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拨备

搜索文档
美佳音控股发盈警 预期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4000万元至6000万 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 2025-08-19 21:22
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拥有人应占净亏损人民币4000万元至6000万元 [1] - 2024年同期为拥有人应占纯利人民币40.5万元 [1] 亏损原因 - 兼容打印机耗材芯片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业务毛利率大幅下降 [1] - 为发展物联网芯片及线上销售新业务增加营销活动使销售分销开支上升 [1] - 中国总部变更及原材料成本撇销导致行政开支增加 [1] - 净经营亏损导致资产减值拨备大幅增加 [1]
大摩闭门会-雅江水电站、房地产、石化、富途的更新
2025-07-23 22:3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水电行业、基础材料行业(水泥、钢铁、防水、铜铝等)、石化行业、房地产行业、物业管理行业 - **公司**:东电、哈电、西电、特变电工、平高、思源、南瑞、国网南瑞、华新水泥、海螺水泥、中国建材、西藏天路、东方雨虹、华润置地、新城控股、建发股份、龙湖、万科、金地、绿城服务、华润万象、中石化、万华、卫星化学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雅鲁藏布江水电项目 - **核心观点**:该项目对中国水电行业意义重大,将显著增加水电投运量,带动相关设备、基础材料等行业发展 [1][3] - **论据**:项目预计总投资约 1.2 万亿元,容量 60 - 70 吉瓦,单千瓦投资 1.7 - 2 万元;2025 年预计新增 8.7 吉瓦水电投运量,抽水蓄能新增 8 吉瓦;需 60 - 70 套百万千瓦级机组,总市场容量约 500 亿元,利好东电和哈电;需 6 - 7 条 800 千伏直流线路,总投资近 2000 亿元,利好西电、特变电工等设备供应商 [3][4][6] 基础材料行业 - **核心观点**:项目拉动水泥、钢铁等基础材料需求,对总量影响有限,但对相关企业是重要增量 [7][9] - **论据**:工程需 2500 万吨左右水泥,高预测值 4000 - 5000 万吨,20 年建设周期年均需求 100 - 200 万吨;拉动 300 - 400 万吨钢铁需求,20 年年均需求 15 - 20 万吨;西藏本地水泥企业如华新水泥将受益,华新水泥预计获项目约一半市场份额,西藏水泥价格高、吨毛利可观 [7][8][9] 石化行业 - **核心观点**: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风险,国家或将实施反内卷政策,短期内基本面大反转概率不高,但估值倍数可能重新评估 [13][18] - **论据**:若未来四年不管控,乙烯产能增长率将达 15%,是 2024 年两倍;国家将石化行业列入反内卷十大重点行业之一;上市公司未收到明确禁止新建项目指示,短期内基本面大反转概率不高,但股票长期低估,估值倍数可能重新评估 [13][18] 房地产行业 - **核心观点**:2025 年上半年地产开发商业绩疲弱,国企与民企表现有差异,商场零售租金收入有亮点 [19][20][23] - **论据**:上半年地产开发商平均利润同比下降约 15%,收入同比下降 5% - 10%,开发物业端毛利率再降三个百分点;国企表现相对坚韧,民企业绩困难;华润置地和新城控股商场租金收入增长达百分之十几,个别公司可能上调全年租金收入指引 [19][20][23] 物业管理行业 - **核心观点**:2025 年上半年业绩整体稳定,公司间分化明显 [25] - **论据**:行业利润增速约 5% - 6%,绿城服务增速超 20%,华润万象稳定增长约 15%,商场板块同比增长高于市场预期 [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防水材料**:防水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龙头企业东方雨虹市占率超 30%,重点工程会优选其产品,但具体需求拉动未明确测算 [10] - **铜铝等金属**:水电站建设拉动铜和铝需求,长期来看家用电器增加或对动力煤需求及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11] - **股票涨幅**:近期相关股票涨幅受情绪面带动及市场对基建项目财政刺激预期影响,股价涨幅远超基本面业绩增厚幅度,建议等待市场情绪冷静后决策,年底前对钢铁和水泥行业持积极观点 [12]
华润置地20250617
2025-06-18 08:54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华润置地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开发销售型业务表现**:1 - 5 月签约销售金额 869 亿元、面积 322 万平米,分别按年降 6%和 19%;权益签约额 593 亿元、面积 228 万平米,分别按年降 8%和 20%;累计获 14 块土地,总金额 427 亿元,总购置面积 121 万平米;权益土地购置金额 303 亿元,权益比例 71%,权益购地面积 101 万平米[3] 2. **经常性业务表现**:1 - 5 月累计收入 204 亿元,同比增 10%;经营性不动产总租金收入 133 亿元,同比增 13%;购物中心租金收入 114 亿元,同比增 17%,同店增 6%;写字楼租金收入 10 亿元,同比降 7%;酒店经营收入 8 亿元,同比降 9%[4][5] 3. **零售表现**:1 - 5 月及 5 月单月购物中心零售额同比增约 20%,同店增长高个位数;13 家重奢购物中心同店表现略高于整体增速;1 - 5 月累计客流及 5 月单月客流均同比增 35%[6] 4. **新推项目与存货消化情况**:新增货值约 900 多亿,加去年两千五六百亿,总可售资源超 5000 亿;预计全年签约额略增,去化率略提高,高质量一线城市供货比例提升[7] 5. **下半年新推项目预期**:第三和第四季度是主要销售季节,新推项目量更大;从规模和质量管理角度均衡管理市场指标,行业排名保持前三[8] 6. **土地市场与拿地规划**:上半年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火爆,拿地金额超去年同期;保持投资纪律性,聚焦高净值城市,关注项目回报,严格管理负债比率和现金流风险;不纯粹追求规模,保持市场影响力,转向存量去化,积极获取高质量项目[9][10] 7. **项目利润率要求**:维持毛利率 15%左右,净利润率 8% - 10%,内部收益率(IRR)15%以上[10] 8. **购物中心表现变化**:管理持续提质增效,优化租户结构,流量增长驱动零售额增长,与引流能力等相关;去年新开创新产品助于引流,但不计入同店销售数据[11] 9. **重奢零售额表现好的原因**:重奢购物中心有头部效应,占据部分市场份额;重奢占比约 40%,零售额含 60%非重奢品牌表现,跑赢行业平均[12] 10. **写字楼和酒店影响**:写字楼仍承压,出租率或逐步走高,成熟期项目有压力;酒店相对稳定,经营性不动产租金收入预计维持双位数增长;月报与半年报、年报收入口径可能有差异[13] 11. **商业地产资本开支**:2025 年是资本开支最后一个高峰期,具体预算未明确;2025 - 2027 年每年有六个新项目启动,资本开支含延迟支付部分,2025 年整体压力 80 - 100 亿,以后每年大致相同[14][15][16] 12. **销售净利率情况**:2024 年至 2025 年销售净利率基本维持在 13% - 14%,相对平稳[17] 13. **处理优质库存策略**:不依靠降价推动销售,整体顺销;2025 年有数个高能级城市项目价格提升;供求失衡市场以时间换空间,公司在当地仍领先[18] 14. **现房销售政策影响**:落地可能性难测,实施后开发周期拉长,资金占用成本增加,指标短期内承压,影响过渡期现金流和土地市场;过渡期后趋于平衡,但单项目 ROI 受影响;应对策略包括加快开发周期、适度提升资产负债率[19] 15. **商业物业资产处置决策**:形成投融管退闭环,通过商业物业位置、REITs 平台等实现资产退出;如青岛万象城注入 REITs 反响好,2025 年昆山万商会作为新种子项目安排[20] 16. **有息负债与净负债率预估**:总有息负债小幅上行,净负债率相对稳定,因总资产规模增长;保持适度、有纪律性的资产扩张维持开发业务发展[21] 17. **土地获取和经营性不动产扩张策略**:维持规模需土地支持,去年补地货值比销售减少;经营性不动产持续扩张,资产负债表缓慢稳健扩张;负债有所扩张,聚焦高能级城市土地获取率 1.5 - 1.6 倍,资金资本开支需求大[22] 18. **存货减值拨备情况**:过去两年减值拨备量大,与同级别公司相比相对充分;2019 - 2024 年主动资产减值损失超 400 亿元;2025 年预计减值压力缓解,但仍可能有个别压力[23][24] 19. **融资渠道和成本规划**:融资是核心优势,渠道未关闭,选成本敏感性最低、最优综合融资成本;短期内以境内人民币为主,过去几年将汇率风险敞口降至接近零,2025 年汇率敞口基本停掉[25] 20. **未来融资成本情况**:过去几年融资成本下降,目前行业内最低之一;国内融资成本下降边际作用有限,但仍有降低可能;零售额和购物中心租金收入目标双位数增长,需平衡出表影响[26] 21. **存货减值损失与已售未结毛利率**:存货减值损失记录在营业成本端;已售未结毛利率约 13% - 14%[27] 22. **十四五战略规划**:肯定会更新,刚启动,无成熟成果,经多轮研讨后管理层择机与投资者沟通[28] 23. **派息政策**:维持稳定,以核心净利润 37%的比例安排,2022 年以来未调整[29] 24. **风险扩募与价值重估**:通过大资管模式转型,成熟资产通过上层风险平台退出实现价值重估;如青岛万象城注入 REITs 实现价值释放和重估;未来扩募资产收益率可能更高,形成资本循环;对分红支持体现在分红基数因 REITs 带来的核心净利润提高而增大[30] 25. **公允价值重估对核心净利润影响**:将资产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计入税后核心净利润,增加核心净利润;派息基数中每年减掉非现金流的公允价值提升部分;变现后增值成为实际利润贡献进入核心净利润,37%分配给股东[31] 26. **股权交易税务影响**:涉及个人所得税,无法避免;股权转让可规避增值税,但所得税税率 25%[3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