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优势

搜索文档
本田日产在经营统合谈崩4个月后再次商讨合作
日经中文网· 2025-06-20 11:03
本田与日产合作磋商进展 - 本田在6月19日股东大会透露正与日产推进合作磋商 经营统合磋商破裂4个月后双方再次靠拢 [1] - 合作背景源于美国特朗普政府征收汽车关税导致经营环境严峻 单独应对困难推动双方合作 [1] - 本田社长三部敏宏表示"未完全否定经营统合可能性" 但当前重点是与日产及三菱汽车推进具体合作 [1] 合作具体领域与历史背景 - 双方正围绕美国市场合作展开讨论 日产同时推进与三菱汽车共同生产计划 [2] - 2024年3月起双方探讨纯电动和自动驾驶领域合作 8月三菱加入 12月启动经营统合磋商但破裂 [2] - 破裂主因日产反对本田子公司化方案 双方曾互指"无法决定裁员政策"和"无法统合"导致信任危机 [2] 关系改善的驱动因素 - 日产更换社长为伊万·埃斯皮诺萨后 组织决策效率提升 恢复本田信任 [2] - 美国关税政策加剧压力 本田2025财年净利润预计同比降70% 日产利润或减少4500亿日元 [3] - 双方计划2028年后共享北美产车载电池 联合研发软件基础技术 推动纯电驱动装置规格通用化 [3] 行业与市场视角 - 高盛证券报告指出合作若实现规模优势 中期或改善本田盈利 [4] - 长期股东认为需应对中国车企和电动化威胁 期待日系厂商合作保持产业竞争力 [4] - 日经中文网评论称双方经营统合门槛仍高 需优先落实具体合作 [5]
京东真的需要捷信
虎嗅· 2025-06-07 10:04
公司收购背景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批复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更名为天津京东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1] - 京东集团以65%控股比例入主捷信消费金融 耗时半年的股权重组完成 [1] 牌照优势 - 京东信贷展业此前主要依靠小贷公司牌照 受限于网络小贷牌照的杠杆限制 业务规模面临天花板 [2] - 消费金融公司杠杆倍数上限为25倍 是小贷公司5倍杠杆的5倍 [2] - 收购后京东金融的白条、金条业务杠杆空间从5-6倍提升至12.5倍 融资成本降低33%~50% [3] - 消费金融牌照在业务权限、融资渠道、征信接入权等方面均优于小贷牌照 [3] 财务数据对比 - 2024年1~9月京东盛际小贷营业收入12.78亿元 净利润1.69亿元 [3] - 2018年捷信消金营收185.16亿元 净利润13.96亿元 [3] - 京东以32.5亿元收购捷信消金65%股权 对应整体估值50亿元 价格合适 [3] 捷信经营状况 - 2020年疫情前捷信拥有合作商户29.06万家 但疫情后经营急转直下 [4] - 2022年税前利润0.69亿元 税后利润0.34亿元 2023年税前亏损42.65亿元 税后亏损31.99亿元 [4] - 截至2024年底资产总额48.42亿元 负债总额22.68亿元 所有者权益25.74亿元 [4] - 2021年上半年出售108亿元资产包 2023年转让170亿元不良资产包 2024年上半年以0.75折抛售264亿元个贷不良资产包 [5] - 员工数从2018年42310人下降至2023年318人 [5] 业务整合与挑战 - 捷信历史上存在高利率和暴力催收等问题 留下合规隐患 京东需投入资源整改 [8] - 2025年4月京东高管张含春接任捷信消金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 [9] - 京东消费金融面临整改 计划将小贷业务装入 [10] 收购价值评估 - 捷信消金留给京东的最大价值是消费金融牌照 业务协同不明显 [10] - 京东官方对收购未过多表态 疑云未完全解除 [10]
鲁西化工(000830):年报点评:24年净利高增,25Q1煤化工降本较好
华泰证券· 2025-04-27 17:5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4.98元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鲁西化工24年净利高增,25Q1煤化工降本较好,虽25Q1归母净利低于预期,但考虑公司具备一体化生产和规模优势,新产能逐步放量有望兑现业绩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97.6亿元,同比+17%,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148%;24Q4实现营收81.8亿元,同比+10%/环比+8.6%,归母净利润4.5亿元,同比+46%/环比+12%;24年末拟每股派息0.35元(含税),股利支付率为33% [1] - 25Q1实现营收72.9亿元,同比+8%/环比-11%,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27%/环比-9%,低于预期(5.0亿元),原因系存货减值损失较多 [1] - 预计公司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20/23/26亿元,对应EPS为1.07/1.22/1.39元 [4] 产品价格与营收 - 24年正丁醇/辛醇/PC/PA6/99%片碱/DMF/二氯甲烷/甲酸均价同比-2%/-8%/-1%/+1%/-7%/-16%/0%/-22%,多数产品因供给宽松致价格下行 [2] - 24年公司新材料化工/基础化工/化肥板块营收同比+27%/-7%/+18%至204/58/31亿元,毛利率同比+1/+3/-1pct至16%/17%/6%;24年综合毛利率同比+1.4pct至14.8% [2] - 25Q1正丁醇/辛醇/PC/PA6/99%片碱/DMF/二氯甲烷/甲酸均价同比-17%/-36%/-3%/-20%/+22%/-15%/+9%/+5%,其中片碱、二氯甲烷、甲酸价格有所回升,其余多数产品景气仍承压 [3] - 25Q1动力煤/兰炭均价同比-17%/-30%至625/709元/吨(环比-11%/-23%),煤化工成本端改善较好 [3] 项目进展 - 4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项目于3月投产,乙烯下游二期/年产15万吨丙酸等项目有序推进,未来新产能放量有望逐步兑现公司成长性 [3] 可比公司估值 - 华鲁恒升、宝丰能源、湖北宜化25年Wind一致预期平均PE为11x,考虑公司一体化优势以及新项目有望贡献增量,给予公司25年14xPE [4][12]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25,358|29,763|39,676|41,026|42,304| |+/-%|(16.47)|17.37|33.31|3.40|3.11|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818.71|2,029|2,046|2,330|2,648| |+/-%|(74.05)|147.79|0.86|13.89|13.64|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0.43|1.06|1.07|1.22|1.39| |ROE(%)|4.82|10.79|10.14|10.67|11.12| |PE(倍)|26.74|10.79|10.70|9.39|8.27| |P/B(倍)|1.30|1.17|1.09|1.01|0.92| |EV/EBITDA(倍)|10.04|6.92|6.27|5.11|3.97| [6] 盈利预测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25,358|29,763|39,676|41,026|42,304| |营业成本(人民币百万)|21,948|25,350|34,035|34,941|35,861| |营业利润(人民币百万)|1,133|2,434|2,637|2,999|3,382| |利润总额(人民币百万)|1,053|2,502|2,625|2,991|3,398| |净利润(人民币百万)|819.79|2,031|2,048|2,333|2,651|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818.71|2,029|2,046|2,330|2,648| [26] 现金流量表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人民币百万)|3,865|3,939|5,412|4,490|5,706| |投资活动现金(人民币百万)|(3,428)|(2,414)|(1,317)|(620.31)|(859.18)| |筹资活动现金(人民币百万)|(335.51)|(1,199)|(1,470)|(892.84)|(1,826)| |现金净增加额(人民币百万)|107.61|339.11|2,625|2,977|3,020|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