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H上市
icon
搜索文档
递表|化工行业也瞄准A+H了!「滨化股份」首次递表,上半年收入增逾六成
新浪财经· 2025-11-03 12:36
2025年10月22日,滨化股份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实现A+H上市,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建银国际。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综合型化工集团,2024年收入达102.28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73.54亿元,同比增长61%,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15%。 LiveReport获悉,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efar Group Co., Ltd(简称"滨化股份")于2025年10月22日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这是该公司第1次递表香港,其已于2010年2月在A股上市(代码:601678),截至10月22日收盘,市值约88亿人民币。 公司是一家国内领先的以科技创新与绿色低碳为核心驱动力的综合型化工集团,始建于1968年,深耕化工行业50余年。公司的业务领域包括氯碱化学品、碳三碳四化学品及湿电子化学品三大核 公司在氯碱化学品行业稳居龙头地位,同时在石化碳三碳四产品及湿电子化学品领域实现高速成长,核心产品包括烧碱、环氧丙烷、MTBE、电子级氢氟酸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报告,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粒状烧碱、食品级片状烧碱、三氯乙烯、四 ...
赛力斯(09927)进入上市倒计时!首家A+H豪华新能源车企市值有望进一步走高
智通财经网· 2025-11-03 10:34
那么,问界为何卖得好? 这得益于该公司拥有强大且行业领先的四大产品技术实力,包括自研了领先行业的赛力斯魔方技术平 台,全新一代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首创以场景定义安全的智能安全体系,及高水平智能制造实力的超 级工厂;以及与华为深度合作,实现行业的碾压式领先。 当然,赛力斯除了拥有强劲的技术实力外,也拥有垂直上量的智造交付服务及暖心的售后服务体验,这 为用户口碑打下坚实的基础。该公司拥有三大超级工厂,保证用户交付周期,同时也持续优化"市场营 销+产品运营+技术支持+工程开发+用户发展"五位一体的服务支持体系,并在全国220多个城市建立了 超400家用户中心、700多家体验中心。 得益于问界产品的持续热销,该公司2024年收入翻倍增长,并实现了盈利,成为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 新能源车企。纵观同行,基本都是亏损状态,且由于价格战毛利率呈现下行趋势,对比之下,一方面体 现了用户对公司车型质量的认可,获得"量价"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该公司的供应链管理能 力以及费用控制水平。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赛力斯(09927)于10月13日通过港交所聆讯,于10月27日-31日招股,拟全球发 售1.002亿股H股,香港公 ...
博瑞医药正式递表港交所,“A+H”双轮驱动开启全球化新征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1 13:09
港股上市计划 - 公司正式提交港股上市申请,拟实现"A+H"两地上市,由华泰国际独家保荐[2] - 港股上市是公司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布局,旨在巩固海外市场业务基础并强化国际影响力[2]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及海外的创新药物研发、建设及升级生产研发设施、以及补充运营资金[2] 近期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产品销售收入达7.85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6.26%;原料药产品收入达6.70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6.48%[2] - 公司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10.17亿元、11.64亿元、12.54亿元人民币[4]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费用化达1.38亿元,研发投入总额为3.48亿元,同比增长144.07%,占营业收入比重达64.83%[4] - 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07亿元、2.49亿元和2.9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0.35%持续提升至23.19%[4]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合计达4.70亿元,同比增长112.17%[10] 核心产品管线与临床进展 - 核心创新药物BGM0504是全球临床阶段最领先的三款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候选药物之一,针对糖尿病和肥胖症[5] - BGM0504注射液两项适应症(2型糖尿病和减重)国内Ⅲ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入组,处于给药和随访阶段[8] - BGM0504减重适应症在美国的 bridging临床研究已完成,将根据FDA建议完善Ⅲ期方案[8] - 公司正开发组合疗法BGM2101(BGM0504+长效胰岛素)和BGM2102(BGM0504+胰淀素类似物BGM1812),后者计划于2026年第三季度开展临床试验[5][6] - BGM1812注射液减重适应症在中美已递交IND申请,在美获FDA批准且已完成首例临床入组;口服BGM1812片处于临床前阶段[8] - 公司计划最早在2026年递交BGM0504的新药上市申请[10] 市场前景与行业格局 - 2024年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规模达535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增长至1542亿美元[9] - 2024年代表性药物替尔泊肽与司美格鲁肽全球销售额分别达到165亿美元及293亿美元[9] - 2024年全球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为5.429亿,中国为1.276亿;全球肥胖症/超重患病人数高达26.387亿,中国为6.452亿[9] - 港交所2025年前三季度IPO募资额达234亿美元,在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中排名第一[3] 公司战略与竞争优势 - 港股上市有助于公司利用国际投资者资源,开辟新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并深化全球化布局[3][10] - 公司拥有多肽类技术平台、药械组合平台、合成生物学等技术平台,并与华润三九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11] - 公司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拥有7款在研药物,涵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适应症,为未来增长提供多元化支撑[11]
2025金融街论坛|企业加速出海!多方共话京港资本市场合作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10-30 23:32
京港资本市场合作现状与意义 - 京港联动是推动企业出海和资本互联互通的核心力量,旨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1] - 香港是北京企业重要的国际融资平台,北京企业在港股市值与数量均占重要地位[1] - 北交所与港交所已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探索跨境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在对方市场申请上市[3] 香港资本市场表现与吸引力 - 香港IPO市场活跃,前三季度新上市公司集资额达到1800亿港元,同比增长两倍[6] - 港股后续增发和配股筹得2600亿港元,增长270%,显示市场能持续高效满足企业资金需求[6] - 港股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前9个月日均成交额比去年上升超过九成,港股市值接近50万亿港元,在亚洲排名第三[6] - 香港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国际化的投资者群体,有助于企业提升国际影响力并拓展海外业务[6] “A+H”两地上市趋势与动因 - 北京市已有逾200家港股上市公司,其中“A+H”两地上市企业共有46家[4] - 年内已有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多家A股公司登陆港交所,实现“A+H”两地上市,阳光电源、牧原股份等多家公司正在港股IPO排队中[6] - “A+H”上市可缓解公司融资约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获得更多外源融资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而促进企业成长[8] - 两地市场互联互通机制降低了上市的复杂性与成本,促使更多企业考虑赴港上市[6] 政策支持与企业实践 - 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对港合作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融资[8] - 香港证监会积极支持设在北京的金融机构来港拓展业务,促进金融人才双向流动[3] - 今年前9个月,内地企业通过香港IPO集资1400亿港元[7] - 科技企业融资活跃,越来越多的内地科技企业准备来香港上市,以吸引国际投资者和提升国际知名度[5]
拟“A+H”上市 鼎泰高科宣布赴港IPO
智通财经· 2025-10-30 10:20
鼎泰高科(301377)(301377.SZ)发布公告称,为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推进国际化平台建设,增强综合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经充分研究 论证,公司拟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公司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的利益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 在股东会决议有效期内(即经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之日起24个月或同意延长的其他期限)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上市。 根据要求,公司本次发行上市尚需提交公司股东会审议,在符合中国境内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国香港法律的要求和条件下进行,并需取得中 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香港联交所等相关政府机构、监管机构备案、批准和/或核准。 鼎泰高科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刀具产品(包含钻针、铣刀、PCB特刀及数控刀具)、研磨抛光材料(包含 磨刷、砂带等)、功能性膜材料、智能数控装备,主要面向的客户群是PCB、数控精密机件制造企业等。 日前,鼎泰高科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该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4.57亿元,同比增长29.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
存储算力两手抓,协创数据加码转型赴港IPO“谋变”
智通财经· 2025-10-29 10:07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IPO募资总额超1900亿港元,位居全球交易所首位。A股龙头公司纷纷"赴港"也成 为了港股中的一抹亮色,随着宁德时代(300750)、恒瑞医药(600276)、海天味业(603288)等公司 相继登陆港交所,成为A+H上市热潮中的主力军。而在A股企业赴港上市蔚然成风的背景下,又一家A 股公司加入这一队列。 近日,协创数据(300857)(300857.SZ)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招股书,由天风国际、交银国际、光银 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成为又一家寻求"A+H"两地上市的企业。 从存储硬件到"算力崛起" 第三大业务为智能算力产品及服务,也是该公司转型的关键,2023年首次产生收入后直至2025年上半年 收入跃升至12.21亿元,占比提升至24.7%,且毛利率达20.06%,成为新增长引擎。而服务器及周边再制 造业务也于2024年实现突破,2025年上半年占比进一步提升至16.9%,形成业务补充。 受益于各大业务条线收入的稳步增长,近年来公司财务数据呈现显著增长。从收入端来看,由2022年的 31.47亿元增至2024年的74.10亿元,而2025年上半年较2024年同期增长38.1%至49.43亿 ...
新股前瞻|存储算力两手抓,协创数据加码转型赴港IPO“谋变”
智通财经· 2025-10-29 10:06
港股IPO市场与公司上市背景 -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IPO募资总额超1900亿港元,位居全球交易所首位 [1] - A股龙头公司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相继登陆港交所,形成A+H上市热潮 [1] - 协创数据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招股书,寻求成为A+H两地上市企业 [1] 公司业务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05年,从事消费电子制造业近20年,于2020年7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1] - 公司以“智能物联生态”为核心战略,构建“智能终端+算力基建+云端服务”三位一体的产业体系 [1] - 2024年,按全年SSD收入计,公司为全球第二大国内智慧存储设备制造商 [2] - 2024年,按出货量计,公司为全球第二大国内消费级智能摄像机制造商,市场份额为6.6% [2] 业务结构演变与财务表现 - 数据存储设备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16.94亿元增至2024年的35.02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8.35亿元,占比37.1% [2][3] - 物联网智能终端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11.80亿元增至2024年的22.59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降至8.75亿元,占比17.7% [2][3] - 智能算力产品及服务业务在2023年首次产生收入,2025年上半年收入跃升至12.21亿元,占比24.7%,毛利率达20.06% [3] - 服务器及周边再制造业务于2024年实现突破,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8.35亿元,占比16.9% [3] - 公司总收入从2022年的31.47亿元增至2024年的74.10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49.43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8.1% [4][5] - 公司毛利从2022年的3.22亿元增至2024年的12.33亿元,毛利率从10.2%提升至16.6%,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保持在16%以上 [5]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的1.31亿元增至2024年的6.87亿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22亿元 [5] 战略转型与AI算力投入 - 2025年公司将投资和业务重心转向AI算力领域 [2] - 此次赴港IPO募集资金将用于建设AI算力基础设施、提升研发能力、战略性投资及收购、补充营运资金 [6] - 公司在递表港交所前一天公告拟采购不超过40亿元服务器用于云算力服务 [6] - 截至2025年8月15日,公司已累计投入不超过82亿元采购高算力服务器,叠加40亿元新采购计划,2025年内算力领域累计投入超过120亿元 [6] - 公司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03亿元、1.56亿元、2.41亿元、1.09亿元 [7] - 2025年以来公司A股股价区间涨幅超122%,截至10月27日报收169.56元/股,总市值突破600亿元 [7]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公司2023年、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9666.5万元、9899.6万元,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流出15.6亿元 [7][8] - 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反映处于大规模投资阶段 [7] - 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达256.4%,较2024年末的68.5%激增 [8]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流动负债高达78.7亿元,较2024年末的33.61亿元翻倍 [8] - 截至2025年8月末,公司1年内到期的借款总额高达62.92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5.34亿元 [8]
营收规模持续收缩,海外收入占比反超,大金重工赴港寻新机
智通财经· 2025-10-28 19:36
A+H上市背景与公司进展 - 今年以来已有11家A股公司实现A+H两地上市,数量在历年同期中位居第三,仅次于2015年的15家和1997年的13家 [1] - 仅10月以来,已有四家A股公司通过H股上市聆讯,即将加入A+H阵营 [1] - 大金重工已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有望成为港股风电塔筒第一股 [1] 公司业务与战略定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海上风电核心装备供应商,提供建造+运输+交付一站式解决方案 [2] - 业务已延伸至远洋特种运输、船舶设计与建造、风电母港运营等领域,并布局新能源开发与运营,推动向系统服务商转型 [2] - 2023年公司将两海战略升级为新两海战略,客户为全球领先海上风电开发商及风电整机制造商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是亚太地区唯一实现向欧洲批量交付单桩的供应商 [2] 海外业务拓展与财务表现 - 公司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从2022年的16.4%显著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9.0% [2][7] - 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达22.4亿元,同比大涨195.78%,而国内收入基本持平 [7] - 海外业务毛利率远高于国内,2025年上半年海外毛利率为30.7%,国内仅为18.7% [7]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51.06亿元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28.41亿元,但净利润从2022年的4.5亿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5.47亿元 [7][8] - 公司净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8.8%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9.2% [8] 行业增长前景 - 全球风电新增装机量从2020年的95.3 GW增长至2024年的117.0 GW,复合年增长率为5.3%,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196.7 GW,2024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提升至9.0% [3] - 海上风电迎来爆发式增长,新增装机量预计从2024年的8.0 GW增至2030年的36.7 GW,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8.9%,2030年占比将跃升至18.6% [3] - 中国与欧洲是核心推动力量,合计占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约94.5% [3] 欧洲市场机遇 - 欧洲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市场从2020年的8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3% [6] - 预计到2030年,欧洲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市场规模将达到417亿元,2024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27.7% [6] - 公司在手海外海工订单累计总金额超100亿元,主要集中在未来两年交付,长期锁产协议已规划至2030年,包含40万吨锁产计划 [8] - 公司已在欧洲、日韩等地设置常设机构,建立覆盖全球海风主要开发地域的营销网络 [8]
中小券商突围战 首创证券冲刺第14家“A+H”券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07:09
公司H股上市计划 - 公司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是其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环 [1] - 上市计划推进迅速,2025年7月26日宣布启动,8月28日获北京市国资委批复 [3] -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行业内第14家"A+H"券商 [2][4] 上市战略意图与安排 - 委任中信证券、中国银河国际、中信建投国际和中银国际四大保荐机构,显示高度重视 [1] - 战略意图清晰:打通国际资本渠道提升资本实力,并借助香港平台拓展跨境业务 [1] - 具体目标包括资本层面构建稳健结构、业务层面实现跨境联动、品牌层面提升国际知名度 [4] - 发行H股股数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25%,并可能授予不超过15%的超额配售选择权 [3] 公司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市值从2022年12月上市时的278亿元增长至2025年10月25日的581.11亿元,股价从10.18元升至21.68元,实现翻倍 [6] - 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9.31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24.18亿元,七年间增幅近160% [6]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与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在A股上市券商中分别排名第五和第十 [6] - 2024年,公司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及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A股上市券商中分别排名第一及第七 [6] 核心业务发展 - 投资类业务是主要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56.07% [7] - 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收入6.4亿元,占投资类业务收入近八成,公司正拓展FICC综合业务 [7] - 资产管理业务是传统优势,2024年收入达9.09亿元,同比增长62.67%,贡献营业收入超三分之一 [8] - 2022-2024年资产管理规模复合增长率达15.8%,截至2025年6月末规模为1655亿元,逆势增长 [8] 募资用途与行业背景 - 募资主要用于支持资产管理类业务、投资类业务等核心业务发展,并加强IT及科技投入 [7][8] - 公司特别强调科技赋能,资金将用于更新系统、加强信息安全及拓展大数据、AI技术应用 [8] - 此次上市是中小券商在行业竞争激烈、马太效应加剧背景下寻求差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1][4]
港股IPO关键时刻,546万年薪董秘蹊跷辞任,东鹏饮料怎么了?
搜狐财经· 2025-10-27 20:0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44亿元,同比增长34.13%,净利润37.61亿元,同比增长38.91%,已超过2024年全年业绩 [1][1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61.07亿元,同比增长30.36%,净利润13.86亿元,同比增长41.91% [14]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58.39亿元,同比增长40.63%,净利润33.27亿元,同比增长63.09% [14] - 自2019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快速增长,2024年营收和净利较2018年分别增长约4.2倍和14倍 [14] 高管人事变动 - 公司董事、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张磊于2025年10月24日辞去董事会秘书职务,辞任后仍担任公司董事、副总裁 [1][2] - 张磊于2023年12月入职公司担任董事长特别助理,并于2024年2月1日晋升为董事、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 [6] - 2024年张磊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546.55万元,较其在怡亚通担任董事会秘书时年薪约50万元,增加近500万元,涨薪超十倍 [6][7] - 2024年公司为董监高共开出薪酬4603.82万元,其中超百万年薪者有9人,实际控制人林木勤、林木港分别获得税前报酬552.73万元和496.14万元 [7][8] H股上市进程 - 公司于2025年10月9日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寻求"A+H"两地上市,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 [9] - 公司曾于2025年4月3日首次递表,招股书于10月3日失效,失效后仅6天便重新提交申请 [1][9] - 张磊在H股IPO进程中牵头梳理资本架构、对接国际保荐机构,其辞任董秘职务被视为可能为上市审核扫清潜在障碍 [11] - 公司此前曾筹划于2022年6月赴瑞交所发行GDR,但于2024年2月终止该计划 [12] 财务状况与资本运作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货币资金57.20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34.77亿元,短期借款69.73亿元,存在"大存大贷"现象 [12] - 2025年3月,公司宣布使用不超过110亿元闲置资金进行理财 [12] - 自A股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现金分红约66亿元,其中超过60%分红被林木勤及其家族收入囊中 [13] -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公司股价报收300.73元,年内累计涨幅超20%,总市值超1500亿元 [11] 营销与研发投入 - 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分别达14.49亿元、19.56亿元、26.81亿元、26.13亿元,近四年累计支出超80亿元 [15] - 同期销售费用率在15%至18%之间,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6.74% [15] - 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仅为0.44亿元、0.54亿元、0.63亿元、0.55亿元,累计约2亿元,研发费用率介于0.3%至0.5% [16] - 近四年公司累计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40倍,重销售轻研发现象显著 [16] 产品与市场地位 - 公司核心产品能量饮料"东鹏特饮"2024年在国内能量饮料市场销售量占比高达47.9%,连续四年销量第一,销售额份额上升至34.9% [13] - 2025年前三季度,能量饮料收入125.63亿元,同比增长约19%,占公司总收入比重从上年同期的83.90%降至74.63% [17] - 2024年下半年,东鹏特饮因每瓶(500ml)含糖量达66.5g引发热议,被指超出每日摄入建议警戒线 [18] -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超1500条投诉包含"东鹏特饮",投诉集中于恶意欺诈、霸王条款、中奖不予兑换等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