警惕"替人买单"的风险。过去,中概股曾因瑞幸造假事件遭集体做空,市值蒸 发数万亿,投资者损失惨重。如今,AI热潮中,部分机构可能借概念炒作推高股价,待散户接盘后悄 然离场。而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新 ...
诺奖得主:美国经济处于反常状态 关键领域发展受阻
中国新闻网· 2025-10-25 08:36
美国经济反常状态 - 美国经济在多个层面处于反常状态,政府停摆导致9月就业报告延期发布,政策制定者处于部分盲判状态[1] - 经济呈现严重分化,人工智能领域蓬勃发展,但其他领域陷入停滞[1] - 经济呈现冻结状态,尽管未出现大规模裁员,但失业者或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很难找到新工作[1] - 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推动经济增长,但增长呈现K型分化,中低收入消费者陷入困境的信号已十分明显[1] 政策与投资环境 - 反复无常的政策制造了巨大不确定性,导致许多企业不愿进行投资[1] - 特朗普政府削减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并攻击教育,积极反对关键领域的发展[2] - 政府给予像加密货币这样的行业想要的一切,却对关键领域发动战争[2] 行业与市场风险 - 所有经济学家皆在担忧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2] - 当前的AI热潮令人不安地联想到20世纪90年代的科技泡沫[2] - 私人信贷市场中的不良贷款与引发2008年危机的次级贷款存在相似之处[2] - 一家次级汽车贷款机构破产,随后一家依赖隐性贷款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宣告破产[2] 可再生能源行业 - 美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激进立场是导致美国落后的一个因素[2] - 特朗普政府对可再生能源行业进行打击,其大而美法案废除了拜登时代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税收优惠,阻碍了美国的清洁能源发展[2] - 一个能够为数十万户家庭供电的项目即将完工却被取消,一个本可以为近200万户家庭供电的太阳能项目也被取消[2] - 还会有数百亿美元的拨款可能很快就会被削减[2]
美银最新调查:超半数基金经理高呼“AI股已泡沫化”
智通财经网· 2025-10-14 20:37
基金经理调查核心观点 - 约54%的受访基金经理认为科技股当前估值过高 [1] - 对全球股市估值过高的担忧在调查中升至峰值 [1] - 市场最大的尾部风险被视为“AI泡沫” [3] 市场情绪与配置 - 基金对美股的持仓比例升至近八个月高点 [3] - 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已降至2022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3] - 市场对AI的不安情绪以及对私人信贷市场的担忧给全面看涨情绪降温 [3] 科技股与AI板块表现 - 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8% [1] - 纳斯达克100指数远期市盈率已升至近28倍 高于过去十年23倍的平均水平 [1] - 纳斯达克100指数追踪期货周二下挫约1% [3] 风险因素认知 - “AI泡沫”被视为当前市场最大的尾部风险 [3] - 紧随其后的风险因素包括通胀再度抬头 对美联储独立性受损的担忧 以及美元贬值风险 [3]
英伟达对OpenAI千亿美元投资引发“循环交易”质疑
财富FORTUNE· 2025-10-12 21:07
文章核心观点 - 英伟达通过向其客户和合作伙伴进行一系列投资和提供融资支持,人为地刺激了对其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这种“循环交易”模式引发了市场对人工智能领域存在严重金融泡沫的担忧 [2][3][5] - 此类交易模式与历史上科技泡沫(如互联网泡沫)时期的特征相似,可能扭曲真实需求,一旦泡沫破裂,将对公司自身及更广泛的金融市场造成远超常规的冲击 [2][9][10] 英伟达的循环交易网络 - 公司宣布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以支持其数据中心建设,加剧了市场对人工智能金融泡沫的担忧 [2] - 公司进行“循环交易”,即向自身客户注资或提供贷款,此类交易可能使投资者对人工智能的真实需求产生虚高预期 [2] - 公司构建了错综复杂的投资网络,核心案例包括OpenAI与Coreweave [5] - 公司持有Coreweave约7%的股份,价值约30亿美元,Coreweave是OpenAI的数据中心算力供应商,同时也是英伟达的客户 [5] - 公司签署了一项63亿美元的协议,购买Coreweave的云计算资源,而Coreweave已采购至少25万块英伟达GPU(多数为单价约3万美元的H100),支出约达75亿美元,使英伟达的投资以营收形式回流 [6] - 公司与其他“新云”公司达成类似交易,如同意在四年内斥资13亿美元从Lambda租用约1万块自家AI芯片 [6] 循环交易的机制与影响 - 获得英伟达投资的企业能够以远低于市场的利率获得债务融资,其融资利率可接近微软或谷歌享有的水平,而未获支持的数据中心初创公司借款利率可能高达15% [5] - 通过租赁而非直接销售芯片给OpenAI,OpenAI无需承担芯片高折旧率的会计费用,但英伟达需独自承担折旧成本及潜在的GPU库存积压风险 [9] - 华尔街研究机构NewStreet Research估算,英伟达每向OpenAI投入100亿美元,便能收获价值350亿美元的GPU采购或租赁收入,相当于其上一财年收入的27% [8] - 2024年,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或旗下风投部门NVentures向全球AI初创企业投入约10亿美元,较2022年显著增长 [8] 历史相似性与风险警示 - 当前交易模式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电信设备制造商(如思科、北电网络)向客户提供贷款以购买其设备的行为如出一辙,在2001年泡沫破裂前夕,部分公司向客户提供的融资额超过其年收入的10% [9] - 历史案例显示,此类“营收迂回投资”在泡沫破裂时导致资产价值大幅缩水,网络设备企业市值蒸发了逾90%,并产生大量坏账 [10] - 分析师将英伟达的此类交易标记为带有循环融资印记的“泡沫式行为”的典型范例 [10]
美股创新高细数背后因素 投资者对未来乐观仍存避险情绪
新浪财经· 2025-10-09 03:16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美股情报站) 在美国股市周三的尾盘交易中,纳斯达克和标普500指数纷纷突破盘中历史新高,标志着市场在不确定 环境中的强劲表现。尽管美联储9月会议纪要透露了内部在降息幅度上的分歧,整体市场情绪依然乐 观,股市未受此影响表现平稳。 道琼斯指数小幅上涨0.03%,报46615.85点,而纳斯达克上升0.88%,最终报22988.46点。标普500指数 则上涨了0.48%,收于6746.88点。在午后的交易中,纳斯达克曾一度触及23019.64点的高点,而标普 500指数最高达6755.31点,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市场对美联储会议纪要的反应淡然,纪要中显示,虽然已在2025年实施首次降息,但联储内部对未来的 降息步伐存在明显分岐。然而,这并没有转换成股市的重大波动,反而是英伟达股价因其CEO黄仁勋的 积极言论而上涨约2%,成为亮点。黄仁勋透露了公司的芯片需求增长,并表示对其支持埃隆·马斯克人 工智能初创企业xAI的融资计划感到振奋。 这种积极氛围在面对英伟达未来发展及投资潜力的分析中得到进一步深化。市场观察人士纷纷认为,与 投资AI相关的信息,为资本支出增加提供了保障。此前,英伟达因甲骨文云业 ...
深夜,暴涨!一则重磅消息,引爆!
券商中国· 2025-10-09 00:13
美股科技股表现 - 美股科技股全线反攻,芯片股领涨,费城半导体指数直线拉升,涨幅超过1.5% [2][3] - 个股方面,美光科技和AMD股价大涨超过4%,迈威尔科技和安森美半导体大涨超过3%,英伟达和台积电ADR大涨超过2%,博通上涨近2% [2][3] - 戴尔科技股价一度暴涨超过10%,领涨标普500指数,公司将其未来两年的销售额和利润增长预期上调约一倍,并预计AI产品需求将使更高预期至少延续至2030财年 [3] 英伟达动态与行业观点 -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市场对Blackwell芯片的需求非常高 [2][3][4] - 英伟达对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进行了投资,黄仁勋对此感到兴奋,并证实英伟达在xAI最新一轮融资中的股权部分投资高达20亿美元,xAI此轮融资总额达到200亿美元 [4][5][6] - 高盛集团策略师Peter Oppenheimer认为,担心美国科技股出现泡沫为时过早,当前科技巨头的上涨伴随着强劲的盈利增长,而非主要由投机驱动 [3] 英伟达战略转型与生态构建 - 英伟达已从芯片制造商转型为计算平台公司,通过投资与合作构建AI生态闭环,与AMD等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优势 [7] - 公司与OpenAI达成的交易将助力OpenAI为成为“自主托管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做准备,黄仁勋指出OpenAI的营收正呈指数级增长 [7] - 黄仁勋表示,OpenAI将通过营收以及股权或债务融资的方式为与英伟达的交易筹集资金 [7] 稀土概念股表现 - 美股稀土概念股集体爆发,Critical Metals股价一度暴涨超过23%,United States Antimony一度大涨超过15% [2][8] - Critical Metals与美国领先的稀土加工商REalloys Inc.达成一项新的战略供应协议,将供应其Tanbreez项目每年稀土精矿产量的15% [2][9] 稀土行业背景与政策 - 特朗普政府以史无前例的支持力度推动美国稀土精矿以及稀土磁铁产量扩张,力争实现“美国本土稀土供给体系完全独立” [2][11] - 此前,特朗普政府入股了MP Materials公司,并携手苹果等美国科技巨头给予其大规模订单支持,MP Materials旗下芒廷帕斯矿是美国唯一在产的稀土矿项目 [11] - Critical Metals此前也与Ucore Rare Metals Inc.达成了10%的承购协议,使得其Tanbreez项目承诺为美国客户生产的总产量达到25% [9]
策略师:对美股科技泡沫的担忧过度了
新浪财经· 2025-10-07 19:39
核心观点 - 对科技泡沫的担忧过度,科技七巨头估值与过去五年平均值基本相当 [1] - 市场整体仍将延续上行趋势,这是当前阻力最小的路径 [1] 科技七巨头估值与表现 - 推动标普500指数大部分涨幅的科技七巨头当前估值与过去五年的平均值基本相当 [1] - 这七只股票在过去五年期间总回报率超过300% [1] - 未来数月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 [1] 市场驱动因素 - 盈利增长依然强劲 [1] - 经济基本面保持韧性 [1] - 货币政策环境日益宽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