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违不罚

搜索文档
合规小贴士丨不按时申报是不合规行为!逾期申报热点问答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20 16:04
税收申报合规性 - 不按时申报属于不合规行为,纳税人必须依法按时办理纳税申报并报送相关资料 [3] - 逾期申报可能面临罚款,金额从2000元以下到2000-10000元不等,具体取决于情节严重程度 [3] - 首次逾期申报且危害后果轻微,在税务机关发现前主动改正或在限期内改正的,可不予行政处罚 [3] 电子税局操作指南 - 查询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路径:登录新电子税局后进入【我的待办】-【待签收文书】-【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 [4] - 社会保险费逾期申报需通过【地方特色】-【服务提醒】-【我的消息】-【我的提醒】查收通知书 [5] - 逾期申报处理流程:确认通知书内容后进入对应税费申报表补报,系统会自动判断是否符合首违不罚规则并推送相应文书 [6] 逾期申报业务办理 - 逾期申报路径与正常申报一致,无单独入口,但环境保护税和个人所得税有特殊模块 [7] - 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路径 [8] - 企业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等均有明确申报路径,社保费需通过【地方特色】-【社保业务】办理 [9] 信息查询与历史处理 - 未申报信息查询路径:【我要查询】-【一户式查询】-【未申报查询】,可点击记录直接办理逾期申报 [10] - 试点范围前的逾期申报违法行为需至办税服务厅处理,试点后的可通过电子税局办理 [11]
通州区市场监管局推31件实事,打造副中心“暖商”新生态
新京报· 2025-06-19 13:21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北京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制定《2025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细化31项任务举措,推动副中心营商环境提升[1] - 方案从六个维度推动准入提速、监管提效、服务升温,包括规范便捷制度环境、平等有序市场环境等[1] - 企业设立登记全面实现"一日办结",外资企业全程网办同步提速,为重点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全链条服务[1] - 食品经营许可进一步扩大免现场核查范围,年内持续推进许可"瘦身"[1] 智慧监管与执法创新 - 试点推行大型游乐设施"一台一码"智慧监管,完善"扫码检查"全链条工作机制[1][2] - 非现场监管实施范围扩大,非现场检查占比将达50%以上[2] - 依托"风险+信用"分级分类模型,"无事不扰"白名单企业扩容至全区企业总数10%以上[2] - 推行"首违不罚"柔性执法,运用提醒告诫等方式防止"小过重罚",实行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提示函"两书送达"[2] 企业服务与支持 - 深化"知识产权管家"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1] - 加大企业参与质量奖申报服务指导力度,鼓励认证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认证服务[2] - 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服务,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2] - 深化京津冀区域协作,推进营业执照异地办理、发放和领取,提升跨省迁移、注销便利度[2]
麻酱标注“未来日期”适用首违不罚吗 来
齐鲁晚报· 2025-06-18 08:49
食品安全事件 - 山西太原消费者王女士6月9日购买的海底捞"捞派豆花干拌麻辣烫套餐"中,芝麻酱标注的分装日期为2025年6月15日,属于"未来日期"食品 [1] - 王女士食用后出现腹泻症状,但尚未确认是否与麻酱质量直接相关 [1] - 涉事商家承认共有10盒贴有"未来日期"的麻酱已全部售出 [2] 监管调查争议 - 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最初依据《市场监管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认定免罚,后又改口称是初步调查结果 [1][2] - 监管部门认定商家行为属于"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而消费者认为属于"标注虚假日期" [2] -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标签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含有虚假内容 [2] 执法合规性问题 - 首违不罚规定要求食品未售出才适用,但本案中涉事产品已全部售出 [2] - 监管部门对法律条款的适用存在争议,可能涉及执法偏差 [3] - 事件暴露监管可能存在"弹性执法"和"随意认定"的问题 [3]
时隔13年山东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拟修正,增加首违不罚、自动驾驶等规定
齐鲁晚报网· 2025-05-23 14:35
山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草案核心内容 - 时隔13年拟第二次修正《山东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旨在适应新法律法规要求、解决新兴行业监管难题并固化本省管理经验 [2][3] - 修正草案已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公开征求意见截止2025年6月23日 [1][7] 法规衔接与删减调整 - 删除与《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重复的校车停靠点规定,统一执行国家机动车限速标准 [4] - 调整交通事故赔偿责任条款以符合《民法典》,删除非机动车牌证工本费等过时规定 [4] - 取消9项原有条款,包括第二十一条关于自行车销售备案等不符合现状的内容 [10] 非机动车监管强化措施 - 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标的非机动车,明确拼装/改装/加装行为违法,设区市政府需建立联动处理机制 [5][8][9] - 授权县级政府划定动力驱动三轮/四轮车限行区域,违规驾驶将受罚 [5][9][10] - 新增电动自行车佩戴头盔、禁止加装座位等强制性规定,违者罚款20-50元 [9] 新兴行业与科技应用规范 - 明确快递/代驾/外卖企业主体责任,要求定期开展从业人员交通安全教育 [6][9] - 新增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原则性规定,需符合国家和省级标准 [6][9] - 授权交管部门应用信息技术远程执法,要求监控设备记录资料需经审核方可作为证据 [8][9][10] 执法方式优化 - 推行"首违不罚"制度,对轻微违法优先口头警告或限时驶离提醒 [6][9] - 新增交替通行规则,优化交通拥堵路段车辆通行秩序 [9] - 交通技术监控记录未经真实性审核不得作为处罚依据 [10]
济南市市中区应急管理局:“首违不罚”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齐鲁晚报网· 2025-05-14 12:03
安全生产执法政策 - 济南市市中区应急管理局实施"安全生产'首违免罚'"政策,对首次违规企业不予处罚[1] - 执法人员发现企业生产车间配电箱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存在380伏电压误触风险[1] - 依据《山东省应急管理厅轻微违法行为可以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试行)》作出不予处罚决定[2] 执法方式创新 - 执法人员启动全面评估程序,核查企业违法记录确认为首犯,判定行为未引发严重后果[2] - 要求企业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提供安全生产行政指导书和普法宣教材料[2] - 采取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既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又优化营商环境[2] 企业反馈 - 企业负责人对执法结果表示感激,认为政策给予企业改过机会[1] - 企业承诺今后将严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障员工健康安全[1] - 企业既对潜在隐患心有余悸,又对成为政策受惠者感到欣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