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招商

搜索文档
长三角“资本招商”日趋活跃 产业整合成核心逻辑
上海证券报· 2025-08-05 02:52
资本招商成为地方政府新打法 - 2025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国资机构+产业资本"联手收购上市公司案例增多,呈现从分散财务投资向深度产业整合转型的特征 [1] - 今年以来长三角国资直接或间接参与收购A股上市公司案例共17起,机械设备、电子、石化和计算机行业标的占比超一半 [1] - 本轮并购核心驱动力在于服务地方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实现"强链、补链、延链",与以往更关注财务回报不同 [1] 区域产业整合案例 - 无锡国资今年启动三宗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包括化工企业洪汇新材,该企业坐落于无锡东港镇新材料产业园内,整合将补强本地产业链优势 [1] - 浙江国资以"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线收购思创医惠、菲林格尔、金智科技等企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并举 [2] - 上海国资收购汇纳科技与中颖电子,聚焦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 [2] 战略控股与产业协同 - 长三角国资通过专业化并购基金战略入股或控股产业链"链主"企业来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如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战略入股微创医疗 [2] - 微创医疗作为上海生物医药领域"链主"企业,已孵化多家上市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并购基金介入旨在带动上下游企业在沪集聚并促进技术突破 [2] - 安徽省提出开展并购招商,支持优质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资源,鼓励上市公司收购强链补链资产 [3] 跨省收购趋势 -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国资跨省收购案例显著,如江苏国资收购广东海川智能与宏辉果蔬、安徽国资收购重庆蓝黛科技、浙江国资收购广东东峰集团 [5] - 昆山国资通过苏州中晶智芯收购广东海川智能,间接控制36%股份,实现引入优质产业资源与增强本地产业链协同的双重目标 [5] - 上半年长三角国资入主的上市公司市值普遍在百亿元以下,其中市值低于50亿元的有10家,50-100亿元的有7家 [5] 并购模式与市场趋势 - 当前常见模式为国资加产业、国资加私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所投项目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退出顺应市场变化趋势 [3] - 并购重组可实现优质科创类资产注入,助力企业战略升级转型和地方国资优化产业布局,同时为私募基金提供退出渠道 [6]
每经热评︱地方国资进阶、市场化巨头退守 创投市场探路“效率与使命共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14:27
一级市场创投格局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国内一级市场融资交易达3743笔,同比增长16% [1] - 地方国资背景机构首次占据前二十名活跃机构名单的半壁江山,市场化巨头如高瓴创投、红杉中国退居二线 [1] - 地方国资创投呈现系统性突破特征,深圳、合肥、苏州、北京成为四大高地 [1] 地方国资创投的地域表现 - 合肥创新投资上半年投资量超去年全年 [1] - 深圳系的深创投、力合科创等活跃国资投资量同比增长约20% [1] - 苏州系的元禾控股投资量翻倍,北京系的亦庄国投投资量增长70% [1] - 湖南等地国资作为新势力涌现,显示地方国资创投从东部沿海向中部腹地扩散 [1] 地方国资的投资模式 - 地方政府深化"资本招商"逻辑,通过股权投资深度介入产业培育 [2] - 合肥创新投资在先进制造领域有43%的独投率,敢于承担早期项目风险 [2] - 紫金科创90%的投资投向南京创业项目,形成"资本+产业"集群效应 [2] 市场化机构的策略调整 - 市场化巨头活跃度显著下滑,但并非衰退而是策略迭代 [2] - "国资出资+市场化GP"的混合模式成为主流形态之一,兼具国资资源优势和市场化灵活性 [2] 一级市场评价标准变化 - 国资机构既追求财务回报又肩负产业培育使命,传统以IRR为核心的考核体系被重塑 [2] 地方国资创投的潜在问题 - 部分地方国资机构可能因行政干预或政绩导向在热门赛道盲目跟风投资 [3] - 国资背景的决策机制与市场化效率之间的平衡待优化,区域壁垒可能加剧资源分配失衡 [3] 创投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 地方国资崛起是国家战略引导下资本形态的丰富,市场化机构调整是新生态中的适应性进化 [3] - 中国创投市场或将走出"效率与使命共生"的新路径,服务于产业升级的长远目标 [3]
“酒都”宜宾上京记:签约超400亿元投资,资本招商助力产业建圈强链
华夏时报· 2025-07-05 21:02
宜宾市招商引资成果 - 2025年京津冀投资推介活动签约项目122个,总金额403.08亿元,涵盖基金机构、数字经济、新型储能、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 [1] - 2025年长三角投资推介会签约项目130个,总金额493.2亿元,其中基金项目18个、长三角区域项目41个 [4] - 两次省外重大招商活动累计签约额接近千亿元 [1] 宜宾市经济发展表现 - 2024年GDP首次突破4000亿元,成为四川省第三个达到这一经济规模的城市 [2] - 从2021年突破3000亿元到2024年突破4000亿元仅用三年时间 [2] - 稳居四川省经济总量第三城位置 [2] 宜宾市产业发展战略 - 聚焦"4+4+4"产业体系: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4大千亿主导产业;能源化工、轻工纺织、建筑材料、机械制造4大传统产业;新型储能、数字能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4大未来产业 [2] - 通过"延链补链强链"策略完善产业链,签约项目集中在基金机构、数字经济、新型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低空经济等领域 [3] - 宁德时代在宜宾累计投资超过300亿元布局动力电池制造 [2] 资本招商新模式 - 从1.0政策招商升级到3.0资本招商,打造"资本赋能+产业生态"综合竞争力 [4] - 计划3年内新设300亿元增量基金群,形成总规模超600亿元的投资发展基金矩阵 [4] - 成立宜宾市资本招商合伙人联盟,整合头部券商、知名投资机构、银行等资源,提供项目推荐、智库咨询、金融链接、生态共建服务 [5] 新兴产业布局 - 发布宜宾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中心计划,解决行业数据获取难题 [3] - 已成功转化合作项目20个,拟投资总额超180亿元,涉及人工智能、软件信息服务、汽车流体管等领域 [4] - 吸引鼎晖投资、弘毅投资、大连金慧、同方科技、追觅生态链企业等机构合作 [3]
并购招商时代:地方国资“抢滩”上市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6-23 18:31
国资收购上市公司现象 - 2025年以来地方国资收购上市公司案例达20起,创近年历史高位,其中50亿元以下市值公司占比60%(12家),50-100亿元占比20%(4家)[3] - 典型案例包括云南曲靖国资拟入主罗平锌电(市值21.86亿元)、十堰国资委11.42亿元收购科德教育(市值48.61亿元)、无锡国资6.8亿元收购宁波博汇股份(市值26.22亿元)[1][4] - 跨区域收购占比近50%,江苏国资最活跃(4起),浙江和安徽各3起,出现福建上杭县财政局收购601亿元市值的藏格矿业等突破地域限制的案例[4][5] 行业分布特征 - 基础化工领域最集中(3家),机械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各2家,电力设备/石油石化/煤炭等行业均有涉及[7] - 制造业项目最受青睐,特别是汽车零部件等能带动实体投资的领域,而芯片/AI等高科技企业因人才集聚要求较高存在地域限制[9] - 被收购企业2024年业绩分化明显:上海雅仕净利润增长442.86%、ST中利营收下降41.8%但股价上涨22.95%、中天精装净利润暴跌5246.97%[12][13] 收购动因与模式 - 地方国资通过"资本招商"战略精准锁定3-4个核心行业,要求标的符合当地产业链拼图[3] - 典型案例ST中利通过厦门国资入主后实施董事会改组、业务优化和市值管理组合拳,股价上涨超20%并成功摘星[10] - 出现"产业资本+国资"协同模式,如上海宝山国资联合产业方收购汇纳科技控股权[1][18] 操作挑战与风险 - 部分案例出现后续经营困境,如某地级市国资收购后持续注资数十亿元仍难挽救退市风险[14] - 管理机制冲突频发,大富科技创始人团队与蚌埠市国资爆发控制权之争导致董事会改组[14] - 产业认知脱节问题突出,部分国资在光伏/锂电池行业高点接盘,存在静态误判行业周期现象[17] 趋势与建议 - 2025年国资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或创历史新高,地方国资活跃度显著超越央企[3][18] - 专家建议采用"并购基金+优质资产绑定"模式,国资出资80-90%搭配产业方专业管理[18] - 需建立产业敬畏意识,避免"扩张-消化不良-风险暴露"的循环,重点提升整合能力[17][18]
全省一盘棋构建“1+3+4”联合招商体系 让“投资河南”磁吸力越来越强
河南日报· 2025-06-23 10:35
招商引资政策转型 - 招商引资模式从"拼政策优惠"转向"拼环境、比服务",从政策竞争转向规则统一[3] - 传统以绝对要素成本优势为主的招商模式面临挑战,需避免区域间招商"内卷"[3] - 系统性重塑招商引资工作体系,构建链群支撑、资本赋能、创新策源、生态聚势的新路径[3] 招商体系与机制创新 - 构建"1+3+4"联合招商体系:省级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三大主体(省辖市政府、省属国企、开发区)落实政策,四类机构(行业部门、投资主体、中介机构、产业链盟会长)链接资源[4] - 建立10亿元以上首报项目首谈保护机制,禁止其他地区干扰洽谈[4] - 推行市场化招商机制,鼓励设立招商公司、产业投资公司,实施"开放招商伙伴计划"[4] 产业链与生态建设 - 郑州航空港区形成以比亚迪为龙头的汽车产业带,集聚10余家车企、百余家零部件企业,整车年产能超200万辆[5] - 濮阳生物基材料中试基地联合高校开展30余个中试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5] - 重点产业链链长单位需编制招商图谱,靶向引进强链延链补链项目,发挥链主企业"以商招商"作用[5] 资本与创新驱动 - 鼓励政府引导基金发挥耐心资本作用,培育科创产业资本接力机制[6] - 创新场景招商,依托重大工程打造标杆应用示范项目[6] - 推进全球创新资源合作,实施"千帆出海护航计划",设立豫企出海母基金实现"全球研发、河南转化"[6] 数字化与品牌建设 - 建立"投资河南"数字化招商云平台,打造全产业可视化信息平台[6] - 组建市场化招商"智囊团"和"人才库",强化"投资河南"品牌影响力[6]
并购招商时代:地方国资“抢滩”上市公司
FOFWEEKLY· 2025-06-20 18:04
国资并购潮核心观点 - 2025年地方国资收购上市公司案例达20起,创历史新高,中小市值企业(50亿以下占比60%)仍是主要目标,但高市值龙头如藏格矿业(601亿)也开始被整合[5][6] - 江苏国资最活跃(4起),浙江安徽紧随(各3起),跨区域收购占比近50%,突破地域限制进行产业链整合[7] - 基础化工(3家)、机械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各2家)是主要收购领域,汽车零部件等实体投资类制造业最受青睐[9][11] 战略逻辑与操作模式 - 地方国资收购动机从纾困转向资本招商,通过上市公司平台提升融资能力、优化发债评级,并绑定产业链龙头(如厦门国资助ST中利摘星,股价涨20%)[13][14][19] - 产业资本+国资协同成为主流模式,建议国资以基金形式后期介入(出资80-90%),规避前期风险并借助产业方专业能力[23] 市场效应与问题 - 光伏头部企业中利集团通过破产重整+国资输血成功脱困,但部分案例出现国资接盘后持续注资仍难翻身(如某园林施工企业致国资亏损数十亿)[13][15][16] - 产业认知脱节(高价接盘光伏/锂电池)、管理机制冲突(兼职高管、薪酬僵化)、"既要又要"的决策纠结是三大核心问题[21]
以招商引资大突破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
河南日报· 2025-06-19 07:31
招商引资新形势与挑战 - 全球产业转移加速和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背景下 招商引资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1] - 传统招商手段如财税奖补和要素优惠已不适应新形势 需转向市场思维、资本思维和生态思维 [1] 《意见》核心方向与目标 - 《意见》坚持高端、高效、高质的招商方向 推动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1] - 明确了20余项具体任务和行动 确保每项任务有抓手、可落实 [1] - 旨在促进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1] - 推动招商引资体系重塑、路径转型、创新驱动 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 - 支撑做强做大重点产业链群 提升现代产业体系 [1] 招商引资新路径 - 突出链式招商 以重点产业链群明确方向 实现从"一棵树"到"一片林"的效应 [2] - 紧跟场景招商趋势 聚焦"为技术找场景 为场景找市场" 推动引资向引流转变 [2] - 强化资本招商 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 [2] - 突出科创招商 构建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生态营造的科创招商链条 [2] - 拓展平台招商 打造国际化品牌化招商新标识 [2] 招商引资目标与机制 - 到2027年形成全省"一盘棋"招商引资新机制 "投资河南"磁吸力显著增强 [2] - 招大引强取得新突破 链群培育得到新提升 [2] - 推动制度型开放不断取得新成效 [2] 政策落实与推进 - 省发展改革委将牵头细化分解任务 明确任务清单、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 [3] - 定期调度落实进展和成效 强化跟踪问效和评估优化 [3] - 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 确保政策效应最大化 [3]
南通开发区:招商巧施策 项目接踵来
中国化工报· 2025-06-09 10:53
招商成果 - 一季度新签约并注册5亿元及3000万美元以上重点项目25个,列全市第一 [1] - 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3个 [1] - 全年目标签约注册总投资5亿元及3000万美元以上重点项目80个以上,其中50亿元及3亿美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 [2] - 实际使用外资目标在全市占比稳定在1/3以上 [2] 招商策略 - 出台"招商十策"工作举措,浓缩为跑、访、盯3个关键字 [1] - 聚焦"3+1"主导产业,梳理产业链形成招商图谱 [2] - 招商人员4天飞5个城市考察9个项目 [2] - 通过高频接触促成总投资10亿元的生物质材料项目落地 [2] - 建立2700名客商的朋友圈网络,每年出差200多天 [2] 企业服务 - 开展"流动大厅+营商小分队"企业走访工作 [3] - 累计吸引外商投资企业1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90余家 [3] - 推动存量企业增资扩产,一季度落地1.3亿美元船用配套、6800万美元LNG气化系统、2700万美元生活用品等项目 [3] - 打造"万事好通·能达无忧"营商服务品牌 [3] 产业布局 - 首期3000亩产业用地接近饱和,新能源商用车、超高压装备等项目密集落地 [4] - 规划8000亩新时代未来产业园,为长三角稀缺资源 [4] - 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严格筛选符合"未来"定位的项目 [5] - 开展国际招商活动,赴沙特、阿联酋进行经贸合作 [5] - 举办"能达杯"人才科创路演和创投对接活动 [5]
“跑、访、盯”,项目招引势如虹
新华日报· 2025-05-29 07:31
招商成果 - 一季度南通开发区新签约并注册5亿元及3000万美元以上重点项目25个,列全市第一,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3个 [1] - 已招引7个外资项目,超一季度序时进度,首期3000亩产业用地快填满 [1][6] - 全年目标签约注册总投资5亿元及3000万美元以上重点项目80个以上,其中50亿元及3亿美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实际使用外资在全市占比稳定在1/3以上 [3] 招商策略 - 出台"招商十策"浓缩为"跑、访、盯"三关键字,打造全新招商体系 [1] - 聚焦"3+1"主导产业梳理产业链缺口,形成包含人形机器人、汽车零部件等十几个细分领域的产业招商图谱 [2] - 招商人员4天飞5个城市考察9个项目,通过高频接触促成生物质材料"链主"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10亿元) [2] 企业服务 - 开展"流动大厅+营商小分队"走访,一季度挂钩走访10多家企业,促成船舶海工企业追加投资近2亿美元启动两个新项目 [4] - 累计吸引外商投资企业1000多家(含90余家世界500强),一季度存量企业"裂变"出总投资1.3亿美元的绿色新能源船用配套等项目 [5] - 持续擦亮"万事好通·能达无忧"营商服务品牌,通过解决用地等问题激发企业增资意愿 [4][5] 未来产业布局 - 规划8000亩新时代未来产业园,首期3000亩已密集落地新能源商用车、超高压装备等领域优质项目 [6] - 严格筛选符合"未来"定位项目,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拒绝不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投资 [6] - 赴中东开展经贸合作,举办"能达杯"人才科创路演等活动,精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 [6]
“资”引潮涌长江岸——瑞昌市资本招商推介大会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4-29 16:37
资本招商与产业合作 - 瑞昌市举行资本招商推介大会,旨在搭建资本与产业项目的对接平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公司坚持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加快构建产业基金矩阵,促进产业与资本"双向奔赴" [3] - 设立6支产业投资基金,覆盖光电信息、智能家居等传统产业及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 [6] 产业发展与战略优势 - 瑞昌拥有19.5公里长江优质岸线和19座天然深水码头,已建成多个高新产业园区 [6] - 公司坐拥中部地区崛起、江西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重大战略交汇叠加的区位优势 [6] - 铜岭铜矿遗址赋予瑞昌深厚的工业基因,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根基 [4] 项目签约与市场认可 - 零数农业、立德船舶智能机器人等3个项目及3只产业投资基金成功签约 [12] - "25赤乌01"债券创下江西省区县级产投债"两个第一",获得市场约3倍认购 [8][10] - 投资者高度认可瑞昌营商环境,商事制度改革等举措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7] 产业布局与基础设施 - 已建成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绿色船舶产业园、核技术应用产业园等专业园区 [6] - 提供多处办公及仓储空间,面积从48.25平方米到3748平方米不等,部分可做合库使用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