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保障
搜索文档
国家医保目录已覆盖42种罕见病,罕见病确诊时间大幅缩短
搜狐财经· 2025-09-25 14:30
医保覆盖与保障体系 - 国家医保目录已纳入约100种罕见病药物,覆盖42种罕见病 [1] - 建立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为主体的三重保障体系,并探索商业健康保险、社会慈善等多元保障路径 [1] - 对新纳入医保的罕见病用药实行医院、药店“双通道”供药机制,并将罕见病纳入门诊慢性特殊疾病保障范围 [1] 医保支付与患者减负 - 2024年医保基金为协议期内罕见病药品支付86亿元,约占协议期药品总支付的7.7% [1] - 医保平均为每人次罕见病患者减负5500元左右 [1] - 通过医保谈判,多种高价罕见病药物价格大幅降低 [1] 诊疗能力与效率提升 - 罕见病患者平均确诊时间从以往的4年缩短到4周以内 [1] - 罕见病医疗花费降低90% [1]
国家医保目录已覆盖42种罕见病 罕见病确诊时间大幅缩短
央视新闻· 2025-09-25 14:13
医保目录覆盖与药物可及性 - 我国已将约100种罕见病药物纳入基本医保目录,覆盖42种罕见病 [1] - 对新纳入医保的罕见病用药实行医院、药店“双通道”供药机制,并将罕见病纳入门诊慢性特殊疾病保障范围 [1] 医保支付与患者减负 - 2024年医保基金为协议期内罕见病药品支付86亿元,约占协议期药品总支付的7.7% [1] - 医保平均为每人次罕见病患者减负约5500元 [1] - 通过医保谈判,多种高价罕见病药物价格大幅降低,罕见病患者医疗花费降低90% [1] 医疗保障体系与诊疗能力 - 建立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为主体的三重保障体系,并积极探索商业健康保险、社会慈善等多元保障路径 [1] - 罕见病患者平均确诊时间从以往的4年缩短到4周以内 [1]
国家罕见病直报系统总病例数已达164万例
新京报· 2025-09-22 10:58
行业政策与监管框架 - 国家先后出台两批罕见病目录,共收录207种罕见病 [1][2] - 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医院数量从2019年的324家增至目前的419家 [1] - 国家医疗保障局建立了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为主体的三重保障体系 [2] 医疗保障与支付体系 - 国家医保目录内的罕见病药品约有100种,覆盖42个罕见疾病种类 [2] - 2024年医保基金为协议期内罕见病药品支付86亿元,约占协议期药品总支付的7.7% [2] - 商业健康险2024年基金规模已达9773亿元,与国家基本医保形成互补 [2] 诊疗能力与数据平台建设 - 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建立全国罕见病多学科会诊平台 [1] - 中国国家罕见病注册系统(NRDRS)已建立253个研究队列,涵盖216种疾病,注册病例超9万例,开展105项临床研究 [2] - 国家罕见病直报系统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236个地级行政区,总病例数达164万例 [1][2]
新华鲜报|约100种罕见病用药进医保!生命与希望在集结
新华社· 2025-09-21 15:50
行业政策与保障体系 - 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医院达419家,罕见病直报系统有626家医院参与登记[1] - 国家罕见病目录已扩展至207种病种,约100种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1] -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罕见病用药覆盖42个罕见疾病种类,2024年医保基金为协议期内罕见病药品支付86亿元,约占协议期药品总支付的7.7%[3] - 正在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体系,并探索商业健康保险、社会慈善等多元保障路径[3] 科研创新与技术进步 - 中国罕见病综合云服务平台专注于罕见病诊疗智能应用开发,构建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地图[5] - 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同研发“协和·太初”罕见病大模型,整合超13万病例数据与多模态知识[5] - 已建成包含253个研究队列、9万余个病例的国家罕见病注册系统,为临床研究和新药试验提供重要基础[8] 国际合作与“中国方案” - 我国牵头建立覆盖11.5亿人口的罕见病直报系统,登记病例164万例[8] - 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关于罕见病的决议,背后离不开中国的大力推动[8] -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提出加快罕见病用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科技部批准建设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8] 诊疗服务与人文关怀 - 一些医院将罕见病门诊设在一楼方便行动不便患者,罕见病病房实行“首诊负责制”,医生对患者终身随访[8] -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指出,罕见病诊疗是衡量医疗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其突破往往使整个大病群体受益[5]
约100种罕见病用药进医保!生命与希望在集结
新华社· 2025-09-21 15:26
行业政策与制度保障 - 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医院达419家,罕见病直报系统有626家医院参与登记 [1] - 国家罕见病目录已扩展至207种病种,约100种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1] -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罕见病用药覆盖42个罕见疾病种类,2024年医保基金为协议期内罕见病药品支付86亿元,约占协议期药品总支付的7.7% [3] - 正在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体系,并探索商业健康保险、社会慈善等多元保障路径 [3] -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提出加快罕见病用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多部委为罕见病设立专项基金并批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8] 科研创新与技术进步 - 中国罕见病综合云服务平台专注于诊疗智能应用开发,构建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地图 [5] - 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同研发“协和·太初”罕见病大模型,整合超13万病例数据与多模态知识 [5] - 已建成包含253个研究队列、9万余个病例的国家罕见病注册系统,为临床研究和新药试验提供重要基础 [8] -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对《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的86个病种分别制定诊疗指南 [8] 市场生态与诊疗体系 - 从药物研发、快速审评、纳入医保,到“双通道”供药机制、门诊慢特病保障,罕见病保障网络日益完善 [3] - 我国牵头建立覆盖11.5亿人口的罕见病直报系统,登记病例164万例 [8] - 罕见病诊疗看似是“小众需求”,但一个罕见病的突破往往能使整个大病群体受益,是衡量医疗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 [5] - 全球罕见病患者总数超3亿人,中国正成为全球罕见病议题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今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罕见病决议背后有中国的推动 [8] 现存挑战与发展方向 - 基层地区对罕见病知晓率有限,“诊断难”仍是主要挑战 [9] - 创新药物研发成本高、适用患者少,高昂药价与患者用药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9] - 从审评审批到市场准入的政策链条仍存在堵点需要疏通 [9]
60万元保障托起“黏宝宝”新生 “深圳惠民保”破解罕见病用药困局
深圳商报· 2025-05-21 14:40
深圳惠民保的罕见病保障机制 - 深圳惠民保为罕见病患儿杨小宝提供特殊保障 使其月治疗费用超十万元的黏多糖贮积症(IV A型)获得70%费用报销[1] - 该保险2024年底年报销额度提升至最高55万元 累计为杨小宝治疗账单报销约27万元[2] - 针对医保目录内罕见病药品 经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可进一步赔付80% 年保障额度120万元[2] 港澳药械通与药品引进 - 唯铭赞在2024年底进入广东省港澳药械通目录 得以再度引进内地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2] - 该药品5毫升装定价高达7500元 需根据患者体重决定用药剂量[1] 2025年度保障升级 - 新增9种罕见病的10个高值自费药品纳入保障范围 包括治疗短肠综合征的注射用替度格鲁肽[3] - 医保目录外罕见病药品年保障额度提升至最高60万元 实现一站式直接结算无需垫付[3] - 罕见病自费药品费用保障累计赔付超2000万元 惠及660人次[3] 参保渠道与时效 - 2025年度集中参保期为4月22日至6月30日 保障期覆盖2025年7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3] - 支持用人单位通过广东政务服务网统一参保 个人可通过12个线上平台及线下窗口办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