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

搜索文档
重庆大足:佛手种植电满格 满山“金果”挂枝头
中国能源网· 2025-09-17 16:36
2022年2月初,周康均向石马供电所提交了新装70千瓦的动力电申请。石马供电所接到申请后,立即组织业扩人员到基地核实负荷,勘 查电源接入点,制定供电方案。2022年2月12日,供电员工为基地通上了动力电。 秋高气爽、瓜果飘香,重庆市大足区鑫蕊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鑫蕊琪公司)佛手种植基地迎来丰收。9月17日,在金山镇长河 村,金黄色的佛手挂满了枝头,几名村民穿梭在林间,忙着采摘佛手。在佛手加工(烘烤)车间,3台切片机正将佛手切成均匀的薄片。 车间一角,3间烘干房正在烘烤佛手片。重庆大足供电公司石马供电所所长鲜盛、李晓丰来到佛手加工车间,了解基地近期的生产及用电 情况,帮助基地排查用电安全隐患。 佛手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等功效与作用。2019年,鑫蕊琪公司在金山镇流转了900余亩土地,开 始从事佛手种植。经过6年多发展,金山镇佛手的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单体佛手种植基地,生产鲜果及产品销至贵 州、云南等地。 佛手不仅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还是备受客户欢迎的摆件。"鲜佛手切片烘干,可以制成佛手茶,也可用鲜果泡酒。此外,佛手自带天 然清香,可摆在家里或车里,香味能持 ...
从“红色公牛”到“绿色长城”:乌兰布和沙漠变形记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17:33
从"红色公牛"到"绿色长城":乌兰布和沙漠变形记 中新网巴彦淖尔9月15日电 题:从"红色公牛"到"绿色长城":乌兰布和沙漠变形记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站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刘拐沙头观景台,脚下是连片的梭梭林,绿意沿着沙丘起伏蔓延。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被称为"红色公牛"的狂暴沙海——我国八大沙漠之一的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曾常年吞噬良田、摧毁房屋,新中国成立初期,每年向黄河输沙达7000多万吨,像一盆悬 在母亲河头顶的沙子,时刻威胁着黄河安澜与华北生态安全。如今,经过一代代人的奋斗,这片沙漠正 上演着从黄沙滚滚到绿富同兴的蜕变。 治沙接力:筑起200公里"绿色屏障" "过去那风沙才叫厉害,一场沙尘暴刮起来,三天都看不见日头。"土生土长的磴口县老人李存福的记忆 里,沙漠曾是当地最大的噩梦。 作为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巴彦淖尔市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向沙漠宣战,通过防、治、用、 养多措并举,构建起自然保护地、封沙育草区、防风阻沙区、农田防护林网"四位一体"的治沙体系。 "以前沙进人退,如今沙窝窝变成了金窝窝。"这是当地百姓对沙漠变化的直观感受。在蒙能160万千瓦 光储+生态治理项目区,蓝色 ...
湖北竹山创新模式发展林下药材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0 14:24
9月6日,在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竹坪乡小阳沟林场中药材种植基地,淫羊藿苗郁郁葱葱。 小阳沟林场面积16500亩,森林覆盖率达97.6%。为了让闲置林地活起来,林场积极开发中药材种 植,探索实施"党支部+林场+农户"模式,由干部带头出资,联合有经验的返乡能人率先打造示范基 地。 今年3月,小阳沟林场中药材种植项目正式落地,种植淫羊藿30余亩、黄柏280余亩,发展段木香菇 2600棒。同时,林场提前制订利润分配方案,见收后按6:3:1比例分给投资者、林场和农户。干部带 头干,村民信心大增,积极参与林下药材种植。 ...
暨军民赴淳安调研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民增收暨“联乡结村”帮扶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9-08 10:45
产业发展重点 - 加强中药材原生品种保护与良种选育 以科技创新推动中药材种植 加工 研发及市场开拓全链条升级 [1] - 借助专业大模型构建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体系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工业 [1] - 深化农文旅融合 将发展动能凝聚到企业 项目和产业链上 [2] 区域经济战略 - 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度融入强城 兴村 融合三篇文章 [2] - 加快构建基础设施 城乡产业 公共服务 生态环境和科技创新等体系 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 [2] 特色农业项目 - 威坪镇西山村香榧基地 临岐镇半夏村山茱萸谷 梅口村国家储备林种苗示范基地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 [1] - 范村村三叶青基地 浙江中医药大学共富产业园发展中药材规模化培育与精深加工 [1] - 叶家畈村古谷百草生物科技公司 百草临岐小镇会客厅推动淳六味品牌建设和林下经济发展 [1] 帮扶工作机制 - 坚持扶资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 以精准帮扶实效助力共同富裕 [2] - 优化联农带农机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
连云港海州技术革新激活“仙草”经济
扬子晚报网· 2025-09-06 21:12
种植技术革新 - 灵芝孢子粉亩产量从200斤提升至300斤 增幅高达50% [5] - 种植密度从每亩8000株提升至近万株 [5] - 采用无纺布覆盖全程不套袋收集方式 大幅降低损耗率 [5] - 构建严谨科学栽培体系 包含椴木准备制种接种发菌下田出芝管理等十几道工序 [3] 种植环境升级 - 灵芝从塑料大棚迁至日光温室大棚 配备智能温控系统 [5] - 精准化智能化种植条件使灵芝生长周期更稳定 孢子粉产量和质量得到保障 [5] 产品品质与创新 - 孢子粉破壁率高达99.6% 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达7.31g/100g [6] - 开发形态各异灵芝盆景 如祥云叠翠鹿角分枝等造型 [6] - 盆景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兼具艺术观赏与养生价值 [6] 产业拓展 - 深化与市农科院合作 加大灵芝深加工领域研发投入 [6] - 延伸产业链条 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6] - 形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种植基地 [3]
第十一届四川农博会启幕乐山馆50家企业携特色农产寻商机
中国经济网· 2025-09-05 19:58
乐山市嘉州绣工艺有限公司则是乐山馆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参展企业,她们拿来的展品中有鞋帽、有文 创、有饰品,其中一款茶饼包,就是嘉州绣专为茶企设计的高端刺绣工艺品,其他类似的产品还包括为 农产品外包装增加文创刺绣等。 作为乐山市五通桥区农特产品代表企业,乐山市牛华芽菜食品有限公司已是第十一次参加四川农博 会。"今天上午,我们刚刚与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企业客户加了好友,未来或许会有深入合作。"该公司 品牌负责人刘书溶难掩兴奋,她表示,农博会的影响力正在扩大,能真真切切为参展商家带来企业客户 乃至国际客户的咨询,"有咨询,就是最好的开端。" 乐山馆沙湾区展位上,乐山市蜀景苑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晋宇则和同事一起,不断接待着前来 询问的客人。"我们销售的是沙湾区特产佛手柑,很多人路过看见后,因为新奇好看,都会过来询问用 途。"郝晋宇介绍,前来咨询的客户类型多样,有药厂想购买佛手柑干片制药,有做香薰的想采购精 油,还有散户种植户希望谈代收合作。 据郝晋宇估算,仅开幕式结束后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就接待了6组客户,其中一多半留下了联系方式。 更让他惊喜的是展会带来的资讯价值:"今年是我们首次参展,以前公司一直在埋头做产品。这 ...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山林长出“绿色银行”
人民日报· 2025-09-05 15:35
行业模式 -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陈溪乡采用"土地银行+技术托管+风险共担"模式发展林下经济 村集体以土地整治入股占股20% 企业负责种苗采购和标准化管理并将毛利润20%反哺村集体 种苗公司保底回收[1] - 陈溪乡建设万亩中草药基地 以黄精精品示范园为核心支点 配套种植 加工 研学 康养四个功能区 打造从种苗培育到康养利用全产业链 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 每年提供数百个就业岗位[2] - 浙江省实施"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 建成帮扶基地500个 总面积超15万亩 从事林下经济人数达107万人[3] 区域发展 - 陈溪乡下辖8个村发展"一村一品"林下经济:太平山村主打黄精 小陈岙村专注三叶青 干溪村培育浙贝母 陈溪村 虹溪村 陈家岙村种植白芨[2] - 上虞区已完成林下黄精种植1200亩 新种及抚育改造油茶775亩 退化林修复及森林质量提升8900多亩[2] - 太平山村竹园与坡地间种植45万余株长梗黄精 该村去年黄精产品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0万元[2] 经济效益 - 太平山村村民通过种植黄精实现户均年增收3万多元[2] - 陈溪乡溪隐药材基地通过种植三叶青等中药材实现经济效益提升 三叶青种植周期越长经济价值越高[1] - 林下经济成为山区乡镇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通道[2]
探访兴安林下经济:药丰果蓝松子香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11:58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 大兴安岭地区林下经济产值达52.3亿元 同比增长50.7% [6] - 绿色有机认证面积达291万亩 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企业81家 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数量346个 [6] - 40款林下经济产品入选"九珍十八品"名单 [6] 印象北极食品有限公司经营情况 - 2020年8月投产运营 已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英国零售商认证、食品安全体系认证 [2] - 今年前5个月实现工业总产值784.7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940.3万元 利润64.3万元 [2] - 预计今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30万元 利润140万元 [2] - 目前每天收松塔四五十吨 预计能收到9月末 [2] 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 - 泽康琳合作社总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 基地流转土地超过1万亩 [4] - 种植六大类36个品种中药材 成功带动2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 [4] - 今年赤芍种子预计采收50多吨 经济效益约200万元 [4] 蓝莓种植经济效益 - 清风庄蓝莓基地40亩 年产约3万斤 [4][6] - 蓝莓批发价每斤18元左右 每亩收入比过去提高两三倍 [6] - 引进国外品种 不喷农药不放化肥 种完5年后可一直结果 [6] 产品加工与销售 - 偃松子需要晾晒烘干后破壳成偃松仁 发往大连、青岛、梅河口等地 [1] - 偃松子3年才成熟一次 相比普通松子价格较高更为珍稀 [2] - 生产车间将晾干蘑菇装袋发往全国各地 [5]
山林长出“绿色银行”
人民日报· 2025-09-05 06:57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陈溪乡采用"土地银行+技术托管+风险共担"合作模式 村集体以土地整治入股占股20% 企业负责种苗采购和标准化管理并将毛利润20%反哺村集体 种苗公司保底回收[1] - 陈溪乡启动万亩中草药基地建设 下辖8个村发展"一村一品"林下经济 太平山村主打黄精 小陈岙村专注三叶青 干溪村培育浙贝母 陈溪村/虹溪村/陈家岙村种植白芨[2] - 以黄精精品示范园为核心支点 配套建设种植/加工/研学/康养四个功能区 打造从种苗培育到康养利用全产业链 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有望突破1000万元[2] 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太平山村去年黄精产品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0万元 村民通过种植黄精实现户均年增收3万多元[2] - 上虞区已完成林下黄精种植1200亩 新种及抚育改造油茶775亩 退化林修复及森林质量提升8900多亩[2] - 浙江省建成"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帮扶基地500个 总面积超15万亩 从事林下经济人数达107万人[3] 生态资源与区域特色 - 陈溪乡地处四明山麓省级生态乡 气候湿润植被茂密 拥有首乌/黄精/五加皮等野生中草药资源[1] - 太平山村竹园与坡地间种植45万余株长梗黄精 共富工坊开发"九制"黄精及系列衍生产品[2] - 三叶青种植采用特制定植篮技术 种得越久越值钱 成为当地特色高价值药材品种[1]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 山林长出“绿色银行”
人民日报· 2025-09-05 06:19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采用"土地银行+技术托管+风险共担"合作模式 村集体以土地整治入股占股20% 企业负责种苗采购和标准化管理并将毛利润20%反哺村集体 种苗公司保底回收[1] - 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太平山村主打黄精 小陈岙村专注三叶青 干溪村培育浙贝母 陈溪村虹溪村陈家岙村种植白芨[2] - 以黄精精品示范园为核心支点 配套建设种植加工研学康养四个功能区 打造从种苗培育到康养利用全产业链[2] 产业经济效益 - 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有望突破1000万元 每年提供数百个就业岗位[2] - 太平山村去年黄精产品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0万元[2] - 村民通过种植黄精实现年增收3万多元[2] 区域发展规模 - 上虞区完成林下黄精种植1200亩 新种及抚育改造油茶775亩 退化林修复及森林质量提升8900多亩[2] - 浙江省建成"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帮扶基地500个 总面积超15万亩[3] - 全省从事林下经济人数达107万人[3] 生态资源优势 - 陈溪乡地处四明山麓省级生态乡 气候湿润植被茂密 拥有首乌黄精五加皮等野生中草药资源[1] - 浙江省聚焦山区资源优势 鼓励发展林下道地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3]