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D交易
icon
搜索文档
暴跌23%后大涨近5%!创新药布局机遇来了?业内大咖最新研判
中国基金报· 2025-10-31 16:24
自2025年1月1日至9月上旬,恒生创新药指数最大涨幅达141.24%。不过,从9月上旬至10月30日收盘,该指数持续调整近两个月。其间,最大跌幅达 22.63%。 然而,10月31日,恒生创新药指数大涨,最高涨幅达4.84%;截至记者发稿,涨幅为4.09%。 今年中国药企的BD交易规模已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创新药占全球医药授权交易比例攀升至46%,首次成为全球最大授权交易来源国;恒瑞医药、信达生 物等国内创新药巨头与跨国药企的BD合作,刷新历史纪录,出海模式也在跃迁。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10月26日~10月27日召开的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期间,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未来拓展美国市场的难度和成本会越来越高。不 过,随着多元支付政策的完善,国内创新药市场有望成长壮大,中国有望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迈进。 拓展美国市场的难度和成本会越来越高 美国市场是影响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该变量正在发生变化。 在10月26日下午的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抗肿瘤新药论坛上,上海全球健康创新研究院院长、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审中心首席科学家何 如意介绍,美国政府正通过行政令手段限制来自中国的 ...
中国创新药进入3.0阶段,企业“国际化”不止于“卖青苗”
第一财经· 2025-10-28 16:36
中国创新药行业逐步进入"in China,in Global"(中国研发,融入全球生态)的阶段。 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企BD(业务发展)交易热潮让投资者将目光重新投向该行业赛道,却也引起市 场对"青苗贱卖"的隐忧。 业界观点认为,中国创新药行业已从由跨国药企占据更多话语权的"in China,for Global"(中国研发, 面向全球市场),进入"in China,in Global"(中国研发,融入全球生态)的3.0阶段。 但同时,新药研发始终"九死一生",中国创新药在国内和欧美市场的价格依然悬殊。对于凭借实验室技 术起家的中国Biotech,BD交易仍将是"出海"的重要一步,而获得跨国药企和资本市场认可的门槛正在 不断拔高。 "有人说我们以后不能做BD,这是错误的,因为BD本身是一个市场反应,没有必要去禁止它,很多公 司可以靠着BD继续发展。"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资深会长兼首席专家宋瑞霖说。但他也提到,在创新药 发展进入新阶段后,中国医药创新的全球产业链定位不能仅局限于做"研发管线的世界工厂"。 BD交易新模式 BD交易通常指创新药企将处于临床早期阶段的创新药管线转让给大型外资药企的行为,又被一些业界 人 ...
医药股普遍承压 荣昌生物跌超11% 康宁杰瑞制药-B跌超8%
智通财经· 2025-10-23 14:02
医药板块市场表现 - 医药股普遍承压,荣昌生物股价下跌11.2%至81.65港元,康宁杰瑞制药-B下跌8.2%至11.98港元,君实生物下跌5.16%至25港元,科济药业-B下跌4.63%至16.07港元 [1] - 十月黄金周后医药指数跑输大盘,主要原因为受关税反复影响,以及部分对外授权不及预期和资金轮动影响 [1] 行业发展趋势与交易动态 - 中国创新药产业呈现长期向好发展趋势,近年集中体现在BD交易的爆发式增长 [1] - 对外授权是全球开发的起点,合作伙伴的海外开发进度及后续全球临床数据可加强产品商业化确定性 [1]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免疫肿瘤及抗体药物偶联物疗法开发,信达生物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102亿美元,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 [2] 行业重要会议与研究成果 -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共有112项成果入选LBA,其中国产新药相关研究占21项 [2]
重磅利好!信达生物BD首付款12亿美元却高开低走!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回调超2%再迎布局良机!机构:四季度BD集中,创新药出海节奏恢复
搜狐财经· 2025-10-22 14:01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2日大盘低开缩量震荡,港股创新药板块受市场情绪影响下挫,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下跌超2% [1]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当日成交额超过16亿元人民币,近20日资金净流入超过13.5亿元人民币 [1] - 截至10月21日,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规模超过209亿元人民币,规模和流动性在同类产品中持续领先 [1] - 截至13:34,指数成分股多数下跌,石药集团下跌超5%,中国生物制药和翰森制药下跌超3%,百济神州下跌超2% [4] 重大业务发展合作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涉及IBI363、IBI343两款后期在研疗法及IBI3001早期项目的选择权 [3] - 信达生物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含1亿美元战略股权投资),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102亿美元,交易总金额最高达114亿美元 [3] - 信达生物还将获得候选药物在大中华区以外的销售分成,其中IBI363在美国市场采用利润损失共担模式 [3] - 10月16日至17日两天内,翰森制药、普瑞金等公司公告了5项业务发展合作,总金额达42.66亿美元 [4] 行业趋势与机构观点 - 10月以来国内落地多个创新药对外授权项目,创新药对外授权节奏已恢复 [6] - 截至2025年8月,中国License-out出海交易数量达93笔,占全球交易数量32%,首付款总额43亿美元,总金额848亿美元,均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额 [6] - 跨国公司在业务发展合作中依然青睐中国早期研发资产,II期临床前项目占比更高 [6] - 由于海外跨国公司重磅产品面临专利悬崖,通过业务发展合作引进管线弥补收入缺口的战略预计将持续 [7] - 历年全球重磅业务发展合作交易多集中在年底落地,随着ESMO等学术会议召开,业务发展合作事件值得期待 [7] 指数与产品特征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100%布局创新药,截至9月30日前十大成分股权重高达71.83% [8] - 截至7月末,该ETF标的指数在2025年内涨幅超109%,在港股医药类指数中领先 [9] - 该ETF底层资产为港股,支持T+0交易 [10]
最火主题创新药板“哑火”!相关翻倍基仅剩“独苗”,后市还有机会吗?
证券时报网· 2025-10-22 09:34
近期市场表现 - 10月21日A股和港股市场大涨,但创新药板块走势分化,港股中药捷安康-B跌超10%,荣昌生物盘中大跌但收盘涨4%,A股舒泰神、广生堂等跌超4% [1] - 国庆假期后创新药板块表现不佳,港股创新药指数自10月2日至今跌幅为9.49%,A股创新药指数自10月9日至今跌幅为3.68%,较上月阶段性高位回撤超过10% [2] - 创新药主题基金年内涨幅多数回落至80%-90%区间,仅剩中银港股通医药一只“翻倍基” [2] 下跌原因分析 - 多家公募基金认为“涨多了”是近期下跌主因,属于正常止盈行为 [1][2] - 资金面存在阶段性扰动,港股通假期关闭期间外资对头部药企有套利诉求,节后出现止盈行为 [2] - 个别标的事件影响,如某创新药BD(业务发展)交易落地效果低于市场预期,导致短期预期修正 [2] - 宏观环境情绪传导,中美关系反复、生物安全法案重提等外部因素阶段性影响市场风险偏好 [2] - 市场对BD交易预期透支,尽管首付款、总包金额符合行业预期,但前期部分大额交易提升了市场心理预期,导致兑现即回调 [3] 长期基本面与资金流向 - 创新药板块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逻辑未改变,仍是医药行业内基本面趋势最明确的方向 [1][4] - 板块三季度突破前期高点、创阶段新高,背后有创新药企业研发管线持续推进、临床价值逐步兑现的支撑 [4] - 散户热情犹在,主题ETF基金呈资金净流入态势,10月以来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份额增超8.6亿份,易方达恒生港股通创新药ETF份额增逾4.8亿份 [4] - 多家优质企业将在世界肺癌大会(WCLC)、欧洲肿瘤学大会(ESMO)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展示管线最新数据,为行业带来催化窗口 [4] 后市展望与选股策略 - 普涨阶段已过,市场进入分化阶段,未来选股将更加严苛,聚焦“真兑现、有实力”的品种 [1][6] - 市场赢家将是那些能成功将科学创新转化为国内外商业成果的公司 [1][6] - 需筛选研发管线扎实、临床数据优异、商业化能力突出的核心标的 [6] - 对创新药研究的核心是当下业绩和研发管线的临床数据,基本面健康,创新药在国内外放量及ESMO上的临床数据偏利好 [7] - 有判断认为,尽管短期热钱退出,但基于基本面和估值面,到明年底板块仍有翻倍空间 [7]
最火主题“哑火”!相关翻倍基仅剩“独苗”,后市还有机会吗?
证券时报网· 2025-10-22 09:25
近期市场表现 - 10月21日A股和港股市场整体大涨,但创新药板块走势分化,港股中药捷安康-B跌超10%,荣昌生物盘中大跌但收盘涨4%,A股舒泰神、广生堂等跌超4% [1] - 国庆假期后板块表现不佳,港股创新药指数自10月2日至今跌幅为9.49%,A股创新药指数自10月9日至今跌幅为3.68%,较上月阶段性高位回撤超过10% [2] - 创新药主题基金年内涨幅多数回落至80%-90%区间,仅剩中银港股通医药一只“翻倍基” [2] 下跌原因分析 - 多家公募基金认为“涨多了”是近期下跌主因,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逻辑未变 [1][2] - 调整原因包括资金面阶段性扰动,港股通假期关闭期间外资对头部药企有套利诉求,节后出现正常止盈行为 [2] - 个别标的事件影响,如某创新药BD落地效果低于市场预期,导致短期预期修正带来局部波动 [2] - 宏观环境情绪传导,中美关系反复、生物安全法案重提等外部因素阶段性影响市场风险偏好 [2] - 市场预期透支,BD交易的首付款和总包金额符合行业预期,但前期部分大额交易提升了市场心理预期,导致兑现即回调 [3] 资金流向与市场情绪 - 散户热情犹在,主题ETF基金呈资金净流入态势,10月以来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份额增超8.6亿份,易方达恒生港股通创新药ETF份额增逾4.8亿份 [4] - 另有六只产品份额均增超1亿份 [4] - 短期波动不改变板块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逻辑,创新药及相关产业链仍是医药行业内基本面趋势最明确的方向 [4] 行业基本面与催化剂 - 今年三季度板块突破前期高点、创阶段新高,背后是创新药企业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和临床价值逐步兑现的支撑 [4] - 下半年学术会议频密,包括世界肺癌大会、欧洲肿瘤学大会、美国血液学会以及欧洲呼吸年会等,将为行业带来更多催化窗口 [4] - 高质量数据的持续披露将同步提升管线估值,优质管线数据的公布为市值和估值上行带来持续动力 [5] 后市展望与投资策略 - 普涨阶段已过,但优质标的的结构性机会可能才刚刚开始,未来需聚焦“真兑现、有实力”的品种 [7] - 市场赢家将是那些能够成功将科学创新转化为国内外商业成果的公司,市场将更严苛地审视临床数据、销售财报和BD交易质量 [7] - 对创新药研究的核心是当下业绩和研发管线的临床数据,基本面健康,创新药在国内外的放量以及ESMO上的临床数据均偏利好 [7] - 尽管短期底部接近显现,但从基本面和估值面判断,到明年底板块仍有翻倍空间 [8]
最火主题“哑火”!相关翻倍基仅剩“独苗”,后市还有机会吗?
券商中国· 2025-10-22 09:22
10月21日,在A股和港股联袂大涨的交易日里,创新药板块却走势分化。截至收盘,港股中药捷安康-B跌 超10%,荣昌生物盘中大跌,但却随即拉升并以4%的涨幅收盘;A股中,舒泰神、广生堂等跌超4%,创新 药板块的回撤与分化也是8月末创下阶段性新高以来行情的缩影。 多家公募解读近期创新药下跌行情时认为,"涨多了"是主因,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逻辑仍未改变。展望后市, 多名基金经理表示,未来选股将更加严苛,市场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成功地将其科学创新转化为国内外商业成 果的公司。 创新药逆势走低 拉长时间来看,国庆假期后,两地创新药板块表现均不佳,港股创新药指数10月2日至今跌幅为9.49%,A股创 新药指数10月9日至今跌幅为3.68%,且距离上个月创下的阶段性高位回撤亦超过10%。 基金方面,近期随着指数略有回落,年内至今"翻倍基"数量有所减少,其中创新药主题的 "翻倍基" 更是仅剩 中银港股通医药这一只"独苗",其余产品年内涨幅多数回落至80%—90%区间。多家公募解读近期创新药下跌 行情时认为,"涨多了"是主因。 "节后调整并非板块基本面走弱,而是多重短期因素叠加的结果。"永赢基金基金经理单林解释原因时表示,首 先是 ...
医药生物行业:坚定看好创新主线,积极把握Q3业绩
中泰证券· 2025-10-19 20:30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5] 核心观点 - 坚定看好创新药主线,建议积极把握第三季度业绩拐点或改善的个股 [7][12] - 医药板块近期表现弱于大盘但成交活跃,内部轮动明显,创新药板块经历调整后股价位置更为合理 [7][12] - 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在全球BD交易中参与度显著提升,2025年以来交易量占全球总额的38% [7][12] -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会议等数据读出与BD交易持续落地,有望成为板块重要催化因素 [7][12] 市场表现与估值 - 2025年初至今医药板块收益率为18.85%,跑赢沪深300指数4.13个百分点 [8][16] - 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下跌3.65%,在31个一级子行业中排名第16位 [7][12] - 子板块中仅中药上涨0.38%,医疗服务跌幅最大达5.21% [7][12][16] - 以2025年盈利预测计算,医药板块估值26.2倍PE,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17.3% [8][18] - 以TTM计算,医药板块估值30.1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4.9倍PE [8][18] 重点公司业绩与动态 - 药明康德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4.60元,对应市盈率21.00倍 [5] - 百利天恒子公司与百时美施贵宝合作触发里程碑付款,金额达2.5亿美元 [29] - 九洲药业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42.3% [29] - 赛分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9000万元-9800万元,同比增长65%-80% [29] - 圣诺生物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1.14亿元-1.40亿元,同比增长100.53%-145.10% [29] 个股表现 - 本周涨幅榜前列包括亚太药业上涨36.68%、多瑞医药上涨28.84% [22] - 本周跌幅榜前列包括贝达药业下跌16.98%、华兰股份下跌15.68% [23] - 中泰医药重点推荐组合本月平均下跌10.08%,跑输医药行业6.43个百分点 [7][27][28] 行业政策与申报 - 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整治定点药店"阴阳价格"问题,并推进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 [12]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就中药注射剂上市后研究和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 [12] - 科创板当前申报企业共10家,其中3家注册生效 [13] - 港股当前申报企业共38家,均在处理中 [14][15] 细分领域跟踪 - 维生素E、维生素D3价格略有下降,泛酸钙价格有所上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价格保持稳定 [31]
多重催化来袭!100%创新药研发标的“520880”强势收复5日线,放量成交4亿元,已超上一日全天
新浪基金· 2025-10-16 11:19
港股通创新药ETF市场表现 - 周四早盘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维持强势,一度上涨4%,盘中站上5日均线,成交额超4亿元,已超越上日全天成交额 [1] - 此前4个交易日该ETF在5日均线下方震荡区间连续吸引资金超1.3亿元 [1] - 早盘该ETF覆盖的37家创新药公司中有36家股价上涨,权重股集体企稳 [4] 主要成分股表现 - 康方生物早盘上涨6.39%,三生制药上涨7.69% [2][4] - 信达生物上涨3.21%,百济神州和中国生物制药均上涨超过2% [2][4] - 石药集团上涨1.43%,翰森制药上涨1.08% [2] 行业与政策利好 -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将于10月17日至21日举行,成为国内药企展示成果及新一轮BD授权的重要平台 [2] - 诺诚健华达成首付款1亿美元、总价超20亿美元的BD交易,10-11月为BD交易传统旺季 [3] - 国内医保目录调整窗口期开启,政策对真创新支持方向明确 [3] - 美联储降息周期重启,港股通创新药有望受益于估值与融资环境改善 [3] 指数与产品特征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年内累计上涨108.14%,领涨一众创新药指数 [5][8] -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是全市场首只跟踪该指数的ETF,截至9月底规模为18.06亿元,上市以来日均成交4.93亿元 [5] - 该ETF完全不含CXO公司,100%布局创新药研发类公司 [3]
港股创新药板块再度走强,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标的指数涨超3%
搜狐财经· 2025-10-16 10:52
板块表现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今日开盘半小时上涨3.2% [1] - 成分股映恩生物-B股价上涨超过10%,三生制药上涨超过6%,康方生物和博安生物上涨超过5% [1] 行业催化剂 -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将于10月17日至10月21日在柏林举行,是国内药企展示成果和达成授权合作的重要平台 [1] - 10月至11月是授权交易传统旺季,诺诚健华的重磅交易已开启此轮周期,潜在交易有望持续落地 [1] 政策环境 - 医保目录调整窗口期开启,政策明确支持真正创新的药物,为商业化放量提供稳定预期 [1] - 美联储降息周期重启,创新药板块有望受益于估值提升和融资环境改善的双重利好 [1] 指数与产品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在编制中剔除CXO企业,是首批纯度100%的创新药指数 [1] - 恒生创新药ETF是市场唯一跟踪该指数的产品,近10个交易日资金流入超过5亿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