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缩
icon
搜索文档
每日机构分析:10月31日
新华财经· 2025-10-31 22:26
·巴克莱建议押注英国央行下周意外降息 ·星展银行:日本央行仍可能在12月提高政策利率 ·对冲基金押注日元兑美元年底将跌至160关口 ·大华银行:泰国央行可能需要进一步降息 ·美国银行:黄金基金创下单周最大资金流出纪录 【机构分析】 ·巴克莱银行表示,交易员们低估了英国央行下周降息的可能性。这是对市场普遍预期决策者将按兵不 动的最新警告。巴克莱的经济学家预计,英国央行将以5比4的投票结果通过降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 降至3.75%。高盛集团和野村国际也预测会降息。 ·凯投宏观:欧元区通胀降温或促使欧洲央行再次降息 ·凯投宏观的安德鲁·肯宁汉表示,未来几个月欧元区通胀预计将进一步下降,这可能为欧洲央行再次降 息创造条件。数据显示,欧元区通胀率从9月的2.2%小幅降至10月的2.1%,完全归因于能源和食品价格 的下降,而核心通胀率则维持在2.4%不变。肯宁汉指出,通胀预计将在明年初进一步降至1.5%,原因 是能源通胀将进一步跌至零以下,而10月曾加速上涨的服务业价格也将再次回落。他表示:"虽然欧洲 央行显然并不急于调整其政策立场,但我们猜测决策者最终会再次降息,以防止通胀长期低于目标水 平。" ·欧洲央行调查:通 ...
【老丁投资笔记】2025年11月展望:上涨前的再洗盘?还是又要结束了?
搜狐财经· 2025-10-31 18:47
在看11月展望之前,请先停下来,反思一下你自己目前对于11月的预期是什么样的!记录下来。然后, 继续往下看。 十一月没有进一步的其他信息值得关注了,比如中国政策会不会再推一步,概率不大,刚发布的十五五 规划建议,已经把大方向都定差不多了。就是科技为王!货币和财政,这阶段不会紧也不会松。 十月的波动超预期的大,当下来的时候,大家都会开始怀疑行情是不是要结束了,当再涨上去的时候, 大家又会认为行情没有结束。然后,直到再下来又怀疑,再上去又坚定。来回三四次,后面就开始寻找 新的方向了… 但是,从我们的视角去看,这反倒是再筑阶段性新底的现象!十一月我们认为行情会坚定延续!且还有 可能会超出预期。 市场的主流环境正在改善,预期在改善,原来上方会影响市场的中美谈话,以及政策延续,已经有了松 动。现在只差PPI的改善了,什么时候PPI一旦兑现,行情必会走出疯涨。 目前的波动,就是这样的现象,市场上方压力在减小,但是进一步推升行情的动能也还没有兑现,所以 涨涨跌跌,但是底部支撑在逐渐强硬,点位也在走高。 就差一把火苗了,行情就能全部点燃,那个火苗就是PPI的回暖,大宗商品的涨价。 所以对于11月的展望,大家都在等的就是这个火 ...
达利欧最新发文:黄金是最安全的货币!
金十数据· 2025-10-31 16:43
周五,《时代周刊》刊登了一篇由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 撰写的文章,文章指出黄金 是风险最低的货币,千年保值且"被没收风险"更低。他还拆解了黄金在金本位、法币体系下的表现,及 其与现金的配置逻辑。原文翻译如下。 在央行出现之前(美联储成立于1913年),各国更倾向于选择通缩这条路。但自央行诞生后,通胀路径 变得更为普遍。无论选择哪条路径,最终都会引发严重的债务危机,债务相对于偿债所需收入的比例会 下降,问题在新的更高价格水平上得到解决。这就是物价长期上涨的原因。货币与黄金挂钩体系最近两 次崩溃的案例,分别发生在1933年和1971年。 1971年,我们彻底告别了与黄金挂钩的货币体系,转向法币体系。鉴于当前我们仍处于法币体系下,研 究历史上法币体系中"债务远超偿债所需货币量"时的情况,从中汲取的教训与当下的局势更为相关。在 这类情况下,央行总会大量印发货币和信贷,通常会导致通胀高企、金价上涨。 在所有这些场景中,作为纸质货币/债务货币的替代品,黄金表现都十分出色。长期来看,黄金是购买 力保值记录最好的货币。这也是如今它能成为各国央行第二大储备货币的原因。 但这并不意味着长期来看,其他货币的 ...
消费不用刺激,中国人不花钱不是因为穷,3大痛点封住很多人钱包
搜狐财经· 2025-10-29 12:32
全球消费市场里,有两组数据对比特别明显,美国人口只占全球百分之三点六,却买走了全球百分之三十的东西,中国人口快占到全球百分之二十了,消 费占比却只有百分之十二 简单说,五分之一的人,花的钱还不到美国的一半,按说日子好了,谁不想吃点好的、换个新家电,或者带家人出去旅旅游? 可为啥大家手里有了钱,还是不敢轻易花,其实问题根本不是不想消费,而是有几重顾虑没解开,这才让很多人把钱攥得紧紧的 一说到消费,总有人说要刺激,可仔细想想,消费哪用得着刺激,它更像田里的庄稼,只要土壤好,自然会发芽结果,啥是好土壤,无非两点,手里有 钱,心里没牵挂 要是一个人每个月工资稳稳定定,不用担心失业,家人看病不用愁,孩子上学不用挤破头找关系、交高价学费,他会舍不得花钱吗,大概率不会 可能会给家里换个省电的冰箱,给爱人买件喜欢的衣服,甚至报个烘焙班学做点心,这些都是想让日子过得好点,根本不用别人催着刺激 敢不敢花钱,更多看未来能不能一直有钱赚,像公务员、学校老师工作稳定,就愿意周末听音乐会、假期带孩子去周边玩,可服务员靠提成,淡季工资可 能少一半,小馆子老板没生意还得付房租人工,他们就算手里有点闲钱,也会存起来不敢花,怕后面没收入 还有三 ...
生活在通缩的国家,赚通胀的钱,还有这好事?
虎嗅APP· 2025-10-28 17:25
核心投资策略 - 提出“生活在通缩地区,投资在通胀地区(或资产)”的投资策略,以实现资产性收入超越工资性收入 [6][7][8] - 该策略的本质是利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货币环境差异进行套利,即“成本在通缩的国内,收入在通胀的欧美” [6][35] 策略实施条件与案例 - 策略有效需满足三个条件:可跨国或跨大类配置资产、居住国物价稳定或通缩但不影响生活质量、投资标的与居住国通缩脱钩 [11] - 瑞士是经典案例,其中产阶级通过投资美元资产或新兴市场基金,叠加瑞郎升值获得更高名义收益 [11] - 日本高净值人群在泡沫经济后处理国内房产,转而投资美国债券、股票、房地产基金及东南亚新兴市场资产 [12] - “渡边太太”是日本中产家庭进行全球投资的典型模式 [13] - 香港居民在00年代也因长期低通胀和美元锚定利率,大量投资美股和内地高通胀资产 [15] 通胀资产类别分析 - 黄金白银等贵金属被视为最严格意义上的通胀资产,其价格上涨反映的是信用货币的贬值 [18][19] - 有供给约束的大宗商品(如石油、天然气、有色)及资源股能在通胀中转嫁成本,实现涨价 [20] - 通胀国家中具有高定价权的企业股票(如全球消费必需品、资源垄断型、科技基础设施类公司)能在通胀中持续上涨 [22][23] - 新兴市场股票通常在高通胀环境下表现较好,但面临汇率长期走弱的风险 [24][25] - 通胀挂钩债券(如美国TIPS)的利息与本金随CPI调整,可实现稳定保值 [26][27] - 通胀国家的出租型房地产及其REITs,因房租易上涨且地产有升值倾向,是典型的通胀资产 [28] - A股科技股(聚焦“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AI+”)受益于政策性资源集中,形成结构性资产通胀 [29][30] 通胀的底层逻辑 - 资产价格上升源于生产力提高和货币供应扩张,长期视角下货币贬值(即通胀)往往占主导 [34] - 通胀是政府向人民的隐性征税,上述投资策略被视为一种货币环境的套利行为 [35]
搞明白了通胀这回事,你就知道美国人不存钱的缘故:谁存钱谁傻!
搜狐财经· 2025-10-28 14:49
通胀就两个核心:1、钱多了;2、物价高了。 所以"通货膨胀"与"物价持续上升"是关联在一起的,平常老百姓说"钱软了",就是指货币贬值,购买力弱。 比如三十多年前几毛钱就可以吃顿早餐,油条好像一分钱,现在油条要一块、两块,早餐吃饱需要十多块了。 钱软、价高、购买力下降,三者合起来就叫通货膨胀。 或者说,供大于求带来通胀,反之就是通缩——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生产下降,市场萎缩,失业增加,收入下降。 搞明白了通胀这回事,你就知道美国人不存钱的缘故:谁存钱谁傻! 大家都说美国人狂花钱,消费主义,浪费严重,这其实是美国人对抗通胀的一种策略。毕竟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换成你也会如此。 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有100个现代人带着一万块钱在上面生活,然后每人平均分配10亩地,每人100块钱,大家自力更生,但用不到三年,一定是贫富 分化,钱和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为什么?因为那少数几个聪明人有很简单的办法来实现物资、财富的转移,比如印钱,比如让物资升值……他们明白,只有让资本流动起来,让经济发生变 化,他们才能玩资本游戏。 这就是资本主义扩张性的根源之一,对资本家而言,世界犹如猎场。 通胀带来的客观结果就包含 ...
日本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会“打水漂”吗
第一财经· 2025-10-26 19:30
1.投资时间:日本从今年10月至2029年1月19日(特朗普第二任期结束),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 2.投资领域:重点投入半导体、制药、关键矿产、能源以及人工智能等关键产业。 3.投资管理结构:成立由美国商务部长领导的投资委员会,美国总统对投资项目有最终决定权。 4.日本参与角色:日方仅参与咨询委员会,可提供建议和进行法律审查,但无实际决定权。 5.利润分配:在日本收回投资之前双方平分利润,之后美国获取90%,日本仅得10%。 6.约束和反制:美国总统决定项目后45天内日本将资金打入指定账户。日本有权拒绝出资特定项目,但 作为反制,美国可据此对日本输美商品加征关税。 对此,美日双方反应各异。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满意地说,"稍微降一降关税便可引资5500亿美元""可 以任由美国使用"。日本舆论则指责,这是一个"不平等条约",是给未来政府"留下的负礼物"。 日本舆论认为, 5500亿美元很有可能"打水漂",剩下的只有日元加速贬值、日本财政承压、民众负担 增加等苦果。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世界挑起关税大战,其目的不仅在于削减贸易赤字,还希望利用关税让美国获利, 包括让国外资金重振美国本土产业。 在特朗普关税政策高压 ...
日本餐饮用通缩经验在中国发力低价店
日经中文网· 2025-10-26 08:33
日本餐饮企业在华扩张战略 - 萨莉亚计划在2035年前将中国门店数量翻倍至1000家,规模与日本国内约1050家门店相当[2][4] - 萨莉亚计划每年在中国新开50家以上低价意式餐厅[4] - 运营回转寿司"寿司郎"的F&LC公司计划在2026财年前使大中华区门店数量增加约40家,达到约190家,增幅为26%[2][6] 低价高质的产品定位 - 萨莉亚在上海门店提供15元的米兰风味焗饭和16元的墨鱼汁意面[4] - 寿司郎菜品价格为每盘8元起,在北京提供10元的照烧鸡肉寿司等符合当地口味的品类[6] - 东利多控股旗下牛肉店"Nikuno Yamagyu"的烤肉盖饭价格为30.8元,低于日本市场的690日元(约640日元)[6] 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 中国个人消费疲软,通缩趋势加剧,截至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已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8月再次下降0.4%[2][6] - 经济形势恶化导致高价位餐饮店撤出购物中心,萨莉亚作为低价后续租户的吸引力增强[4] - 物語集团计划5年内将客单价约77元的汉堡肉专卖店"肉肉大米"增至100家,是现有规模的两倍以上,其客单价1万日元左右的螃蟹料理门店已缩减至峰值时期的四分之一[6] 产能与供应链支持 - 萨莉亚投资约3000万美元在广州新建酱料、意面及披萨工厂,将于2026年1月正式投产以支持积极开店[4] 核心竞争力 - 日本餐饮企业在长期通缩环境中锤炼出通过高效烹饪加工及出餐来提供低价高质菜品的技术经验[2][7] - 日本餐饮企业因品质与价格的良好平衡以及让消费者感到放心而获得中国市场好评[7]
存款搬家停下来了!这是什么信号?
大胡子说房· 2025-10-24 19:25
核心观点 - 当前经济仍处于通缩状态,政策有进一步宽松空间以推动通胀 [5] - 资本市场是帮助经济走出通缩的关键工具,资产价格重估和牛市逻辑依然存在 [15][16][17][18][19] - 短期市场因关键事件而震荡,但存款随时可能因市场赚钱效应改善而重新流入 [13][14][20][21] CPI与PPI数据分析 - 9月C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1% [1] - 9月PPI同比下降2.3%,环比持平,但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 [3] - CPI低于2%和PPI为负值表明消费需求不足、生产厂家利润承压,经济处于通缩状态 [5] - 通缩现状意味着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有加码空间,目标是摆脱通缩 [5][6] M1与M2及剪刀差分析 - 9月末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 [6] - 9月末M1余额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去年同期增速为-3.3%,同比增速大幅提升10.5个百分点 [6] - M2-M1剪刀差收窄至1.2个百分点,创今年初M1统计口径调整以来新低 [6] - M1增速加快主因是国债价格下跌导致定期理财收益受损,促使资金从理财转向活期存款,而非直接源于股市投资 [9][10] - M1增速加快暂时增加了市场流动性,但尚未完全激活经济基本面 [9] 存款与非银存款分析 - 9月居民存款增加2.96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下降1.06万亿元 [10] - 非银存款指存在于股票账户、基金账户、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的资金 [10] - 存款增加而非银存款减少表明9月出现存款回流银行现象,并未发生存款搬家至股市 [10] - 此现象归因于9月A股市场横盘震荡,赚钱效应不明显,导致散户资金撤离 [10][11] - 7-8月因A股连续上涨、赚钱效应明显,曾出现存款搬家至非银机构的现象 [12] - 存款回流是市场走势不流畅的结果,一旦市场恢复上涨趋势,存款将再次加速入场 [13][14] 资本市场展望与短期策略 - 国家有动力继续刺激资本市场,以帮助经济走出通缩并完成低估值的东大资产重新定价 [15][16][17][18] - 只要存在走出通缩和资产价格修复的需求,A股牛市的底层逻辑就依然存在,3900点并非顶点 [18][19] - 近期市场震荡主因是等待下旬关键事件结果:11月1日前与懂王的第二轮关税谈判、月底重要会议、美联储本年度第二次降息 [20][21] - 短期策略应在月底前做好资金配置,等待关键事件结果明朗后的市场走向 [22]
日本央行为何对加息如此谨慎?白川方明谈潜在原因
第一财经· 2025-10-24 10:08
建议中国回到供给侧去看问题。 日本通胀率持续高企,央行对加息态度依然非常谨慎。如何看待日本央行的立场?日本央行为何对加息如此谨慎? 10月23日,在2025外滩年会一场圆桌讨论中,面对主持人抛出的这个问题,青山学院大学特聘教授、日本央行原行长白川方明提到,日本央行当前的货币政 策立场,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量:其一是所谓的核心通胀率仍低于2%;其二是由于特朗普总统的关税政策,经济与通胀率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这种解释可能有其道理,但我对其论点并不完全认同。"白川方明认为,日本过去三年间通胀率始终高于2%,核心通胀率不可能仍低于2%。在他看来,日 本央行当前对货币政策持谨慎态度,主要是担心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负面反应。 他进一步表示:"过去30年间,日本政策利率始终维持在零利率水平。我们无法知晓金融市场各角落,究竟积累了多少风险头寸,所以日本央行对潜在负面 反应心存畏惧。"他说,关税引发的额外不确定性,也成为日本货币政策迟缓的理由。 "但无论如何,日元贬值引发通胀,削弱实际潜在收入,这正是消费持续疲软的原因之一,所以我认为日本央行需要逐步调整利率。"白川方明表示。 最新数据显示,日本的通胀率为2.7%,政策利率仅为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