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I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车企让渡 “灵魂”:华为的甜蜜与烦恼
虎嗅· 2025-10-11 16:28
上汽集团与华为合作的首款车型市场表现 - 上汽集团与鸿蒙智行联合打造的首款车型尚界H5在2025年9月8日宣布预售一周后小订突破8万台[2] - 该车型于9月23日正式上市1小时后,大定订单仅为1万台,低于市场预期[3] - 购买华为智驾系统需要额外支付数万元费用的操作引发了外界的不解与质疑[3] 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 - 华为与车企合作分为三种模式,按合作深度从浅到深分别为:零部件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HI模式)和鸿蒙智行模式[7] - 零部件模式下,华为提供ARHUD、激光雷达、热管理等单个零部件,比亚迪和小鹏汽车等具备高研发能力的车企也会采用此模式[8] - HI模式下,车企负责整车设计制造并掌握主导权,华为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一汽红旗与华为的合作属于此类[9] - 鸿蒙智行模式下,华为深度参与整车定义、产品设计、渠道销售等环节,该模式下的合作品牌包括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北汽享界、江淮尊界和上汽尚界,即“五界”[10][11] - 华为计划在年内发布一种名为“HI Plus”的新合作模式,东风猛士是该模式的试点,新模式下合作车型“除了不进华为门店,其他都跟鸿蒙智行差不多”[9] 车企选择与华为合作的原因 - 截至新闻发布,华为已与超过30家国内外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包括主流国有车企如东风、长安、广汽、北汽、奇瑞、江淮以及民营企业比亚迪、赛力斯、小鹏汽车和海外巨头丰田[5] - 阿维塔科技为保持品牌独立性,仅将华为视为Tier 1供应商,选择HI模式合作路线[12] - 上汽集团、北汽集团等拥有多年合资品牌经验,不介意与华为共同打造新品牌,因此选择鸿蒙智行模式[13][14] - 奇瑞汽车2024年总销量达260.4万辆,但新能源车销量为58.4万辆,新能源渗透率仅为22.4%,低于行业45.7%的平均水平,其需要华为助力新能源高端化转型[19] - 上汽集团2024年销量为401.3万辆,净利润同比下降88.2%至16.7亿元,其需要华为的流量引擎和渠道优势以实现用户规模的快速扩充[25][28] - 北汽集团旗下北京汽车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68.5%至9.6亿元,北汽蓝谷净亏损扩大至69.5亿元,连续5年累计亏损近300亿元,其与华为合作是破局之举[24] - 江淮汽车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27.4亿元,已连续八年为负,其将希望寄托于鸿蒙智行模式以实现翻身[31][33] 鸿蒙智行模式下的资源分配与品牌差异 -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2024年6月表示资源极度紧张,仅能承担四家合作车企,而目前资源需要分配给五家车企[35] - 资源分配不均,华为在问界品牌中话语权最大,合作最深,最新技术如ADS4.0和高压七合一电驱率先用于问界M8[39] - 截至2025年8月,鸿蒙智行累计交付超90万辆,其中问界交付75万辆,占比高达83%[43] - 为解决渠道资源紧张问题,华为开始将部分销售主导权让渡给车企,智界和尚界将设立独立销售渠道[41] - 尚界H5将价格下探至20万以下,但余承东曾表示20万以下车型会亏损,其盈利模式存疑[45][46] - 享界S9定价偏高,若价格能下探至25万左右可能成为走量车型[46] - 尊界S800因价格定位难以走量,对连续亏损的江淮汽车利润贡献有限[47] - 除赛力斯外,华为在其他车企的话语权有限,各品牌最终比拼的是自身的产品定义、品牌营销和销售渠道能力[44]
华为切入五菱,尚界之外的另一场布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8-12 19:35
华为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 - 华为与上汽通用五菱的联合项目将在年内推出产品,大概率采用华为HI模式(Huawei Inside)[1] - 合作项目可能涉及宝骏品牌一款定价约15万元的新SUV,搭载华为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配备激光雷达和无图城市NCA功能[1] - 这是华为首次将其高阶智驾能力推入20万元以下市场区间[2] 上汽集团的双线布局 - 上汽与华为共建全新品牌"尚界",覆盖智能座舱、智驾系统、制造与销售,首款车型定位15万至20万元中高端纯电市场,计划秋季亮相[2] - 尚界旨在补齐上汽中高端新能源品牌短板,而五菱与华为合作目标是将高阶智驾下探至更低价格带[2] - 上汽集团通过尚界与五菱项目形成价格带内部分层,中高端市场强化品牌溢价,低价位市场提升高阶智驾渗透率[3] 五菱品牌的智能驾驶策略 - 五菱旗下宝骏品牌已在悦也、云朵、享境等车型尝试将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普及到10万元级别,采用纯视觉算法与轻量化算力降低成本[2] - 宝骏云海上市至今累计销量不足两万辆,享境仍处于市场爬坡阶段[2] - 宝骏中高配车型可能引入华为ADS方案,卓驭的产品或配置到更低价的五菱红标车型上[3] 华为HI模式的市场影响 - HI模式输出软硬件方案并深度参与系统架构与持续升级,具备更强品牌心智和市场拉动力[3] - 进入15万元区间将直接面对硬件成本、量产爬坡和服务体系的综合挑战[3] - 若成功,将提升华为在车企合作中的议价力,加快智能驾驶普及化进程[3] 卓驭科技的竞争挑战 - 卓驭科技依托大疆在视觉算法和成本控制方面的积累,推出成行平台,以7个摄像头和100TOPS算力实现无图城市领航功能[2] - 在华为等竞争者进入后,卓驭需将纯视觉与端到端算法优势转化为稳定市场规模[4] - 中国智能驾驶价格分层正在重绘,15万元价格带成为竞争关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