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管制

搜索文档
国瓷材料:上半年MLCC整体销量保持增长
证券日报网· 2025-08-19 19:43
公司业务表现 - MLCC整体销量在上半年保持增长 [1] - 对部分老产品型号进行价格调整 [1] - 扩大在客户端车规和AI服务器用MLCC的市场份额 [1] 产能与需求 - 公司目前积极进行扩产 [1] - 扩产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1] 行业环境影响 - MLCC受稀土管制影响有限 [1]
中美博弈大背景下 “美国稀土独苗”MP Materials(MP.US)Q2业绩超预期 镨钕产量猛增120%
智通财经· 2025-08-08 15:55
公司业绩表现 - 第二季度调整后每股亏损13美分 低于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9美分[3] - 第二季度营收5740万美元 超过分析师平均预测的4670万美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84%[3] - 稀土精矿产量大幅增加近45%至13145吨 创下公司历史上第二高的季度产量[2] - 钕和镨化合物(NdPr)产量跃升近120%至597吨[2] - 当前季度NdPr氧化物实际产量预计环比再增长10%至20%[3] 股价表现与市场地位 - 股价在业绩公布后盘后暴涨超10%[1] - 2025年以来股价屡创历史新高 年内迄今涨幅高达355%[1][2] - 公司运营美国唯一在产的稀土矿项目芒廷帕斯矿 被称为"美国稀土独苗"[1][2] - 2024年美国国内稀土矿产量约4.5万吨REO当量 全部来自芒廷帕斯矿[2] 政府合作与商业协议 - 与美国政府签署价值高达百亿美元的长期合作协议 超过公司市值[4] - 协议为NdPr设定每公斤110美元的保底价 几乎是目前中国市场价格水平的两倍[4] - 五角大楼将成为公司最大股东[4] - 与苹果公司达成价值5亿美元的重大协议 为苹果在美国本土独家供应稀土磁体[4] - 来自苹果协议的预付款将为得克萨斯州"Independence"稀土矿扩产提供大部分资本开支支持[4]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稀土广泛应用于芯片产业链 消费电子 电动汽车 航空发动机和国防军工制造等核心制造业[6] - 中国在稀土采矿端占全球60%-70%份额 在分离精炼与金属/磁体环节份额高达85%-90%+[6] - 美国国防部需要以"从稀土矿到磁体"的全产业链方式重建本土链条 已投出数亿美元扶持[7] - 稀土永磁是美国防务体系的"关键材料" 用于F-35 潜艇 无人机等平台的关键部件[7] - 特朗普政府以史无前例的支持力度推动美国稀土精矿及磁铁产量扩张 力争实现本土供给体系完全独立[1][2] 产业链发展 - 苹果公司宣布向美国本土追加投资1000亿美元 未来四年在美投资总额将达6000亿美元[5] - 苹果美国制造计划包括所有iPhone和Apple Watch玻璃盖板在美国本土制造 稀土磁铁来自MP Materials[5] - 公司将建立端到端的完整芯片与消费电子核心零部件供应链[5] - 芒廷帕斯矿曾因环保与成本问题在2002年停产 2015年上轮复产企业破产[6] - 中国通过规模化投资+成本优势将"采-分-冶-磁"全链打通[6]
7月稀土出口环比下跌23%,结束6月创纪录高位势头
环球网· 2025-08-08 10:13
稀土出口 - 中国7月稀土出口量5994.3吨 环比下跌23% 结束6月创纪录高位势头 [1] - 中国近期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中重稀土被纳入出口管制范围 [1] - 美国研究机构担忧中国稀土管制使美国无力填补缺口 超九成稀土依赖中国冶炼加工 [1] 行业供需基本面 - 供应端预计缩减 原料端成本居高 废料生产或有减量 [1] - 6月生产企业白名单发布后不合规产能退出市场 分离企业产量下降 [1] - 氧化物低价现货较少 金属厂开工尚可 金属产量居多 库存有所累积 [1] - 供应端整体保持稳定 少量低价现货可询到 [1] 下游需求 - 需求端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钕铁硼出口批复量预计增加 [3] - 钕铁硼产品出口量增多 国内订单保持稳定 [3] - 出口同步好转 市场需求稳中增多 下游下单情况需持续观望 [3] 大宗商品进口 - 7月大豆进口量创历史最高纪录 [1] - 煤炭进口量较6月两年多低位有所回升 [1] - 原油进口量连续第二个月维持高位 [1]
禁令没效果?3834吨稀土运往美国,中国揪出两个“帮凶”,迅速出手反制
搜狐财经· 2025-07-13 17:23
稀土违规转运现象 - 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美国通过泰国和墨西哥进口3834吨锑氧化物接近此前三年总和[1] - 泰国与墨西哥在中国锑出口禁令实施后跃居前三大买家[1] - 部分中国企业将稀土伪报为铁矿锌矿等常规金属通过东南亚或拉美国家转运至美国[1][3] 违规转运背后的驱动因素 - 美国稀土企业gallantmetals总裁承认依赖中国企业暗中帮助获取稀有金属[3] - 限供导致全球稀土价格飙升促使企业铤而走险[3] - 企业逐利行为忽视国家战略考量和社会责任[3][8] 中方反制措施与行业影响 - 2025年5月国家部署打击战略矿产走私专项行动加强出口货物检查审核[5] - 中方将对稀土生产运输各环节全面追踪加大违规处罚力度[5] - 稀土管制旨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5] 事件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 - 稀土问题成为中美贸易关键焦点可能加剧贸易紧张局势[5] - 稀土在高科技产业和国防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5] - 中方加强管制以维护国家安全和资源自主可控[5][8]
西方绞尽脑汁替代中国稀土,美专家说出真相:20年内毫无可能?
搜狐财经· 2025-07-11 13:06
稀土出口管控政策 - 中国将钐、钆等七类中重稀土列入重点监管之列 这些材料对新能源、智能制造和全球军工业至关重要 [1] - 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迅速启动矿产投资和勘探项目 目标是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1] 全球稀土供应链现状 - 全球超过60%的稀土矿资源在中国开采 92%以上的稀土精炼由中国承担 [3] - 海外发现的稀土矿石仍需运回中国加工和提纯 加工环节中断将导致供应链崩溃 [3] 西方国家应对措施及挑战 - 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在格陵兰、巴西、哈萨克斯坦等地寻找矿产资源 但建立完整稀土产业链需10到20年 [5] - 前期投入可能需上万亿美元 还需招募掌握复杂加工技术的专家 这些专家大多集中在中国 [5] - 西方汽车、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依赖中国稀土原料 中国限制出口将导致产业链瞬间困境 [5] 历史背景与当前局势 - 2010年中国对日本稀土限制已让美国意识到风险 但过去15年未实质性投入资金实现多元化 [6] - 中国商务部表示管制措施依据国际通行做法 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防扩散 合理民用需求仍可申请出口 [6] 未来稀土博弈趋势 -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仍将维持稀土主导地位 其他国家几乎无法找到有效对策 [8]
欧盟只给30天时间,要求中方放开稀土出口,话音刚落,中方宣布新禁令
搜狐财经· 2025-07-01 19:19
中欧稀土博弈现状 - 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公开表示磁铁短缺对欧洲企业造成"非常、非常严重"影响,要求中方30天内解决稀土磁铁出口问题 [1] - 中国出台新规要求稀土企业上报技术人员名单,部分专家需上交护照且出国旅行须审批 [1] - 欧洲汽车零部件协会报告显示多家汽车供应商因稀土磁体短缺被迫暂停生产线,部分企业库存仅能维持2至4周 [3] 稀土供需格局 - 中国在全球稀土精炼领域供应量占比达92%,稀土磁铁生产领域占全球87%加工产能 [5] - 中国2023年稀土产量占全球60%以上 [5] - 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计划2030年实现10%稀土本土开采和40%本土加工,但缺乏核心技术与产能配套 [6] 政策与贸易动态 - 中国对钐、钆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并建立许可制度,商务部称已批准一定数量合规申请但审批流程仍难满足欧洲需求 [3] -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2024年前五个月中欧贸易顺差增长23%达1170亿美元 [6] - 欧盟依据《国际采购工具》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医疗器械公共采购,被商务部指为"新的保护主义壁垒" [6] 技术管控与战略意图 - 中国将稀土提炼技术列入《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并通过技术人员名录强化技术护城河 [5] - 新加坡Edge Research创始人指出中国稀土管制是"手中的王牌",技术人员追踪系统旨在维持长期技术优势 [5] - 中国商务部表示将"加快审批工作",同时打击稀土走私行为,采取"严管合规+打击走私"双线策略 [5] 产业链影响 - 彭博社数据显示中国对欧洲稀土磁铁出口量持续下滑,导致欧盟电动汽车等领域产能停滞 [3]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G7峰会携带磁铁道具试图联合美方施压,但未能在声明中直接提及中国 [3] - 中国经济自2017年以来增长40%,同期欧盟对华出口下降30%,反映欧盟在供应链依赖与贸易规则施压间的矛盾 [3]
严谨泄密:稀土禁令后中国多名专家神秘离职,直接就职国外机构?
搜狐财经· 2025-06-30 19:28
稀土行业战略地位 - 稀土被称为现代工业"维生素"和"工业味精",对手机、电脑、电视、电动车等高科技产品至关重要 [3][5] - 风力发电机、新能源、隐形战机、精确制导导弹等高端领域依赖稀土材料 [5] -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显著,能将低价值矿石提炼成高附加值材料 [7][9] 中国稀土管控措施 - 2023年底中国将多项稀土提炼技术列入"禁止出口"清单,直接影响全球军工产业 [9][10] - 对中重稀土的管制加强,该品类在军工、航空航天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 [10] - 2024年4月实施出口管制缩减,但保留民用审批通道 [12] - 2025年6月要求稀土企业上报技术人员名单,防止商业机密泄露 [19] 国际影响与西方应对 -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面临稀土供应困境,短期内无法实现自给自足 [14][16] - 西方国家尝试通过投资澳大利亚、加拿大、非洲等地的稀土矿寻找替代来源,但面临成本高、基础设施不足等挑战 [16] - 部分国家试图通过黑客攻击、商业间谍等手段窃取中国稀土技术 [18] - 2023-2025年间出现多起中国稀土专家被高薪挖角案例,如某专家因51万美元泄露关键技术 [20][23] 技术保密与人才管理 - 中国稀土技术的领先优势可能因人才流失被削弱,如廖某等技术总监离职加入外国实验室 [20][23] - 核心技术泄露可能导致西方国家短期内赶超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 [23][24] - 中国将稀土技术视为国家战略安全的核心,正在从资源管控升级至人才管理层面 [19][24]
要求访华中国未回应,美国要加100%关税,投千亿美元搞“金穹”
搜狐财经· 2025-06-30 15:51
中美关税战进展 - 5月12日中美发布日内瓦经贸联合声明,达成降低关税共识,美方宣布取消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反制措施,全球主要股指应声上涨[4]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召开听证会,计划对中国岸桥起重机征收100%关税,其他装卸设备加征20%-100%不等关税[6] - 休斯敦港测算显示,若实施新关税,订购8台中国起重机将面临270%累计税率,成本增加超3亿美元[7] 中国制造业优势与美方依赖 - 全球大型起重机市场由中国振华重工主导,日本三井、芬兰科尼和德国利勃海尔合计产能不及中国[9] - 中国控制全球60%稀土开采量和90%精炼加工能力,美国F-35战斗机、特斯拉电动车等高科技产品依赖中国稀土[13] - 中国4月对7类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并加强打击走私,美国短期内难以摆脱依赖,新建稀土矿平均需18年投产[15][18] 美国"金穹"导弹防御计划 - 特朗普宣布投入1750亿美元打造"金穹"系统,整合太空拦截技术并承诺任期内完成部署[20] - 项目原名"铁穹",升级后需具备拦截各类导弹能力并部署太空传感器,技术实现仍存困难[22] - SpaceX否认参与关键部件开发,五角大楼准备多套备选方案[22] 中美经贸矛盾焦点 - 美国在起重机关税、稀土管制等问题上采取对抗措施,但港口现代化建设和军工产业仍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7][16] - 特朗普16日表态"愿意访华"的同时推动对华加税和军事项目,反映政策矛盾性[11][25]
32国签字,美国对华露出真面目,比关税更厉害?中方措辞变了
搜狐财经· 2025-06-29 21:03
北约军费协议 - 北约32国签署协议要求2035年前将军费提升至GDP的5%,但西班牙首相明确表示仅愿意承担2.1% [3] - 根据协议内容,北约集团军费年投入需达2.3万亿美元,相当于每天消耗63亿美元军费 [3] - 德国需将原定760亿欧元新能源补贴转投军工厂,法国计划将30所新建小学改建为弹药库 [3] - 北约"印太伙伴(IP4)"中有三国领导人缺席峰会,担心被迫承诺增加军费或卷入中东纷争 [3] 中美贸易关系 - 中方呼吁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稳定,获得欧盟27国及澳大利亚、加拿大等31个成员认同 [4] - 美国对中国低速车辆实施双反调查,终裁税率超过100%,厦门戴尔乐新能源汽车等企业面临严重冲击 [7] - 2018年美国全面加征关税导致国内物价上涨15%,企业裁员减产 [7] 稀土产业动态 - 中方实施稀土管制措施并引入追踪系统,要求生产商提供终端客户信息 [7] - 多数企业为保障稀土供应选择遵守中方规定,部分西方企业抱怨管理要求 [7] 北约内部矛盾 - 特朗普通过威胁退出北约、削减驻德美军、加征关税等手段施压欧洲接受军费协议 [3] - 北约峰会现场出现激烈争执,特朗普威胁对西班牙收取双倍关税但未获回应 [3]
欧盟希望中国30天,解决稀土供应问题,否则冯德莱恩取消访华?
搜狐财经· 2025-06-27 09:00
中欧关系与稀土供应 -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欧盟驻华使节会面 提出中欧关系发展三点建议:相互尊重 伙伴定位 多边主义 旨在为高层访问营造积极氛围 [1] - 欧盟驻华大使表达欧洲企业对稀土供应中断的担忧 称企业运转受严重影响 希望中方30天内恢复供应 否则可能影响欧盟主席访华计划 [3] - 中欧贸易和经济对话自2023年以来几乎无实质性进展 稀土问题成为当前主要矛盾点 [3] 稀土产业政策与立场 - 中国官方要求稀土企业提供专业人员详细信息 建立名录以防止机密泄露 显示管制政策可能趋严而非放松 [5] - 稀土产业已成为中国的重要战略筹码 欧盟需提供对等利益才能展开务实合作 [6] - 中国认为稀土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 反指欧盟在华为5G和电动汽车关税等问题上采取类似限制措施 [3] 地缘政治因素 - 北约秘书长提议将军费提高至GDP5% 理由是中国在台海行动可能引发俄罗斯对欧军事行动 此举可能损害中欧关系 [5] - 欧盟成员国多为北约成员 其支持北约以台湾问题为由的军备竞赛与寻求中国稀土供应形成立场矛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