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上市

搜索文档
A+H上市潮涌 消息称赴港上市市值门槛或看齐GDR
新浪财经· 2025-07-31 07:45
2025年以来,在宁德时代等巨头带动下,A股公司赴港上市已成趋势性动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 超40家企业正式递表港交所,另有30余家企业已公告启动相关流程。近日有消息称,随着越来越多A股 公司宣布拟赴港上市,内地监管部门正考虑为来港的A股公司设置最低市值要求。对此,证券时报记者 从多位券商人士处获悉,目前确有提高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市值门槛说法,市值要求或看齐全球存托凭 证(GDR)政策,市值门槛从100亿元提升至200亿元。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新要求对于目前的A股公司 赴港上市潮本身或许并不会产生过多影响,从目前已经递表或公告将要赴港上市的公司来看,绝大部分 都是行业龙头,其市值本身就不低。 ...
首创证券拟赴港上市,第14家“A+H”券商要来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7-26 11:25
7月25日晚间,首创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 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这意味着,这家由北京国资旗下的老牌证券,在2022年实现A股上市后,又 正式开启了港股上市的历程。 来源:首创证券 根据公告,首创证券决定赴港上市,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整合国 际资源,提升国际影响力。首创证券表示,公司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的利益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 在股东会决议有效期内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上市。 同日,首创证券发布的另一则公告称,同意聘请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为此次港股发行上市的审计机构,为 公司出具本次发行上市相关的会计师报告并就其他申请相关文件提供意见。 业绩方面,2024年,首创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4.18亿元,同比增长25.4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利 润为9.85亿元,同比增长40.49%。截至2024年末,首创证券资产总额468.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8.4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32.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5%。 进入2025年一季度,首创证券却出现营利"双降"。财报显示,首创证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 ...
创新与国际化一举两得 硬科技企业投身“A+H”热潮
上海证券报· 2025-07-26 02:22
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潮 - 首创证券拟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以提高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1] - 2025年以来已有40家A股公司官宣筹划港股上市,数量较去年同期显著增加 [1] - 产业龙头公司和科创板硬科技企业成为赴港上市主要群体,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中微半导等 [1][2][3] 产业龙头公司赴港上市情况 - 立讯精密董事会通过发行H股议案,总市值约2780亿元,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2] - 多家赴港上市的产业龙头市值超千亿元,包括恒瑞医药、牧原股份、三一重工等 [2] - 宁德时代市值超万亿元,其H股较A股出现溢价,反映国际投资者对优质"A+H"公司的青睐 [1][2] 科创板硬科技企业赴港上市 - 中微半导拟申请港交所主板上市,该公司是以MCU为核心的平台型芯片设计公司 [3] - 星环科技公告拟发行H股,以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品牌形象 [3] - "A+H"上市有助于丰富硬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研发投入和国际化业务布局 [3][6] 政策与市场环境支持 - 新"国九条"提出拓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渠道,证监会发布5项对港合作措施 [4] - 香港推出"科企专线",助推特专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5] - 2024年下半年以来港股科技股触底反弹,提升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 [5] "A+H"公司国际化进展 - 恒瑞医药港股募资近百亿港元,主要用于研发计划和生产设施建设 [5][6] - 宁德时代港股募资超350亿港元,用于海外产能扩张和国际业务拓展 [6] - 中国中免通过"A+H"上市优化信息披露流程,2024年两地信息披露文件达211份 [6]
券业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7-25 23:00
首创证券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上市 - 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 [1] - 发行方式为香港公开发售及国际配售新股,拟发行的H股股数不超过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5%(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并可能行使不超过15%的超额配售选择权 [6] - 募集资金将用于增加资本金、补充营运资金、发展境内外证券相关业务及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6] 公司背景与业绩 - 公司成立于2000年2月,注册资本为27.3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北京,控股股东为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国资委 [9] - 2022年12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业内第42家上市券商,截至7月25日收盘,公司股价为20.48元/股,总市值为560亿元 [9]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8亿元,同比增长25.49%,归母净利润9.85亿元,同比增长40.49%,均创历史新高 [9] 行业背景与意义 - 近年来证券公司上市融资渠道收紧,2023年全年仅有信达证券一家A股上市,2024年至今无券商IPO [9] - 目前业内共有13家"A+H"上市券商,申万宏源于2019年4月实现港股上市,是最后一家完成"A+H"的券商 [10] - 公司若成功实现"A+H"上市,将进一步提升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整合国际资源,提升国际影响力 [4] 港股市场动态 - 今年以来港股IPO持续活跃,上半年共完成42宗首次公开招股发行,合共集资额超过1070亿元,比去年全年多约22%,暂列全球第一 [10] - 今年以来已有40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宣布筹划H股上市相关事宜,"A+H"持续升温 [10] - 赴港上市能够显著提升A股公司在境外市场的融资能力,助力其在国际市场中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 [10]
富途发布上半年IPO报告:消费股市场青睐,机构资金涌入新股市场
36氪· 2025-07-25 15:43
近日,富途发布「2025年H1中国香港及美国IPO市场报告」,并就富途平台上大数据的整理、比较分析及访谈调研等方法,分析两地新股市场趋势。 2025年上半年,富途担任19家港股上市企业的承销商,与蜜雪集团、布鲁可等多个明星项目合作IPO业务,并为海天味业、周六福等多家企业提供国际配售 服务。报告指出,在2025年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场火热,香港IPO的集资额重返全球第一,机构资金和零售资金持续流入IPO市场,超过一半企业(54.8%) 获得一百倍以上认购,超过71% 新股在挂牌首日高收,进一步推动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期内消费板块的新股引领IPO市场,而医疗保健、工业及信息科技板块有望成下半年焦点。美股方 面,期内有40间中概股企业在美国挂牌上市,纳斯达克仍是他们的上市首选地点,当中首日上市破发的企业数量较去年同期出现明显下降,预计信息科技及 工业板块相关企业将成为未来一年赴美IPO的主力军。 富途证券董事总经理谢志坚指出,「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再度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焦点,机构大户和零售资金的大量流入,为企业融资提供友好的市场环境, A+H上市潮、中概股回流以及『科企专线』政策等利好因素或延续港股IPO热潮。我们留意 ...
半年50家公司涌入港股,这是泡沫,还是起点?
36氪· 2025-07-24 19:21
港股A+H上市热潮 - 2025年上半年已有约5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赴港上市相关信息,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牧原股份等龙头企业密集登陆或拟登陆港股[1] - 此轮上市企业多为业绩良好、资产规模庞大的A股龙头企业,反映中资企业从"被动融资"向"主动布局"的战略升维[1] - A+H上市热潮是政策、流动性、企业国际化需求等多维度影响的综合结果[3]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 - 2025年4月出现美国股票、债券、美元股债汇"三杀"局面,反映全球对美元资产不信任[3] - 美元指数从年初至6月底下跌10%-11%,创四十多年来最大跌幅[3] - 全球机构投资人纷纷卖出美元资产,资金流向其他市场搜寻优质资产[7] A+H上市的宏观驱动因素 - 中国"9·24政策"确立资本市场政策底,释放政府托底信号[4] - 香港市场形成估值洼地,叠加政策托底和基本面回升吸引资金流入[4] - 全球去美元化背景下,资金开始关注中国资产,DeepSeek引领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叙事[4] 企业微观动机 - 国际化公司寻求全球化资本平台,方便海外机构投资和退出[5] - 港股股权激励便于吸引全球人才,特别是研发层面人才[5] - 国际化资本平台有利于海外并购和产业合作[5] 港交所改革成效 - 港交所通过18A政策、中概股回流双重上市、缩短新股结算周期(T+5到T+2)等措施提升吸引力[6] - 香港市场科创属性逐渐凸显,上市公司组合更丰富多元[9] - 宁德时代等企业表明不需要美国资金,中东、欧洲、东南亚资金已足够[6] 市场分化与挤出效应 - 行业前三龙头企业才能实现A+H上市,形成优质资产聚集[9] - 港股前20%公司市值占全市场75%以上,后20%仅占2%左右[12] - 短期内流动性固定导致分配效应,对小市值公司影响加剧[12] 港股回A的潜在影响 - 优质公司回A可丰富内地市场指数,使指数更反映中国经济全貌[13] - 指数化投资将受益,被动式投资可能像美国一样超过主动式投资[14] - 纳入指数的优质公司将获得更多资金配置,形成市值提升正向循环[14]
上半年香港新股融资141亿美元,全球第一
环球网· 2025-07-24 10:45
香港新股融资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股融资金额达141亿美元 位居全球首位 同比增长695% 远超全球8%的平均增幅 [1] - 141亿美元的新融资额超过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全年水平 [1] - 恒生指数上半年上涨超20% 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比增长82%至2400亿港元 [1] 行业融资表现 - 工业、消费、医疗保健、TMT、金融等行业公司纷纷来港上市 [1] - 医疗健康板块股权融资总额达58亿美元 创2021年以来上半年新高 [3] - TMT行业在人工智能热潮带动下融资总额达137亿美元 [3] - 消费行业新股上市后股价平均上涨70% [3] 大型新股发行 - 宁德时代以53亿美元集资额登陆港股 成为2023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新股 [3] - 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和三花智控融资额均超10亿美元 [3] - 四家大型新股中有三家行使超额配售权 上市后股价平均上涨约14% [3] - 上半年全球十大新股发行中香港市场独占四席 [3] "A+H"上市机制 - 上半年共有8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 总集资额达101亿美元 [3] - H股相对于A股的折价幅度普遍收窄 宁德时代H股出现溢价 [3] - 国际发行人如IFBH、觅瑞集团等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地 [3] 市场参与度 - 基石投资、机构配售、散户认购均表现踊跃 部分新股录得超额认购 [3] - 医疗健康、TMT、消费及新能源行业表现尤为突出 [3] 香港交易所举措 - 推出"科企专线"便利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4] - 7月前两周已有8家公司成功上市 等候上市的公司众多 [4]
港交所,全球首位!
中国基金报· 2025-07-24 10:40
香港2025年上半年新股融资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股融资额达141亿美元,同比增长695%,居全球首位 [2][4] - 香港市场新股融资额已超过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全年水平 [6] - 恒生指数上半年上涨超20%,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比增长82%至2400亿港元 [2] 大型新股上市带动市场 - 宁德时代H股上市集资53亿美元,为2023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新股 [11] - 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和三花智控等大型新股融资额均超10亿美元 [11]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十大新股发行中香港占据四席 [11] - 4家大型新股上市后股价平均上涨约14% [11] A+H及国际公司上市情况 - 8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总集资额达101亿美元 [13] - 宁德时代H股较A股出现溢价,反映国际投资者需求强劲 [13] - IFBH、觅瑞集团等国际公司成功登陆港股市场 [13] 行业表现亮点 - 医疗健康板块股权融资总额达58亿美元,创2021年以来上半年新高 [15] - TMT板块股权融资总额达137亿美元,受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创新带动 [16] - 消费行业新股上市后股价平均上涨70%,饮料、玩具等细分领域表现强劲 [16] 投资者参与情况 - 新股基石投资与机构配售获得北美、欧洲及中东等地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 [18] - 散户认购踊跃,部分新股录得超额认购 [19] - 香港交易所推出"科企专线"便利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19]
利欧股份筹划赴港上市 境外年营收22.66亿推进全球化
长江商报· 2025-07-24 07:27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正在筹划发行H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并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1][2] - 2025年A股公司赴港IPO呈现井喷态势,年内已有12家成功上市,政策支持包括证监会鼓励行业龙头赴港及港交所优化措施 [2] - 公司境外收入2024年达22.66亿元,同比增长53.9%,营收占比提升至10.7% [1][2] 财务与融资历史 - 公司自2007年A股上市以来累计股权融资60亿元,最大单次增发为2015年17.89亿元,最近一次为2016年4.15亿元 [3] - 累计现金分红12次,总额7.65亿元,分红金额显著低于融资规模 [3]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3.5亿至4.5亿元,同比扭亏,主要因理想汽车股票公允价值变动及出售收益贡献约1.55亿元 [4][5] 业务结构与业绩波动 - 公司主营机械制造(泵业)和数字营销业务,形成双轮驱动模式,2001年成为全国首家水泵出口欧盟企业 [4] - 近五年营收稳步增长,从2020年155.48亿元增至2024年211.71亿元,但净利润波动大,受理想汽车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显著 [4]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预计1.3亿至1.8亿元,显示主营业务保持盈利 [5] 理想汽车投资动态 - 公司仍持有理想汽车股票折合ADS不足1000万股,已变现部分带来可观收益 [6] - 理想汽车美股股价近3个月涨幅达61.43%,从19.104美元/股涨至30.84美元/股 [6]
中资券商逐鹿港股IPO投行业务优势凸显
中国证券报· 2025-07-23 05:05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港股IPO融资规模回归全球首位 中资券商成为核心推动力量 [1] - 上半年港股主板上市企业达51家 同比增长27.50% 募集金额1254.07亿港元 同比大幅上涨591.94% [1] - 中金公司 中信证券 华泰证券 招商证券四家中资券商合计市场份额达42.72% [2] 中资券商竞争优势 - 中资券商在客户洞察与维护 协同网络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已与A股客户构建长期陪伴式合作关系 [2] - 依托"境内-香港"一体化团队 能无缝衔接A+H全链条统筹方案 提升H股上市及再融资效率 [2] - 中资投行扎根中国市场 能更精准衔接企业核心优势与资本市场需求 打造本土化投资故事 [3] 头部券商市场表现 - 中金公司以18单保荐项目位列第一 市场份额16.36% 参与宁德时代 海天味业等大型IPO项目 [2] - 中信证券以11单保荐项目位列第二 市场份额10.00% [2] - 华泰证券以10单保荐项目位列第三 市场份额9.09% [2] 未来发展战略 - 中信建投证券将持续推进境内外一体化 聚焦TMT 大消费 先进制造 生物科技等热门赛道 [3] - 中信证券坚持香港 亚太 欧美"三步走"战略 加速推进国际化发展 [4] - 广发证券将加强重点赛道资源积累 深化境内外一体化布局 推进投行数智化转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