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质齐升

搜索文档
“十四五”: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对话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
经济日报· 2025-10-15 06:25
发展成就:规模增长 - 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大关,2025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元 [3] - “十四五”时期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大于2008年经济总量,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三省经济总量之和 [3] - “十四五”前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左右,若2025年实现5%预期目标,五年年均增速将达5.4%左右 [3] 发展成就:质量提升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由2020年2.40%提高至2024年2.69%,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14位上升到第10位 [4] - 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至2024年约17.4万元/人 [4]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新能源发电装机量、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际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 [4] 发展成就:结构优化 - 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7.5:36.9:55.5调整为2024年6.8:36.5:56.7,服务业占比提高 [5]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到34.6%和16.3% [5] - 2021年至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为86.8%,最终消费支出平均贡献率达59.9%,比“十三五”提高11.1个百分点 [5] 新发展理念:创新成效 - 2024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8] - 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建成全球最大网络基础设施,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8][15]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特高压输变电世界领先,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 [8] 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20年63.89%上升到2024年67.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56:1降至2.34:1 [5][9] - 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黄河流域等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 [9] - 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对非户籍常住人口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9] 新发展理念:绿色进展 - 构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10] - 全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超额完成“十四五”20%目标 [10]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 [10] 新发展理念:开放深化 - 货物贸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一,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稳定在14%以上,服务贸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二,2024年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 [11] - “十四五”以来累计吸收外资已超过7000亿美元预期目标,对外投资年均增速超过5%,稳居世界前三 [11] -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持续缩减,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已全部“清零” [11] 动力变革:科技创新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强度达2.69%,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14] - 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70%以上,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 [14]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成渝、武汉、西安区域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推进 [14] 动力变革:产业体系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15] -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赋能传统制造,我国“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占比超40% [15] - 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取得标志性成果 [15] 动力变革:绿色转型 - 风电光伏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16]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87.2% [16] -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长江、黄河全线干流水质连续多年保持Ⅱ类 [16] 比较优势升级 -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能够摊薄制造业研发、投资、物流等环节成本,形成强大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成本优势 [17] - 建成约460万个5G基站,技术和用户数保持全球领先,更多领域实现数字化转型 [17][18]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60%左右,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 [18] 未来展望:国际环境 - 新一轮科技革命进入加速期,以人工智能为主导,与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交叉融合,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25] -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从以成本、效率为主导转向以安全、稳定为主导,增大全球经济“碎片化”风险 [25] - 大国战略博弈进入关键期,美国视中国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打压 [25] 未来展望:国内发展 - 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为凸显,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将明显加快 [26] - 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 [26] - 绿色发展进入关键攻坚期,各类污染物排放陆续达峰后进入高位平台期,绿色低碳转型任务更加艰巨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