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主权
icon
搜索文档
一场新的P2P骗局,正在酝酿?
虎嗅· 2025-08-04 05:04
先来看RWA到底是什么? RWA最原始的定义是"真实世界资产",是一个名词,指的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具体的、有形的(如房产、黄金、艺术品等)或无形的(如债券、股票、应 收账款、知识产权等)价值物。 但在区块链和金融科技领域,RWA更是一场金融革命的动词,就是通过"代币化"把那些"动不了、卖不快、投不起"的传统资产,分割成若干份,搬到区块链 上挂牌出售。 这样看来,稳定币和代币化基金都可被归为RWA范畴。它们背后都对应着某种真实世界资产作为价值支撑,但两者扮演的角色不同。稳定币在生态内承担 着"货币"的功能,追求的是价值稳定和高流动性,不产生收益;而代币化基金则是"投资品",其目标是获取收益增长。 这听起来仍然比较抽象?我们举个例子: RWA近日已成为金融圈最炙手可热的叙事之一。 从私人信贷到美国国债,"万物皆可代币化"正被包装成一场价值数万亿美元的数字化迁徙。全球顶级智库波士顿咨询(BCG)预测,到2030年,非标资产 RWA细分市场规模或达16万亿美元——这相当于届时全球GDP的10%。 在这幅繁荣景象背后,市场也发出了疑问:剥开"代币化"、"去中心化"这些技术外衣,RWA的内核,与当年留下满地鸡毛的P2P, ...
复旦大学汤景泰:稳定币这个“稳定”的名头,恐怕也暗含着“割韭菜”的企图
搜狐财经· 2025-07-09 09:37
稳定币的本质与平台化趋势 - 稳定币是数字平台对社会进行数字化改造的产物,反映了平台在经济金融领域的权力扩张 [3] - 平台化浪潮下,信息交换枢纽从媒体转移到平台,这是全球性趋势 [3] - 稳定币的出现直接引发五对核心矛盾:国家间矛盾、国家与平台矛盾、平台间矛盾、新老资本矛盾、平台与用户矛盾 [3][4] 五对核心矛盾的具体表现 - 国家间矛盾:稳定币锚定美元可能成为美元霸权的数字延伸,各国监管面临两难 [3] - 国家与平台矛盾:平台试图争夺铸币权,与国家主权形成直接冲突 [4] - 平台间矛盾:不同平台发行的稳定币竞争激烈,最终取决于市场影响力和用户规模 [4] - 新老资本矛盾:传统金融与科技资本既对立又合作,金融圈权力结构重塑 [4] - 平台与用户矛盾:"稳定币"名称具有话术性质,实际可能隐藏收割风险 [4] 舆论场中的主要参与者策略 - 监管机构:欧美监管机构在风险管控与全球竞争力之间权衡,美国倾向宽松以保持优势 [5] - 发行机构:科技公司如Facebook将稳定币包装为合规透明产品,实际为美元霸权铺路 [6] - 传统金融机构:银行如摩根大通和支付公司如PayPal一边批评稳定币一边自行发币 [6] - 区块链社区:以技术创新为名,但技术黑箱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的收割 [6] - NGO与智库:在舆论场中声音微弱,关注点常被更大利益方掩盖 [6] 中美欧监管差异 - 美国:创新与风险并存,舆论两极分化,既想利用稳定币扩张霸权又担心金融风险 [7] - 中国:以强化人民币地位和技术掌控为核心,防范金融乱象,维护金融安全 [7] - 欧盟:强调稳健监管但成员国协调不足,数字主权战略推进缓慢 [8] 稳定币的深层意义 - 稳定币是数字时代权力洗牌的缩影,货币形态变革反映社会结构颠覆 [8] - 技术服务于权力,掌握稳定币底层平台等于掌控数字金融命脉 [8] - 中国需平衡防御美元霸权和建设自主数字金融体系 [8]
英媒:德国与意大利政界人士呼吁将存放在美国的黄金储备运回本国,以保障金融主权与资产安全
环球网· 2025-06-27 08:11
黄金储备回流趋势 - 德国与意大利政界人士呼吁将存放在美国的黄金储备运回本国,以保障金融主权与资产安全 [1] - 德国与意大利分别拥有全球第二与第三大黄金储备,分别为3352吨和2452吨,各自约三分之一的黄金存放在美国,市值约为2450亿美元 [3] - 德国央行曾于2010年启动"黄金回流"计划,将一半储备存放在国内,并在2013年耗资700万欧元将674吨金条从纽约和巴黎运至法兰克福,目前仍有37%德国储备存放在纽约 [3] 政治与经济动因 - 德国左翼政客法比奥·德·马西认为当前局势动荡,将更多黄金运回欧洲或德国有"充分的理由" [3] - 德国保守派政客彼得·盖韦勒指出,过去十年将黄金存放在海外的安全性"答案已不言自明",强调德国央行在保护国家黄金储备方面"绝不能走任何捷径" [3] - 欧洲纳税人协会致信德国和意大利财政部和央行,敦促政策制定者重新考虑依赖美联储作为黄金托管机构的做法,担忧特朗普"干预美联储的独立性",建议确保欧洲央行对这些黄金储备"拥有绝对控制权" [3] 国际央行动向 - 《金融时报》调查显示,全球70多家央行中越来越多国家正在考虑在国内储存黄金,以防止在危机爆发时无法及时调动 [3] - 意大利兄弟党曾主张将黄金储备迁回国内,但总理梅洛尼自2022年上任后未再公开表态,分析认为她希望在维系与特朗普关系的同时避免加剧与美方的经济摩擦 [4] 争议与谨慎态度 - 意大利兄弟党议员法比奥·兰佩利认为黄金储备由"历史盟友"保管,"地理位置"仅具有"相对重要性" [4] - 德国资深投资人士伯特·弗洛斯巴赫表示,如果大张旗鼓地将黄金运回,将发出德美关系恶化的信号 [4]
细思极恐!美国犹太资本巨头贝莱德,竟悄悄渗透了这么多中国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6-24 13:47
贝莱德发展历程 - 1988年成立时仅为500万美元启动资金的小型资产管理部门,借自黑石集团[4] - 三十余年后成长为全球最大资产管理机构,掌控财富总额超11.5万亿美元,超过全球十大银行资产总和[4] - 创始人拉里·芬克曾因利率误判损失惨重后创业,起家于债券投资并逐步扩展至股票、房地产、私募股权等多元领域[4] - 2009年收购巴克莱全球投资(BGI)成为关键转折点,跃居全球资产管理首位[4] 核心技术优势 - 阿拉丁系统(Aladdin)为超级金融分析平台,支撑每日数十亿美元交易决策,整合全球50个国家、数百家机构数据[6] - 系统服务180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包括瑞信、花旗、法兴等,具备金融基础设施规则制定能力[6] - 设立系统性主动投资部,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解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政策文件,预判市场趋势[6] 中国市场布局 - 2020年成为首家获批的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2021年正式挂牌"贝莱德基金"[8] - 采用"公募+私募+ETF+产业投资"多线策略,重点覆盖新能源、科技、制造、基础设施等行业[8] - 通过港股与ETF持有比亚迪(7.02%)、宁德时代(0.55%)、隆基绿能等龙头企业股份[8][10] - 参与未上市企业早期融资,如2022年以15%股权入局某AI企业并介入治理[8] - 利用MSCI指数信息优势提前调整A股仓位[8] 战略投资案例 - 新能源领域持股:比亚迪7.02%、蔚来3.72%、小鹏2.90%、理想2.79%[10] - 科技企业持股:快手5.18%、中兴5.11%、阿里2.53%、腾讯2.29%[10] - 金融领域持股:工行5.07%、招行0.82%、平安0.75%[10] - 2025年初试图通过关联基金收购中国战略港口资产[9] 监管与市场影响 - 中国2024年发布《关于加强金融安全管理的若干措施》,强化外资金融机构全流程审查[9] - 贝莱德深度介入企业治理与数据访问的行为引发对金融主权与规则制定权的关注[8][9] - 中国正推动自主金融技术研发与监管机制完善,构建本土"护城河"[11][12]
港元保卫战:从1998到2025,一场永不落幕的金融暗战
凤凰网财经· 2025-05-07 18:33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 香港金管局在2025年5月连续四天累计投放1166.14亿港元流动性 其中5月6日单次注资605.43亿港元 5月5日注资95.32亿港元 5月2日注资465.39亿港元 [2][3] - 联系汇率制度自1983年建立 将港币与美元挂钩 汇率维持在7.75至7.85港元兑1美元区间 金管局通过双向调节机制维持汇率稳定 [3] - 2025年5月港元汇率触及7.75强方兑换保证红线 这是自2020年10月以来首次触发强方兑换保证 [2] 1998年金融风暴 - 1998年8月国际炒家对香港发起多轮攻击 首轮抛售超400亿港元 导致银行同业拆息飙升至300% 恒生指数暴跌逾1000点 [7] - 香港政府动用1200亿港元外汇基金直接入市 相当于当时外汇储备的13% 最终在8月28日恒指期货结算日以7829点收盘 高出炒家建仓点位329点 [11][13] - 香港金管局于1998年9月推出7项强化联系汇率制度的措施 并颁布30项配套政策 有效遏制跨国资本投机 [14][16] 当前市场环境 - 2025年第二季度港元兑美元累计升值0.4% 香港外汇储备从1998年的928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的4200亿美元 [19] - 彭博数据显示亚洲地区货币表现指标飙升至2022年以来最高水平 人民币和港币兑美元逆势升值 [4] - 美国经济衰退担忧加剧 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直言不愿持有可能贬值的货币 [4] 历史对比与启示 - 1998年危机暴露亚洲金融体系脆弱性 2025年资本流动反映美元霸权松动与全球经济东移趋势 [18] - 两次危机应对策略形成镜像对照 1998年后香港限制卖空和外汇交易 2025年中国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与港股通扩容 [19] - 金融主权取决于制度设计能力与危机响应速度 香港外汇储备增长显示防御能力显著提升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