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减量服务
搜索文档
保障“三秋”农业生产 山东保险业多措并举应对持续阴雨
齐鲁晚报· 2025-10-13 17:02
行业核心理念与服务框架 - 行业以“防重于赔”的风险管理理念为引领,构建覆盖灾前预警、灾中抢险、灾后理赔的全流程风险减量服务体系 [1] - 行业通过科技赋能、资源整合、政企联动等举措,为秋收、秋耕、秋种筑起风险保障 [1][15] - 行业将风险减量服务贯穿农业生产全周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注入保险动能 [15] 人保财险山东分公司 - 制定专项操作指引,对快赔案件执行“两减免、两后补”,对预付案件执行“五减免、三必须”举措 [1] - 全省投入一线服务人员超1000人、服务车辆超300辆、无人机145架,力争10月底前完成全部秋粮立案及90%以上核赔进度 [1] - 已支付赔款250余万元,最快一笔赔款在查勘完成后24小时内支付,通过绿色通道做到能赔尽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 [1] 太平洋产险山东分公司 - 依托“双精准”建设成果,开展660万亩作物遥感长势监测,服务农户超60万户次 [3] - 通过平台与气象系统联动,向农户下发3.7万条预警短信,走访630户农户提升防灾意识 [3] - 灾中投入查勘人员300余人次、无人机750架次、查勘车130余辆,在德州、济宁等地开展排水清淤、抢收作业,利用科技手段实现数小时内完成超600亩田块损失核查,10万元赔款24小时内到账 [3] 平安产险山东分公司 - 启动“预警先行、资源整合、科技赋能、灾前防御”服务组合拳,通过多渠道精准推送灾害预警信息与科学抢收指南 [5] - 整合资源形成“共享烘干地图”,累计投入406名农险查勘员、136辆查勘车及76台无人机实现24小时响应待命 [5] - 通过科技实现精准定损并启动预赔付机制,在临沂临沭县投入2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河道清淤工程,修复13个排涝孔洞,使万亩农田免于积水,并联合捐赠40余台抽水泵 [5] 国寿财险山东分公司 - 构建“全链条覆盖、全流程预警、全方位响应”的三维防御体系,创新推出全生命周期保险产品 [7][8] - 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完成三期监测报告,覆盖近700万亩农田,联合专家指导救灾,开通绿色通道并派驻200名理赔人员乡镇驻点,调动230辆查勘车与47架无人机实现受损区域全覆盖 [8] - 通过“无人机查勘+APP定损”模式结合177份遥感监测报告实现精准赔付,承保商业性秋粮保险33.67万亩,承担风险保障2.11亿元,构建“政策+商业”双轮驱动保障体系 [8] 中华财险山东分公司 - 聚焦“三秋”生产风险,在滨州建立农机储备库,捐赠13.76万元设备覆盖多区域 [11] - 汛前联合清淤博兴县排水沟渠,针对阳信县低洼农田涝灾痛点,清淤疏浚四条沟渠、维修加固闸门并新建马寨沟闸,强化区域排水能力 [11] 阳光财险山东分公司 - 在德州平原县实施“交付—培训—维护”闭环管理,捐赠的防汛排涝水泵设备配备现场操作培训,确保设备可用 [13] - 签订后续管护协议,建立长效维护机制,推动保险服务重心从“事后理赔”向“事前预防”转变 [13]
保障“三秋”农业生产,山东保险业多措并举应对持续阴雨
中国发展网· 2025-10-13 16:05
行业核心理念与服务框架 - 行业以“防重于赔”的风险管理理念为引领,构建覆盖灾前预警、灾中抢险、灾后理赔的全流程风险减量服务体系 [1] - 行业通过政企联动、科技赋能、资源整合,将服务贯穿农业生产全周期,为秋粮生产筑起防线 [5] 人保财险山东分公司 - 公司制定专项理赔服务指引,对快赔案件执行“两减免、两后补”,对预付案件执行“五减免、三必须”举措 [1] - 公司投入超千名一线人员、超300辆服务车、145架无人机,力争10月底前完成全部秋粮立案及90%以上核赔进度 [1] - 公司通过绿色通道实现快速赔付,已支付赔款250余万元,最快一笔在查勘完成后24小时内支付 [1] 太平洋产险山东分公司 - 公司开展660万亩作物遥感长势监测,服务农户超60万户次,并通过“e农险”平台下发3.7万条预警短信 [2] - 灾中协调设备协助抢收,投入300余人次查勘人员、750架次无人机、130余辆查勘车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 [2] - 利用科技手段精准定损,数小时内完成超600亩田块损失核查,10万元赔款在24小时内支付到户 [2] 平安产险山东分公司 - 公司启动“预警先行、资源整合、科技赋能、灾前防御”服务,通过“爱农宝”APP等渠道推送预警和指南 [3] - 整合官方与合作社资源形成“共享烘干地图”,投入406名查勘员、136辆查勘车及76台无人机实现24小时待命 [3] - 在临沂临沭县投入2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河道清淤工程,修复13个排涝孔洞,使万亩农田免于积水 [3] 国寿财险山东分公司 - 公司构建三维防御体系,创新推出全生命周期保险产品,并为玉米、水稻等主粮提供差异化保障 [4] - 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完成三期监测报告,覆盖近700万亩农田,并联合专家指导排水抢收 [4] - 开通绿色通道,派驻200名理赔人员乡镇驻点,调动230辆查勘车与47架无人机实现受损区域全覆盖 [4] 阳光财险与中华财险山东分公司 - 阳光财险在德州平原县实施防汛物资“交付—培训—维护”闭环管理,推动服务重心向“事前预防”转变 [5] - 中华财险在滨州建立农机储备库,捐赠13.76万元设备,并于汛前联合清淤沟渠保障排水畅通 [5] - 中华财险针对阳信县低洼农田清淤疏浚四条沟渠、维修加固闸门并新建马寨沟闸,强化区域排水能力 [5]
织密台风“桦加沙”防护网:灾前预警预防、灾后极速赔付的平安样本
经济观察网· 2025-09-29 14:54
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通过科技赋能和应急响应机制实现从传统赔付者向风险协同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1] - 公司依托巨灾指数保险平台和极速理赔机制在台风灾害中实现快速赔付和灾后恢复支持 [2] - 通过"鹰眼系统"和"5210"应灾机制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防灾体系 实现风险减量服务升级 [3][4] 灾后理赔响应 - 公司通过巨灾指数保险平台核实灾害数据 确认台风路径触发江门市保险赔付条件后 在24小时内完成1800万元预付赔款划拨 [2] - 针对水产养殖户启动绿色理赔通道 减免单证简化流程 3笔案件从报案到支付51.2万元赔款全程仅用时1小时 [3] - 赔付资金用于支持应急救灾和灾后恢复 包括修复网箱和补投鱼苗等生产恢复工作 [2][3] 灾前预警防控 - 鹰眼系统提前72小时向潜在受灾客户发送预警信息与防灾指引 累计覆盖超2000万人次 [4] - 首创"5210"应灾机制:提前5天风险预警 提前2天检查防灾落实 提前1天完成"六问"工作 登陆当天实时研判灾情 [4] - 通过鹰眼3.0系统实现"车险水淹黑点"精准预警服务 整合历史赔案与实地黑点数据 潜在覆盖用户量达1.2亿 [4] 线下防灾行动 - 组织超1800人次对872个道路黑点进行摸排蹲守 劝返/移车超3000台 排查303个易涝小区车库并联动物业管控 [5] - 在深圳联合交警部门启用无人机开展高空巡视与语音预警 覆盖福田6个街道和南山8个街道及小区 [5] - 查勘员协助农户完成22448.05亩果树加固保护 预计可减少农户经济损失超80万元 [5] 行业角色转型 - 保险业全面启动大灾应急响应机制 从城市街道到田间地头和企业工厂构建灾害防护体系 [1] - 通过灾前预警排查与灾后快速理赔相结合 形成应对大灾的协同管理能力 [1] - 在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多发的背景下 行业通过科技赋能推进防灾减损和风险减量服务 [4]
保险入疆:一张保单里的边疆民生与产业图景
中国经营报· 2025-09-27 02:29
核心观点 - 保险在新疆从传统救灾工具演变为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的关键金融支柱 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下沉实现全面覆盖 [2] - 公司通过多层次保障体系建设和科技赋能 显著提升服务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支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6][8] 民生保障 - 大病保险覆盖喀什 和田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阿克苏等地926.54万群众 支付赔款7.21亿元 [3] - 阿克苏地区"惠民保"实行无门槛投保 年保费100元/人 截至2025年8月31日覆盖208.87万城乡居民 向8.02万人次支付赔款10681.06万元 [4] - 深度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包括长期护理保险和普惠医疗险 [3] 农业保险 - 为676.5万亩小麦 玉米 水稻等粮食作物提供68.91亿元风险保障 支付1.16亿元赔款 [6] - 为南疆棉花产业提供127.89亿元风险保障 支付赔款3.07亿元 [6] - 为60多万头牲畜提供15亿元风险保障 创新开发18个特色林果保险条款 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3.71亿元 [6] 产业支持 - 针对4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定制保险方案 包括重大科技攻关综合保险和低空经济专属保险 [7] - 为阿克苏地区规上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提供195.28亿元企业财产险保障 [7] - 为喀什地区中小微企业提供112.35亿元综合保障 覆盖企财险 责任险等产品 [7] 科技应用 - 通过遥感测绘 无人机和大数据技术将查勘效率提升80%以上 查勘成本降低60% 理赔准确率达95%以上 [8] - 构建"天—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体系 实现作物种类识别和受灾程度精准评估 [8] - 采用"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模式 推动风险从等量管理向减量管理转型 [8]
太平财险:以高质量农险护航丰收中国
金融时报· 2025-09-23 15:01
核心观点 - 太平财险通过产品创新、科技赋能和风险减量服务,积极发展农业保险业务,以支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农业现代化 [1][3][5][7][9] 业务增长与规模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农险业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3.9% [1] - 累计承保三大主粮作物742万亩,为26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0亿元 [1] - 支付赔款近5100万元,受益农户超2.22万户次 [1] - 2024年,在19个地区三大主粮作物保险业务同比增长59.4%,为1025万亩粮食作物提供风险保障47.8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在9个粮食主产区推广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相关保费收入同比增长达47.7%,主粮作物承保面积扩大至443万亩 [3] 产品创新与保障范围 - 深度结合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等多种模式,成功开发192款三大主粮作物保险产品 [3] - 2025年上半年新开发产品35款,产品创新迭代速度显著 [3] - 2024年积极开展174个地方特色农产品险种业务,提供风险保障51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为173个地方特色农产品险种业务提供风险保障35亿元 [7] - 在服务绿色农业方面,2025年上半年在16个地区开展生态林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80亿元;在8个地区开展蔬菜、茶叶等指数保险,提供风险保障3亿元;在广东、山东开展碳保险,提供风险保障3526万元 [8] - 在服务海洋经济方面,形成以“创新型气象指数保险+传统成本保险”双轮驱动模式,海洋保险标的覆盖鱼、虾、蟹、贝、藻五大类主要海水养殖品种 [8] 风险减量与防灾服务 - 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大力推进风险减量服务,例如在山东开展河道与田间沟渠清淤疏浚工作 [5] - 设立防灾减损专项资金,采购发电机、抽水机等应急物资投放至基层 [5] - 在江苏淮安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风险排查,绘制风险识别地图,精准获取作物长势数据 [5] - 在陕西、江西、广东、山东等地针对旱情及病虫害,开展“物资支持+专业服务”的抗旱护田行动 [6] - 在黑龙江嫩江市遭遇冰雹灾害后,迅速开通绿色理赔通道,赔付受灾农户59万余元 [6] 科技应用与服务效率 - 引入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研发“e农保”系统,支持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移动验标、在线报案等功能 [9] - 在湖北、内蒙古等6个地区启动传统种植险精准承保项目,通过卫星遥感绘图等技术实现人、地、物精准关联 [9] - 在内蒙古、江苏、四川等地应用牛脸识别、智能耳标技术,以解决养殖险标的唯一性难确定的痛点 [9]
从“赔本赚吆喝”到“盈利破冰” 新能源车险迎关键转折
金融时报· 2025-09-10 14:16
行业整体表现 - 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车险业务合计实现保费收入3062亿元,占行业整体六成以上 [1] - 财险"老三家"车险业务合计实现保费收入3062.82亿元,占行业整体车险业务收入的68% [2] - 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上半年车险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4%、3.6%、2.8%,低于行业同期4.5%的增速 [2] 综合成本率优化 - 人保财险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4.2%,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按旧准则口径车险费用率较2020年下降18.2个百分点 [2] - 平安产险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5.5%,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费用优化和精细化管理 [2] - 太保产险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5.3%,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通过渠道专业化建设和数字化赋能实现业务结构优化 [2] - 行业综合成本率优化得益于"报行合一"政策有效遏制市场拼费用的无序竞争,以及人工智能定损、智能核保等科技手段落地 [1][3] 新能源车险发展态势 - 2020年至2024年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从246亿元增长至1409亿元,复合增速55%,占车险保费比例从3%增至15% [4] - 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到4800亿元左右,占车险保费比例超过40% [4] - 平安产险承保新能源车575万辆同比增长49.3%,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46.2%,市场份额27.6%且实现承保盈利 [4] - 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原保费收入105.96亿元,占车险保费比例从上年同期14.1%上升至19.8%,服务车辆数超过536万辆 [4] 新能源车险盈利状况 - 新能源车险已进入盈利空间,家用车综合成本率相对理想,但商用车综合成本率超过100% [5] - 中国人保2024年新能源家用车综合成本率低于100%实现盈利 [6] - 行业整体尚未摆脱亏损境况,下半年综合成本率存在上行压力 [1][5] 风险减量战略措施 - 多家上市险企将风险减量作为改善新能源车险经营质量的核心策略 [7] - 平安产险聚焦新能源风险减量服务,协同车企优化车型设计,通过平台推送安全指引提升经营能力 [8] - 太保产险强化与主机厂合作降低赔付成本,利用数据做好风险控制和风险选择 [8] - 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从降低维修成本、创新车险供给等多方面提升新能源车险保障能力 [7] - 保险行业协会引导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支持搭建"车险好投保"平台解决投保难问题 [7]
中国人保“A股操盘”细节曝光,寿险未来收益率“定档”4%
华尔街见闻· 2025-08-29 15:51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65.30亿元 同比增长16.9% [1] - 保费收入4546亿元 同比增长6.4% 其中财产险保费3233亿元增长3.6% 人身险保费1312亿元增长13.8% [1] - 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保持5.1%较高水平 [7] 权益投资策略 - 人保寿险获批100亿元额度 集团积极推进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 [2] - A股投资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26.1% 总投资资产占比提升1.2个百分点 [2] - OCI股票投资规模较年初增长60.7% 收益率跑赢沪深300红利指数7.8个百分点 [3] - TPL股票股基投资收益率在可比公募基金中排名前30% [3] 投资配置方向 - 私募基金投资策略以A股为主 关注长期投资价值、稳定股息回报和成长潜力优质标的 [2] - 持续加大OCI高股息股票配置力度 在利率下行环境下稳定投资收益 [4] - 通过定增、举牌、战投等方式加大对符合国家战略导向、长期业绩稳健标的的投资力度 [5] 内含价值管理 - 人保寿险投资收益率假设保持4% 人保健康设为3.5% 基于业务结构和负债期限差异 [5] - 寿险历史投资收益率较高 当前假设处于合理审慎范围且与同业可比 [6] 业务转型成效 - 人保寿险首年期交保费收入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2022-2024年人保寿险和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增长91% 显著快于主要同业 [7] - 上半年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71.7% 人保健康增长51% [7] 创新业务布局 - 建成"万象云"平台 上半年提供风险减量服务450万次 [6] - 海外新能源车险定价模型在香港、泰国落地 [6] - "十四五"期间保险责任金额复合增长率超过20% 承担保险责任金额和赔付支出居行业首位 [6] 健康险发展前景 - 2022-2024年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复合增速9% 新业务价值复合增速150.9% [8] - DRG改革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带来差异化院外医疗需求 [9] - 长护险制度落地推动护理险、失能险成为健康险新增长点 [9]
财经眼丨巨灾险扩面提质
人民日报· 2025-08-25 11:53
巨灾保险保障范围与赔付情况 - 湖北省综合性巨灾保险为全省2000余万户居民提供保障 保险周期5年 保费由财政承担 [2] - 保障对象包括灾害发生时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自然人和居民住宅及室内附属设施 人员死亡或失踪赔偿限额20万元 城镇房屋每户赔偿限额10万元 农村住房每户赔偿限额4万元 室内财产每户赔偿限额5000元 [2] - 2024年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为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巨灾风险保障 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开展巨灾保险试点 [3] 巨灾保险赔付案例与资金规模 - 2021年7月河南强降雨保险业支付赔款约116亿元 占直接经济损失比重近10% [5] - 2023年京津冀等地极端强降雨灾害保险业赔付达126亿元 [5] - 2024年初湖北等地雨雪冰冻灾害赔付41亿元 秋季"摩羯"超强台风赔付42亿元 河南秋季暴雨赔付27亿元 [5] - 2025年汛期以来10个省份保险业已支付赔款20.5亿元 [5] 巨灾保险功能拓展与创新应用 - 湖南省将巨灾普通公路保险纳入综合巨灾保险范畴 为参保区域内普通公路提供灾毁保险保障 [5] - 四川省仁寿县定制农业天气指数保险项目 当气象灾害指标达到阈值时提供赔款用于恢复农业生产 配套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灾害快速响应 [7] - 保险业通过科技手段优化风险减量服务 平安产险鹰眼系统主汛期推送灾害预警信息覆盖6182万个人客户和260万企业客户 [8] - 中国人保万象云平台2024年6月1日至7月31日推送灾害预警服务386.85万次 [8] 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与资本市场工具 - 巨灾债券是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为应对重大灾害损失而发行的债券 2025年一季度全球巨灾债券总发行规模超70亿美元 [10] - 中再产险2021年在香港发行巨灾债券募集3000万美元转移国内台风损失 [10] - 人保财险2023年在港发行巨灾债券对50亿元以上的地震损失提供2.3亿元风险保障 [10] - 巨灾债券平均收益率高于同评级公司债券 且与金融市场风险相关性低 [10]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积极发挥商业保险作用 发展巨灾保险 [6] - 金融监管总局支持保险机构在香港发行巨灾债券等保险连接证券 并支持开发新型风险转移产品 [11] - 持续健全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11]
扣准风险减量新课题 拧紧风险管理安全阀
新华网· 2025-08-12 14:15
核心观点 - 中国银保监会印发意见要求加快发展财险业风险减量服务 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助力经济行稳致远 [1] - 中华财险河南分公司在车险 农险 企财险 责任险等领域通过高科技手段探索风险减量服务新路径 [1] 遥感监测服务 - 对冬小麦承保区域开展三至五轮遥感监测 每轮覆盖面积超700万亩 [2] - 近两年投入350余万元开展长势监测和服务指导 助力冬小麦增产300万公斤 农户增收150万元 [2] - 邀请农业主管部门和农技专家对长势欠佳地区进行一对一田间指导 [2] 气象灾害防控 - 建立全省气象灾害预警机制 及时向农户传递气象信息 [3] - 指导许昌襄城农户在降雨前对玉米 花生 大豆进行抢播补播 约2万农户完成两至三轮补播 [3] - 在驻马店正阳县排查检修近8000口灌溉机井 保障花生等秋粮作物丰收 [3] 车险风险干预 - 引入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 通过北斗定位对重载货车实现7*24小时实时风险监测 [4] - 对超速 疲劳驾驶 违停等行为实时预警干预 预判道路结冰 侧风等风险因素 [4] - 预计全年减少一般事故15000余次 重大事故500余次 事故损失5000万元 [4] 企业风险排查 - 2022年重新遴选组建风险减量服务团队 协助100余家重点企业开展风险排查150余次 [6] - 深入30余家企业宣导2023年最新《安全生产法》 [6] - 作为贾鲁河治理工程首席承保人 组织水利部门 项目方开展培训研讨 实地排查围堰 桥梁等重点风险 [6] 政策导向 - 银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协助投保企业开展风险评估 教育培训 隐患排查等工作 [5] - 推动风险减量服务向专业化 精细化方向发展 [5]
平安“鹰眼”15年蝶变:从自然灾害预警工具,到全球风险管理平台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13:27
公司动态 - 中国平安在深圳举办"平安大讲堂·科技赋能风险减量"活动,展示"鹰眼"系统成果 [1] - 公司正式发布"鹰眼"系统海外版EagleX,是国内直保公司首个对外发布的全球风险管理平台 [1][6] - 平安产险依托"鹰眼"系统构建覆盖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理赔的全周期风险管理体系 [1] 系统功能与数据 - "鹰眼"系统2025年上半年预警25.9万场自然灾害,发出42.6亿条预警信息,覆盖6400万客户 [1] - 系统部署1.4万套物联网监测设备,服务超5000家企业 [1] - 系统3.0版本可识别24种自然灾害风险,并扩展至13类安全场景的7×24小时监测 [4][6] - 2025年台风"蝴蝶"期间推送预警信息超570万次,覆盖310万客户,发放5781套防灾物资 [4][5] - 主汛期以来累计推送6.13亿次灾害预警,覆盖6182万个人客户和260万企业客户 [8] 技术升级 - 系统从1.0版本的风险地图功能发展到3.0版本的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 [3][4] - 2.0阶段实现三大突破:数据种类提升3.8倍、数据量级提升1.7万倍,自研20+大模型 [3] - 3.0版本引入物联网技术和AI算法,实现AI驱动的风险巡查和隐患预测 [6][9] - 系统融合人工智能、时空大数据引擎、气象灾害模型、卫星监测等多项技术 [8] - 最新上线"未来72小时洪水实时预报"功能,水平空间精度达30米 [9] 行业趋势 - 财产保险行业持续深化风险减量服务,推动从被动理赔向主动预防转型 [2] - 保险业正使用AI、物联网等技术主动介入风险各阶段,降低事故发生频度和烈度 [10] - 2024年保险新"国九条"明确支持改进风险减量服务,健全应急机制 [11] - 行业从传统车险、财产险扩展到农业保险、责任险、巨灾保险等新兴领域 [11] 战略规划 - 平安产险将全面深化AI战略部署,以"鹰眼"系统为核心重塑风险管理范式 [2] - 公司致力于构建全流程、全险种、全客群的风险减量服务体系 [11] - 推动从"赔"到"陪"的转变,延长保险价值链条 [11] - 加速推进"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圈建设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