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性收入

搜索文档
杨德龙:大盘一度突破3600点 牛市行情有望提升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
和讯网· 2025-07-23 19:34
经济数据超预期 - 上半年GDP实现5.3%增长 超过年初5%左右的目标 [1] - 上半年出口增长7.2% 消费增长平稳 家电和通信器材等品类同比增速达25%以上 [1] -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超过52% 成为最重要引擎 [1] 外资流入加速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扭转过去两年净减持态势 [1] - 韩资加仓A股和港股表现亮眼 显示对中国资产价格被低估的认可 [1] 居民储蓄转移 - 过去五年居民存款增加超60万亿元 总量达160万亿元创历史记录 [2] - 一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 权益类基金销售回暖显示居民通过基金入市 [2]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 五部门联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汇金公司承担"平准基金"角色 [2] - 险资投资权益比例提高 证监会要求2025年起新增保费30%投资权益市场 [2] 资本市场功能转变 - 通过股市提振消费成为共识 提高财产性收入是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关键 [3] - 楼市投资机会减少 股市成为提高财产收入重要途径 [3] 全球资本流动趋势 - 美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 可能出现回落 全球资本或重新流入A股和港股 [4] - A股和港股投资机会可能超预期 股市迎来投资黄金十年 [4] 行业配置建议 - 科技创新企业如人形机器人 芯片 半导体 英伟达产业链 创新药等值得关注 [4] - 银行 品牌白酒等低估值高股息板块适合追求稳定回报的机构投资者 [4]
金融时报: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直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快讯· 2025-07-01 19:42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细化促进消费的金融支持措施 [1] - 政策从需求和供给两端推进金融服务,提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等措施 [1] - 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加大债券市场和股权融资支持力度 [1] - 分析认为政策通过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助力消费需求和供给升级 [1]
螺丝钉精华文章汇总|2025年6月
银行螺丝钉· 2025-06-30 23:51
投资奖项与市场表现 - 东方证券连续第三年荣获「基金投顾机构金牛奖」,市场处于5星级阶段,钉系列投顾组合投资者展现出成熟投资行为 [4] 高考与大学生活建议 - 高考后的人生重大决策包括上大学、结婚等,大城市对年轻人认知提升有显著影响 [6] - 大学期间建议:培养恋爱关系、建立投资理财意识、积累人生复利 [6] - 生活费管理建议:家长分期给予、养成记账习惯、制定预算、尝试理财 [8] 职业发展与收入提升 - 选择行业需关注「长坡厚雪红利」,创新是突破内卷的关键 [18][19] - 提升当前工作收入的途径:成为行业专家、进入利润部门核心、转型个体化模式、挖掘行业增长点 [21] 市场分析与投资工具 - 6月股市信号显示市场仍处低估区间,适合继续投资主动优选和指数增强投顾组合 [9] - 黄金星级与牛熊信号板推出,涵盖价格历史、实际利率关系及购买方式 [10] - 指数地图分类包括宽基、策略、行业、主题及海外指数,提供成分股市值数据 [10] 金融产品与资产配置 - 红利指数基金收益来源包括估值提升、盈利增长、股息率提高及规则优化,部分基金净值上涨50%-80% [12][13] - 港股2025年一季度盈利同比增速达16.32%,国企指数、港股科技等板块表现可追踪 [14] - 存款利率下降推动资金流向债券、「固收+」及高股息指数基金,推荐365天投顾组合和月薪宝 [15] - 指数调仓影响估值:沪深300等策略指数估值下降,中证500等宽基指数估值上升 [16] 财商教育与养老规划 - 儿童财商教育分4阶段:0-2岁建立客体永久性,11岁后培养系统思维 [22] - 养老金融产品包括养老基金、高分红基金、定期现金流组合及年金险,月薪宝组合适合已退休父母 [25] 金融创新与市场趋势 - 稳定币降低零售巨头支付成本,京东等企业积极布局,但内地尚未开放牌照 [30] - 「固收+」基金收益受股票债券配置及再平衡策略影响,适合资产低估阶段配置 [28] - 财产性收入通过股票市场获取,指数基金为入门首选 [29] 新书与行业动态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上市首日登顶京东金融投资类销量榜 [35][36]
消费系列之二:一线城市收入增速差距在哪里
信达证券· 2025-06-27 16:26
一线城市收支与全国差距 - 2018 - 2019年全国、一线城市、北上两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差距不大,在8.4% - 9%区间波动;2020 - 2024年存在持续性裂口,2024年一线城市人均收入增速4.5%,较全国低0.8个百分点,今年Q1一线城市收入增速4.6%,较全国低近1个百分点[2][7] 一线城市与全国增收结构差异 - 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均为工资性收入,2023年一线工资性收入增速和全国相差无几,2024年北上工资性收入增速和全国差距不大[10] - 抛开工资收入,全国可支配收入增长引擎是转移净收入,一线城市是财产性收入[10] - 一线城市收入占比为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14%)>转移净收入>经营性收入;全国居民收入占比为工资性收入>转移净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8.3%)[18] 一线城市收入制约因素 - 全国居民收入最大压制在工资性收入,一线城市在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且转移净收入拖累更大[19] - 转移净收入对财政依赖高,当前财政压力下一线转移净收入差,或因财政侧重“保基本”压力大的区域[2][25] - 一线城市财产性收入增速一直低于全国,2024年北上财产性收入增速走弱,一线城市财产性收入或接近微弱增长[25] 一线城市收入差距修复 - 一线和全国收入差距修复或更多集中于财产性收入,今年Q1北京财产性收入增速已恢复至2.3%,有望成为修复关键[2][26] 风险因素 - 消费者信心修复偏慢,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2][32]
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是啥意思?
银行螺丝钉· 2025-06-24 22:12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 国家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重点包括刺激消费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如股票市场、基金、保险、年金等 [1] - 财产性收入是四种收入类型之一,指通过持有特定财产(如存款利息、租金、基金分红)获得的收入 [4][6] 收入类型分析 - 劳动性收入:通过劳动获得,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3] - 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如创业收入 [5] - 转移性收入:因国家政策或社会制度获得,如低保、失业救济 [6] 国内财产性收入现状 - 存款规模最大,超300万亿,但利息下降导致资金流向债券市场(170万亿)和股票市场(90-100万亿) [9][17] - 债券市场2022-2024年大涨,但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6%(2025年6月) [10] - 470万亿的存款和债券面临收益下降,需寻找更高收益出路如房地产和股票市场 [10][11] 股票市场与指数基金 - 股票市场成为财产性收入重要途径,指数基金是适合入门的投资方式 [12][19] - 指数基金投资门槛低但长期存在"七亏二平一赚"现象,需克服追涨杀跌行为 [15][18] - 个人养老金账户2024年12月新增指数基金,旨在促进长期投资 [12][19] 投资行为与市场影响 - 投资者需提升认知和执行能力,避免频繁交易以获取稳定收益 [16][18] - 基金投顾和个人养老金账户有助于稳定市场资金,降低波动风险 [19]
深圳出台“39条” 多措并举提振消费
深圳商报· 2025-06-08 00:48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核心观点 - 深圳市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从提升消费能力、加大消费供给、加强政策保障三大方面提出39条具体措施 [1] - 方案旨在通过多维度政策组合拳全面激发消费潜力,覆盖居民增收、生育教育医疗保障、智能产品推广、文旅体娱融合等全链条消费场景 [1][2][3][4][5][6][7]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 实施居民增收行动:对来深就业的本科生、硕士、博士分别给予最高3万、5万、10万元补贴 [2] - 强化消费保障:推动非深户籍儿童参保、新改扩建50所中小学新增10万学位、提高高中国家助学金至2300元/年、新增75项医疗检验互认项目 [3] - 放宽消费限制:优化小汽车摇号规则保障"久摇不中"人群需求,放宽企业新能源车指标申请条件 [3] 加大优质多元消费供给 智能科技与国潮消费 - 推广人工智能终端:在商圈/交通枢纽布局体验店,公园景区设智能产品租赁点,新建保障房按标准实施全屋智能 [4] - 培育国货品牌:推动服装/珠宝/家具企业开发限量款,网购平台设"深圳潮品"专区,机场免税店设国货专柜 [4] 文旅体娱融合发展 - 打造户外运动消费:举办特色骑行活动,发展水上运动装备,建设大鹏坝光等"一站式户外生活"平台 [4] - 激活旅游消费:建设低空飞行示范点,打造邮轮旅游品牌,2025年前新增40家离境退税商店 [6][7] - 发展电竞与文创:引进国际电竞赛事,建设电竞文化体验中心,打造南头古城等二次元主题街区 [7] 新兴服务与跨境消费 - 发展"主厨经济":引进米其林主厨快闪店,支持美食品牌设立总部/首店 [5] - 拓展跨境医疗:发展口腔/影像检查服务,推动深港宠物跨境便利化 [6] - 完善配套设施:2025年在600个场所部署1800套AI翻译产品便利外国游客 [7] 重点数据指标 - 教育:2025年新设10个前沿交叉学科,2023年新增10万中小学学位 [3] - 医疗:2025年医疗检验互认项目超400项 [3] - 宠物经济:2025年建成90个宠物友好商场/公园 [6] - 体育设施:2025年新改扩建100个体育场地 [6]
深圳重大发布!39条举措,全力以赴做好这件事→
证券时报· 2025-06-07 13:09
此外,完善商业外摆促销和夜间消费场所管理。在不影响市容环境和不违反法律法规前提下,支持大型 商贸企业利用自有场地进行外摆促销,支持临街商铺规范有序外摆经营。 在加大优质多元消费供给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工业消费品集群,包括大力推 广人工智能终端消费,加速推广全屋智能产品,大力发展时尚消费,培育壮大户外装备消费等。此外, 进一步释放入境消费潜力。建成运营市内免税店,新增口岸免税店和40家离境退税商店。 深圳推出39条措施提振消费。 近日,记者从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了解到,《深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 《实施方案》)已经深圳市委、市政府同意并正式印发。《实施方案》围绕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加大优质多元消费供给,以及加强政策支持和配套保障三个方面提出39条具体措施,全方位扩大消费需 求、繁荣消费市场。 在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落实国家稳住楼市股市各项 工作,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按照省统一部署,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消费价格变化等,科学合 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在强化居民消费能力保障上,《实施方案》提出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推 ...
十张图看清中美消费差异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04 14:46
消费结构 - 2024年中国居民消费/GDP为39.9%,远低于美国的67.9%[3][7] - 2024年中国居民消费中服务消费占比46.1%,低于美国的68.5%[3][10] - 2024年中国居民消费中文化娱乐、金融保险占比分别为3.2%、0%,低于美国的10%、8.1%[14] 收入分配 - 中国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为52.8%,略低于美国的54.6%[3][17] - 中国居民收入主要依靠工资性收入(56.5%),财产性收入占比仅为8.3%,美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20%左右[3][22] 储蓄与支出压力 - 2023年中国居民储蓄率为43%,远超美国的17.4%[3][25] - 2024年中国房价收入比为28.5,远高于美国的3.3[3][29] - 中国将一个孩子抚养至18岁的成本/人均GDP的比值为6.9倍,仅次于韩国,高于美国的4倍左右[3][30] 养老与消费年龄 - 2023年中国养老金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资产规模占GDP比重为8%/4%/0%,美国为10%/79%/57%[3][34] - 中国男性/女性消费高峰分别在33岁/40岁,美国为53岁/48岁[3][35]
涨工资,真的要开始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5-28 19:04
政策背景与逻辑 - 中办、国办联合印发文件推动企业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 [1] - 今年多次在文件中强调"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 [3][4] - 促消费政策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置于政策之首,思路从"发券发补贴"转向"增收"为核心 [5][7] - 工资性收入占居民总收入六成左右,是多数人主要收入来源 [10] 工资增长措施与数据 - 截至2025年初,全国19个省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每月2100元以上,其中12个省市达2200元以上 [12] - 上海最低工资从2590元提升至2690元 [13] - 福建省月最低工资各档普遍上涨235元,增幅11.58%至14.16% [13] - 青海最低工资从1880元提高到2080元,涨幅10.6% [14] 收入提升的配套措施 - 减负减税与基本保障增加(养老金、生育补贴、教育减免等)是收入提升的重要补充 [18] - 需通过"放水"(释放万亿资金)实现社保补贴与居民收入增长,单纯依赖分配调节难度大 [19] 财产性收入的作用 - 财产性收入占比仅8%,远低于欧美国家15%-20%水平,提升空间显著 [24][25] - 股市上涨对消费意愿的刺激作用强于工资收入,因其属于"意外之财" [21][22][23] - 高层强调"稳住股市、楼市",股市优先级高于楼市,因其是经济预期先行指标和社会心理稳定锚 [27][29][30] 未来政策方向 - 下半年预计更多资金进入市场流通,持续出台刺激股市和楼市的政策 [33] - 涨工资与刺激股市、楼市将同步推进,以重塑社会信心和带动消费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