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搜索文档
银发经济规模已超10万亿元 养老服务供给有很大完善空间|首席对策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0 15:54
老龄化现状与政策框架 - "十四五"规划首次明确将"发展银发经济"纳入国家战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亿,占比15.6% [1] - 老龄化呈现快速发展且不平衡特点,区域间、城乡间差距显著 [1] - 政策框架要求建立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医养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1] - 养老服务从单项突破转向整体体系建设,强调政策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系统化 [3][4] 银发经济规模与结构 - 当前市场规模超10万亿元,预计2035年占国民经济比重达20% [8] - 传统认知低估老年人消费潜力,需求洞察存在不足 [6] - 供给端以中小企业为主,面临金融支持不足和政策扶持欠缺问题 [7] - 消费需求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涵盖衣食住行、健康、文娱等领域 [8] 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 AI与机器人应用可缓解护理人员短缺,提升服务效率 [9] - 生命科学领域抗衰老药物研发与疗法存在重大发展空间 [13] - 老年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但配套保险制度滞后 [11] - 高等教育资源需下沉,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老年教育融合 [12] 养老金融与保障体系 - 个人养老金账户达7000万但规模有限,多支柱体系是改革方向 [14] - 央行设立5000亿元养老再贷款工具,需解决小微企业抵押品不足问题 [17] - 养老金融需平衡资金安全性与回报要求 [17] 中国养老模式特点 - 区别于西方政府补贴或市场化模式,强调调动国有经济和社会资源 [15] - 传统家庭养老仍有发展空间,需政策支持强化家庭功能 [16] - 可探索长期照护保险和企业社会责任参与等创新方式 [16]
长三角示范区养老机构院长培训班结业
苏州日报· 2025-08-09 07:39
昨天(8月8日),为期5天的长三角示范区养老机构院长培训班在苏州市高级人才太湖培训中心 (苏州江村学院)收官。 来自上海青浦、苏州吴江、嘉兴嘉善和秀洲区的四地养老机构59名院长完成全部课程,带着实践经 验和创新思路踏上归途,将为长三角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结业仪式上,秀洲颐和康养中心院长李玲表示:"此次培训既有政策制定的深度解读,又有前沿理 论的系统阐释,让我们对养老服务标准化、品质化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关乎千家万户福祉的民生大 事,更是推动社会和谐、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本次培训班,是示范区执委会推动青浦、吴江、嘉 善、秀洲四地养老服务深度合作、共谋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之举。 本次培训,课程设计紧扣国家战略、区域协作与院长能力提升三大核心,既有权威专家对宏观政策 的解读和前沿理论的探讨,也有"苏式颐养"等优秀实践的分享和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等关键领域的专 业指导,还安排了赴示范区规划展示馆、元荡生态岸线及费孝通江村纪念馆的现场教学。 ...
【省民政厅】陕西全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8-08 08:13
8月7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 仗"系列新闻发布会。 省民政厅副厅长李平介绍,今年以来,陕西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升社会 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全省民政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持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制定养老机构床位、家庭养老床位、 家庭病床、医疗病床、安宁疗护病床《"五床联动"医养融合整合照护试点方案》,推动相关县(区)先 行先试。全省现有养老服务机构944个、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440个、城市日间照料中心2538 个、农村互助幸福院9419个、养老床位24万张。完成4.7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老 年助餐点4929个,为老年人提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养老产 业,成功举办首届AI智能暨康养产品招商大会等活动,联合省工信厅评审"陕字号"养老品牌企业37家。 着力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实施"三秦银龄行动"项目,开展"银龄名师服务乡村教育"试点,成立社 区"银龄互助"志愿服务队,52万老年人参与扶贫济困、文化宣传等社区志愿活动。 不 ...
全面提升城市发展适老化水平
人民日报· 2025-06-24 05:57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口老龄化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老龄化是长期基本国情 [1] - 预计2035年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需全面提升城市适老化水准 [2] - 适老化理念需融入新型城镇化与城市更新,覆盖空间规划、公共服务、产业升级等领域 [1][2] 社会保障与政策机制 - 已建成全球最大社会保障与养老保险体系 [2] -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2] - 需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打破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 [3] 城市治理与社区服务创新 - 城市治理需应对老龄化挑战,形成多方参与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3] - 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建立老年议事平台和志愿服务机制 [3] - 提升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标准,建立社区适老化评估体系 [3] 老年群体经济与社会价值 - 开发多样化老年就业岗位可缓解老龄化压力并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4] - 需健全老年就业创业政策支持体系,激活创新动能 [4] - 推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实现 [4] 数字化与智慧养老 - 智慧城市建设需与智慧养老服务协同发展 [4] - 重点发展远程诊疗、智能监护、健康APP等数字化养老场景 [4] - 开发适老版数智产品,建立老年人数字隐私保护机制 [4]
让老年人共享振兴发展成果
辽宁日报· 2025-06-23 08:52
老龄事业发展 - 辽宁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推出一系列举措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银发经济[1] - 全省出台13件综合性政策文件,近100件配套政策标准,涵盖土地供给、税收优惠、财政金融等扶持措施,形成完整的养老服务政策框架[2] -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5.5%,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2万张,完成4.2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 养老服务网络建设 - 建成县级综合养老服务平台93个,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921个,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82%[7] - 全省养老机构2414家,床位21.12万张,入住老人10.23万人,初步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8] -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机构近800家,日均服务老年人1.5万人次[6] 银发经济产业 - 2024年开行银发旅游专列21趟,发送游客16157人次[10] - 沈阳市、大连市、盘锦市成立养老产业集团,沈阳、大连、本溪布局银发经济产业园区[10] - 26家企业60种产品服务纳入国家老年用品及智慧健康养老推广目录[10] - 17所高校、78所中高职院校开设银发经济相关专业[11] 基础设施与保障 - 全省52.7万老年人享受低保、特困救助等政策[3] - 配备低地板公交车6097辆、适老化地铁408列、敬老公交线路60条、金融适老服务网点5529个[3] - 盘锦市建成5000平方米康复辅具街区,展示上千种产品,2023年产值超1000万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