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穿透式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重塑期货市场公平与创新监管新范式
期货日报网· 2025-06-20 09:17
程序化交易新规发布 - 中国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首次以部门规章形式构建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监管框架 [1] - 新规将高频交易纳入重点监管范畴,在鼓励技术创新与维护市场公平之间建立平衡机制 [1] - 新规填补了监管真空,精准消除了程序化交易监管盲区 [1] 制度破局与定义廓清 - 2010年《期货异常交易监控指引》首次将程序化交易列为异常交易行为,但缺乏对高频交易的明确定义 [2] - 原有监管存在碎片化与力度不足问题,高频交易长期游走在灰色地带,部分机构利用技术优势形成"技术特权" [2] - 新规第三条明确定义程序化交易,采用特征归纳法界定高频交易,为监管执法提供明确依据 [3] 准入机制创新 - 建立"先报告、后交易"的强制性事前报告制度,普通客户需签订专项委托协议并报告信息 [5] - 非期货公司会员被明确禁止从事高频交易 [5] - 高频交易者需报告交易策略类型、最高报撤单频率、单日最高报撤单笔数等核心参数 [5] 技术治理规范 - 全面规范期货公司外接系统管理、系统功能、测试要求及禁止行为 [6] - 要求交易所建立主机托管报告和席位管理制度,禁止向问题客户提供托管服务 [6] - 从系统接入、主机托管、席位分配等硬件层面压缩不公平竞争空间 [6] 行为监管与风险防控 - 第五章为核心内容,详细列举需重点监控的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 [7] - 对高频交易实行重点管理,交易所可运用差异化手续费、报撤单收费、交易限额等手段进行调节 [8] - 建立"重点监控+经济调节"机制,抑制过度依赖速度优势的投机套利行为 [8] 市场影响与转型 - 高频交易被重点监管后,技术接入层面的鸿沟被有效收窄,价格发现过程更趋真实 [9] - 市场将从"拼硬件、拼速度"转向"拼模型、拼策略、拼基本面研究"的交易模式 [9] - 基本面驱动和创造价值的量化策略将迎来更广阔发展空间 [9] 监管目标与价值 - 新规并非束缚技术创新,而是为程序化交易套上"法治缰绳",划清创新与公平边界 [10] - 将技术优势引导至服务实体经济和提升市场运行效率的正轨 [10] - 在管控风险、维护公平前提下,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健康发展 [10]
银行汽车金融业务如何构建新生态
金融时报· 2025-06-09 09:40
银行汽车金融业务发展模式转型 - 银行需创新产品与场景覆盖,深化产融协同,通过叠加政府补贴、车商优惠及银行让利形成共赢模式,与车企深度绑定[1] - 银行需数字化赋能,利用智能风控系统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客户体验[1] - 强化科技赋能是银行发展汽车金融贷款的重要布局方向[1][5] 汽车金融贷款市场规范 - 多地银行转向"低息低返"或"低息零返"模式,有银行将贷款返佣比例从15%调降至5%,年费率下调至3%[1] - 四川及河南等地银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公约,要求优化与汽车经销商合作模式,降低对客实际利率、合理确定佣金比率[1] - 开封市银行业协会要求做到"三个杜绝":杜绝推介高佣金产品、杜绝诱导提前还款、杜绝扭曲贷款意愿[2] "高息高返"模式分析 - "高息高返"指银行以高额佣金吸引经销商合作,经销商获得返点用于补贴车价[3] - 部分经销商为追求短期佣金向偿债能力较弱客户推销车贷产品,将信用风险转嫁给银行[3] - 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出台措施禁止"贷款利率与经销商返佣挂钩"的不当竞争[3] 监管政策与行业倡议 - 重庆监管局要求金融机构不得以"高额返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3] - 上海倡议严格汽车金融产品定价,不得将利率水平与返佣比例挂钩[4] - 国家鼓励汽车消费,银行加大汽车贷款业务布局,市场竞争加剧[4] 银行战略转型方向 - 银行需从传统"车贷放款者"向"场景经营者"转变,融入产业链和消费链[4] - 部分上市银行2024年汽车贷款或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规模实现大幅增长[5] - 专家建议构建车贷数字化运营平台,布局绿色金融产品如新能源车贷款贴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