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子精神
搜索文档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三: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
新华社· 2025-10-20 11:49
作之于细,累之成风。八项规定一子落,党的建设满盘活。全面从严治党势如破竹、势不可挡,激扬清 风正气,激发党和国家事业新的生机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作出的决定,哪一件不是说到做到、一以贯之的?我们抓什么,就是抓铁有 痕、踏石留印。" 今年3月,在云南、贵州考察期间,谈及全党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 记道出其中深刻考量。 成事之道,为大于其细,执一而应万。从中央八项规定,我们可以读懂中国共产党人的成事之道。 中央八项规定,短短600余字,内容虽短,解决的却是"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习近平总书 记鞭辟入里地指出:"下口就要真正把那块吃进去、消化掉,不要这吃一嘴那吃一嘴,囫囵吞枣,最后 都没有消化。" 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刹住"车轮上的腐败",从整治"会所里的歪风",到制止"天价月饼""天价烟 酒",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抓; "抓了中秋节抓国庆节,抓了国庆节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节,抓了春节抓清明节、抓端午节",一个节 点一个节点坚守; 从十九届、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均研究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一个 阶段一个阶段推进。 "中央八项规定都抓不好、 ...
“贴标签”不如“钉钉子”
人民日报· 2025-09-22 16:09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批评了“标签式”落实的工作作风,指出其用表面工作替代实质成果,导致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 [1] - 强调真正的政绩应体现在实际发展成效和群众真实评价上,而非材料和标签的堆砌 [3] - 提出需从思想、制度和作风三方面着手,树立正确政绩观,优化考核机制,发扬务实作风,以创造经得起检验的实绩 [4] “标签式”落实的表现与本质 - 将“开了会”等同于“落实了”,满足于程序到位和表态响亮 [1] - 把“写了材料”包装成“干成事业”,醉心于精美的台账和出彩的汇报 [1] - 以“填了数字”代替“见了成效”,沉迷于光鲜的报表和亮眼的成绩 [1] - 其实质是“点到为止”的虚招替代“一抓到底”的实功,问题依旧存在 [1] “标签式”落实的根源 - 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部分人员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信奉“标签出政绩” [2] - 担当意识和能力本领不足,面对矛盾选择回避,在虚功中消磨锐气和荒废本领 [2] - 工作缺乏钉钉子精神的韧劲与钻劲,导致成果变成“花架子”和“纸钉子” [2] 正确的工作导向与评判标准 - 工作的最终评判标准是解决了多少真问题、带来多少真实惠、赢得多少真民心 [3] - 群众心中的秤衡量的是实打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非“标签秀” [3] - 应俯身倾听群众反映,锤炼攻坚克难能力,推开门去“钉钉子” [3] 纠治“标签式”落实的路径 - 从思想上纠偏,树牢实绩标尺,强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的观念 [4] - 优化制度机制,使考核重“现场”轻“会场”,重“实绩”轻“痕迹”,重“口碑”轻“材料” [4] - 发扬严实作风,沉下去摸透情况、找准症结,深入一线跟踪问效,敢于向最难处开刀 [4] - 需以“偏向虎山行”的胆识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推动决策落地生根 [4]
“贴标签”不如“钉钉子”(思想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9-22 06:22
核心观点 - 文章批评部分地方和部门存在"标签式"落实工作现象 即通过开会 写材料 填数字等表面工作替代实际成效 导致问题未解决和发展停滞 [1][2][3] - 强调党员干部需树立正确政绩观 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 用实绩赢得民心而非追求表面标签 [3][4] 问题表现 - 将"开了会"等同于"落实了" 满足程序到位和表态响亮但缺乏实际成效 [1] - 把"写了材料"包装成"干成事业" 醉心于精美台账和出彩汇报而非解决问题 [1] - 以"填了数字"冒充"见了成效" 沉迷报表光鲜但痼疾未除 [1] 问题根源 - 政绩观错位:部分党员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 信奉"标签出政绩"和"留痕即安全" [2] - 能力缺失:面对矛盾打滑绕道 遇到困难拈轻怕重 在虚功中消磨担当锐气和攻坚本领 [2] - 工作方式虚浮:缺乏钉钉子精神的韧劲与钻劲 导致工作变成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和"纸钉子" [2] 解决方向 - 思想纠偏:树牢实绩标尺 强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的正确政绩观 [4] - 制度优化:考核重"现场"轻"会场" 重"实绩"轻"痕迹" 重"口碑"轻"材料" [4] - 作风锤炼:深入一线跟踪问效 向矛盾窝里钻往问题根上刨 在基层练兵场淬炼实绩真金 [4] - 攻坚克难:敢于向最难处开刀 勇于向最痛处发力 以"偏向虎山行"胆识推动决策落地 [4]
以“落实之锤”钉牢“发展之钉”
人民日报· 2025-09-17 12:46
抓落实的重要性与历史经验 - 抓落实是公司制胜的重要工作方法,需防止规划与实际执行脱节的现象[1] - 公司历来重视抓落实,从革命时期到新时代,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是团结带领团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和可靠保证[2] - 公司通过抓落实破解难题、把握机遇、实现愿景,例如脱贫攻坚、雄安新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均是抓落实结出的硕果[2] 抓落实的科学方法与精准发力 - 落实需胸怀全局、精准发力,避免照搬照抄,要科学绘制施工图并明确任务书[3] - 公司应抓住任务落实的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攻坚,如河北唐山开展治气攻坚战实现重工业城市转型,贵州遵义发展生态+红色文旅康养产业,安徽黄山建立多元化生态综合补偿体系[3] - 落实需将中央决策部署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3] 抓落实的持之以恒与长效机制 - 落实贵在持之以恒,需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钉实钉牢[4] - 公司可借鉴浙江紧盯千万工程目标20多年不动摇的经验,保持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确定重点,积小胜为大胜[4] - 对重大改革、重点项目和民生实事需咬定青山不放松,并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防止半拉子工程[4] 抓落实的成效检验与激励机制 - 落实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增进福祉、推动事业发展,需避免虚假落实和功利主义做派[5] - 公司需用好督查督办、考核评价、问责问效等工具形成部署—落实—检查—反馈的工作闭环[5] - 应让实干家脱颖而出,党员干部需拿出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把工作落到实处[5]
以“落实之锤”钉牢“发展之钉”(思想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9-17 06:10
抓落实的重要性 - 抓落实是公司制胜的重要工作方法,是克服“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现象的关键[1] - 公司发展任务重、挑战多,需以抓落实将宏伟蓝图变为现实[1] - 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是公司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和可靠保证[2] 抓落实的历史实践 - 公司在新发展阶段通过“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例如在脱贫攻坚、雄安新区建设、“一带一路”项目中取得成果[2] - 历史和实践证明,一切难题只有在落实中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在落实中才能把握[2] 抓落实的科学方法 - 落实需胸怀全局、精准发力,公司需吃透中央精神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科学绘制“施工图”[3] - 公司应善于抓住任务落实的“牛鼻子”,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如河北唐山开展“治气”攻坚战实现重工业城市转型[3] - 公司需创造性开展工作,如贵州遵义探索“生态+”红色文旅康养产业,安徽黄山建立多元化生态综合补偿体系[3] 抓落实的持久性 - 抓落实贵在持之以恒,公司需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避免“雨过地皮湿”[4] - 公司可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保持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确定重点,锲而不舍积小胜为大胜[4] - 对重大改革、重点项目、民生实事,公司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4] 抓落实的成效检验 - 落实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事业发展,公司需避免虚假落实和功利主义做派[5] - 公司需用好督查督办、考核评价、问责问效等工具,形成“部署—落实—检查—反馈”的工作闭环[5] - 公司应让实干家脱颖而出,党员干部需拿出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5]
学有所悟丨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31 08:29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党的作风建设展开,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关于公司或行业的关键要点。建议提供包含企业动态、行业分析或经济数据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解读。
“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大家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1 05:21
五年规划的战略意义 - 中国通过14个五年规划(计划)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 [2] - 五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成功密码 [1] -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优势 [2] 五年规划的编制与执行 - "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实地调研、网络留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 [3] - 中国通过五年规划设立长期目标且不为短期因素所动摇,为全球发展注入确定性和稳定性 [3] - "钉钉子"精神体现治国理政的态度与方法,反映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和科学设定目标的能力 [3] 典型案例与成效 - 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全线建成通车,体现"一干到底"的执行力 [2] - 跨国公司因中国长期规划的确定性而坚定投入中国市场 [3]
以“钉钉子精神” 破解10余年民生难题
镇江日报· 2025-06-02 08:07
社区改造工程 - 京口区象山街道学府路社区完成"新生路"改造工程,解决困扰居民10余年的出行难题,道路从"揪心路"转变为"舒心路"[1] - 改造后的"新生路"全长不足300米,新铺设沥青路面平整宽阔,两侧排水沟焕然一新,人行道增设防滑地砖,显著改善居民出行体验[4] 道路改造前状况 - 改造前的"新生路"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路面密布裂缝、塌陷形成积水盆地,人行道砖块破损严重,存在安全隐患[2] - 道路破损导致车辆拥堵,居民雨天出行需格外小心,尤其对接送孩子的家长造成不便[2] 社区治理措施 - 社区党委采用"三步破题法":组建8名党员骨干调研专班收集意见,召开3场透明议事会共商方案,通过"党建+共建"机制协调资源解决资金和施工难题[3] - 社区工作人员全程跟进工程,协调管线迁移,安排混凝土浇筑在清晨车流较少时段,组织志愿者搭建临时安全通道以减少扰民[3] 改造成效与居民反馈 - 改造后居民反映良好,家长接送孩子、老人买菜散步、上班族雨夜出行都更加便利安全[4] - 居民李大爷特别称赞改造后婴儿车推行平稳,认为社区办了一件大实事[4] 未来规划 - 社区党委书记陈云表示将持续聚焦"家门口"微改造项目,通过类似"新生路"的工程进一步提升社区品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