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癌症治疗

搜索文档
新股速递|药捷安康最快26年商业化,与三花智控资金冲突,如何安排资金?(附基本面分析)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6-17 12:14
基本情况 - 招股时间:2025年6月13日至6月18日(共5天)[1] - 上市时间:2025年6月23日[1] - 发行规模:全球发售1528.1万股,香港公开发售占10%(约152.81万股),国际发售占90%(约1375.29万股)[1] - 发行定价:13.15港元/股[1] - 每手股数:500,一手入场费约6641.31港元(含手续费)[1] - 绿鞋机制:有[1] - 保荐人: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1] - 基石投资者:江北医药、华盛敦行、科瓴安、药石地平线、康方生物,合计认购1.3亿港元,占全球发售股份的64.06%[1] 市场反应 - 孖展超700倍,已触发最高回拨50%(764.05万股),甲乙组各分得15,281手[2] - 基石投资者认购比例:江北医药37.63%(575.10万股)、华盛敦行10.75%(164.30万股)、科瓴安5.38%(82.15万股)、药石地平线5.38%(82.15万股)、康方生物4.92%(75.25万股)[2] 打新建议 - 药捷安康与三花智控冲突,需二选一[3] - 三花智控确定性高,发行价较A股折价18%-23%,公开募资21.5亿,中签率较高[3][4] - 药捷安康确定性高,结合近期港股医药行情涨幅预期较高,回拨后公开募资1亿,中签率较小[3][4] - 建议大头资金打满三花智控,零头资金打药捷安康[4] 财务状况 - 公司处于注册临床阶段,产品未商业化,仍亏损[5] - 2022年收入124千元,净亏损251,944千元[6] - 2023年收入1,181千元(同比翻8倍),净亏损343,394千元(同比+36.3%)[6][7] - 2024年收入0,净亏损275,000千元(同比减少19.9%)[6][8] - 2023年收入增长源于对外授权TT-01025的里程碑付款,但协议已终止[7] - 2024年无收入因TT-01025授权协议终止且无其他商业化产品[8] 收入展望 - Tinengotinib(胆管癌适应症)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国内II期试验,2026年完成III期患者招募,商业化最早可能在2026-2027年[9] - 其他管线如TT-01688(特应性皮炎II期临床)能否引入新授权合作[11] 利润表现 - 2023年净亏损扩大因核心产品Tinengotinib进入关键临床阶段,研发支出上升至3.44亿元(同比+31.2%)[10] - 2024年亏损收窄因研发成本由3.44亿元降至1.42亿元(同比-58.7%),管理费下降至2,808万元(同比-28.4%)[10] - 反映公司由"高研发期"过渡至"成果转化前夜"[10] 资产负债结构 - 2024年底现金及等价物5.70亿元(同比回升14.7%)[11] - 流动比率持续下降:2022年8.39,2023年5.78,2024年5.45,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1] - 按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2.5亿元/年估算,当前现金仅能支撑约2年运营[12] 公司优势 核心产品Tinengotinib - 全球首个能治"耐药癌症"的药,解决肝管癌患者使用现有FGFR抑制剂后6-9个月内复发的问题[13] - 临床数据亮眼:对耐药胆管癌患者客观缓解率40%,疾病控制率90%,竞品佩米替尼缓解率仅20%-30%[15] - 全球进度领先:中国II期试验2025年完成,2026年可能上市;全球III期试验覆盖美、欧、韩等8国[15] - 国际化能力强:获FDA"快速通道"、EMA"孤儿药"资格,审批更快[20] 资本市场态度 - 基石投资者来自医药行业头部圈层,9轮融资拿17亿,D轮估值46亿[16] - 创始人吴永谦控制约34%投票权,行业经验27年[17] 市场独占性 - 选择"高难度癌种"如胆管癌(FGFR耐药型)、转移性前列腺癌(mCRPC)、HER2-乳腺癌等,竞争对手少[17] - 全球胆管癌药物市场规模2024年20亿美元,预计2027年增至32亿美元,2030年达4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2.8%)[17] - 全球胆管癌患者约28万,其中25%(约7万)携带FGFR变异,适合Tinengotinib治疗[18] - 中国同类肝管癌药年治疗费用约30万人民币,Tinengotinib美国上市价格可能是中国的20-30倍,国际商业化成熟后年销售额可能约5亿美元[18][19] 投资风险 产品集中风险 - Tinengotinib是公司唯一进入注册临床阶段的管线,无备用计划,一旦失败股价可能暴跌[21] - 无license-in布局,若核心产品失败可能低价增发稀释小股东权益[21] 商业化前景 - 胆管癌市场规模相对小,全球患者28万中仅25%(约7万)适合FGFR靶向药[21] - 竞品佩米替尼2023年销售额仅0.84亿美元,增长停滞[21] - Tinengotinib主打"耐药患者"更少,年销售峰值可能不超过5亿美元[21] 海外临床成本 - 全球III期试验单患者成本可能是中国的3-5倍[22] - 无销售团队,海外上市需额外砸钱建渠道,可能拖累利润[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