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科技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从技术输出到标准输出,中国金融科技出海2.0该怎么走
全球金融科技发展趋势 - 金融科技成为推动全球金融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金融科技企业从"技术输出"向"标准输出"演进 [1]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为全球金融机构提供坚实基础与广阔前景 [1] - "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金融科技企业将出海视为重要战略 [1] 东南亚市场机遇与挑战 - 东南亚Fintech市场2024年总收入预计突破11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7.5% [2] - 支付、数字借贷、保险科技与财富管理四大赛道呈现爆发式增长 [2] - 市场痛点包括风控体系不完善、数字化基建薄弱 [2] 金融壹账通出海战略 - 采用"技术+业务"双输出模式,协助海外金融机构建设风险管控体系 [3] - 与菲律宾SB Finance合作推出"SAM模式",加速产品上线并降低运营成本 [3] - 与印尼国信银行合作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和运营效率 [3] 车生态共建实践 - 东南亚五国汽车保有量超7500万辆,年新车销量约340万辆 [4] - 车贷渗透率与车险数字化水平处于初期阶段,线上平台需求迫切 [4] - 金融壹账通提供全场景汽车金融解决方案,助力数字化升级 [4][5] 技术标准化与全球合作 - 金融壹账通与联昌国际银行菲律宾子行签署核心系统续约项目,未来四年提供技术支持 [6] - 截至2024年12月,金融壹账通在东南亚客户包括3家顶级区域性银行、12家顶级本地银行及2家顶级保险公司 [6] - 模块化架构支撑跨生态场景协同,优化KYC与反洗钱流程 [7] 全球化布局与商业价值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金融壹账通境外业务覆盖20个国家及地区,197名客户 [8] - 竞争力体现在将技术转化为可持续商业价值的能力 [8] - 中国金融科技企业为全球市场定义下一代金融服务 [8]
内卷延伸海外,金融科技企业出海还是一条好路吗?
北京商报· 2025-06-22 22:06
中国金融科技出海现状与趋势 - 中国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出海已从单纯业务拓展升级为技术、生态、标准的系统性输出 [1] - 金融科技企业通过"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优化全球布局成为必答题,但面临地缘政治、跨境监管、数据治理等多重挑战 [1] - 破局出海困境需破除政策堵点、完善金融服务,同时壮大企业实力,包括产业链协同"抱团出海"和优化本土化战略 [1] 出海模式与技术驱动 - 金融科技出海实现从"跟随式探索"向"引领式输出"跨越,Temu、SHEIN等电商平台跻身全球前列,2024年Temu月活用户超3亿超越亚马逊 [3] - 数字金融服务从服务华人拓展至本地市场,东南亚数字支付渗透率不足60%提供复制"中国速度"空间 [3] - 出海呈现"双市场"特征:新兴市场规模化填补基础设施空白,成熟市场聚焦风控技术等长板渐进渗透 [3] -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底层变革,提升客户画像精度、降低运行成本,AI反欺诈系统保障跨境业务安全 [3] 金融科技全球化治理 - 金融科技出海向全球金融治理领域迈进,从输出产品转向提供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 [4] - 中国企业为东南亚商业银行提供线上化解决方案提升运营效率,并推动跨境人民币服务生态构建 [4] - 金融改革开放深化和技术进步为出海奠定基础,全链条金融科技出海趋势显现 [4] 外部挑战与内部制约 - 外部围堵包括美国逆全球化政策升级为科技战、金融战,对AI芯片、云计算等技术封锁 [5] - 跨境监管差异导致合规成本提高,反洗钱压力、数据本地化与隐私保护要求增加 [5] - 内部"内卷"文化蔓延至海外市场,中资金融机构海外网点布局与企业业务中心存在"空间错配" [6] - 微观层面挑战包括本地团队建设与人才成本、技术迭代压力与系统稳定性等 [7] 政策支持与战略协同 - 建议制定金融科技出海中长期规划,健全监管指引,推动监管等效和牌照互认降低合规成本 [8] - 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商协会跟踪服务的综合生态协同格局 [8] - 政策性银行可牵头成立出海专项融资基金,香港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打造"桥头堡" [8] 区域布局与企业策略 - 深耕东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市场,利用RCEP框架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 [9] - 联合第三国开拓市场,遵循"危地不往、乱地不去"原则,先易后难步步为营 [9] - 企业需协同出海与技术创新,采用"技术+业务双轮驱动"模式实现资源共享 [9] - 本地化经营为核心,构建技术合规+本地化三维能力,采取"区域总部+本地团队"管理模式 [9]
从“近海”到“远洋”:中国金融科技全球化布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经济观察网· 2025-06-22 19:43
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全球化发展 核心观点 - 国内数字经济平台企业正通过多维度路径推动实体经济高水平开放,出海成为行业共识 [1] - 金融科技出海模式从支付工具向综合金融服务生态演进,构建全球化能力是关键 [5][7] 国内市场现状与出海动因 - 国内市场渗透率较高,增量红利见顶,行业普遍面临存量博弈困境,亟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1] - 自2017年起出海成为热点现象,实力雄厚的数字金融企业加速海外扩张 [2] - 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展现出旺盛需求和持续增长的数字经济规模,提供双重增量空间 [1] 出海成效与典型案例 - 蚂蚁集团通过"Alipay+"覆盖66个国家和地区的9000多万商户,连接16亿用户账户 [2] - 信也科技在印尼、巴基斯坦获得非银行金融牌照,成为当地头部互金平台 [2] - 蚂蚁集团、腾讯集团通过投资或申请数字银行牌照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设立数字银行 [2] 出海模式演进 - 早期以支付工具出海为主(如支付宝、微信支付海外版),服务出境游客和华人社区 [5] - 模式升级为综合金融服务生态,蚂蚁集团在东南亚推出数字信贷、保险、理财等多元化产品 [5] - 与当地伙伴合作成为重要方式,有助于快速融入市场并降低运营成本 [5] 技术基础与竞争优势 - 中国金融科技技术实力得到实践验证,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竞争中取得突破 [3] - 工程师红利和教育红利推动移动支付等技术成熟,智慧金融走向国际前列 [2] 关键挑战 - 面临地缘政治、监管差异、汇率关税等不确定性因素 [3] - 北美市场受逆全球化政策影响,跨境监管严格且出海成本较高 [7] - 产业生态协同不足,内卷式竞争激烈,国内资本市场包容性有限 [7] 战略建议 - "实力为王":夯实技术基础,推出符合国际监管与客户需求的产品 [4] - "合规优先":强化国内外合规能力建设 [4] - "生态构建":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商户联盟及政府机构合作 [4] - "抱团出海":腾讯推动金融科技、云服务、游戏等业务协同,形成产业协同效应 [7]
从单一产品输出到生态赋能,新一轮金融科技出海如何借能AI?
第一财经· 2025-06-22 18:49
金融科技出海发展阶段 - 金融科技出海从"出口导向型"向"全球布局型"升级,特点是从"中国制造"变成"全球生产+全球销售" [2] - 2020年前以支付、信贷等单一金融服务输出为主 [2] - 2020~2023年转向"技术+本地化运营"模式 [2] - 2023年后进入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的新阶段,形成"金融科技+产业生态+数智化底座"的立体化出海格局 [2] 金融科技出海挑战 - 地缘政治和监管政策变化增大全球展业风险,可能导致资金冻结、业务中断 [2] - 基础设施和技术环境差异增加本地适配成本 [2] - 市场竞争激烈增加获客与市场拓展难度 [2] - 海外市场的监管不确定性需审慎对待 [4] - 文化适应性的挑战,2C业务必须深入理解当地客户的生活习惯、信用意识和文化习俗 [4] AI技术赋能金融科技出海 - AI已成为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出海的新技术底座 [5] - AI对金融的主要赋能环节已延伸至决策系统,围绕大模型已产生部分落地效益 [5] - 采取"技术换时间"策略,依托AI等创新技术架构加速对海外市场的覆盖 [5] - 金融科技企业借力AI出海可以从智算云出海和金融大模型数据共享等维度突破 [6] 云计算与数据共享 - 2022年中国云出海市场规模256.5亿元,金融行业市场占比9% [6] - 2022年至2026年金融行业云出海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8% [6] - 通过金融数据流通共享,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目标市场的监管要求 [6] - 与当地机构合作获取数据资源,实现技术方案的本地化适配 [6] 金融科技应用场景 - To C业务包括移动支付、数字信贷 [7] - To B业务包括保险科技、智能投顾、智能风控、智能客服 [7] - To G业务包括参与数字政 [7] - 基础层包括光宽带、4G/5G、FTTH、app、云计算、AI、区块链/Web3.0、物联网 [7] 抱团出海战略 - 建议融合更多国内实体企业实现"抱团出海" [7] - 为出海企业构建覆盖支付结算、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融资贷款等全链条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 [7]
“新形势下金融科技出海的机遇与挑战”专题研讨会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06-22 18:30
金融科技出海新趋势 - 我国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全球化发展正在赋能实体经济高水平开放 尽管海外收入占比整体低于美国 但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 [1] - 金融科技出海已进入生态发展期 呈现新技术升级 区域差异化布局 手机银行突破 深度布局四大新趋势 [4] - AI对金融科技出海影响巨大 既是倍增器也是分化器 表现在AI for金融 金融for AI "金融+AI"赋能千行百业三方面 [4] 发展机遇 - 全球金融普惠化 智能化升级浪潮持续推进 DEPA助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 [5] - 中国金融科技成就成为发展中国家学习合作样板 发展服务贸易和数字经济导向不变 [5] - 带动国内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标准规则"走出去" 助力打造数字化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 [1] 面临挑战 - 外部形势复杂严峻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 产业生态协同不够 内卷式竞争激烈 金融服务体系较弱 [2] - 地缘政治 监管差异 汇率关税等不确定性因素 跨境监管严格 出海成本较高 技术迭代压力与系统稳定性 [3][5] - 逆全球化干扰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需要应对合规风险 包括国内合规和国际合规 [3][5] 发展建议 - 强化国家战略引领 破除政策堵点 完善外部支持保障 优化国内政策环境 壮大企业自身实力 [2] - "实力为王"夯实技术基础 "合规优先"强化能力建设 "生态构建"搭建良好生态 "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 [3] - 全面深化国际合作 强化合规风控 优化本土战略 融合实体抱团出海 优化地区布局 构建综合生态 强化国际人才培养 [5]
金融科技出海浪潮正劲:如何在监管与发展之间寻路全球化
证券时报· 2025-06-22 16:30
金融科技企业出海现状与趋势 - 内地金融科技企业出海需求旺盛,"不出海就出局"成为行业共识 [1] - 金融科技出海是推进全球数字化转型和提升中国规则制定权的重要途径 [1] - 2024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达11592.7亿元人民币(1627.8亿美元),同比增长11.3% [3] - 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数量近1.2万家,市场规模预计达5万亿美元,占全球40%以上 [3] 出海企业类型与基础 - 出海企业从头部巨头扩展到估值10亿-100亿元的科技企业,多为区域或领域隐形冠军 [2] - 跨境电商、工业服务、云服务和金融平台成为企业出海的重要助推器 [2] - 金融科技出海呈现四大新趋势:新技术升级、区域差异化布局、手机银行突破、深度布局加速 [3] - 金融科技出海基础良好,技术实力、业务创新经验和国际影响力得到验证 [4] 出海面临的挑战 - 跨境监管差异与合规成本高,各国金融牌照体系复杂 [5] - 数据本地化与隐私保护政策增加成本,需建立本地数据中心或合规方案 [6] - 本地化落地需求包括团队建设、技术适配和文化理解,推升拓展成本 [6] - 企业关注监管态度和文化差异,需适应本地客户习惯和征信水平 [6] 出海的机遇与建议 - 全球金融普惠化、智能化升级和DEPA协定为金融科技出海提供机遇 [7] - 需制定长期战略,做好本地化,组建本地团队并研究区域需求 [8] - 选择出海市场需考虑政策合规、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和生态合作 [8] - 建议国家层面探索国际联合信任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国际认可 [8] 香港的角色与支持 - 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在标准、资金、人才和国际招商方面支持企业出海 [9] - 香港通过资本市场改革、国际人才回流和博览会助力企业出海 [9] - 金融科技企业需加强技术研发全局视野、本地化经营和人才多样性 [9]
金融科技出海浪潮正劲:如何在监管与发展之间寻路全球化?
证券时报· 2025-06-22 16:22
金融科技企业出海趋势与现状 - 内地科创企业出海需求旺盛,"不出海就出局"成为行业共识,金融科技领域尤为突出 [1] - 金融科技出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表现形式,对提升全球经济规则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1] - 2024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达11592.7亿元人民币(1627.8亿美元),同比增长11.3%,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0244.5亿元人民币(1438.5亿美元),增长11.7% [3] 金融科技行业基础与市场格局 - 中国金融科技企业近1.2万家,集中分布在北京(占全国1/3)、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合计占比超60% [4] - 中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预计达5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40%以上,为全球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市场 [4] - 出海企业类型从头部巨头扩展到估值10亿-100亿元的科技企业,多为区域或领域隐形冠军 [3] 金融科技出海新趋势 - 云计算和AI技术深度赋能金融核心系统升级 [4] - 东南亚成为主要目标市场,手机银行等产品成为重要突破口 [4] - 行业进入深度布局阶段,更多主体加速开拓海外市场 [4] - 金融服务输出升级为金融科技输出,技术实力获国际验证 [4] 企业出海主要挑战 - 跨境监管差异显著,各国金融牌照体系复杂,合规成本高企 [6] - 数据本地化政策严格,多国限制金融数据跨境传输,迫使企业建立本地数据中心 [6] - 本地化落地需求增加成本,包括团队建设、技术适配、文化理解等维度 [6] - 文化差异影响产品设计,需深度理解当地用户习惯和征信水平 [8] 出海战略建议与机遇 - 需制定长期战略,组建本地开发团队,构建原生解决方案 [9] - 选择市场需评估规模潜力、基础设施支撑及生态合作可能性 [9] - 全球金融普惠化浪潮、《数字经济伙伴协定》(DEPA)等构成四大机遇 [9] - 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可提供标准对接、资金募集、人才支持等五大助力 [10] 技术与企业实践案例 - 华为强调国家品牌背书的重要性,本地化拓展需坚持长期投入 [9] - 腾讯建议关注技术标准化与国际认可,呼吁探索跨境数据流动信任机制 [9] - 河北源达信息技术优先考虑监管态度和文化差异,选择香港作为出海首站 [10] - 深圳华锐分布式技术通过新技术架构加速研发,应对海外运营模式理解挑战 [8]
金融科技企业“出海”呈现新趋势 业内热议如何突破挑战“扬帆远航”
证券时报网· 2025-06-22 14:16
会议背景与报告发布 - 深圳香蜜湖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2025夏季会议成功举办,聚焦金融科技出海机遇与挑战 [1] - 《我国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全球化发展的现状、挑战及建议》报告发布,由陈文辉代表课题组介绍核心内容 [1][2] - 报告指出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全球化带动实体经济全球化、数字金融标准规则"走出去"及数字化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2] 数字经济平台全球化现状 - 跨境电商等网络销售平台带动中国制造出海,生活服务类、娱乐服务类平台拓展海外市场 [3] - 工业服务、云服务平台助力制造业境外投资,金融服务类平台提供多元金融支持 [3] - 平台经济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出海,但海外收入占比仍低于美国 [3] 金融科技出海基础与趋势 - 我国金融科技技术实力获国际认可,Deepseek兴起推动AI全球竞争突破 [4] - 金融科技出海呈现新技术升级(云计算+AI)、区域差异化布局(东南亚为主)、手机银行成突破口等趋势 [5] - 金融科技出海进入生态发展期,从产品输出升级为全球化资源配置 [5] AI与金融科技融合 - AI对金融科技表现为三重影响:AI赋能金融业务、金融支持AI发展、"金融+AI"赋能千行百业 [6] - AI大模型已初步赋能金融业务,全球AI融资金额持续提升且中国政策倾斜 [6] - AI技术对全要素生产率及GDP增长具有倍增作用 [6] 出海挑战与建议 - 面临地缘政治、监管差异、汇率关税等外部不确定性 [4] - 产业生态协同不足、恶性竞争激烈,国内资本市场包容性不足 [3] - 建议强化国家战略引领、破除政策堵点、完善支持保障体系 [3] 企业实践案例 - 华为通过全球化平台助力中国金融科技企业走出去,强调本地化开发团队建设 [8] - 腾讯基于工程师红利推动金融科技、云服务等全方位业务出海,关注目标市场微观因素 [9] - 华锐技术采用"陪伴+赋能"策略支持中资金融机构全球化,应对规则复杂性与监管差异 [10]
深圳香蜜湖国金院夏季会议即将召开,肖钢、陈四清、张军扩、房爱卿等参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09:18
宏观经济表现 -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 延续稳中向好态势 [1]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上半年经济工作对完成全年目标至关重要 [1] 金融科技出海发展 - 金融科技出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新表现形式 对提升全球经济金融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1] - 金融科技企业出海取得积极成效 深圳成立全国首个金融科技出海联盟引领"抱团出海" [1] - 面临地缘政治、跨境监管、数据治理等多重挑战 [1] 行业会议与研讨 - 深圳香蜜湖国金院2025夏季会议聚焦金融科技出海与宏观经济两大议题 [2] - 会议将发布《我国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全球化发展的现状、挑战及建议》报告 [3] - 报告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建议 [3] 行业专家参与 - 会议邀请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工商银行原董事长陈四清等权威专家参与研讨 [2] -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将代表课题组发布重要报告 [3]
海外现金贷市场研究报告2025
点点数据· 2025-05-26 18: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海外现金贷市场在人口红利、金融缺口、数字基建和政策支持推动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预计未来5年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全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近3年增速超10%,用户规模也保持增长;不同地区市场竞争特征和发展态势各异,机构需具备运营、风控、合规、获客、生态等核心能力以提升竞争力[5][24][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海外现金贷市场发展背景与现状 - 发展背景:海外新兴市场因人口红利、金融缺口、数字基建成熟和政策支持,小额信贷需求旺盛,现金贷服务机构可实现商业扩张与推动金融包容性发展[4][5] - 人口红利:2024年东南亚6.6亿人,70%低于40岁,人均GDP超4000美元;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人口增速全球第一,预计2050年达21亿人,年轻人口占比超60%[7] - 金融缺口:东南亚、非洲和拉美地区约60%、51%、70%成年人缺乏正规金融服务,消费信贷渗透率低[7] - 数字基建:2023年东南亚移动钱包用户超1.54亿,预计2025年达4.04亿;非洲移动货币注册账户数达8.56亿,数字支付普及利于现金贷发展[8] - 政策支持:东南亚、非洲及拉美地区政府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如菲律宾支持线上银行运营等[9] - 市场现状:现金贷应用在海外重点区域下载量高,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现金贷应用在金融应用中下载渗透率分别为41.03%、31.93%和18.91%;新兴市场成为主要目的地,面向长尾人群满足短期资金需求[15] 海外现金贷市场排名及竞争分析 - 市场竞争:市场发展梯队特征明显,规范性从粗放到有序进化;东南亚是早期市场,流量成本上升加速洗牌;墨西哥等拉美地区是新兴潜力市场;非洲金融基础设施薄弱但数字借贷增长[17] - 市场规模:2024年全球现金贷市场规模约1.67万亿元,近3年增速超10%;亚洲及大洋洲、美洲规模较大,其他区域有增长潜力[24] - 用户规模:近3年全球现金贷月活规模波动增长,未来随着数字化普及,用户规模将继续增长[26] - 关键要素:运营、风控、合规、获客、生态5个层面能力是机构核心竞争力,包括本地化运营、数据驱动风控、牌照获取、精准获客和生态构建等[30][32] 海外现金贷机构案例及用户行为分析 - 印度尼西亚市场:市场竞争激烈,经营机构在多方面有举措;2024年金融应用ASA广告点击率6 - 8%,转化率65 - 70%,下半年获客成本下降;中国金融科技公司竞争力强,在下载量、月活等榜单表现突出;本土化品牌用户粘性有优势[37][41][51] - 菲律宾市场:国际与中国机构竞争,信也科技影响力提升;2024年金融应用ASA点击率4 - 6%,转化率55 - 60%,获客成本上升;信也科技旗下JuanHand在多项榜单排名靠前;本土化品牌用户粘性高[58][61][70] - 墨西哥市场:高增长与高风险并存,机构需平衡技术、合规与本土化;2024年金融应用ASA点击率3 - 5%,转化率50 - 55%,获客成本波动大;DiDi Finanzas在下载量、月活等方面表现突出;Fortaprest用户粘性断层领先[77][80][91] - 典型机构案例:信也科技全球化战略推进,通过多策略促进海外业务增长,逾期率改善,交易量创新高;AdaKami和JuanHand目标客群特色鲜明,下载量和月活有不同表现;瓴岳科技旗下Easycash在印尼占优势,拓展多元市场,APP指数提升,用户以年轻客群为主,下载量和月活有变化;滴滴海外业务扩张,以拉美为重心,DiDi Finanzas依托出行、外卖业务发展,用户以年轻群体为主,下载量和月活稳定且粘性高[100][115][132] 海外现金贷市场趋势分析 未提及明确趋势分析内容,但从各部分可推测未来市场将持续增长,竞争加剧,机构需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注重合规和本地化运营,整合生态资源以提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