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胀暂时论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 :中美流动性共振的窗口期
金十数据· 2025-08-29 18:12
美联储政策转向与市场影响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年会上超预期释放鸽派信号 提出需要调整货币政策以平衡风险 暗示9月可能重启降息[1] - 期货市场对9月降息概率的预期升至86% 显示市场对宽松政策的高度期待[1][2] - 政策转向反映美联储在控通胀与稳增长之间选择后者 降低美国衰退风险但增加滞胀风险[4] 美国通胀前景与资产表现 - 美国通胀已迎来上行拐点 预计上行周期持续接近一年[4] - 未来1-3个月通胀上行持续时间和幅度存在不确定性 美联储可能将通胀上行视为暂时现象[7] - 历史经验显示 在通胀上行叠加增长下行的降息周期中 美元贬值 黄金上涨 美债利率下行 美股表现分化[7][8][9] 美元流动性及美债发行风险 - 美元下行反映流动性宽松 利好非美股票和黄金表现[10] - 美国财政赤字率因关税收入改善而下行 降低加速发债必要性[13] - 债务上限问题已于7月初解决 财政部资金补充需求小于以往 且银行准备金水平远高于2019年钱荒时期[14] 中国流动性环境与股市表现 - 中国财政靠前发力推动M1增速从-3%低点反弹至5.6% M2持续高增[18][20][22] - 政策发力有效扭转悲观预期 降低股市下跌风险 外部不确定性因中美贸易谈判降低关税而减少[22] - 非银存款新增2.1万亿元创历史次高 A股日成交金额和换手率大幅提升 融资余额扩张[25][26][27] 资产配置建议与市场展望 - 超配A股、港股和黄金 标配中美债券 低配商品 美股从低配上调至标配[39][40] - 沪深300动态市盈率14倍低于历史均值15.5倍 估值仍有上行空间[40][42] - 黄金处于牛市初期 长期配置价值突出 中国债券利率可能向经济基本面收敛[48][49][51] 中美流动性共振与风险因素 - 中美M2同步上行 流动性环境边际宽松 未来1-2个月为流动性宽松交易窗口期[35] - 美国通胀持续上行可能打乱美联储降息节奏 中国财政发力节奏放缓或导致M2与社融迎来下行拐点[35][36] - 市场短期波动率可能上升 风险与机会并存[39]
鲍威尔的“遗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23:28
鲍威尔货币政策框架调整 -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从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FAIT)转向灵活通胀目标制(FIT) [4][7] - 新框架删除就业短缺表述 允许在通胀风险抬头时先发制人 [7][11] - 五年一评机制常态化 风险表述从低利率世界转向广谱情境 [7] 通胀应对措施与效果 - 2022年3月启动暴力加息进程 16个月内累计加息525个基点 [2][6] - 通胀率从2021年4月开始攀升 核心通胀数据在2021年4月至9月期间每月下降 [2] - 通过激进加息结合供应链恢复 推动通胀回到目标附近 失业率未出现急剧上升 [6][9] 历史背景与政策演变 - 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胀率高达13.3% 沃克尔将利率提高至20%导致GDP增速从5.5%降至-1.8% [1] - 2020年框架针对低利率低通胀环境设计 允许通胀适度高于2% [4][5] - 疫情后经济重启带来40年来最高通胀 原有框架不再适用新环境 [5][6] 政策操作特点与影响 - 采用数据依赖2.0模式 通过领先变量和金融条件指数实现小步快跑调整 [11] - 工具箱现代化 SRF和FIMA常备 BTFP按期停止新贷 [9] - 新框架降低对持续高于2%通胀的容忍度 但对短暂通胀上冲给予一定时间 [8] 经济环境变化因素 - 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 货币财政政策刺激需求 俄乌冲突影响能源价格 [3] - 中性利率可能高于2010年代 关税可能导致再通胀 移民收紧抑制劳动力供给 [7][8] - 疫情冲击约一个世纪出现一次 传统模型不适用 预测长期错误 [3]
鲍威尔的三件“遗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23:14
鲍威尔货币政策框架演变 -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从"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FAIT)转向"灵活通胀目标制"(FIT),取消对通胀"适度高于2%"的承诺,重新强化2%通胀目标的锚定作用[7][9][10] - 新框架删除"就业短缺"表述,允许在通胀风险出现时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并确立五年一度的定期评估机制[10][14] - 框架调整源于经济环境变化:2020年FAIT针对低利率低通胀环境设计,但疫情后出现高通胀与利率上升,原框架不再适用[7][8][11] 通胀应对措施与效果 - 美联储初期误判通胀为暂时性现象,2021年10月数据证实通胀持续性后,于2021年11月启动政策调整,2022年3月开始暴力加息[4] - 16个月内累计加息525个基点,推动通胀从峰值回落至目标附近,且失业率未出现急剧上升[8][13] - 疫情初期预测模型失效源于百年一遇的冲击,包括供应链中断、财政货币刺激叠加俄乌冲突推升能源价格[5] 鲍威尔政策风格与遗产 - 政策风格偏向数据驱动型后手策略,等待数据确认后再大步修正,被评价为"战术合格、战略稳健的风险经理"[15] - 任内三大制度性遗产:货币政策框架拨乱反正、工具箱现代化(如常备回购便利SRF)、制度化五年评估机制[14] - 新框架要求更高沟通技巧与信誉管理,未来或采用"小步快跑"式利率微调模式,依赖领先指标而非滞后数据[15][16] 历史对比与时代差异 - 鲍威尔与沃克尔时代通胀成因不同:沃克尔应对需求型通胀需以深度衰退为代价(GDP增速从5.5%降至-1.8%),鲍威尔面临供给冲击与财政掣肘[2][13] - 当前中性利率水平可能高于2010年代,经济环境转向"温和通胀+更高中性利率+频繁供给冲击"组合[9][15]
鲍威尔的三件“遗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23:02
鲍威尔货币政策框架调整 -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从"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FAIT)转向"灵活通胀目标制"(FIT)[4][5][6] - 新框架删除"就业短缺"表述 允许在通胀风险抬头时先发制人[6][7] - 2%通胀目标被再次置顶 政策反应更通用但对沟通要求更高[5][6] 鲍威尔政策执行表现 - 疫情初期误判通胀为暂时性 2021年11月开始调整政策[1][2][3] - 2022年3月启动暴力加息 16个月内累计加息525个基点[3][5] - 通过激进加息将通胀压回目标附近 失业率未出现急剧上升[3][5] 历史背景与政策对比 - 沃克尔时代曾将利率提高至20% 导致GDP增速从5.5%降至-1.8%[1] - 当前面临供给冲击+财政掣肘+中性利率上移的复杂环境[7] - 政策代价相对可控 但慢半拍风格导致市场多次情绪循环[7] 新框架核心特征 - 实施五年一评常态化机制 风险表述从低利率转向广谱情境[6][8] - 数据依赖模式升级为2.0版 注重领先变量和传导节奏[9] - 未来利率政策倾向早一点小一步微调 避免晚很多重一锤[9] 政策影响与遗产 - 确立三项制度资产:框架拨乱反正、工具箱现代化、制度化复盘[8] - 新框架目标为对通胀制度性容忍度更低、策略切换更快[7] - 使通胀锚2%目标变硬 货币政策小步快跑 价格更活[7]
21深度|鲍威尔的“遗产”
搜狐财经· 2025-08-23 19:33
鲍威尔货币政策框架演变 -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从"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FAIT)转向"灵活通胀目标制"(FIT) [4][7] - 新框架删除"就业短缺"表述 允许在通胀风险抬头时先发制人 [7][10] - 框架修订周期定为五年一评常态化 强调动态权衡就业与通胀 [7][9] 通胀应对策略调整 - 2021年11月启动政策调整 2022年3月开始暴力加息525个基点 [2][6] - 货币政策从依赖预测转向依赖实时数据 采用"数据依赖2.0"模式 [3][11] - 新框架强调前瞻性 允许使用领先变量进行小步快跑式微调 [10][11] 历史背景与政策效果 - 沃克尔时代曾将利率提高至20% 导致GDP增速从5.5%降至-1.8% [1] - 鲍威尔任期内通胀从40年高位回落 失业率代价保持可控 [6][10] - 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 货币财政政策刺激需求 俄乌冲突推高能源价格 [3] 政策工具与制度建设 - 引入SRF(常设回购便利)和FIMA(外汇与国际货币当局回购便利)等新工具 [9] - BTFP(银行定期融资计划)等临时工具按期停止新贷 [9] - 制度化修订《长期目标与货币政策战略声明》 [9] 经济环境变化 - 2020年框架基于低增长、低通胀、平坦菲利普斯曲线的"新常态"设计 [5] - 后疫情时代面临关税再通胀、劳动力供给收紧、中性利率抬升新环境 [8][10] - 实际利率可能因名义利率受限而上升 形成压制就业与通胀的不利循环 [5]
【招银研究|海外宏观】“降息之争”舞台剧——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2025年7月)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8-01 16:47
美联储利率政策与市场反应 - 美联储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25-4.50%区间,准备金利率(IORB)为4.40%,缩表速度保持每月400亿美元上限(50亿美元国债和350亿美元MBS)[1] - 市场最初反应复杂,声明偏鸽但鲍威尔态度不及预期鸽派,导致美债收益率大幅上涨,美元走强,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互现[1] - 美国宏观政策处于财政主导阶段,美联储货币政策暂居从属地位,"降息之争"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1] 经济现状与美联储评估 - 美联储认可经济温和放缓,但失业率保持低位,通胀仍偏高,整体态度谨慎[4] - 二季度GDP年化环比折年率达3.0%,但私人部门年化增速跌至1.2%,创2023年以来最低值[4] - 建筑投资(-10.3%)与住宅投资(-4.6%)成为经济最大拖累,居民消费增速仅1.4%,显著弱于长期趋势[4] - 失业率数据不支持立即降息,移民政策对劳动力市场构成负向供给冲击[5] 货币政策立场与分歧 - 美联储连续第五次议息会议按兵不动,鲍威尔将当前利率定义为"适度限制性",暗示降息空间有限[6] - 鲍威尔明确表示美联储不对国家财政负责,坚持"双目标"(最大就业和2%通胀)[6] - 鲍曼和沃勒投下反对票,认为应降息25bp,这是1993年以来首次出现一张以上反对票[7] - 市场对2025年降息预期从47bp下调至37bp,9月降息概率跌至46%[7]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在5年期美债收益率4.05%-4.15%区间,10年期收益率4.5%-4.6%区间时逢低买入[8] - 美元需求受多重支撑(私人部门投资、政府加杠杆、全球资金流入美股、海外实业投资),建议对美元转向中性审慎[8] 美联储声明文本变化 - 7月声明将6月的"经济持续稳健扩张"调整为"上半年经济活动增速有所放缓"[3] - 删除了"不确定性已经减弱"的表述,重申经济前景仍面临较高不确定性[3] - 通胀表述保持"仍然偏高",委员会坚定致力于将通胀恢复至2%[3]
顶级经济学家警言:鲍威尔应主动辞职 以确保央行独立性
金十数据· 2025-07-22 23:34
美联储独立性争议 - 安联集团首席经济顾问埃里安公开呼吁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辞职 以维护央行独立性 成为首位提出该主张的知名经济学家 [1] - 埃里安指出鲍威尔任期将于明年5月结束 继任者年底前公布 使其成为"跛脚鸭" 当前政治环境威胁美联储独立性 [1] - 该观点与华尔街主流共识相悖 后者普遍希望鲍威尔任职至2026年5月 [1] 鲍威尔任内争议事件 - 2022年误判"通胀暂时论"延误加息时机 [1] - 2023年银行业危机招致严厉审查报告 [1] - 美联储内部交易丑闻引发官员股票交易禁令 鲍威尔未涉指控 [1] 美联储改革压力 - 财政部长贝森特批评美联储出现"使命蠕变" 涉足非核心货币政策领域 [1] - 贝森特强调"整个"美联储需彻底审查 特朗普团队持续攻击鲍威尔 [2] - 埃里安警告若独立性持续受损 将导致美元贬值 收益率曲线陡峭化及利率攀升 [2] 政策环境背景 - 自去年12月以来美联储始终维持利率不变 [2] - 鲍威尔称特朗普提出的高额对等关税政策制造经济不确定性 迫使美联储保持利率稳定 [2]
2025年6月美国FOMC会议:维持鹰派立场,内部分歧加剧
东海证券· 2025-06-19 16:12
会议事件 - 当地时间6月18日,美联储召开6月FOMC会议,维持基准利率在4.25%-4.50%不变[2] 核心观点 - 5月FOMC维持基准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点阵图更鹰派,内部决议官员意见分歧加剧[2] - FOMC声明修改表述,6月SEP下调2025年和2026年经济预测,上调通胀和失业预测[2] 经济预测调整 - 2025年经济增长预测下调30基点至1.4%,PCE和核心PCE均上调30基点分别至3.0%和3.1%,失业率上调10基点至4.5%[2] 点阵图情况 - 6月点阵图显示7位官员支持今年维持利率不变,较3月增加3位;8位官员认为今年会降息50基点,较3月减少1位[2] 分歧原因 - 美国关税谈判存在不确定性,中东战场有全面升级可能性[2] 鲍威尔观点 - 鲍威尔修正“通胀暂时论”,关注通胀后续传导,对就业和经济增长有信心[2] 资产价格表现 - 美股先跌后小幅回升震荡,美债收益率先涨后小幅回落,黄金下跌,美元指数上涨[2] 市场押注概率 - CME FedWatch显示市场押注7月降息25bp概率从14.5%降至10.3%,9月降息概率从54.8%升至60.1%[2] 风险提示 - 关税谈判不及预期致美国通胀上行,美国经济下行超预期[2]
【招银研究】关税形势缓和,地产成交平淡——宏观与策略周度前瞻(2025.05.06-05.09)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5-06 18:42
海外经济:美国仍具韧性 - 美国Q1 GDP环比负增主要源于进口增加,剔除库存、政府购买及进出口后的国内私人部门年化增速达3.0%,私人设备投资表现亮眼,贡献22.5%的增长,可能与"星际之门"项目有关 [2] - 4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17.7万,超出预期的13.8万,失业率稳定在4.2%,就业市场保持稳健 [2] - 高频数据显示关税冲击开始发酵,亚特兰大联储预测Q2私人消费增速1.9%,私人投资增速降至1.3%,首次申领失业金人数升至24.1万,就业市场边际转冷 [2] - 美联储或于5月按兵不动,释放"通胀暂时论"信号,年中可能执行"鹰派降息",在降息同时控制市场预期并重申关注通胀 [2] 海外策略:风险偏好回暖,离岸人民币升值 - 五一期间非农超预期叠加贸易局势缓和信号,美股上涨,美债利率反弹,黄金先跌后涨,美元低位震荡,离岸人民币升破7.20关口 [4] - 美债利率年内或宽幅震荡,建议配置中短久期美债,以票息策略为主 [4] - 美元中期基本面优势下降,短期关注贸易谈判进展,若美方妥协可能低位反弹 [4] - 离岸人民币升值将带动在岸人民币阶段性同步升值,汇率趋势预计稳定 [4] 黄金 - 美国滞胀风险升高叠加央行购金支撑,黄金基本面偏多,但短期超买严重可能回调,建议保持配置思路并采取定投策略 [5] 中国经济:内外需求承压 内需 - 五一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6.3%,跨区域流动人次达14.7亿,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国际航班架次增21.3%,口岸日均通关人数215万,同比增长27% [7] - 电影票房遇冷,五一档累计7.47亿,为近五年次低,同比下滑50% [7] - 4月30城新房成交680万平,同比下降12.8%,五一期间日均成交增12.9%,一二线增20-30%,三线降30%,二手房日均成交3058万平,同比增10.5%,但增速较2024年同期降20.5pct [7] 外需 - 4月外需下行压力凸显,但美国进口商库存消耗后需求回升,重点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环比上升,4月中旬两周均值分别为27352万吨和650.5万箱,超过3月均值 [8] - 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环比上升,美西、美东、欧洲航线均上涨,但仍未回升至3月均值 [8] 政策 - 国务院发布会强调稳就业、稳外贸、促消费、扩投资,政策将逐步推出并于Q2落地,常态化预研储备增量政策 [8] - 财政将加快落实年初预算,加速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货币将用好适度宽松政策,4月逆回购净投放6458亿,MLF净投放5000亿 [8] 数据前瞻 - 4月进出口及物价数据将公布,出口或波动放缓,进口延续低迷,PPI或继续下行,CPI或在以旧换新政策支撑下小幅波动 [8]
鲍威尔迅速“灭火”救市
华尔街见闻· 2025-03-20 12:52
美联储政策立场与市场反应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申"通胀暂时论",表现出对经济风险的漠视态度,并暗示将维持当前政策立场[1][2] - 鲍威尔的言论推动美股大幅上涨,标普500指数和纳指涨幅超1%,创下去年7月以来最佳"美联储决议日"表现[3] - 债市同步走强,2年期美债收益率跳水超10个基点,10年期收益率跌超4个基点[3] - 现货黄金连续两天创历史新高,盘中逼近3052美元/盎司[4] - 除美元外,几乎所有资产类别均录得上涨[5] 美联储利率与资产负债表调整 - 美联储连续第二次会议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4.25%-4.5%区间不变[8] - 自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累计加息525个基点,去年9月起三次降息共100个基点[9] - 宣布从4月起放慢缩表步伐,这是自2022年6月启动缩表以来首次调整[9] - 点阵图显示官员仍预计2024年将有两次降息[10] 经济与通胀预测调整 - 美联储下调2024年GDP增速预期从2.1%至1.7%,较2022-2023年近3%的水平显著放缓[11] - 上调通胀预期,预计年底通胀率从当前2.5%升至2.7%,仍高于2%目标[11] - 多数官员认为经济增长存在下行风险,失业率和通胀有上行风险[12] - 政策不确定性主要源于潜在关税影响,特别是特朗普政府计划讨论的对等关税政策[12][19] 鲍威尔对经济与通胀的评论 - 鲍威尔强调经济数据稳健,就业增长健康,失业率接近自然水平,认为经济整体健康[14] - 承认经济衰退风险有所上升,但强调迫在眉睫的可能性仍低[15] - 认为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可能是暂时的,基准预测仍支持这一判断[15][17] - 引用特朗普任期先例,称当时关税引发的通胀也是暂时的[18] 市场解读与机构观点 - 分析认为鲍威尔刻意使用"暂时性"措辞安抚市场,其态度显著影响投资者情绪[2][18] - 瑞银指出美联储更关注经济增长而非通胀风险,政策立场比预期更鸽派[18][19] - 市场初期对矛盾的经济预测反应平淡,认为美联储需要更多明确信息才会行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