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 Growth Curve
搜索文档
城记 | 押注“第二增长曲线”,临港集团以精准产业投资驱动转型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8 13:27
活动概况 - 临港集团于10月17日在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举办“园区半导体产业调研”活动,旨在为园区企业搭建直面顶级投资人的展示平台 [2] - 活动以“产业生态培育、产业投资驱动”为逻辑,向资本市场传递转型价值,并为园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引发多家投资机构关注 [2] 产业基础与规模 - 临港集团旗下园区已集聚集成电路企业超300家,产值占上海全市的18% [6] - 市级集成电路特色园区“东方芯港”在半导体产业链多个领域名列前茅:制造产能全国领先,集聚中芯东方、积塔等龙头企业;八大核心装备全覆盖,拥有中微、拓荆等实现本土化替代的企业;关键材料领域实现全流程持续突破,拥有新昇、江丰等企业;EDA/IP企业集聚度全国最高,寒武纪、地平线等龙头企业扎根发展 [6] - 漕河泾开发区创下“一栋创业大楼孵化10家芯片上市公司”的行业奇迹 [6] 投资模式转型与成果 - 公司转变传统园区经营思维,采取“躬身入局、精准投资”的新战略,积极对接投资机构,为园区企业争取更多社会资本支持 [7] - 通过产业基金先后投资了澜起、积塔、格科微、天数等半导体企业 [7] - 上市公司上海临港主导组建临港策源基金,参与投资上海先导基金人工智能母基金,累计投资壁仞、商汤、江波龙等一批知名企业 [7] - 浦江园区参与设立3亿元半导体专项基金、5亿元智能制造与信息技术基金,以挖掘投资收益与产业链联动机会 [7] 园区企业发展实例 - 励兆科技在获得临港科创投参投的Pre-A轮融资后,从6人团队发展到100多人 [8] - 浦江园区2024年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422亿元、工业总产值314亿元,已集聚规模以上企业25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专精特新企业22家、独角兽企业2家 [8] - 壁仞科技、天数智芯等GPU龙头企业在此成长,其中壁仞科技已在8月正式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8] - 壁仞科技在创立初期获得临港产业基金协助对接上海市人工智能专项资金,并获得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母基金持续注资 [8]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聚焦集成电路先进工艺、特色工艺、先进封测等核心方向,坚持“链主+配套”模式,通过导入龙头项目和推动现有龙头扩产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9] - 构建“基础服务+增值服务”体系,针对EDA工具、流片测试等关键环节提供支持,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并提高效率 [9] - 做强思南半导体等高质量孵化器,做精思南VC基金,并导入概念验证中心和共性技术平台,以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9] - 面向“十五五”时期,目标实现产业投资规模翻番,以及服务收入及营收占比“双倍增”,加速向“轻资产运营”转型 [10] - 公司将持续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资本+产业”深度对接桥梁,实现“以投资吸引企业、以企业繁荣园区、以园区回报股东”的良性循环 [10]
筹划近半年,这起“蛇吞象”收购告吹!
IPO日报· 2025-05-27 17:04
收购终止事件概述 - 邦彦技术终止筹划半年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原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深圳星网信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的交易宣告失败[1] - 终止公告发布的次日,公司股价暴跌14.68%,市值蒸发超4亿元[2] - 终止原因为交易相关方未能达成一致,公司承诺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3] 收购方案细节 - 2024年11月25日首次披露收购意向,12月2日公布收购预案,拟以13.94元/股(较市价折价30%)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星网信通全部股权[3] - 交易涉及16名交易对方,包括持股18.25%的第一大股东金证股份[3] - 收购若能完成,邦彦技术民品业务规模有望快速提升,并实现"三年净利润不低于1.8亿元"的业绩承诺[5] 交易体量对比("蛇吞象"式收购) - 上市公司邦彦技术2023年营收仅1.81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0.52亿元[4] - 标的公司星网信通2023年实现营收6.32亿元,净利润为0.47亿元[4] - 星网信通2023年净利润率7.4%,显著高于邦彦技术的-10.5%[7] 收购的战略意义与终止影响 - 收购星网信通被视为上市公司切入民品市场的关键一步,以破解对军工业务的依赖(近七成收入来自军工领域)[7] - 星网信通是一家聚焦金融、政企客户的智慧通信解决方案商,拥有比亚迪、华为、国信证券等民品领域头部企业客户[7] - 收购终止使公司失去星网信通的成熟客户与民品渠道,原定"2028年民品超军品"目标难度陡增[9] - 公司业绩修复压力加大,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78%,亏损持续,且短期内仍需依赖军工订单[10] 潜在交易障碍分析 - 市场观点认为,交易双方或存在估值溢价争议[7] - 星网信通对华为供应链依赖度较高,其前五大供应商主要为华为代理商,可能引发对业务独立性的担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