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转化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天津鹏翎股份接受线上投资者调研,透露多项业务发展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1 20:55
科研与创新 - 2025年7月20日泰州工厂新能源热管理项目投产 涵盖热管理集成模块和热管理管路两大业务 [2] - 研发投入以新业务、新场景、新业务增长点为指导 助力切入新细分领域赛道 [2] - 热管理技术研发助力华翎智驭与多家整车厂建立合作 [3] - 华翎智驭切入电动车热管理新赛道 [3] - 通过核心技术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 实现从传统制造向高附加值企业跨越 [3] 业务发展与市场表现 - 新能源汽车冷却管路项目成为2025年市场开发策略重点 推广自制塑料接头 [6] - 汽车流体管路及总成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35% [6] - 新能源车因减重需求 有更多改性塑料及轻质量材料管路需求 [4] - 近几年新能源车产品销售额有较好提升 [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8.24% [1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9亿元 [8] 战略规划与目标 - 2022年8月制定三年战略规划 目标2025年营业收入达30亿人民币 [8]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4.5亿元 [8] - 考虑下半年合理增长 预计2025年度营业收入接近30亿目标 [8] - 执行中发现营业收入增长过快导致生产端运营成本较高问题 [8] - 公司正研究制定下一个三年战略规划 [8] - 基于第二曲线战略规划横向探索汽车零部件产业 [5] 产能与产业布局 - 形成"上海研发、江苏落地"的协同产业布局 [5] - 依托上海技术中心引进热管理系统、流体力学等领域高端技术人才 [7] - 组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业务研发团队 [7] 客户与合作关系 - 与多家知名整车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积累庞大优质客户资源 [5] - 2025年上半年与日本某整车厂集团下属贸易公司形成业务合作 [9] - 与法国德尔蒙集团形成战略合作 [9] - 基于现有客户群争取更多新业务 [6] 子公司与激励机制 - 实行事业合伙人机制 与核心管理层共同投资控股子公司华翎智驭 [7] - 动态优化激励机制 完成股权激励计划价格调整与预留授予 [7] 供应链与成本管理 - 通过加大原材料市场调研、价格研判、优化库存管理等降低采购成本 [10] - 通过优化料方、工艺、产能利用率、用能等优化产品成本 [10] - 2025年上半年与大型材料供应商形成制度性战略合作 [10] 传统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业绩提升主要来自传统业务产品销量提升 [8] - 密封部件业务因优质客户主力车型换代 产品需求出现波动 [11] - 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等措施提升密封部件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11] 海外战略 - 目前积极布局海外战略 [9] - 将在做好国内市场且海外战略有明确盈利模式后拓展国际市场 [9]
鹏翎股份(300375) - 300375鹏翎股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911
2025-09-11 18:30
战略与研发 - 新能源热管理项目于2025年7月投产,涵盖热管理集成模块和管路两大业务 [3] - 研发投入聚焦热管理技术,助力与多家整车厂合作及新赛道布局 [3]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热管理产线投产奠定基础 [3] - 制定三年战略规划(2022-2025),目标2025年营业收入达30亿人民币 [8] - 2024年营业收入24.5亿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9亿人民币 [8] - 横向拓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上海研发、江苏落地"协同布局 [5] 财务与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汽车流体管路及总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 [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24% [11]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08%,净利润同比增长173.36% [12] - 2025年全年销售收入预计较2024年有较好增长 [9] 市场与客户 - 新能源汽车需求推动改性塑料及轻质量材料管路销售提升 [5] - 市场策略聚焦密封件和流体管路协同开发,混动/电动车冷却管路为重点 [6] - 与日本整车厂集团下属贸易公司、法国德尔蒙集团达成合作 [13] - 主营业务为汽车流体管路和密封部件,与多家知名整车厂长期合作 [7] 生产与运营 - 天津工厂和江苏工厂处于良好生产运营状态 [14] - 通过原材料市场调研、价格研判、库存管理优化成本 [9] - 与大型材料供应商形成制度性战略合作以优化供应链 [10] - 营业收入增长过快导致生产端运营成本较高,部门沟通需优化 [8] 技术与产品 - 专利数量可观,2025年上半年新增专利支撑热管理业务 [3] - 核心产品包括流体管路、密封部件及热管理产品 [11] - 布局水侧集成模块,以电子水阀、电子水泵等为核心技术路线 [5] - 整车厂未来倾向集成交付(管路+传感器+接头+温控类产品) [10] 人才与组织 - 依托上海技术中心引进热管理系统、流体力学等领域高端人才 [7] -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2024年授予价格经合规程序确定 [12] - 与核心管理层共同投资控股子公司华翎智驭 [7] - 组建涵盖电子水阀、板式换热器等产品的研发团队 [7] 挑战与风险 - 密封部件业务因客户车型换代导致需求波动和产能管理挑战 [10] - 主营业务毛利率尚需改善,需通过精益化管理提升盈利 [10] - 二级市场股价受宏观经济、行业趋势等多因素影响 [12][14] - 公司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事项,股价波动具不确定性 [14]
监测战线的巾帼担当——张竹青
中国环境报· 2025-08-28 09:46
核心观点 - 张竹青作为生态环境监测专家 通过技术创新和应急响应 在土壤污染分析 环境应急监测及科研转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荣获省级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带领团队获得国家级表彰 [1][2] 专业成就 - 引入国际先进分析方法 主持建立60余种有机污染物分析规程 填补吉林省相关领域空白 [1] - 作为生态环境部"三五人才"一流专家和国家级实验室评审专家 精通法规与业务 [1] - 个人及团队因在两次全国土壤污染调查中的卓越创新能力 两度获得国家级表彰 [1] 应急响应 - 科学指挥近20次省级以上环境应急监测 包括2005年松花江"双苯厂"爆炸和2010年特大洪水事件 [1] - 在松花江洪灾期间连续9昼夜奋战一线 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决策 获省级抗洪抢险环境应急先进个人称号 [1] 科研成果 - 主持参与国家水专项及省级课题20余项 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 [1] - 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3篇) 参与制修订国家及地方行业标准7项 [1] 团队贡献 - 强调功劳属于默默奉献的团队 持续以高度使命感投身污染防治攻坚战 [2]
病毒学家李文辉:打开乙肝病毒之门
经济观察网· 2025-07-14 11:16
乙肝病毒受体发现与药物研发 - 李文辉团队在2012年首次发现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功能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这一发现被视为过去30年乙肝研究领域最重要的里程碑式突破[8] - 该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研究乙肝病毒的技术手段,为开发更有效的肝病药物奠定了基础[8] - 2015年李文辉联合创立华辉安健公司,基于NTCP受体研发肝病治疗药物,目前进展最快的药物立贝韦塔已获国家药监局上市申请受理,有望在2025年获批上市[18] 乙肝疾病负担与市场机会 -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22年病毒性肝炎导致约130万人死亡,其中83%由乙肝引发[6] - 中国是乙肝大国,约有近1亿乙肝感染者,每年约30万中国人死于乙肝相关肝病[6] - 现有乙肝药物均无法根治,患者需终身服药,存在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6] 华辉安健公司发展 - 公司由李文辉与妻子隋建华等北生所同事联合创立,专注于乙肝和丁肝治疗药物研发[18] - 公司文化强调包容开放与高标准并行,研发原则是"自己生病时愿意使用的药才值得做"[18] - 核心产品立贝韦塔在临床试验中已收到患者积极反馈,可能成为乙肝合并丁肝感染领域的领先药物[19] - 公司采用产学研结合模式,李文辉负责基础研究,隋建华主导成果转化,形成高效研发闭环[19] 科研创新机制 - 北生所建立了允许科学家试错的宽容机制,为原始创新提供制度保障[14] - 每周研究员讨论会(PIClub)通过直言不讳的学术批评推动研究质量提升[17] - 跨学科"碰撞"常催生重大发现,如柴继杰和周俭民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研究[17] - "实事求是"的科研文化是产出顶尖成果的关键因素[15][16]
从环六肽到X肽:解码韩束科研进阶背后的“方法论”
FBeauty未来迹· 2025-05-10 21:06
国货美妆行业科研竞赛 - 国货美妆企业进入科研竞赛新阶段,头部企业通过科研转化和科学传播打造"科研基建"以支撑企业规模扩张和技术话语权争夺 [2] - 2024年上美股份以总营收67.93亿元(同比+62.1%)、净利润8.03亿元(同比+74%)的业绩成为中国美妆企业第二 [2] - 行业需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化妆品产业进入产学研医联动时代 [5] 上美股份研发战略 - 公司成立"韩束转化医学基金",2024-2025年度预计资助百万资金,已与多家医院达成合作开展临床研究 [7] - 研发体系以化学、材料学和皮肤学为基础,融合合成生物学、药学,以AI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 [27] - 未来战略聚焦四大核心板块:科技洞察、科学技术、科学产品、科学传播 [27] 肽类成分市场竞争 - 2021年中国肽类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达14.5亿元,预计2025年达23.2亿元(复合增长率12.5%) [13] - 韩束通过22年研发在肽类领域实现突破,自主研发的"X肽"技术应用于抗皱产品 [14][15] - 环六肽-9可提升I型胶原蛋白含量109.63%,渗透量提升9.5倍,抗降解性达直链肽的58.6倍 [22] 品牌营销与科研结合 - 韩束通过纪录片式叙事和KOL传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价值 [15] - 公司构建"技术符号化+情感共鸣"策略,将品牌升级为"国货科技革新"代名词 [15] - 科研投入为产品差异化提供基础,帮助品牌跳出价格战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