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轻资产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百强房企10月销售总额环比增长3.7%;深铁集团同意向万科提供最多220亿元贷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05:47
NO.1百强房企10月销售总额环比增长3.7% 10月31日,中指研究院发布《2025年1—10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1—10月,TOP100房 企销售总额为28967.1亿元,同比下降16.3%,降幅较1—9月扩大4.1个百分点;受去年10月高基数影响 导致降幅扩大。10月单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环比增长3.7%,绿地控股(600606)、兴耀房产集 团、中建智地等房企销售表现较为强劲。 |2025年11月3日星期一| NO.3珠免集团拟以债权向格力房产转增资本公积51.22亿元 10月31日,珠免集团(600185)公告称,公司于当日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四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 于以债权向全资子公司转增资本公积的议案》,同意公司将其对格力房产的51.22亿元债权相应转为格 力房产的资本公积。本次增资后,格力房产的注册资本保持不变。 点评:此举将显著改善持续亏损、资产净额大幅下滑的格力房产的资产负债结构,充实其所有者权益, 增强抗风险能力,为其后续融资与业务调整做好铺垫。 NO.4徐荣接替李欣担任华润置地控股董事长 NO.5林俊杰接任美的置业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 点评:对房企而言,虽然48家 ...
40亿欧元,欧莱雅又从开云集团进货了
36氪· 2025-10-24 07:58
交易概述 - 欧莱雅集团以40亿欧元收购开云集团美妆板块业务,交易内容包括高端香水品牌Creed的股权以及Gucci、Bottega Veneta、Balenciaga等核心奢侈品牌未来50年开发美妆与香水产品的独家授权 [1] - 交易完成后,欧莱雅将每年向开云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探索奢侈品与健康长寿科学的前沿机遇,预计合作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交割 [1] - 欧莱雅与开云在美妆领域早有合作渊源,欧莱雅曾于2008年收购圣罗兰美妆运营权,该业务目前净销售额已接近30亿欧元,跻身全球高端美妆品牌前五 [1] 开云集团战略收缩 - 开云集团新任CEO卢卡·德·梅奥上任后采取明确措施简化、重组和重新定位品牌,出售美妆部门是其应对严峻财务现状的举措 [6][7] - 截至2025年6月,开云集团债务高达95亿欧元,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同比下降16%,净利润暴跌46%,核心时装皮具部门表现疲软 [6] - 尽管美妆部门在2024年营收暴涨421%至3.23亿欧元,但其规模仅占集团总收入的1.88%,对整体业绩影响有限 [6] - 出售美妆业务可帮助开云迅速回笼40亿欧元现金,缓解债务压力,并通过授权模式实现轻资产转型,将资源重新聚焦于核心奢侈品主业 [7] - 开云集团还推迟了完全收购华伦天奴(同样需要40亿欧元)的计划,通过一卖一推迟在短期内回笼40亿欧元现金并削减40亿欧元支出 [7] 欧莱雅战略扩张 - 欧莱雅集团CEO叶鸿慕对Gucci美妆寄予厚望,认为其有望复刻YSL美妆的成长路径,并指出作为时尚品牌,Gucci的规模约为圣罗兰的三倍,为美妆业务带来巨大发展潜力 [11] - 欧莱雅近期在香水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包括与普拉达集团合作开发缪缪香水,投资阿曼奢华香水品牌Amouage,以及此次收购 [12] - 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欧莱雅北亚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0.5%,在经历两年下滑后首次回正,中国大陆市场出现回暖迹象,实现低个位数增长 [13] - 欧莱雅活性健康化妆品部门在中国大陆连续三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近三年双11期间其品牌稳定保持在李佳琦直播间热门品牌前列,显示出强大的渠道运营能力 [13][14] 高端香水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香水市场规模已达3870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4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在4.2% [15] - 预计2025年中国香水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元,其中高端香水占比提升至45%,高客单价与超过30%的毛利率使其成为关键战场 [15] - 雅诗兰黛着力发挥小众沙龙香的协同效应,旗下LE LABO表现突出,2025年亚太区单店坪效提升28%,预计2026年新增30家独立精品店 [15] - LVMH依托迪奥、娇兰等经典品牌强化高端香水系列,其Aqua Allegoria系列推出中国限定香型,2025年Q3销售额同比增长22% [15] - PUIG通过潘海利根、阿蒂仙之香等品牌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密集开设独立精品店,以线下体验与本土化营销建立深度连接 [16] - 欧莱雅通过此次收购与授权获得多个奢侈品牌入场券,高端香水矩阵显著扩容,有望打破现有竞争格局 [16]
*ST南置回复深交所问询:拟1元出售房地产业务,聚焦轻资产转型
新浪财经· 2025-10-15 21:59
重大资产出售交易核心 - 公司拟以1元人民币对价向控股股东全资子公司上海泷临置业出售房地产开发及租赁业务相关资产与负债 [1] - 此次交易旨在加速公司向综合性城市运营服务商进行战略转型 [1] 交易背景与动因 - 公司自2021年以来持续亏损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7亿元 -16.93亿元和-22.38亿元 [1] - 2024年末公司归母净资产为负 股票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 - 通过本次重组置出重资产业务 未来将聚焦于商业运营 产业运营等轻资产业务 [1] 交易具体内容与资产处理 - 截至2025年4月末 公司保留部分存货账面价值为5191.62万元 主要为待售车位及非房地产开发项目存货 [1] - 保留存货主要基于交易税费 资金储备及销售纠纷等因素考量 后续将尽快推动处置 [1] - 会计处理上 公司将终止确认置出资产负债 支付对价1元与置出资产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2] 交易影响与未来展望 - 交易完成后 公司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预计大幅下降 净资产将转正 [2] - 公司披露了交易当年及未来两年发展计划 包括开拓城市运营业务 推进数智化赋能 拓展物业管理业务等 [2] -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承诺将分阶段解决同业竞争事宜 [2] - 独立财务顾问及会计师认为交易有利于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相关会计处理符合规定 [2]
债务还不完,万达为何走到今天?王健林的赌性把万达拉入深渊
搜狐财经· 2025-10-06 16:51
"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挣它一个亿。"2016年,王健林说这句话时,当时在全国引发了很大的反响,从此以后,一个小目标等于一个亿已经成为全民共识, 当然,彼时的王健林正处于巅峰时期的意气风发阶段,那时他三次登顶胡润百富榜,万达是横跨商业、文旅、影视的帝国,全国500多座万达广场,走到哪 都是城市地标。 可现在,这个"小目标"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万达为何走到今天这一步? 话说万达创始人王健林还真是个厉害角色,他当过兵,后来转业下海,硬是把万达从无到有做成了地产界的龙头老大。 万达今时今日的危机,完全是王健林赌出来的:危机开始于2016年的上市豪赌。 当时,王健林认为资本市场低估了万达,决定从港股退市,并将商业地产公司更名为万达商管集团,进军A股。 但是退市,需要补齐私有化资金缺口,万达与投资人签订对赌协议。万达商业需在港股退市后满两年或于2018年8月31日前在内地主板上市。如若失败,万 达将要支付高达400亿港币进行股权回购。 但直到2017年,万达仍在A股苦苦排队,再加上海外项目突遭停贷,2019万达的负债一度达到了近3000亿元。当时的万达以成本计资产为7000亿元,2017年 万达集团收入2273 ...
王健林“限高”被取消,被强制执行超4亿元,多家公司股权被冻结
搜狐财经· 2025-09-29 21:48
近期市场热议王健林及万达集团动态,因下属项目公司纠纷,集团及负责人被采取限高措施,企业解 释"或因执行层信息不对称",据最新消息,王健林的限高措施已经被取消。 更离谱的是岗位错位,业务负责人全程聊"一级市场并购",但从业者履历明确"深耕二级市场权益投 资",二者能力模型完全不同。 后来才知对方未细看简历,仅扫关键词便面谈,金融岗细分度极高,连初筛匹配都做不到,业务端专业 度堪忧。 谈薪资时,企业给出的数字仅比从业者纳税额略高,还带"给这个数已是破例"的姿态。 在此之前 虽其早年常提"军事化管理",但结合近年运营问题,这一说法争议虽存却非无迹可寻,而十年前一桩相 关招聘往事,早已撕开其"巨头光环"下的真实底色。 十年前的招聘迷局 2015年地产与互金热潮时,曾有金融从业者接到该集团中高层金融岗邀约。 彼时企业借"首富效应"受关注,即便从业者业绩亮眼,仍愿赴约,却遭遇"专业认知碰撞"。 企业方开篇便提"所有岗位七点半到岗,前台与业务岗一致",可金融行业中,权益投资、资管岗的核心 是市场判断与标的挖掘,而非"坐班时长",能创造收益便具灵活性,将制造业管理逻辑套入金融,显见 外行生硬。 布局金融业务时,其曾想推理财产 ...
万达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限高”!
搜狐财经· 2025-09-28 10:47
"轻资产"转型遇阻 此次限高令恰逢万达商管第四次冲击港股IPO的关键时期。 企查查最新司法信息显示,昔日"首富"王健林再次遭遇法律困境。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等被法院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等于"老赖"),案件背后牵涉 1.86亿元强制执行标的。 司法风险连环引爆 据公开司法记录显示,这已不是万达系首次面临强制执行的窘境。 此前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主体因此案已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该执行案金额达1.86亿元,在商业地产行业整体下行背景下,这个数字足以引发市场对万达流动性的进一步担忧。 | C LE S - - - 全国企业信用查询系统 | | (2025) 日01执恢249号 日一下 ■ 应用,企业中心 日 上一 | | --- | --- | --- | | 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万达文旅置业有限公司等执行案件 | | 5 | | 执行案件 极热行人 级制高清康 司法招聚 | | | | 案件审理流程 | | | | 恢复执行 | | | | 案号:(2025) 甘01执恢249号 | | | | ...
云南城投拟挂牌转让控股子公司中建穗丰70%股权
智通财经· 2025-09-25 19:41
资产处置 - 公司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转让中建穗丰置业有限公司70%股权 转让底价为3.29亿元 [1] - 转让价格不低于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或单位备案的评估价值 最终交易结果以公开挂牌为准 [1] - 此次股权转让旨在优化资产结构 改善现金流 确保收回投资并锁定投资收益 [1] 财务影响 - 股权转让有助于降低公司有息负债 解除担保义务 为轻资产转型提供支撑 [1] - 通过转让可收回前期投入 实现部分投资收益 同时增加现金流并增强盈利能力 [1]
电建地产托底,南国置业轻资产转型能否破局
新浪财经· 2025-09-19 09:09
资产重组方案 - 公司以1元价格向控股股东电建地产全资子公司转让房地产开发及租赁相关资产与负债 [1] - 拟置出资产包括17项房地产开发租赁业务股权资产及相关应收款项 但保留运营管理相关资产业务 [3] - 交易完成后公司资产总额从207.44亿元降至11.05亿元 降幅94.67% 所有者权益和净利润大幅上升 [6] 战略转型方向 - 公司从房地产开发销售转向商业运营、产业运营等城市运营轻资产业务 [1][5] - 短期目标成为专业轻资产运营公司 长期目标打造全业态资产管理公司 [11] - 电建地产将负责重资产开发 公司专注轻资产运营 形成内部业务分工 [12] 财务表现变化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从亏损22.38亿元转为盈利2.25亿元(备考) [6] - 2025年1-4月归母净利润从亏损7.04亿元收窄至亏损2618.24万元(备考) [6] - 2024年末经审计归母净资产为-17.53亿元 导致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7] 历史经营状况 - 公司自2021年起持续亏损 2021-2024年分别亏损11.15亿元、8.23亿元、16.93亿元和22.38亿元 [9] - 2025年上半年亏损8.98亿元 [9] - 控股股东电建地产2023年营收173.66亿元(同比下降54.03%) 亏损12.45亿元 2024年营收123.35亿元(下降28.97%) 亏损扩大至23.07亿元 [10] 业务资源基础 - 商业运营板块运营23个项目 面积132万平方米 拥有四条产品线 [10] - 产业运营板块运营7个项目 面积17万平方米 涵盖产业园酒店等业态 [10] - 长租公寓板块运营5个项目 面积8万平方米 覆盖成都武汉等城市 [10] 行业背景与挑战 - 房地产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精耕细作 多家房企转向轻资产运营模式 [1][12] - 轻资产管理行业竞争激烈 品牌号召力不足 运营效益欠佳 [11] - 城市发展模式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为存量资产运营管理提供发展机遇 [11] 股东支持与协同 - 电建地产直接间接持股40.49% 电建集团为实际控制人 [6] - 电建集团承诺分阶段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并可能注入协同资产 [5][6] - 电建集团内部产业项目为公司提供稳定业务来源和发展空间 [12]
拟1元转让房地产开发、租赁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 南国置业“断臂”能否求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21:49
重大资产重组交易 - 公司拟以1元交易金额向控股股东电建地产全资子公司上海泷临转让17项房地产开发及租赁业务股权资产 以及相关应收款项 其他资产和债务 [1] - 标的资产包括上市公司本部对拟转让股权资产的相关应收款项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其他应收款账面价值达112.61亿元 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约5.06亿元 [2] - 标的资产评估价值为-29.34亿元 较母公司报表净资产账面价值23.86亿元评估减值53.2亿元 减值率达223% [2] 财务表现与退市风险 - 公司连续4年亏损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3亿元 -16.93亿元和-22.38亿元 [6] - 截至2024年末归母净资产为-17.53亿元 导致股票自2025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2亿元 同比下降39.54% 归母净资产恶化至-26.51亿元 同比下降51.21% [7] 战略转型方向 - 通过资产重组置出房地产开发负债 未来将聚焦商业运营 产业运营等城市运营轻资产业务 转型为综合性城市运营服务商 [1] - 转型后核心业务集中于商业运营 办公管理 长租公寓领域 配套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7] - 截至2025年上半年 商业运营板块拥有23个项目总面积132万平方米 产业运营板块7个项目约17万平方米 长租公寓板块5个项目近8万平方米 [8] 控股股东与同业竞争 - 交易对方上海泷临为控股股东电建地产全资子公司 交易采用现金支付方式 总对价1元 [1][3] - 电建地产承诺分阶段解决与公司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 并在新业务发展机会中给予公司优先选择权 [3] - 电建地产自2014年4月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公司由此转为央企子公司身份 [5] 交易影响与市场反应 - 交易完成后公司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规模将显著下降 但所有者权益和净利润预计大幅上升 [3] - 资本市场对重组高度关注 近两个月公司股票价格多次出现异动 [8] - 公司明确表示交易不涉及发行股份 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8]
一晚上连发40条公告,知名国资房企1元甩卖百亿元资产,股价涨停!近3年巨亏47亿元,此前已宣布退出房地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8:07
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拟以1元对价向控股股东电建地产全资子公司上海泷临转让房地产开发及租赁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 包括17项股权资产 相关应收款项及其他应付款等债务 [1][2][4] - 标的资产评估价值为-29.34亿元 较母公司报表净资产账面价值23.86亿元评估减值53.2亿元 减值率223% [4] - 交易完成后公司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规模将显著下降 但所有者权益和净利润将大幅上升 [4] 战略转型 - 通过本次重组公司将彻底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 未来聚焦商业运营 产业运营及长租公寓等城市运营轻资产业务 [2][12] - 转型后公司将成为电建集团体系内专注城市综合运营业务的上市平台 [1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商业运营板块拥有23个项目(总面积132万平方米) 产业运营板块7个项目(17万平方米) 长租公寓板块5个项目(8万平方米) [1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8.23亿元 -16.93亿元和-22.38亿元 累计亏损47.54亿元 [10]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2亿元(同比下降39.5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26.51亿元(同比下降51.21%) 总资产202.62亿元(同比下降3.78%) [11] - 拟置出资产包含其他应收款账面价值112.61亿元及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5.06亿元 [3] 退市风险 - 因2024年末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为-17.53亿元且最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均为负 公司股票自2025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0] - 若2025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或扣非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 或期末净资产为负 公司股票将面临终止上市风险 [10] - 本次重组旨在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化解退市风险 [11] 控股股东承诺 - 电建地产承诺将分阶段解决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与公司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 [4] - 在可能存在竞争的业务领域中 电建地产将给予公司优先选择权 [4] 市场反应 - 重组公告披露当日(9月18日)公司股价涨停 [2] - 近期股价出现异常波动 9月11日-15日连续三个交易日累计跌幅偏离值超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