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搜索文档
时报观察|借“智”资深专业机构 精准识别科创企业
证券时报· 2025-08-02 08:08
科创板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 泰诺麦博成为首家适用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的科创板IPO企业 其股东中包含一家2021年5月入股并在IPO申报前24个月内持有3.94%股份的资深专业机构 [1]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旨在借助头部风投和产业基金的专业眼光 提升对科技型企业科创属性与商业前景的识别能力 从而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1] - 该制度目前仅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中小范围试点 入股情况仅作为审核参考而非新的上市条件 体现了制度的灵活性和探索性 [2]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优势 - 产业投资者身处产业链核心位置 对核心技术 市场竞争和发展潜力有深入研究 [1] - 头部机构拥有大规模资金和丰富经验 具备成熟的被投企业识别筛选机制 [1] - 监管部门从投资经验 持股时间和期限等维度细化认定标准 可有效防止突击入股现象 [2] 境外市场相关制度比较 - 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8A和第18C章节已建立较为成熟的"资深投资者"制度 [2] - 科创板改革与境外市场不同 仅在小范围试点且不设硬性门槛 体现了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 泰诺麦博案例分析 - 作为生物制药企业 泰诺麦博目前处于亏损阶段 但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入股被视为其发展的加分项 [1]
时报观察丨借“智”资深专业机构 精准识别科创企业
证券时报网· 2025-08-02 07:37
公司动态 - 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成为首家适用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的企业 [1] - 泰诺麦博披露的机构投资者在IPO申报前24个月内持有公司3.94%股份,该机构2021年5月入股 [1] - 公司目前处于亏损阶段,但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入股被视为加分项 [1] 制度创新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旨在借助专业机构眼光提升科创企业识别能力 [1] - 该制度仅针对第五套标准企业小范围试点,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入股情况仅作审核参考,并非新上市条件 [2] - 监管部门从投资经验、持股时间和期限等维度细化认定标准,防止突击入股现象 [2] 行业背景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在境外市场较为成熟,如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8A和第18C章节的"资深投资者"制度 [2]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如头部风投、产业基金)对产业链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和发展潜力有深入研究优势 [1] - 专业机构对被投企业有成熟的识别筛选机制,能更好判断科技型企业的科创属性与商业前景 [1]
借“智”资深专业机构 精准识别科创企业
证券时报· 2025-08-02 01:45
公司动态 - 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成为首家适用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的企业 [1] - 公司披露的机构投资者在IPO申报前24个月内持有3.94%股份 该机构2021年5月入股 [1] - 公司目前处于亏损阶段 但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入股被视为加分项 [1] 行业政策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旨在借助头部风投和产业基金的专业眼光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1] - 该制度仅针对第五套标准企业小范围试点 入股情况仅作审核参考 并非新上市条件或门槛 [2] - 监管部门从投资经验、持股时间和期限等维度细化认定标准 有效防止突击入股现象 [2] 国际比较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在境外市场较为成熟 如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8A和第18C章节的"资深投资者"制度 [2] - 科创板改革与境外市场不同 保持了制度的灵活性与探索性 避免对企业上市造成不必要阻碍 [2] 市场意义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对科技型企业的科创属性与商业前景具有精准识别优势 如产业投资者对产业链核心技术和发展潜力有透彻研究 [1] - 头部机构拥有成熟的识别筛选机制 能够更好判断投资风险与价值 [1] - 制度设计体现了科学性与合理性 同时确保了严谨性与规范性 [2]
高瓴!首个“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
中国基金报· 2025-08-01 18:36
泰诺麦博科创板IPO及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认定 - 泰诺麦博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IPO获受理企业 [1] - 公司认定珠海高瓴为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 这是科创板首次在第五套标准中试点该制度后的首家认定案例 [1][2] - 高瓴辰钧(珠海高瓴管理的私募基金)2021年4月以1亿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136.56万元 获6%股份 [1] -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 高瓴辰钧持股比例3.94% 且持续持有超24个月未减持 符合持股要求 [2]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标准 - 需在IPO申报前24个月入股 且持续持有3%以上股份或投资金额不低于5亿元 [1] - 近5年内需投资过至少5家科创板上市或10家境内外主要交易所上市的科技型企业 [2] - 珠海高瓴近5年投资赛分科技等7家科创板上市科技企业 符合标准 [2] - 高瓴辰钧承诺上市后12个月内不转让所持股份 [2] 公司股东结构及融资情况 - 泰诺麦博经历至少4轮融资 背后机构投资者达40多家 [3] - 主要股东包括:康哲创投(6.59%) 格金八号(6.52%) 北京新动力(5.21%) [3] - 国有股东包括中银投资 珠海金航投资 华金大道投资等 [3] 政策背景及行业影响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旨在借助专业判断增强对企业科创属性的评估 [3] - 该制度有助于精准识别优质科技企业 降低低质企业上市风险 引导资金流向创新前沿领域 [3] - 将推动投资模式从"Pre-IPO套利"转向全周期陪伴式投资 对机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3]
高瓴!首个“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
中国基金报· 2025-08-01 17:49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与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 泰诺麦博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IPO获受理企业,并依据新规认定珠海高瓴为首个"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2]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需满足持股超3%或投资额不低于5亿元、入股满24个月等条件,高瓴辰钧(珠海高瓴旗下基金)持有泰诺麦博3.94%股份且持股超24个月[3][4] - 新规要求资深投资者近5年内至少投资5家科创板上市科技企业,珠海高瓴已投7家(赛分科技、山外山等)[4] 泰诺麦博股权结构与融资背景 - 公司股东包括40多家机构投资者,康哲创投(康哲药业旗下)持股6.59%,格金八号(格力旗下)持股6.52%,北京新动力持股5.21%[6] - 发行前主要股东中,创始人HUAXIN LIAO持股14.15%,高瓴辰钧持股3.94%,中银投资等国有股东合计持股超8%[7] - 2021年4月高瓴辰钧与康哲致远各以1亿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136.56万元,分别获6%股份[3]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的政策意义 - 该制度旨在通过专业机构的投资背书和长期资金投入,辅助监管和市场识别优质科技企业,减少低质企业上市风险[8] - 证监会期望借助专业机构的判断力增强对企业科创属性及商业前景的评估,引导资金流向国家创新战略领域[7] - 投资模式将从Pre-IPO套利转向全周期陪伴式,对机构的专业化能力和资金匹配提出更高要求[8]
重启后首家获受理!高瓴入股
证券时报· 2025-07-31 23:00
公司IPO申请 - 泰诺麦博于7月31日提交科创板IPO申请,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受理企业 [1] - 公司同时成为适用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的首家企业 [3] 公司背景与产品 - 泰诺麦博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创新生物制药领域 [3] - 核心产品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新替妥®)于2025年2月获批上市,是全球首款重组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药物 [3] - 该产品是抗感染领域首个被CDE认定为突破性治疗药物的国产创新生物药,并获得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 [3]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至2025年1-3月持续亏损,截至2025年3月底累计未弥补亏损达10.24亿元 [3]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试点该制度,要求投资机构近5年有5家以上科创板上市或10家以上境内外主要交易所上市企业 [4] - 机构需在IPO申报前24个月持续持有发行人3%以上股份或5亿元以上投资金额 [4] - 高瓴辰钧2021年5月入股泰诺麦博,IPO申报前24个月持股比例为3.94%,其管理人珠海高瓴被认定为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 [3][4] 制度意义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借鉴自港交所18A和18C章节,但科创板仅针对第五套标准企业小范围试点 [6] - 该制度通过专业机构的市场判断能力为审核注入"市场智慧",但不构成新上市条件 [5][6] 政策背景 - 此次IPO受理标志着科创板"1+6"新政下"科创-资本"双循环的落地实践 [4] - 上交所通过第五套标准进一步发挥服务未盈利科创企业的功能 [4]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亏损且营收为0也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7-18 21:41
科创板上市标准 - 第一套标准要求公司预计市值10亿元以上,且最近两年净利润合计5000万元以上或最近一年盈利且营收1亿元以上 [1] - 第二套标准允许亏损上市,要求预计市值15亿元以上,最近一年营收2亿元以上且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15% [2][3] - 第三套标准要求预计市值20亿元以上,最近一年营收3亿元以上且近三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亿元以上 [4] - 第四套标准要求预计市值30亿元以上且最近一年营收3亿元以上,不要求现金流 [5][6] - 第五套标准不要求盈利、营收或现金流,但需预计市值40亿元以上,且产品需经国家批准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医药企业需核心产品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7][8] 第五套标准实施动态 - 科创板开板以来已有20家生物医药企业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 [9] - 2023年下半年暂停第五套标准审核,2025年6月重启并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10] - 适用领域包括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 [11]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定义 - 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 私募基金投资的企业近五年有5家以上在科创板上市或10家境内外上市 [12] - 政府基金或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投资人 [13] - 持股超两年且持股比例≥3%或投资额≥5亿元,无关联关系 [14][15] 科创板行业要求 - 禁止房地产、金融、投资类企业上市 [17] - 限制金融科技(如蚂蚁金服)、模式创新企业(如滴滴)上市 [18] - 鼓励七大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其他符合定位的领域 [19][20][21][22][23] 科创属性技术指标 - 需同时满足四项指标: - 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5%(软件企业≥10%)或累计研发投入≥8000万元 [25] - 研发人员占比≥10% [26] - 主营业务相关发明专利≥7项(软件企业除外) [27] - 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5%或最近一年营收≥3亿元(第五套标准豁免) [27] - 替代条件包括核心技术获国家认定、参与国家级科技奖项、承担重大科技专项等 [28] 其他上市要求 - 需管理规范且股权架构合规,股权问题可能导致上市失败 [24][29] - 常见股权问题包括创始人持股、合伙人纠纷、股权转让瑕疵等 [34][35][36]
科创板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落地
金融时报· 2025-07-17 09:39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改革 - 上交所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明确界定范围、持股要求及独立性标准 [1] - 制度旨在提升科创板包容性,平衡风险防控,引导长期资本聚焦硬科技早期投资 [1] - 证监会拟借鉴境外市场做法,借助专业机构判断增强对企业科创属性和商业前景的评估 [2]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定义 - 范围包括私募基金、政府基金、链主企业投资机构,需具备健全治理结构和大规模资产管理能力 [4] - 要求近5年投资5家以上科创板上市企业或10家以上境内外主要交易所上市科技企业 [4] - 需在IPO申报前24个月入股,持股不低于3%或投资金额超5亿元,且保持独立性 [4] 境外市场经验参考 - 港交所2018年针对生物科技和特专科技公司设立资深投资者制度,67家18A规则公司平均每家获3名投资者持股21% [3] - 适用18A规则公司上市后3年营收大幅增长,净利润显著减亏 [3] 市场机制与政策协同 - 资深机构投资者通过市场化机制识别优质科技企业,弥补审核机构专业判断不足 [2][5] - 制度鼓励创投机构投早投小,私募股权基金规模达10.96万亿元,创业基金规模3.41万亿元 [6] - 科创板已上市企业中90%曾获私募股权基金投资 [6] 创投行业影响 - 头部机构凭借行业洞察力和成熟筛选机制占据优势,中小私募或转向细分领域差异化竞争 [7] - 产业链核心企业因技术理解深入,成为重要投资主体 [6] - 改革拓宽创投退出渠道,优化资源配置,激励创新创业 [7]
A股迎新制度试点:VC/PE入围“资深玩家”
FOFWEEKLY· 2025-07-15 17:59
科创板新规核心观点 - 新规将重塑科技企业定价逻辑,推动投资模式从"Pre-IPO套利"转向全周期价值陪伴[2]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将支持真正具成长性的企业定价与发行,利好头部创投机构[3] - 新规要求报价需具有长期持有意愿和可追责机制,建立"谁报价、谁买单"逻辑,强化买方定价[8]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资格 - 符合条件的机构包括: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政府投资基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链核心企业及其投资机构[5] - 投资经验要求:近5年有5家以上科创板上市或10家以上境内外主要交易所上市案例,政府类机构和链主企业可放宽限制[6] - 数据:符合科创板5家上市标准的机构170多家,符合10家上市标准的机构近80家[6]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专业投资者的定价锚定效应可降低发行估值泡沫或破发风险,提高市场定价效率[8] - 结合IPO预先审阅机制可缩短问询周期,优质企业上市时间进一步压缩[8] - 对依赖讲故事、高估值、低基本面的项目,IPO通道将明显收窄[3] 对创投机构的影响 - 头部PE机构优势凸显,更易满足认定标准,在科创板生态中占据先发优势[10] - 投资模式转变:需至少提前24个月投资且持续持有3%以上股份或不低于5亿元,从短期套利转向全周期陪伴[11] - 对专业性要求提升:需加强合规管理和投后赋能,严格把控项目质量[11] 行业聚焦领域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主要适用于生物医药、半导体等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但成长潜力大的科技企业[10] - 制度有助于精准识别优质科技企业,降低低质企业"滥竽充数"风险,引导资金流向国家创新战略领域[10]
A股新制度试点,如何解读?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20:32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 - 上交所正式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针对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 [1] - 制度旨在支持真正具成长性的企业定价与发行,有助于创投机构顺利实现IPO退出 [1] - 头部VC/PE机构可借此拓展产业链话语权,但对依赖讲故事、高估值、低基本面的项目将面临IPO通道收窄 [1] 申请机构资格 - 符合条件的机构包括:VC/PE机构、政府投资基金、产业链核心企业及其投资机构 [3] - 投资经验要求:近5年有5家以上科创板上市或10家以上境内外主要交易所上市案例 [4] - 政府类投资机构和链主旗下机构可豁免部分上市数量要求 [4] - 符合"5家科创板上市"标准的机构有170多家,符合"10家境内外上市"标准的机构近80家 [4] 制度核心机制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需承诺长期持有并建立可追责机制,强化"买方定价、买者自负"逻辑 [6] - 专业投资者的入股情况将作为审核注册参考,形成风险绑定 [6] - 其定价锚定效应可降低发行估值泡沫或破发风险,提升资本市场定价效率 [6] 对创投机构的影响 - 头部PE机构因丰富上市案例和规模优势更易满足认定标准,获取优质项目能力增强 [8] - 投资模式从"Pre-IPO套利"转向全周期陪伴式,需提前24个月投资并持续持有3%以上股份或5亿元以上金额 [8] - 机构需加强合规管理和投后能力,严格把关项目质量 [8] 行业聚焦领域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主要覆盖生物医药、半导体等高研发投入、长盈利周期的科技企业 [7] - 创新药等硬科技领域因研发风险高、价值难判断,将受益于专业机构的背书和识别 [7] - 制度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国家创新战略相关的科技前沿领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