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特区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改革创新的里程碑
金融时报· 2025-08-29 10:31
经济特区设立背景与决策过程 -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标志中国对外开放关键步伐 [1]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改革开放战略方向 1979年4月邓小平提出"出口特区"并于1980年3月更名为"经济特区" [1] - 1980年8月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完成经济特区设立的决策和立法程序 [1] 经济特区制度创新与政策框架 - 实施减免企业所得税和关税政策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并吸引外资企业入驻 [2] - 率先探索金融机构多元化 允许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进驻 开展证券信托等新兴业务 [2] - 突破计划经济框架 在土地管理和劳动用工方面实行市场化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2] 金融领域改革实践与创新 - 1985年深圳试点设立外汇调剂中心 为全国外汇市场改革提供重要借鉴 [2] - 1983年深圳试行贷款利率浮动机制 允许基准利率上下浮动20% 奠定利率市场化实践基础 [2] - 1987年成立深圳发展银行 成为首家挂牌交易的股份制银行 开创企业股份制改革先河 [3] 资本市场建设与国际化探索 - 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成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重要融资平台 [3] - 创设B股市场为外资开放证券投资通道 为QFII和QDII制度设计提供经验 [3] - 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成为跨境金融合作平台 率先落地数字货币试点和跨境理财通业务 [3] 经济特区的历史意义与改革路径 - 以政策创新为驱动 外资引入为突破口 遵循"试点-总结-推广"渐进式改革路径 [4] - 推动金融体系从计划向市场转型 培育市场化金融监管能力 为加入WTO金融开放做准备 [4] - 区域性制度实验既可控制风险又能积累经验 为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4]
樊纲:经济特区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搜狐财经· 2025-08-26 18:48
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与作用 - 通过体制和政策优势落差形成资源聚集洼地 有效配置稀缺资源 实现发展突破并带动全国发展 [2][3] - 经济特区最初吸收最多的是内资和内地人才 转移最多的是内陆技术 而非外资和国外资源 [4] - 经济特区结束了计划经济下撒胡椒面式的资源配置方式 通过市场落差实现优质资源的重新配置和高效利用 [5] 对外贸易与相对优势利用 - 经济特区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和对外贸易 充分利用劳动力等相对充裕资源 突破窄小市场局限 [6] - 特区设在沿海地区有利于对接国际市场 深圳毗邻香港具有得天独厚条件 加工贸易和出口发展速度大大快于其他特区 [6] - 经济特区成为全国农民工最早流动转移和聚集的地区 使全国资源得以更充分有效利用 [7] 稀缺要素引进与禀赋结构改变 - 经济特区在沿海地区引进外资 外企以及管理技术人才要素 弥补增长要素不足 [8] - 特区率先引进资本 技术 管理知识 市场渠道和企业制度等稀少要素 改变当地要素禀赋结构并提升产业结构 [9] - 经济特区因此成为高新技术相对发达的地区 [9] 体制改革与信息传递机制 - 经济特区通过对外开放引入市场取向利益主体 改变利益格局 有利于体制改革率先展开 [9] - 外贸活动和引进外资外企过程吸收信息与知识 增大制度知识与信息量 [9] - 特区率先获得完全制度信息 通过示范作用外溢到全国 减少改革不协调成本 [10] 发展阶段演进与持续探索功能 - 经济特区最先面对收入差距 城市化矛盾 土地制度 社会保障和环境污染等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 [11] - 特区为全国处理这些问题提供经验教训和示范 具有持久存在意义 [12] - 深圳被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实施综合试点改革 体现经济特区在新发展阶段的新功能 [12]
柬今年前5月吸引42亿美元投资 62%来自中国
商务部网站· 2025-06-11 23:57
外资投资概况 - 柬埔寨前5个月共批准290个投资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达42亿美元 [1] - 投资项目数量同比增长90%,投资额同比增长52% [1] - 中国为最大外资来源国,占总投资额的62% [1] - 柬埔寨本地企业投资占比23%,新加坡占比9.6% [1] 5月份投资情况 - 5月批准59个项目,协议投资额8.2亿美元,预计创造4.4万个就业岗位 [1] - 38个项目位于经济特区外,21个位于经济特区内 [1] - 中国投资占5月投资额的84.8%,柬埔寨本地企业占8.9%,新加坡占3.4% [1] 重点项目 - 香港绿洲电力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1亿美元建设150兆瓦风力发电厂,预计创造144个就业岗位 [1] - 柴桢省新巴域经济特区轮胎制造厂协议投资额2.4亿美元 [1] 地域分布 - 柴桢省以19个项目居首,实居省15项,茶胶省8项,干拉省7项,金边市6项 [2] - 西哈努克省、蒙多基里省、国公省和磅清扬省各1项 [2]
斥资1300亿,美光在印度设立芯片经济特区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0 09:18
印度政府批准美光半导体经济特区提案 - 印度政府批准美光半导体公司1300亿卢比提案,在古吉拉特邦萨南德设立经济特区设施 [1] - 经济特区审批委员会同时批准Aequs Group旗下公司10亿卢比提案,在卡纳塔克邦达尔瓦德设立电子元件经济特区 [1] 经济特区规则修改细节 - 新规则将半导体行业最小连续土地面积要求从50公顷降至10公顷 [3] - 允许经济特区土地抵押或租赁给政府机构时存在产权负担 [3] - 修订净外汇计算规则,纳入免费接收和供应货物价值 [3] - 允许半导体经济特区单位在缴纳关税后向国内关税区供货 [3] 项目具体规划 - 美光公司将在37.64公顷土地上建立经济特区工厂 [3] - Aequs将在11.55公顷土地上建立电子元件经济特区 [3] 政策影响 - 新规促进印度高科技制造业发展 [4] - 刺激半导体制造生态系统增长 [4] - 创造高技能就业机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