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结构性就业矛盾
icon
搜索文档
特稿|蔡昉:从菲利普斯曲线到贝弗里奇曲线——应对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政策框架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33
结构性就业矛盾的表现 - 中国城镇自然失业率从疫情前的5.05%上升至疫情后高于该水平,表明结构性失业率升高 [2] - 2008-2016年与2016-2024年期间,城镇调查失业率从5.00%升至5.14%,岗位空缺率(求人倍率)从1.04升至1.37,显示失业率与岗位空缺率同步上升 [3] - 2023年私营和非单位就业人数达3.1亿,占城镇就业比重从2013年的53.0%大幅提升至65.2%,反映就业形态非正规化加剧 [4] - 灵活就业人员约2亿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如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2022年达8400万人,进一步体现非正规就业扩张 [4] - 劳动力流动内卷化表现为农民工跨省/市/县流动比重下降,户籍和养老制度障碍导致非农产业生产率提升受阻 [5] 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成因 - 技术进步(如人工智能)加速就业破坏,2012年后中国城镇每年净增就业数量持续小于毛增就业量,且差额扩大 [6] - 25-45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2000年的52.8%降至2020年的46.3%,老龄化推动自动化替代,加剧低生产率岗位竞争 [7][8] - 户籍制度导致37.6%城镇常住人口为非户籍人口,劳动年龄群体匹配效率低下,阻碍劳动力有效配置 [8] 应对策略与政策建议 - 人力资本培养需聚焦可持续技能,延长义务教育至学前和高中阶段,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以应对技能快速折旧 [9] - 社会保障体系需提高给付均等化,扩大公共服务范围,弱化身份差异,增强普惠性以应对技术冲击 [10] - 宏观经济政策需转向个体与结构层面,强化跨部门协同,提升数据共享与资源投入互补性 [11]
海南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
海南日报· 2025-05-24 09:26
海南省"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 - 海南省将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以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目标到2027年底面向重点群体开展培训 重点群体包括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登记失业人员 就业困难人员等 [1][2] - 培训将围绕四大重点领域展开 包括康养托育 先进制造 现代服务 新职业等领域 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 [2] - 培训将采取六项措施 包括征集产业一线培训需求 发布培训项目 优化资源供给 支持项目化培训 支持技能评价 支持培训品牌建设 [2] - 在培训品牌建设方面 海南省将培育地方特色培训品牌 采用"地名(企业名)+职业(工种)名称+培训"命名方式 要求各市县至少培育1个优质培训品牌 形成"一县一品牌"格局 [3]
山东“出招”破解高技能人才短缺难题
经济观察报· 2025-05-20 22:32
高技能人才需求与政策背景 -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中国各省份正展开激烈的人才争夺战 [1] -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和制造业大省,拥有41个工业大类和31个制造业大类,产业体系完备,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迫切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各省份加大投入,如江苏新建10所"郑和学院",浙江2024年新增高技能人才39万人 [5] 山东省高技能人才现状 - 山东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60万人,高技能领军人才数量全国前列,包括22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70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技能人才、771名全国技术能手 [2] - 2024年山东地区生产总值达9 86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52%,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急剧增长 [6] - 2025年一季度山东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突破2 1,反映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6] 山东省政策举措 - 山东省出台《山东省支持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若干措施》,包含17条硬核举措,聚焦五大方向:培育产业工人队伍、推进技工教育提质扩容、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培训升级、凝聚发展合力 [2] - 政策目标定位为培养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围绕山东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优化技工教育供给结构 [3] - 提出建设20所省级职业训练院,打造集技工教育、公共实训、技师研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载体 [3] - 省级财政每年安排5600万元用于技能人才奖励和技工院校专业建设,"十四五"累计安排1 73亿元支持13所优质学校和54个优质专业 [4] 具体实施路径 - 明确技工院校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责主业,首次从省级层面确立发展方向 [6] - 87所技工院校已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新领域专业,政策要求优化供给结构,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等联合培养模式 [7] - 推进工学一体化改革,37所、51所、73所院校分别承担全国三阶段改革任务,计划2027年前建设10个省级师资培训基地,立项300项专项课题 [7]
稳就业,抓好存量、增量、质量(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19 06:02
就业形势分析 -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同比增加5万人,快于时序进度 [2] - 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3%,低于预期控制目标 [2] - 福建一季度职业供求分析显示"快递员""营销员"需求缺口大,而"会计专业人员"供大于求,反映结构性矛盾 [2] 重点人群就业支持 - 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需加强就业指导和供需适配 [3] - 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收入稳定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至关重要 [3] - 农村转移劳动力需通过就业实现"出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3] 稳就业政策举措 稳住存量 - 外贸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容量大,需解决其因外部不确定性导致的经营困难 [3] - 广东深圳发布"稳外贸十条",资助展位费并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 [3] - 综合运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协同发力 [3] 扩展增量 - "四好农村路"建设创造管护需求,交通运输部计划稳定农村公路管护岗位85万个 [4] - 广东、贵州、云南等地推动以工代赈应对重大工程用工需求 [4] -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领域岗位需求旺盛,平台企业加大招聘力度 [4] 提高质量 - 需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以匹配产业需求,完善培训项目 [4] - 推出全链条就业服务机制,衔接校内校外支持体系 [4] - 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矛盾 [4] 行业潜力与政策工具 -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带来就业潜力 [5] - 政策工具箱充足,需稳住存量、扩展增量、提升质量应对内外环境变化 [5][6]
完善政策工具箱精准稳就业
经济日报· 2025-05-02 06:03
就业政策与成效 -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出台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与去年政策形成接续,旨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1] - 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1%,农民工总量同比增加220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3305万人 [2] - 针对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9亿元,惠及17万户企业 [2] - 2024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同比增加5万人,快于时序进度 [2] 就业市场现状与挑战 - 当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中有进,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支撑 [2] - 就业政策工具箱充足,涵盖激励企业吸纳就业、支持稳岗扩岗、促进技能提升等领域 [2] - 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2] 政策优化方向 - 需大力发展服务消费,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扩展新型岗位供给 [3] -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降低劳动者职业转换成本 [3] - 支持困难企业转型升级,强化融资服务和政策性金融工具供给 [3] - 动态摸排企业缺工情况,建立清单并配备就业服务专员,推动用工余缺调剂 [3] 企业行为与市场预期管理 - 经济转型期企业惯性思维明显,需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其顺应新产业发展趋势 [3] - 不确定性下企业可能提前缩减招聘规模,需通过逆周期调节稳定预期 [4] - 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完善阶段性就业补贴,建立稳定预期的引导机制 [4]
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 着力破局结构性就业矛盾丨两会热点前瞻
证券时报· 2025-02-28 08:17
民生议题聚焦 - 就业是最大民生挑战,2025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将首次超过1200万人,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压力[4] - 平台经济需通过业态创新整合数字生产要素,构建生态中枢以促进就业[4] - 人口老龄化加深导致老年人权益保障需求多样化,家庭内部法律纠纷为主要矛盾点[5] 政策与财政支持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列为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财政支出向教育、医疗、养老倾斜[5][7] - 山东省确保一般公共预算中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天津安排9.5亿元就业补助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7] - 财政部强调优化支出结构,增加地方转移支付以兜牢基层"三保"底线[7] 养老服务与公共服务改革 - 《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促进资源统筹与服务便捷化[8] - 国家发改委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户籍人口同等的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及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权利[8] 教育与人才结构改革 - 结构性就业矛盾源于人口结构变化与技术变革的供需错配,需推动教育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0] - 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与现有劳动力技能结构不匹配,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10] - 职业教育体系需深化产教融合,重点培养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