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采
搜索文档
海正药业董事长:仿制药集采下难有高利润,要靠规模和技术壁垒突破
第一财经· 2025-10-31 19:54
海正药业仍在逆势加码高端仿制药业务。 据陈赟华介绍,中国能做复杂注射剂的企业不超过10家,但这些企业在批量生产方面仍有挑战。 在肖卫红看来,药企中标集采是硬道理,不中就会出局,但中了,也不要幻想有高利润。仿制药业务的 发展,要靠规模和技术壁垒突破。 海正药业仍在逆势加码高端仿制药业务。 10月30日当天,海正药业与新三板企业圣兆药物(832586.NQ)进行签约合作。根据合作协议,海正药 业拟参与圣兆药物股票定向发行及与其共同投资设立复杂注射剂合资公司,海正药业总投资金额不超过 7亿元。 海正药业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已将复杂注射剂作为实施差异化发展的重点领域,这次投资符合公司在高 端仿制领域的战略布局,有利于公司快速构建在该领域的研发、生产和全球商业化能力。 复杂注射剂的主要技术包括脂质体、微球、微晶、纳米粒、多囊脂质体及缓释植入剂等,能够实现精准 给药、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但在过往,复杂注射剂仿制药也难逃药品集采。 圣兆药物董事长陈赟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普通仿制药经过集采,价格可能会是几毛钱、几分钱,而 复杂制剂因为成本本身较高,还在百元,价格并没有很低,这意味着参与其中的企业还有一定的空间, 如通过技术 ...
【行业观察】 集采七年 降药价更促创新
证券时报· 2025-10-31 03:09
质量,是药品的生命线。不仅要够便宜,更要能治病。此次集采更加关注企业质量控制水平,提高企业 投标的质量门槛,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验提出要求,并要求投标药品2年内不存在抽检不合格、所在生 产线2年内不存在违反GMP的情况。集采中选后,药监部门还将把中选药品纳入重点监督检查范围,开 展中选企业检查和中选产品抽检"两个全覆盖"。质量门槛的抬高,为行业设置了良性竞争的准入证。 集采是价格战,更是创新赛。降价之外,药品集采的深层价值,亦在于以政策力量倒逼行业告别仿制 药"躺赚"的路径依赖。"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集采品种都是已经过了专利期,且市场竞争充分的 成熟品种。当仿制药利润空间被压缩,光靠仿制药挣钱这条路走不通,企业唯有通过创新才能生存发 展。在集采推动下,药品价格虚高的部分被挤压掉了,躺平赚钱的空间越来越小,倒逼更多企业去做那 些更加创新也更加具有高价值的业务。 集采既是医疗惠民之路,亦是产业升级之道。数据显示,中国资本市场对创新药的关注度持续提升,中 国创新药的申报数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二。最新出炉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健全支持创新药 和医疗器械发展政策,并将生物医药作为未来产业重点培育。这就需要包 ...
*ST双成第三季度收入增长164%至8478万元 净利润扭亏为盈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22:35
10月29日晚间,*ST双成(002693)发布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33.04%;归母净 亏损252.35万元,上年同期净亏损3783.77万元,亏损大幅收窄约93.33%。就单季而言,第三季度营收 8478.18万元,同比增长164.39%;归母净利润1594.31万元,上年同期净亏损2089.15万元,实现扭亏为 盈。 此外,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08.19万元,同比增长263%,主要系报告 期内新增出口品种销售收入以及支付市场开发费用等减少所致。 公告披露,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增长33.04%,主要系报告期内新增上市品种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销售所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93.33%,主要系报告期内新增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产品销售 利润所致。此外,公司合同负债期末余额较年初增长31.64%,主要系报告期内收到美国市场产品销售 权利的里程碑款所致。 *ST双成主营业务涵盖药品注射剂、固体制剂、原料药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公司拥有丰富的化学合 成多肽药物研发、注册申报、生产和市场营销经验,已成功开发了多个化学合成多肽药物和20个其他各 种治疗 ...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开标,这次有何不同
经济观察报· 2025-10-29 20:30
一位参加本次集采的仿制药企负责人认为,现在平均看来,仿 制药的利润率正在回归到10%以内。 作者: 刘晓诺 封图:本报资料室 10月28日晚,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拟中选结果公布:共纳入55种药品,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 参与投标,其中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经济观察报在现场了解到,多位药企代表认为这次竞争仍然非常充分。国家医保局表示,"本次集采竞争激 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集采",但通过规则设置和事先宣教,总体实现了"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 标"的预期目标。 本次集采的治疗领域覆盖抗感染、抗过敏、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消炎镇痛等领域常用药 品,常见药物如达格列净口服常释剂型、奥司他韦颗粒剂、头孢唑肟注射剂等,这些中选药物预计可于 2026年2月开始使用。 在以往的集采中,拟中选结果公示会包含企业报价。本次仅公开了拟中选企业,未公开拟中选价格,这在 国家集采中还属首次。 另一个新现象是,外国仿制药企参与中国集采的热情在上升。以达格列净为例,7家达格列净拟中标企业 中,有5家是中国企业,另外2家是印度仿制药企。 在本次集采中,获得拟中选资格的印度仿制药企共有3家,而去年这 ...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开标,这次有何不同
经济观察网· 2025-10-29 18:06
经济观察报记者刘晓诺 中选价差缩小 10月28日晚,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拟中选结果公布:共纳入55种药品,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 参与投标,其中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经济观察报在现场了解到,多位药企代表认为这次竞争仍然非常充分。国家医保局表示,"本次集采竞 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集采",但通过规则设置和事先宣教,总体实现了"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 防围标"的预期目标。 本次集采的治疗领域覆盖抗感染、抗过敏、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消炎镇痛等领域常用药 品,常见药物如达格列净口服常释剂型、奥司他韦颗粒剂、头孢唑肟注射剂等,这些中选药物预计可于 2026年2月开始使用。 在以往的集采中,拟中选结果公示会包含企业报价。本次仅公开了拟中选企业,未公开拟中选价格,这 在国家集采中还属首次。 另一个新现象是,外国仿制药企参与中国集采的热情在上升。以达格列净为例,7家达格列净拟中标企 业中,有5家是中国企业,另外2家是印度仿制药企。 在本次集采中,获得拟中选资格的印度仿制药企共有3家,而去年这一数量为0。 参加集采的药企普遍表示,在同一品种上,如果参选企业小于10家,竞争强度就不算 ...
新华时评:让集采药品真正成为人民健康的“守护盾”
新华社· 2025-10-29 14:01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27日在上海开标,55种药品采购成功。7年 多来,已有490种质优价宜的常用药、救命药通过集采进入百姓药箱。 唯有流程严管与动态监测双管齐下,才能守好药品质量这条红线,让集采政策的惠民红利真正落到实 处。(新华社记者彭韵佳 徐鹏航) 药品成功中标,并非药企"护身符"。药监部门对中选药品将开展全覆盖监管,如果企业药品质量在后期 监督检查或抽检中出现问题,将直接取消中选资格、列入违规名单,并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再参加集采。 给老百姓提供一份用得放心的药品清单,需要持续强化全周期质量监管,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各 环节严格把控,也更加需要医药企业主动扛起责任,将药品质量安全作为生命线。 药品集采政策推行以来,通过以量换价,挤压不合理的价格水分,切实为群众看病就医带来实惠。但要 让集采药品真正成为人民健康的"守护盾",关键在于守好药品质量这道生命线。 药价降了质量也要跟得上。梳理此次集采可以看出,保障质量的要求贯穿始终:在集采流程方面,进一 步收紧药品质量的"口袋绳",前期通过科学的品种遴选,聚焦上市多年、临床使用成熟的"老药",临床 使用风险高的品种暂不纳入;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开标,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
经济观察报· 2025-10-29 09:44
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共开展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成功采购490种药品。本次集采拟中选结果公 示后将正式发布,预计全国患者于2026年2月用上新一批质优价宜的中选药。 一是中选产品与医疗机构需求更加匹配,强化"稳临床"。医疗机构既可以按通用名报量,也可以按厂牌 报量,从中选结果看,医疗机构要求采购产品报量的75%得到满足,中选品牌与临床需求匹配度高。供 应能力强、质量有保障的主流企业多数中选,每个地区均有多家中选企业供应,中选品种更加丰富多 元。 二是提高投标企业资质门槛,促进"保质量"。要求投标企业具有同类型药品生产经验,同时要求投标药 品所在生产线2年内不存在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情况,后期药监部门将对中选产品开展全覆盖 监督检查。 三是引导企业理性报价,旗帜鲜明"反内卷"。本次集采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集采,但通过1亿元 以下规模产品不集采、设置"锚点价"防止极端低价冲击、引入复活机制、事前反复宣介引导企业科学报 价等措施,保持了较高中选率,中选产品平均价差较此前批次明显缩小。 四是全链条规范投标行为,坚持"防围标"。将存在股权关联、委托生产、批件转让等关联关系的企业视 同为1家,防范合谋报价。探 ...
453个产品获国采拟中选资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23:40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概况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于2025年10月27日产生中选结果,共纳入55种药品,覆盖抗感染、抗过敏、抗肿瘤、降血糖等多个治疗领域 [1] - 全国共4.6万家医药机构参加报量,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其中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1] - 达格列净、普伐他汀等品种在2024年全终端销售额均超10亿元,此次纳入集采将提升药品可及性 [1] - 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共开展十一批集采,成功采购490种药品,预计全国患者于2026年2月用上中选药 [2] 集采规则优化:反内卷与防围标 - 本次集采将“反内卷”作为核心原则,通过设置1亿元以下规模产品不集采、设置“锚点价”防止极端低价冲击、引入复活机制等措施,保持较高中选率,中选产品平均价差较此前批次明显缩小 [5] - 规则设定价格锚点为入围药品均价的50%,若企业报价低于该锚点则不会干扰其他正常报价企业,避免过度内卷 [6] - 在防围标方面,对存在股权关联、委托生产、批件转让等情形的企业视同为一家,防范合谋报价,并探索引入“首告从宽”机制,破除利益同盟 [6] - 国家医保局将落实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强化对围标串标行为的震慑 [6] 临床需求与质量保障 - 本次集采优化医疗机构报量机制,允许医疗机构按药品通用名或具体厂牌报量,4.6万家医疗机构中有77%的量报到了厂牌,充分尊重临床用药习惯 [8] - 规则明确单一企业中标量不得超过该品种总采购量的50%,防止头部企业垄断市场,降低断供风险,为中小企业预留市场空间 [8][9] - 医疗机构要求采购产品报量的75%得到满足,中选品牌与临床需求匹配度高,供应能力强、质量有保障的主流企业多数中选 [9] - 集采药品需通过一致性评价,药监局实施“企业和品种双全覆盖”监督检查,对假药劣药实行严格处罚,最低价中标企业需提交成本声明并接受额外监管 [10] 对医药产业的影响 - 集采将成熟仿制药利润控制在合理区间,通过带量保障为企业提供稳定现金流,为创新研发积累基础,按厂牌报量的规则有利于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11] - 新增的“未入围复活”机制让企业即便未直接入围,只要不是最高价仍能获得部分用量,避免因单次报价失误错失市场,让企业报价时更有底气兼顾利润与份额 [11] - 集采压缩存量仿制药利润空间,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品种结构,中国创新品种申报数量已位居全球前列,仅次于美国 [12] - 集采与国谈共同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创新”转型,创新药行业逐步成为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代表性行业 [12]
【财闻联播】暴涨152%,这家公司明起停牌核查!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开标,纳入55种药品
券商中国· 2025-10-28 19:54
★ 宏观动态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开标,纳入55种药品 10月28日,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公布中选结果。此次集采共纳入55种药品,覆盖抗感染、抗过 敏、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领域常用药品,总体实现了"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标"预期 目标。本次集采全链条规范投标行为,坚持"防围标"。将存在股权关联、委托生产、批件转让等关联关系的企 业视同为1家,防范合谋报价。全国共4.6万家医药机构参加报量,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其中272 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拟中选结果公示后将正式发布,预计全国患者将于2026年2月用上新一批 质优价宜的中选药。 中方是否支持马来西亚加入金砖国家?外交部回应 据北京日报,10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真实巴西记者提问,昨天在吉隆坡的记者见面 会上,巴西总统卢拉表示支持马来西亚希望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的想法。中方是否同巴西一样支持马来西亚 申请成为金砖国家?郭嘉昆表示,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为世界多极化和国 际关系民主化注入强劲动力,得到南方国家的广泛认同。金砖国家重视全球南方伙伴参 ...
新华时评·民生无小事|让集采药品真正成为人民健康的“守护盾”
新华社· 2025-10-28 18:19
药价降了质量也要跟得上。梳理此次集采可以看出,保障质量的要求贯穿始终:在集采流程方面,进一 步收紧药品质量的"口袋绳",前期通过科学的品种遴选,聚焦上市多年、临床使用成熟的"老药",临床 使用风险高的品种暂不纳入;优化医疗机构报量方式,让医疗机构的需求与中选结果更好匹配,为药企 提供稳定预期,促进中选产品保质保量供应。 药品集采不是简单的"价低者得"。在集采规则方面,新一批集采更是提出严格的质量门槛:投标企业必 须具备相应的生产经验,投标药品应通过药监部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符合性检查,并且在规定时间 内没有违反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也就是说,拥有一定实际生产经验、质量稳定过关的企业才能参 与投标。 药品成功中标,并非药企"护身符"。药监部门对中选药品将开展全覆盖监管,如果企业药品质量在后期 监督检查或抽检中出现问题,将直接取消中选资格、列入违规名单,并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再参加集采。 给老百姓提供一份用得放心的药品清单,需要持续强化全周期质量监管,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各 环节严格把控,也更加需要医药企业主动扛起责任,将药品质量安全作为生命线。 唯有流程严管与动态监测双管齐下,才能守好药品质量这条红线,让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